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48995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0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始边终边顶点1.1.1 任意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 ;2、判断象限角;3、终边相同角的集合;二、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学生回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2) 思考 P2 2、讲授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角的定义: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角的名称:角的分类:注

2、意: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 “角 ”或“ ”可以简化成“ ” ;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是零角,那么 =0;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2)象限角的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 ( 端点除外 ) 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探究 P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 连同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S| = + k 360,kZ 即任一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与整个周角的和。注意:kZ;是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

3、整数倍;角 + k 720与角 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终边相同的所有角。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角的始边与终边重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例 1 P4在 0到 360范围内, 找出与 95012终边相等的角, 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3) 例 2 P4写出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4) 例 3 P5 写出终边在xy上的角的集合 S,并把 S 中适合不等式 360720的元素 写出来。4、巩固练习P5 练习 1 2 3 4 5 四、课

4、堂小结:(1)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2) 判断象限角;(3)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1.2 弧度制一、教学目标:1、理解弧度的意义;2、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3、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教学重点: 弧度的概念;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角的度量的? 规定把周角的3601作为 1 度的角 , 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

5、角度制。(2) 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义呢?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 弧度的角,用符号rad 表示。2、讲授新课(1) P6 探究: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 | |=.rl(2) 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将角度化为弧度:2360; 180;rad01745.01801;radnn180将弧度化为角度:3602;180 ;815730.57)180(1rad;)180(nn注意:用弧度数表示角时, 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 的形式 , 不必写成小数。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3) 例

6、 1 P7 (4) 例 2 P7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特殊角的弧度角度00300450600900120013501500180027003600弧度0 6432324365232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2) 例 3 P8(3) 例 4 P84、巩固练习P7 练习 1 2 3 4 5 6 四、课堂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理解弧度;(2) 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 终边上一点,会求角 的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二、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定义域和值域,诱导公式(一);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表示出来;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 RtABC中,设角 A对边为 a,角 B对边为 b,角 C对边为 c,锐角 A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abasinAcosA

8、tanAccb。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2、讲授新课(1) 思考 P11角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设锐角的顶点与原点 O 重合, 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 , 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 . 在的终边上任取一点( , )P a b, 它与原点的距离220rab. 过 P作x轴的垂线 , 垂足为 M , 则线段 OM 的长度为a, 线段 MP 的长度为 b . 则sinMPbOPr;cosOMaOPr; tanMPbOMa。当线段OP的长1r时,得到用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sinMPbOP; cosOMaOP; tanMPbOM

9、a. (2) 单位圆的定义 : 在直角坐标系中 , 我们称以原点 O为圆心 ,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 .设是一个任意角 , 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 )P x y, 则: y 叫做的正弦 , 记做 sin, 即siny;x叫做的余弦 , 记做cos, 即cosx;yx叫做的正切 , 记做 tan, 即tan(0)yxx三角函数是以为自变量 , 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也可以看成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 例 1 P12(4) 例 1 P12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a的终边P(x,y) O x y P (a, b)r O M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探究: P1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各个象限的符号。正弦值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第三、四象限为负;余弦值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正切值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2) 例 3 (3) 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sin(2)sinkcos(2)cosk ( 其中kZ)tan(2)tank(4) 例 4 (5) 例 5 4、巩固练习五、板书设计:(略) P15 练习 1 2 3 4 5 6 7 四、课堂小结:(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

11、已知角 终边上一点,求角 的各三角函数值(3) 诱导公式(一)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二) 一、教学目标:1、三角函数线的定义;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二、教学重点: 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教学难点: 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诱导公式(一))Z(tan)2tan()Z(cos)2cos()Z(sin)2sin(kkkkkk2、讲授新课(1) 从图形角度认识三角函数(2) 思考 P16O

12、M 、 MP 与x轴或y轴同向的为正值,与x轴或y轴反向的为负值。于是有cos1xxxOMrOMsin1yyyrMP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注意: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tanyMPATxOMOAAT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三角函数线:我们把这三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OMAT、, 分别叫做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oxyMTPxyoMTA()()MAxyMTPA()()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巩固练习P17 练习 1 2 3 4 四、课堂小结:三

13、角函数线的定义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二、教学重点: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探究 P18221MPOM2、讲授新课(1) 同 角 三 角函数 的基 本 关 系式 : 1cos

14、sin22, 当()2akkZ时, 有sintancos。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tancot1(,)2kkZ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如:2cos1 sin,22sin1cos,sincostan(2) 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6 P19(2) 例 7 P194、巩固练习P19 练习 1 2 3 4 5 四、课堂小结:(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五、板书设计: (略) O x y P M 1 A(1,0) 精选学习资料 - - -

15、-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二、三、四, 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教学难点: 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诱导公式(一)tan)360tan(cos)360(cossin)360sin(kkk。把任意角

