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47607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270 大小:9.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组织与结构课件(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织物组织与结构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负责人:黄翠蓉目目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第一节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第二节织物的上机图第二章第二章 三原组织三原组织第一节平纹组织第二节斜纹组织第三节缎纹组织第四节原组织的特性与比较第三章第三章 变化组织变化组织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第四章第四章 联合组织联合组织第一节条格组织第二节绉组织第三节透空组织第四节蜂巢组织第五节凸条组织第六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第七节色纱与组织的配合第五章第五章 重组织重组织第一节重经组织第二节重纬组织第六章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双层

2、及多层组织第一节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第二节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第七章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起毛起绒组织第一节纬起绒组织第二节毛巾组织第八章第八章 织物分析织物分析第一章第一章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第一节第一节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一、织物组织的概念一、织物组织的概念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5.构成一个

3、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少。二、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二、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1组织图表示法组织图表示法织物组织的经纬纱浮沉规律一般用组织图来表示。对于简单的织物组织大多采用方格表示法。用来描绘织物组织的、带有格子的纸称为意匠纸,其纵行格子表示经纱,横行格子表示纬纱。在简单组织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组织点(

4、浮点)。当组织点为经组织点时,应在格子内填满颜色或标以其他符号。当组织点为纬组织点时,即为空白格子。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组织循环经纱数顺序是从左至右;组织循环纬纱数顺序是从下至上。在绘制组织循环图时,一般都以第一根经纱和第一根纬纱的相交处作为组织循环的起始点。一般情况下,组织图用一个组织循环表示,或者表示为组织循环的整数倍。三、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三、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纵向截面示意图是表示沿着织物中某根经纱正中间将织物切断,再将断面向左或向右翻转90后的剖面视图,其中经纱是连续弯曲的曲线,而纬纱是被切断的圆形。纵向截面示意图一般画在组织图的侧面。横向截面示意图是表示沿着织物中某根纬纱正中间将织

5、物切断,再将断面向左或向右翻转90后的剖面视图,其中纬纱是连续弯曲的曲线,而经纱是被切断的圆形。横向截面示意图一般画在组织图的上方或下方。四、组织点飞数四、组织点飞数1.组织点飞数是指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飞数用S来表示。沿经纱方向计算相邻两个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是经向飞数,以Sj表示;沿纬纱方向计算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组织点相距的组织数是纬向飞数,以Sw表示。2.对经纱来说,飞数以向上数为正,记+;向下数为负,记-。对纬纱来说,飞数以向右数为正,记+;向左数为负,记-。第二节第二节织物的上机图织物的上机图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

6、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3.上机图的布置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筘图在两者中间,而纹板图在组织图的右侧,如图(1)所示。(二)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筘图在两者中间,而纹板图在组织图的右侧(或左侧),如图(2)所示。工厂的上机图,一般不把四个图全画出来,只画纹板图或只画穿综图与纹板图,其他各部分(除组织图以外)用文字说明。一、组织图一、组织图二、穿综图二、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

7、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穿综方法就根据织物的组织、原料、密度来定。穿综图位于组织图的上方,每一横行表示一页综片(或一列综丝),综片的顺序在图中是自下而上排列;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相对应的一根经纱。如根椐组织图已定的某一根经纱穿入某一页(列)综内,可在其经纱纵行与综页(列)横行的相交叉的方格处用符号。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不一个穿综循环。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1、顺穿法、顺穿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

8、)等于所需的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Z相等,即Rj=Z=r。对于密度较小的简单织物的组织和某些小花纹组织都可采用顺穿法。这种穿综法唯一的缺点是当组织循环经纱根数过多时,势必会过多地占用综片,给上机、织造带来很大困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2、飞穿法、飞穿法当遇到织物密度较大而经纱组织循环较小的情况时,如采用顺穿法,则每片综页上由于综丝密度过大,织造时经纱与综丝过多地摩擦,会引起断头或开口不清,以至造成织疵而影响生产质量。为了使织造顺利地进行,工厂常使用复列式综框(一页综框上有24列综丝)或成倍增加单列式综框的页数,这样,就可减少每页综上的综丝数,减少经纱与综

9、丝的摩擦,使织造能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RjZ=r。3、照图穿法、照图穿法在织物的组织循环大或组织比较复杂,但织物中有部分经纱的浮沉规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运动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页综页中,这样可以减少使用综页的数目。因此这种穿综方法又可称为省综穿法,这时r=RjZ。此法在小花纹织物中广泛采用。组织图中在对称处,穿综图也相应对称,因而把这种穿综方法称为山形穿法或对称穿法。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综片页数,但也有不足之处:(1)因各页综片上综丝数不同,使每页综片负荷不等,综片磨损也就不一样,(2)穿综和织布操作比较复杂,不易记忆。4、间断穿法、间断穿法织物组织是由两种组织并合成的格子花纹

