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61023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污二级处理设计(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设计小组成员:杨杰董森林 郝艳芬 邓靓 蒋雷目录1 某城市污水相关资料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附图)4 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5 参考文献1 设计资料1.1 设计水量 105m3/d;总变化系数Kz为1.3。进水水质如下:COD:300350mg/L;BOD5 :200mg/L;TN:3040mg/L;SS:200300mg/L;TP:34mg/L;NH3-N:2030mg/L;pH值:69.1 设计资料1.2 总变化系数污水量变化的程度通常用变化系数表示。一年中最高日污水量和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为日变化系数Kd,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和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

2、值为时变化系数Kh,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和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为总变化系数Kz。1 设计资料1.2 总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的取值:当平均日污水流量小于5L/s时,总变化系数Kz采用2.3当平均日污水流量大于等于5L/s,小于等于1000L/s时当平均日污水流量大于1000L/s时,总变化系数采用1.3因为此工艺的污水流量为因为此工艺的污水流量为1157L/s1157L/s,所以总变化系数采用的是,所以总变化系数采用的是1.31.31 设计资料1.3 出水水质要求如下COD:100mg/L;BOD5:30mg/L;SS:30mg/L;TP:3mg/L;TN:2030mg/L;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2.1 工艺流程图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池初沉池曝气沉砂池提升泵房砂水分离二沉池栅渣接触池滤饼脱水间贮泥池消化池浓缩池初沉污泥排放进水栅渣砂消毒剂剩余污泥污泥回流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 流程简要介绍1、粗格栅粗格栅:进行废水预处理、保护水泵以及防止阻塞排泥管道2、提升泵房提升泵房:将废水提到一定高度,方便后续工作3、细格栅:细格栅:作为预处理设施,一级处理单元4、沉砂池:沉砂池:从污水中分离出砂粒、石屑和其他矿物质无极颗粒,同时要防止沉降的砂粒中混入过量的有机颗粒,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量,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和沉淀池之间,以保护机件和管道,保证后续作业的正常运行。2

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 流程简要介绍5、初沉池: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处理构筑物,也是作为生物处理法中预处理的构筑物,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为40%-55%,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降低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6、曝气池曝气池:为污水提供足够的氧气,在有氧的环境中,与池中微生物形成微生物生物圈,利用微生物对池体污水的生物降解净化作用,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实现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 流程简要介绍7、二沉池二沉池:一是使活性污泥与液相有效分离,二是在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之前对其进行浓缩及提高回流污泥的含固率8、污泥回流污泥回流:保证曝气池所

5、需的污泥浓度9、接触池(消毒池)接触池(消毒池):保证污水安全排放或回用的最后环节,因为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中仍可能含有一些游离的微生物,其排放的仍可能对水体的卫生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消毒是污水(尤其是城市污水、医院污水、屠宰废水等含有人类及动物代谢物的废水)处理必须的最终的处理单元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 流程简要介绍10、浓缩池浓缩池: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99%-99.5%,因此在消化前必须进行浓缩,降低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成本,另外初沉池的含水率大约为95%,故可以不经过浓缩,直接进行消化11、消化池消化池:通过消化,使污泥稳定,使有机物含量减少35%以上;还具有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6、、减少污泥量、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消除讨厌的气味、仰制腐化的潜力,以及可以产生可以利用的气体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 流程简要介绍12、贮泥池贮泥池:调节消化池排泥和污泥脱水两个单元的污泥平衡贮泥池体积越大,贮泥时间越长,脱水间的工作灵活性越大,为防止污泥结块和沉淀影响污泥从贮泥池到脱水间的运输,常在贮泥池内设置搅拌机13、污泥脱水污泥脱水: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和表面附着水,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5%(80%)以下的操作,脱水后的污泥成泥块状,能装车运输便于最终处置与利用;从而减少焚烧与堆肥的成本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1 格栅的构成、作用及其分类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

7、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集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流浮物和悬浮物。按照栅条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三种;按栅格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照清渣方式,可分为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种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1 格栅的构成、作用及其分类细格栅可以有多个放置地点。它可置于粗格栅后作为预处理设施,也可替代初沉池作为一级处理单元,还可用来处理合流制排水的溢流水。细格栅还可以置于初沉池后,用来处理初沉池的出水,防止对后续生物滤池造成堵塞。机械格栅分为:往复式移动耙机械格栅、回转式机械格栅、钢丝绳牵引机械格栅、阶梯