16、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2,0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那如何将)2, 0角间的角转化到)2, 0角呢?2、讲授新课(1) 思考 P23角与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角与角的终边关于原点O对称;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角2与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2) 诱导公式(二)tan)tan(cos)cos(sin)sin(3) 诱导公式(三)tan)tan(cos)cos(sin)sin(4) 诱导公式(四)tan)tan(cos)cos(sin)sin(符号。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一个把前面加上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它,),Z(2(5)kk注意:记忆方法:“

17、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 方法: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化负角的三角函数为正角的三角函数;化为)2, 0内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可概括为:“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 (有时也直接化到锐角求值) 。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1 P24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2) 例 2 P254、巩固练习P27 练习 1 2 3 四、课堂小结:(1) 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2) 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

18、的判断;五、板书设计: (略) 任意负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一或三任意正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一003600间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二或四锐角三角函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诱导公式五、六;2、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掌握2角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及其探求思路;教学难点:2角的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三、教学过程:1、复习诱导公式(一)tan)360tan(cos)360(cossi

19、n)360sin(kkk诱导公式(二)tan)180tan(cos)180cos(sin)180sin(诱导公式(三)tan)tan(cos)cos(sin)sin(诱导公式(四)sin( )=sin cos( )=cos tan ( )=tan2、讲授新课图 1.3-3 P26诱导公式 (五) sin)2cos(cos)2sin(诱导公式(六)sin)2cos(cos)2sin(符号。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个把前面加上一)三角函数值,等于它的正弦(余弦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归纳:2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3 P26(2) 例 4 P274、巩固练

20、习P28 练习 4 5 6 7 四、课堂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熟记诱导公式五、六;(2) 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一、教学目标: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Rxxy,sin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2、根据关系)2sin(cosxx,作出Rxxy,cos的图象;3、用“五

21、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有关问题。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作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2) 正弦曲线(简谐运动图象) ;2、讲授新课(1) 正弦函数 y=sinx 的图象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任取一点1O,以1O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 x 轴的交点 A起把圆分成 n(这里 n=12)等份. 把 x 轴上从 0 到 2这一段分成n( 这里 n=12)等份。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6, 0,3,2, , 2

22、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表” ) 。把角 x 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 x 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 第三步:连线. 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 ,x0 ,2 的图象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 x 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就得到 y=sinx ,xR的图象。(2) 余弦函数 y=cosx 的图象探究 1: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根据诱导公式 cossin()2xx, 可以把正弦函数y=s

23、inx 的图象向左平移2单位即得余弦函数 y=cosx 的图象.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正弦函数 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3)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思考: P32 正弦函数 y=sinx , x0 , 2 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2,1) ( ,0) (23,-1) (2,0) 探究: P32 余弦函数 y=cosx x0,2 的五个点关键是哪几个?(0,1) (2,0) (,-1) (23,0) (2,1)

24、 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1 P32(2) 思考 P334、巩固练习P34 练习 2 四、课堂小结:(1) 正弦、余弦曲线几何画法和五点法;(2) 正弦函数 y=sinx 的图象,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五、板书设计: (略) y=cosxy=sinx23456-2-3-4-5-6-6-5-4-3-2-65432-11yx-11oxy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一) 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的定义;2、掌握

25、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二、教学重点: 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教学难点: 正、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 P34 由诱导公式 sin(2k+x)=sinx ,正弦函数的图象是有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每隔2 重复出现一次。2、讲授新课(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 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 (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 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2) 最小正周期:2 ,4, ,-2,-4, 都是 y=sinx 周期。在周期 T中最

26、小的正数叫做f(x) 的最小正周期(有些周期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 。y=sinx, y=cosx的最小正周期为 2(一般称为周期)。总结: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k 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为2 。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例 2 P354、巩固练习P36 练习 1 2 四、课堂小结:(1) 周期函数的定义,周期,最小正周期;(2) 正弦函数(与弦函数)的周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二) 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最值;2、掌握正

27、、余弦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二、教学重点: 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最值;教学难点: 正、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函数 y=sinx 是奇函数,函数 y=cosx 是偶函数。2、讲授新课(1) 奇偶性sin (-x )=-sinx ,cos( x)=cosx 函数 y=sinx 是奇函数,函数 y=cosx 是偶函数。(2) 单调性从 ysinx ,x23,2的图象上可看出:当 x2,2时,曲线逐渐上升, sinx 的值由 1 增大到 1. 当 x2,23时,曲线逐渐

28、下降, sinx 的值由 1 减小到 1. 结合上述周期性可知: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2k,22k(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 1 增大到 1;在每一个闭区间22k,232k(k 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 减小到 1。余弦函数 y=cosx 在每一个闭区间 (2k 1) ,2k(k 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 1 增加到 1;在每一个闭区间 2k,(2k 1)(k 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 1 减小到 1。(3) 最大值,最小值(4) 补充:正、余弦函数函数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3 P38 (2) 例 4 P39(3) 例 5 P394、巩固练习P40 练习