10、。在确定条格组织穿综时,对第一种组织按其经纱运动规律穿若干个循环以后,又按另一种穿综规律穿综,每一种穿综规律成为一个穿综区,每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称为分穿综循环p。因此总穿综循环可依下式计算:r=mp1+np2+qp3+式中,m、n、q为各区分穿综方法的数目。5、分区穿法、分区穿法当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时,多数采用分区穿法。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不同的组织,同时它们是间隔排列,图中所示的穿综方法称为分区穿法。即把综分为前后两个区,各区的综页数目,根据织物组织页定。由上述所举各例知道穿综方法是多样的,要确定穿综方法可从织物组织、经纱密度、经纱性质和操作几个方面

11、综合考虑。操作便利的穿综方法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穿错的可能性。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工厂往往不用上述的方格法来描绘穿综图,而是用文字加数字来表示。穿综方法可写成小花纹织物,用4页综,穿法:1、2、3、4、3、2。又可写成用8页综,穿法:1、2、3、4、5、6、7、8。2次2次三、穿筘图三、穿筘图在上机图中,穿筘图位于组织图与穿综图之间。用意匠纸上两个横行表示。在穿筘图中,经纱在筘片间的穿法,是以连续符号于一横行的方格内表示穿入同一筘齿中的经纱根数,而穿入相邻筘齿中的经纱,则在穿筘图中的另一横行内连续涂绘符号。每筘齿内穿入数的多少,应根据织物的经纱密度、线密度及织物组织对坯布要求而定。同一种织物在

12、不同的工厂,可能采用不同的穿入数。选择小的穿入数会使筘号增大,虽有利于经纱均匀分布。但会增加筘片与经纱间的摩擦而增加断片。如选择大的穿入数,则筘号减少,经纱分布不匀,筘路明显。因此,在选用每筘穿入数时;一般对经密大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些;色织布和直接销售的坯布,穿入数宜小些;经过后处理的织物,穿入数可大些。但选其数值尽可能其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组织循环经纱数的约数或倍数。穿筘方法除用方格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文字说明、加括号或横线以及其他方法来表示。(1)在经纱穿筘中,由于某些织物结构上的要求,常需在穿一定筘齿后,空一个或几个筘齿不穿,习惯称为空筘。空筘也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简述如下。(2)在穿筘

13、图中,空筘处以“”符号表示,如图(2)。若工艺表中只画穿综图和纹板图时,空筘可以在穿综图上以空白方格“”表示,图(2)的穿综图就可以画成(3)的情况。(3)在用数字法表示穿综和穿筘方法中,空筘用“0”表示,如(3)可写成入。四、纹板图四、纹板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它是多臂开口机构植纹钉的依据。此种方法绘图方便、校对简捷,所以工厂(尤其是色织厂)一般采用此法。纹板图中每一纵行表示对应的一页(列)综片,其顺序是自左向右,其纵行数等于综页(列)数。每一横行表示一块纹板(单动式多臂织机)或一排纹钉孔(复列式多臂织机)。其横行数等于组织图中的纬纱根数。纹板图的画法是:根据组织图中经纱穿入综片的次序

14、依次按该经纱组织点交错规律填入纹板图对应的纵行中。在钉植纹钉时,考虑减少经纱开口张力及操作方便,应使用机前部分的纹钉。由于多臂龙头挂置纹板时花筒只有八个槽,所以花筒所挂纹板数至少应为八块,不够时应使nRw是大于16的偶数。已知组织图、纹板图、穿综图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即可求出第三个图。1.已知组织图和穿综图,绘纹板图已知组织图和穿综图,绘纹板图2.已知组织图和纹板图,绘穿综图已知组织图和纹板图,绘穿综图3.已知穿综图和纹板图,绘组织图已知穿综图和纹板图,绘组织图第二章第二章三原组织三原组织在织物组织中最简单的是三原组织,又称基本组织。以三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或联合使用几种组织,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

15、组织结构。凡同时具有以下条件的织物组织都是原(基本)组织:(1)组织点飞数是常数,即S=常数。(2)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他均为纬(经)组织点。这就决定了原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必然等于组织循环纬纱数。亦即Rj=Rw=R。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种组织。因而称这三种组织为三原组织,它是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在三原组织的织物中,在其他条件(纱线的性质、线密度、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循环中的每根纱线只与另一系统纱线纱线交织一次,因而组织循环纱线数(R)愈大,纱线交织间隔距离相对愈大,那么织物愈松软且不紧密。第一节第一节平纹组织平纹组织一、平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上机图一