8、式机械格栅、转鼓式机械格栅等(课本水控P17)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2 几种机械的优缺点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3 格栅图平面格栅曲面格栅回转式机械格栅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2 .1 泵房的构成与作用泵房是安装水泵、电动机、水泵控制柜及其他辅助设备的建筑物,是水泵站工程的主体,其结构形式很多,按泵房能否移动分为固定式泵房和移动式泵房两大类。固定式泵房按其基础结构又分为分基式、干室型、湿室型和块基型四种结构形式。移动式泵房根据移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浮船式和缆车式两种类型。其主要作用是为水泵机组、辅助设备级运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不同的泵房形式影响并决定泵站

9、进、出水建筑物的形式及布置。合理设计泵房、对节约工程投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和经济运行都有重要意义。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2.2 泵房实物图分基式泵房干室型泵房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2.2 泵房实物图块基式泵房湿室型泵房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2.2 缆车式泵房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2.2 浮船式泵房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1 沉砂池的作用及分类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

10、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沉砂池主要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此工艺选用廊道形曝气沉砂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2 三种形式沉砂池特点平流沉砂池:它对截留无机颗粒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构造较简单,而且易于排出沉砂;但是流速不易控制,无机颗粒含量较高时需要 细砂处理。曝气沉砂池:沉砂池中含有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内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作用。旋流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涡流式、钟式)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3 曝气沉砂池特点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11、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这些特点对后续的沉淀池、曝气池、污泥消化池的正常运行以及对沉砂的最终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曝气作用要消耗能量,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厌氧段或缺氧段的运行也存在不利影响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4 平流沉砂池实物图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4 曝气沉砂池实物图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3.4 旋流沉砂池实物图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4.1 沉淀池的作用及种类沉淀池是分离悬浮固体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初沉池:一级污水处理系统的

12、主要处理构筑物,或作为生物处理法中预处理的构筑物,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可降低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二沉池:二沉池: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是生物处理工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种沉淀池适用条件及设计要点(见附表2)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4.2 各初沉池的优缺点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4.3 平流式初沉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4.4 辐流式初沉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4.5

13、竖流式初沉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5.1 曝气池的构成及作用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起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呈悬浮状态。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与微生物能充分进行传质和反应。主要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封闭环流式及序批式四大类。其他曝气反应池类型都是这四种类型的组合或变形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构成了活性污泥处理法的流程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5.2 活性污泥的组成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

14、有机物(Mi)无极悬浮固体(Mii)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5.3 一些常用名词净化水净化水: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回流污泥回流污泥: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导致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从沉淀池底泥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从系统中排除的污泥。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5.3 一些常用名词污泥浓度(污泥浓度(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包括活性污泥中

15、的Ma、Me、Mi、Mii死者的总量,又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它包括Ma、Me、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5.4 曝气池实物图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6.1 二沉池介绍二沉池的功能是既要保证出水的水质,又要保证污泥的回流,为了保持污水处理厂的协调及设备型号的一致性,国内目前普遍采用二沉池与初沉池相同的池型及结构,但两者的工作状态却完全不同。初沉池中的沉淀基本属于离散颗粒沉淀,而二沉池则属于絮凝和拥挤沉淀。此外,由于二沉池的污泥浓度较高,密度与水存在明显差异,

16、沉淀过程属于典型的异重流,二这种异重流有利于沉淀分离,因此在细部结构的设计上应注意与初沉池的差别。异重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比重相差不大、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即:如果一种流体沿着交界面的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与其它流体发生全局性掺混现象的流动。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7.1 消毒池的作用消毒是保证污水安全排放或回用的最后环节,因为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中仍可能含有一些游离的微生物,其排放的仍可能对水体的卫生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消毒是污水(尤其是城市污水、医院污水、屠宰废水等含有人类及动物代谢物的废水)处理必须的最终的处理单元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氯系消毒剂,主要为