29、1 2 3 4 5 四、课堂小结:(1)正、余弦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最值(2) 正、余弦函数函数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一、教学目标:1、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的性质;二、教学重点: 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教学难点: 正切函数的性质;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探究: P42正切函数的性质。2、讲授新课(1) 周期性:tantan,2xxxRxkk

30、z且是tan,2yxxRxkkz且的一个周期。(2) 奇偶性:由xxtantan,正切函数是奇函数。(3) 单调性:在开区间zkkk2,2内,函数单调递增。(4) 值域: R 补充:定义域:zkkxx,2|(5)正切函数的图象(三点两线)tanyx,x2,2的图象说明: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上述图象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Rxxytan,且zkkx2的图象,称“正切曲线”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正切曲线是由被相互平行的直线2xkkZ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

31、线组成的。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例 6 P444、巩固练习P45 练习 1 2 3 4 5 6 四、课堂小结:(1) 正切函数图象的几何画法;(2) 正切函数的性质;五、板书设计: (略) O0 232223yx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5 函数 y=Asin( x+) 的图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2、能进行三种变换综合应用;3、掌握 y=Asin( x+)+h 二、教学重点: 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 掌握 y=Asin( x+)+h;三、教学过程:

32、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函数 y=Asin( x+) 的图象,.)sin(AA图象的影响对函数、xy2、讲授新课 (1)对 y=Asin( x+)的影响;(2) 对 y=Asin( x+)的影响;(3) A对 y=Asin( x+) 的影响;(4) 三种变换: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1: P53“五点法”(2)y=Asin(x+) A: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T:.2T间,称为“周期”往复振动一次所需的时f :.2T1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时间内往返振动的f:x称为“相位” . : x=0 时的相位,称为“初相” (3)例 3: P5

33、44、巩固练习P55 练习 P50 1 2 3 4 四、课堂小结:(1) 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2) 三种变换综合应用;(3) 掌握 y=Asin( x+)+h 五、板书设计:( 略)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1.1 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2.1.2 向量的几何表示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模、 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 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二、教学重点

34、: 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教学难点: 向量的有关概念;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74图 2.1-1 图 2.1-2 图 2.1-3 图 2.1-4 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的概念: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2、讲授新课(1) 向量的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用字母、(黑体,印刷用)等表示;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2) 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AB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 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1 P75 (2)平行向量定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3)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

35、且方向相同的向量。(4)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5) 例 2 P764、巩固练习P77 练习四、课堂小结:(1) 平面向量的概念;(2) 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五、板书设计:( 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3、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二、教学重点: 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

36、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难点: 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从 A到 B,再从 B按原方向到 C, 则两次的位移和:ACBCAB。2、讲授新课(1) 探究 P80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如图,已知向量 a、.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作ABa,BC,则向量AC叫做 a 与的和,记作 a,即 a ACBCAB。规定: a + 0-= 0 + a(3) 平行四边形法则(4) 思考: P82当向量a与b不共线时, |a+b|b| ,则a+b的方向与a相同,且 |a+b|=|a|-|b| 。(6) 探究: P82 向

37、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a+b) +c=a+ (b+c) 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例 2 P833、巩固练习P84 练习 1 2 3 4 四、课堂小结:(1) 向量的加法运算;(2)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3) 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五、板书设计: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2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

38、以转化成向量的加法运算,使学生理解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二、教学重点: 向量减法的概念和向量减法的作图法;教学难点:减法运算时方向的确定;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 P85相反向量的定义2、讲授新课(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 记作a (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a)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0 如果 a、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b = a, a + b = 0 (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的 b 相反向量,叫做 a 与 b 的差. 即:a b = a + (b)

39、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4)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 a b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a,AB= b 则BA= a b 即 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 (5) 思考: P86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3 P86 (1) 例 4 P86 4、巩固练习P87 练习 1 2 3 四、课堂小结:(1) 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 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向量的加法运算;五、板书设计: (略) O a b B a b a b精选学习资料 - - - -

40、-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数乘的定义,理解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3、理解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的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二、教学重点: 理解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教学难点: 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 P87已知非零向量 a, 把 a+a+a 记作 3a, (- a)+(- a)+(- a) 记作-3 a, 试作出 3a 和3a2、讲授新课(1) 向量的数乘的定义:(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3、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 例 5 P88(2) 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3) 例 6 P89(4) 例 7 P89 4、巩固练习P90 练习 1 2 3 4 5 6 四、课堂小结:(1) 向量数乘的定义;(2) 向量数乘的运算律;(3) 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1)aa)()(;(2)a)(=a+a;(3))(ba=a+b。特别地,我们有(-)a=-(a)=(-a))(ba=a-b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