16、、平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上机图平纹组织是所有织物组织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组织参数为Rj=Rw=2,Sj=Sw=+-1;属同面组织。平纹组织可用分式来表示,其中分子表示经组织点,分母表示纬组织点。习惯称平纹组织为一上一下。一般画组织图时,均以左下角第一根经纱和第一根纬纱相交的方格作为起始点。单起平纹、双起平纹。习惯上均以经组织点作为起始点来平纹组织图。在织造经密较小的平纹织物里,可采用两页综的顺穿法;一般织造中等密度的平纹织物,如市布,采用两页复列式综页飞穿法;在织经密很大的平纹织物,如细布和府绸,可采用两页四列式综页,或四页复列式综页用双踏盘织造。二、平纹组织的应用二、平纹组织的应用平纹组织的经纬

17、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因此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能使织物挺括、坚牢,因此在织物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棉织物中的细布、平布、粗布、府绸、帆布等;毛织物中的派力司、凡立丁、法兰绒等;化纤织物中的人造棉平布、涤棉细纺、涤棉线绢;丝织物中的塔夫绸和麻织物中的夏布、麻布等均为平纹组织的织物。三、特殊效应的平纹组织三、特殊效应的平纹组织由于织物结构中某些参数的变化或织造工艺参数的改变,还会形成各种特殊外观效应的平纹织物。1.隐条隐格织物:利用纱线捻向不同对光线反射不同的原理,经纱(纬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如凡立丁、薄花呢等。2.凸条效应的平纹织物:采用线密度不同的

18、经纱或纬纱相间排列制织的平纹织物,表面会产生纵向横向条纹的外观效应。可以得到仿麻织物效果的服用和装饰织物。3.稀密纹织物:平纹织物中利用穿筘变化,可获得稀密纹织物。4.泡泡纱织物:常采用平纹组织。织物采用两个织轴织造。在织物表面就形成了有规律的泡泡状波浪形的绉纹条子。织物常用于夏季面料和童装面料。5.起绉织物:采用平纹组织,利用强捻纱织成织物,经后整理加工可以形成起绉效应的织物。巴里纱织物、顺纡绉、柳条绉、双绉等。6.烂花织物:烂花织物经纬纱常用涤棉包芯纱,采用平纹组织形成织物后,进行烂花处理。这样织物的花型轮廓清晰,凹凸立体感强,具用独特的风格,可作服用面料和装饰面料。此外,当采用不同颜色的

19、经纱和纬纱进行交织时,可以得到绚丽多姿的色织物产品,在生活中普遍应用。第二节第二节斜纹组织斜纹组织一、斜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表示方法一、斜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表示方法斜纹组织的特点在于在组织图上有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构成的斜线,斜纹组织的织物表面上有经(或纬)浮长线构成的斜向织纹。斜纹组织的参数为:Rj=Rw=3,Sj=Sw=+-1;斜纹组织一般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在组织循环中每根纱线上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在组织循环中每根纱线上的纬组织点数,分子分母之和等于组织循环纱线数R。在原组织的斜纹分式中,分子或分母必有一个等于1。经面斜纹、纬面斜纹。其斜纹方向指向右上方,故称为右斜纹,在表示斜纹组织分式的

20、右侧画一个向右上方的箭头表示斜纹方向。斜纹方向指向左上方,称为左斜纹,在表示斜纹组织分式的右侧画一个向左上方的箭头表示斜纹方向。Sj是正号为右斜纹,Sj负号为左斜纹。二、斜纹组织的绘图方法及上机二、斜纹组织的绘图方法及上机一般以第一根经纱与第一根纬纱相交的组织点为起始点,按照表示斜纹组织的分式,求出组织循环纱线数R,圈定大方格,然后在第一根经纱上填绘经组织点,再按飞数逐根填绘即可。即按照斜纹方向,以第一根经纱的组织点为依据,如果为右斜纹,则向上移一格(Sj=+1)填绘下一根经纱的组织,如果为左斜纹,则向下移一格(Sj=-1)填绘下一根经纱的组织。以下各根经纱的绘法依次类推,直至达到组织循环为止