17、液氯和漂白粉,此处用的是液氯消毒消毒过程在接触池中进行。接触池有水平隔板式、垂直隔板式和搅拌池等,由于水平隔板式又称廊道式流太稳定,不易短流和形成涡流,且阻力较小,因此为最常见的接触池池型常用消毒剂性能见附表1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8.1 污泥浓缩池介绍污泥浓缩指的是降低要经稳定、脱水处置过程或投弃的污泥的体积,污泥浓缩后可以大大降低后续工程的成本污泥浓缩的操作方式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通常间歇式用于污泥量较小的场合,而连续式则用于污泥量较大的场合。浓缩方法分为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其中重力浓缩应用最广,此处采用重力浓缩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8.2 各种污泥浓缩的优

18、缺点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8.3 几种常见重力浓缩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9.1 污泥消化系统介绍污泥消化的目的是使污泥稳定,污泥稳定是指经过一定的处理使污泥实现稳定化和减量化。污泥稳定化是指采用污泥消化处理等方式,使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减少35%以上。污泥减量化是指污泥体积或有机物含量的减少污泥稳定方法可分为生物稳定方法(好氧、厌氧)、化学稳定(石灰稳定、氯氧稳定)、物理稳定(高温热力稳定),其中生物生物稳定方法最为常用,此处则采取厌氧消化的方法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9.2 中国最大厌氧消化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9.3 厌氧池的构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

19、及作用3.9.4 传统消化池与高速消化池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高速消化池要进行搅拌,由此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行工况;传统消化池的缺点是,由于污泥的分层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得不到充分的接触,因而负荷小、产气量低,此外,消化池内形成的浮渣层不但使有效池容减小,而且造成操作困难。高速消化池内的污泥则处于完全混合状态,克服了传统消化池的缺点,从而使处理负荷和产气率大大增加。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0.1 污泥脱水介绍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的操作称为脱水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具有固体特性,成泥块状,能装车运输,便于最终处置和利用,其作用是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和表面附着水,从而缩小其体积,减轻其质量脱水

20、的方法有自然脱水和机械脱水,自然脱水的方法有干化场,所使用的外力为自然力,机械脱水的方法有真空过滤、压滤、离心脱水等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0.2 污泥中的水分介绍游离水:存在于污泥颗粒间隙中的水,称为间隙水或游离水,约占污泥水分的70%左右,这部分水一般借组外力可以与泥粒分离毛细水:存在于污泥颗粒间的毛细管中,称为毛细水,约占污泥体积的20%左右。也有可能用物理方法分离出来内部水:黏附于污泥颗粒表面的附着水和存在于其内部(包括生物细胞内)的内部水,约占污泥中水分的10%左右。只有干化才能分离,但也不完全通常污泥浓缩只能去除游离水的一部分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0.3 污泥

21、调理在污泥脱水前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该操作称之为污泥调理。通过调理可改变污泥的组织结构,减少污泥的粘性,降低污泥的比阻,从而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污泥经调理后,不仅脱水压力可以大大减少而且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大大降低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0.4 脱水机房3 此工艺每环节的构成及作用3.10.4 脱水机房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1 主要设计参数1、此污水厂日平均污水量Q为105m3/d;总变化系数kz为1.3,则设计的最大流量Qmax为130000m3/d;2、栅条宽度S:10mm;3、栅条间隙宽度b:20mm(一般为1640mm)4、

22、过栅流速u:1.0m/s(一般采用0.61m/s)5、栅前渠道流速u1:0.5m/s(一般取0.40.9m/s)6、栅前渠道水深h:1.2m;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1 主要设计参数7、格栅倾角:60(人工清渣一般为45-60,机械清渣一般为60-70,有时为90,此处我们设计的为60)8、数量:2座9、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W1:一般取0.10.01m3/(103m3污水),细格栅取大值,粗格栅取小值,因为格栅越细,栅渣越多;然而格栅范围约为1100mm,因此此处W1我们取为0.08m3/(103m3污水)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2 工艺尺寸最大设计流量为Qmax:栅条间隙数n:

23、有效栅宽B: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2 工艺尺寸实际过流速度u:栅渠过水断面S:栅渠宽b: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3 水头损失 格栅断面设计为锐边矩形断面,则相应的形状系数为:=2.42,则格栅水头损失h1为:4.1 粗格栅的尺寸设计4.1.4 渣量计算 4.3 细格栅的设计4.3.1 主要设计参数:1、此污水厂日平均污水量Q为105m3/d;总变化系数kz为1.3,则设计的最大流量Qmax为130000m3/d;2、栅条宽度S:10mm;3、栅条间隙宽度b:10mm(一般为1.510mm)4、过栅流速u:1.0m/s(一般采用0.61.0m/s)5、栅前渠道流速u1:0.6m

24、/s(一般取0.40.9m/s)6、栅前渠道水深h:0.8m;4.3 细格栅的设计4.3.1 主要设计参数:7、格栅倾角:60(人工清渣一般为45-60,机械清渣一般为60-70有时为90,此处我们设计的为60)8、数量:2座9、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W1:一般取0.10.01m3/(103m3污水),细格栅取大值,粗格栅取小值,因为格栅越细,栅渣越多,此处取0.09m3/(103m3污水)4.3 细格栅的尺寸设计4.3.2 工艺尺寸最大设计流量为Qmax:栅条间隙数n:格栅槽总宽度B:4.3 细格栅的尺寸设计4.3.2 工艺尺寸实际过流速度u:栅渠过水断面S:栅渠宽b:4.3 细格栅的尺寸设计4

25、.3.3 水头损失 格栅断面设计为锐边矩形断面,则相应的形状系数为=2.42,则格栅水头损失h1为:4.3 细格栅的尺寸设计4.3.4 渣量计算 4.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4.4.1 设计参数1、设计最大流量为:Qmax=130000m3/d=1.505m3/s2、停留时间t:3min(一般为24min)3、水平流速u:0.1m/s(取值范围为0.080.12m/s,一般取0.1m/s)4、有效水深h:2.5m(一般为23m)5、单位体积曝气量d:1m3污水的曝气量为0.2m3(一般为0.10.2)4.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4.4.2 沉砂池尺寸有效容积:水流断面积:池宽:4.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26、4.4.2 沉砂池尺寸池长:平面尺寸: 4.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4.4.3 曝气系统曝气量:4.5 辐流式初沉池的设计4.5.1 设计参数1.设计最大流量为:Qmax=130000m3/d=1.505m3/s2.表面负荷q为:2.0m3/(m2.h)(见附表5)3.沉淀时间t为:1.7h4.池底坡度:0.06(一般采用0.05-0.1)5.数量n:2座(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应不少于2座,考虑其中一座发生故障时,其余沉淀池能照常工作)6.缓冲区高度h1:0.4m(在沉淀区与集泥区之间一般设置缓冲区,高度一般为0.3-0.5m)7.沉淀池超高h3:0.3m(超高一般取0.3m)4.5 辐流式

27、初沉池的设计4.5.2 初沉池尺寸单池表面积:沉淀池直径:有效水深:4.5 辐流式初沉池的设计4.5.2 初沉池尺寸单池有效容积V:沉淀池池边总高H:4.5 辐流式初沉池的设计4.5.3 排泥量污泥量按初沉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率计算,进水SS为250mg/L。初沉池的去除率按50%计算,则污泥量为:污泥含水率设计为95%,污泥密度为1000kg/m3,则污泥体积为:4.6 曝气池的设计4.6.1 设计参数1、日平均用水量Q为:Q=100000m3/d=1.157m3/s2、进水BOD5浓度S0:150mg/L(初沉池BOD5去除率设计为25%)3、污泥浓度X:2.5kg/m3(见附表4)4

28、、污泥负荷Ls:0.3kg BOD5/(kgMLSS.d)5、BOD5去除率设为90%,则出水BOD5浓度(Se)为15mg/L6、曝气池n:4座7、有效水深h:4m(一般为25m)8、污泥回流比:50%4.6 曝气池的设计4.6.1 设计参数9、活性污泥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过程的需氧量a:0.5(生活污水一般介于0.42-0.53)10、活性污泥微生物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b:0.15(一般介于0.19-0.11)11、污泥增值系数a:0.6(一般取0.5-0.7)12、污泥自身氧化率b:0.08(一般取0.04-0.1)4.6 曝气池的设计4.6.2 曝气池尺寸容积V:每座曝气