21、。制织斜纹织物时,可采用顺穿法和飞穿法穿综,每一筘齿中穿入经纱根数为34根。三、设计斜纹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三、设计斜纹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一)斜纹织物的反织法:在织机上制织原组织斜纹织物时,有正织和反织之分。采用哪一种由实际需要来决定。如斜纹采用正织时,易在布面上发现百脚、跳花、纬缩等织疵,便于及时纠正,缺点是开口装置耗电量多、不易发现断经、拆坯布容易损伤经纱等;如果采用反织,能节约用电、易发现断经、拆坯布方便,但不易检查百脚、跳花、经缩浪纹等疵点。因此正反织各有优缺点。当采用反织的织造方法时,必须注意斜纹的方向。(二)斜纹组织纱线捻向对织物外观的影响:斜纹织物表面的织纹是否清晰,不仅受到纱线线密

22、度和织物密度的影响,还与纱线捻向有密切的关系。织物一般要求斜纹线纹路清晰,所以必须根据纱线的捻向合理地选择斜纹线的方向。当织物受到光线照射时,浮在织物表面的每一纱线段上可以看到纤维的反光,各根纤维的反光部分排列成带状,称作“反光带”。反光带的倾斜方向与纱线的捻向相反,即反光带的方向与纱线中纤维排列的方向相交。因此,织物中Z(S)捻向的纱线,其反光带的方向向左(右)倾斜。在斜纹织物中,当反光带的方向与织物的斜纹线方向一致时,斜纹线就清晰。对于经面斜纹来说,织物表面的斜纹线由经纱构成;同面斜纹由于经密大于纬密,织物表面的斜纹线也由经纱构成。因此,设计斜向时主要考虑经纱捻向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当经纱为

23、S捻时,织物应为右斜纹,反之为左斜纹。对于纬面斜纹来说,情况与经面斜纹相反,当纬纱为S捻时,织物应为左斜纹,反之为右斜纹。结论:只要使构成斜纹线的纱线中纤维排列的方向与织物的斜纹线方向相交,则反光带的方向就与织物斜纹线的方向一致,斜纹线就清晰,反之则不清晰。在实际使用中,一般织物由于经纱质量优于纬纱,同时经密大于纬密,所以经面斜纹织物应用较多。四、斜纹组织的应用四、斜纹组织的应用在斜纹组织中,其R值平纹组织大,在纱线线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斜纹织物的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但手感相对较柔软。斜纹组织的密度比平纹织物大。斜纹织物表面的斜纹线倾斜角度随着经纬密度的比值而变化,当经纬纱线密度相等时

24、,提高经纱密度,则斜纹线倾斜角度变大。棉织物中的劳动布(牛仔布),斜纹布,单面纱卡其,单面华达呢。第三节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缎纹组织及其织物一、缎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表示方法一、缎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表示方法缎纹组织是原组织中最复杂的一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特点在于相邻两根经纱上的单独组织点相距较远,而且所有的单独组织点分布有规律。缎纹组织的单独组织点,在织物上由其两侧的经(或纬)浮长线所遮盖,在织物表面都呈现经(或纬)的浮长线,因此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质地柔软。缎纹组织的参数:1.R5(6除外);2.1SR-1,并且在整个组织循环中始终保持不变;3.R与S必须互为质数。在缎纹组织的组织循环中,

25、任何一根经纱或纬纱上仅有一个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而这些单独组织点彼此相隔较远,分布均匀,为了达到此目的,组织循环纱线数至少是5,但6除外。缎纹组织也有经面缎纹与纬面缎纹之分。缎纹组织也可用分式表示,分子表示组织循环纱线数R,分母表示飞数S。飞数有按经向计算的和纬向计算的两种,经向飞数多数用于经面缎纹,纬向飞数多数用于纬面缎纹。二、缎纹组织的绘图方法及上机二、缎纹组织的绘图方法及上机绘制缎纹组织图时,以方格纸上圈定的Rj=Rw=R大方格的左下角为起始点。如果按经向飞数绘图时,就是自起始点向右移一根经纱(一行纵格)向上数Sj个小格,就得到第二个单独组织点,然后再在向右移的一根经纱上按Sj找到第三个

26、组织点,依次类推,直至达到一个循环为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缎纹组织循环越大,浮线越长,织物越柔软、平滑和光亮,但其坚牢度则越低。在制织缎纹组织时,多数采用顺穿法。每一筘齿穿入24根。在织机上制织缎纹组织时,也可分正织与反织,二者各有优缺点。如五枚经面缎纹可采用踏盘正织,也可采用踏盘反织。正织时,产品质量和机械效率都比反织高,但断经、跳纱疵点很难发现。反织时,虽断经、跳纱疵点容易发现,利于及时处理,但产品质量和机械效率都不如正织。三、设计缎纹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三、设计缎纹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一)织物密度的选择:织物密度可比平纹织物、斜纹织物密度大。为了突出经面效应,经密应大于纬密;同理,为了突