29、池的表面积A:4.6 曝气池的设计4.6.2 曝气池尺寸 曝气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10,宽深比(深指有效水深)一般为12,取宽B为7m,则曝气池的宽深比为:曝气池的廊道总长为L:4.6 曝气池的设计4.6.2 曝气池尺寸 每座曝气池采用3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长度为L:则每座曝气池的实际表面积为A:单座曝气池平面设计为:4.6 曝气池的设计4.6.2 曝气池尺寸 取曝气池的超高h为1m,故曝气池的总高度为H:水力停留时间t为:回流污泥量Q:4.6 曝气池的设计4.6.3 曝气量与剩余污泥量去除的BOD浓度Lr: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Xv:剩余污泥量Y:4.6 曝气池的设计4.6.3 曝气量与剩余污泥量

30、 日平均需氧量O2:最大时需氧量O2max:4.7 二沉池的设计4.7.1 设计参数1、设计流量Q:Q=1.157+0.5785=1.736m3/s(平均水量+污泥回流量50%)2、表面负荷q:1.3m3/(m2.h)(见附表5) 3、沉淀时间t:3h(一般取1.5-4h)4、出水堰负荷:1.5L/(s.m)(最大不超过1.7L/(s.m)5、沉淀池数量n:4座4.7 二沉池的设计4.7.2 二沉池尺寸设计单池面积A:单池直径D:有效水深h:4.7 二沉池的设计4.7.2 二沉池尺寸设计单池有效容积V:4.8 消毒池的设计4.8.1 参数设计水力停留时间t:30min(一般为30min,至少不

31、小于30min)廊道水流速度u:0.3m/s(一般为0.2-0.4m/s)接触反应池n:1座(廊道形,采用12个隔板,即13个廊道)设计流量Q:1.157m3/s(每日平均水量)接触池有效水深h1:2.7m接触池超高h2::0.5m(一般采用0.5m)加氯量a:6mg/L(一般为5-10mg/L)4.8 消毒池的设计4.8.2 消毒池尺寸计算接触池容积V:接触池表面积A:横截面面积F:4.8 消毒池的设计4.8.2 消毒池尺寸计算廊道宽b:实际流速为u:接触池宽B:4.8 消毒池的设计4.8.2 消毒池接触池长度L:池高H:加氯量Q1:4.11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4.11.1 设计参数1、设计污

32、泥流量:Qw=5100m3/d(即曝气池的剩余污泥量)2、浓缩后含水率p2为:97.5%(一般为97%-98%)3、浓缩池固体通量M为:36kg/(m2.d)4、浓缩池数量n:1座5、浓缩池池型:圆形辐流式6、停留时间t:15h(一般为10-16h)7、污泥浓度C:6g/L8、缓冲层高度h2:0.3m9、超高h3:0.3m10、假设从二沉池出来的污泥含水率p1为99.3%4.11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4.11.2 浓缩池尺寸总面积A:直径D: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h1:4.11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4.11.2 浓缩池尺寸浓缩池总高度H:浓缩后污泥体积V:4.12 污泥消化系统的设计4.12.1 参数设计

33、污泥量V:初沉污泥为250m3/d,剩余污泥经浓缩后为1428m3/d,总计为1678m3/d污泥投配率:5%污泥固体停留时间t:20d数量n:2座4.12 污泥消化系统的设计4.12.2 消化池尺寸有效容积V:单池有效容积V0:4.13 贮泥池的设计4.13.1 消化污泥量剩余污泥量经浓缩Q1:1428m3/d,含水率为97.5%初沉污泥量Q2:250m3/d,含水率为95%4.13 贮泥池的设计4.13.2 贮泥池尺寸假设消化后污泥的含水率为92%,则消化后污泥量Q为:设计贮泥池周期t为1d,则贮泥池容积V为:取有效水深h为4m,则贮泥池面积A为:5 参考文献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廷耀主编)2、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第二版,彭党聪主编)3、给水排水官网工程(何成达主编)4、环境工程设计教程(徐新阳主编)5、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第二版,王社平主编)6、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第二版,陶俊杰主编)7、水污染控制工程(田禹主编)8、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二版,高廷耀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