27、出纬面效应,纬密应大于经密。(二)缎纹组织的斜向问题:缎纹组织虽然不像斜纹组织那样有明显的斜向,但织物表面存在一个主斜向,并随飞数的变化而变化。当飞数SR/2时,缎纹组织的主斜向为右斜;当飞数SR/2时,缎纹组织的主斜向为左斜。对于经面缎纹,经密大于纬密,织物表面的斜向是否清晰,决定于经纱的捻向与纹路斜向的配合;而对于经面缎纹,经密小于纬密,织物表面的斜向是否清晰,决定于纬纱的捻向与纹路斜向的配合。(三)合理设计纱线的线密度及捻度:根据不同织物的风格要求不同,要合理选择纱线线密度。四、缎纹组织的应用四、缎纹组织的应用缎纹组织常应用于棉、毛、丝织物设计中。棉织物中有横贡缎,并常用缎纹组织与其他组

28、织配合制成各种织物,如缎条府绸、缎条手帕、缎条床单等。精纺毛织物中有直贡呢、横贡呢、驼丝锦、贡丝锦等。丝织物中有素缎、织锦缎等。第四节第四节平均浮长平均浮长在织物组织中,凡某根经纱上有连续的经组织点,则该根经纱必连续浮于几根纬纱之上。凡某根纬纱上有连续的纬组织点,则该根纬纱必连续浮于几根经纱之上。这种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纱线长度,称为纱线的浮长。浮线的长短用组织点数表示。在经浮长线的地方没有同纬纱交错,同样在纬浮长线的地方没有同经纱交错。因此在纱线线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的两种织物组织中,有浮长线,就会松软,浮长线愈长,织物愈松软。如果两个组织的浮长线数目相同,浮线长的织物必较松软。在每根经纱

29、和纬纱交错次数相同的组织中,可以用平均浮长来比较不同组织织物的松紧程度。所谓织物组织的平均浮长,是指组织循环纱线数与一根纱线在组织循环内交错次数的比值。交错次数用t表示。在组织循环内,某根经纱与纬纱的交错次数用tj表示,某根纬纱与经纱的交错次数用tw表示。Fj=Rw/tj,Fw=Rj/tw式中:Fj(Fw)经(纬)纱的平均浮长tj(tw)经(纬)纱的交错次数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原组织中的平纹最紧密,缎纹最疏松。同理,对于线密度相同、密度相同的织物,可以用平均浮长的长短来比较不同组织织物的松紧程度。第三章第三章变化组织变化组织变化组织是以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如改变组织点的浮长

30、、飞数、斜纹线的方向等)而获得各种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统称为变化组织。变化组织可分为三类:(1)平纹变化组织:包括重平组织、方平组织等。(2)斜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等。(3)缎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重缎纹等。第一节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平纹变化组织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沿着经(纬)纱的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得到重平组织,或经纬两个方向同时延长组织点,得到方平组织。一、重平组织一、重平组织重平组织是以平纹为基础,用沿着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即连续同一种组织点)的方法形成的。沿着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所形成的组织,

31、叫做经重平组织;沿着纬纱方向延长组织点所形成的组织,叫做纬重平组织。经重平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Rj=2,组织循环纬纱数Rw=分子+分母。经重平组织的绘图方法是,首先确定组织循环经纬纱数Rj与Rw,然后勾画图的范围,在第一根经纱上按分式所示的交织规律填绘组织点,然后在第二根经纱上填绘相反的组织点即成。纬重平组织的构图方法与经重平组织类似,其Rj=分子+分母,Rw=2,画图时沿纬向按分式画即可。经重平织物表面呈现横凸条纹,纬重平织物表面呈现纵凸条纹。如制织经重平织物时,以采用较大的经密、较细的经纱和较粗的纬纱为宜。经重平可以采用顺穿法或飞穿法;纬重平可采用照图穿法或顺穿法,以平纹开口装置制织,穿筘

32、法,一般可采用24根经纱穿入一筘齿。当重平组织中的浮长线长短不同时,称为变化重平组织。变化纬重平组织。当制织变化重平组织时,其上机方法与重平织物相类似。重平组织可用于制织服用织物。夏季的麻纱织物,毛巾织物的地组织,各种织物的边组织。二、方平组织二、方平组织方平组织是以平纹组织为基础,在平纹组织的经纬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成。方平组织循环经纬纱数是相等的,即Rj=Rw=分子+分母。当方平组织的分式横线的上方和下方,各有几个不同的数字时,它所形成的组织叫变化方平组织。如变化方平组织,其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1)按分式确定组织循环经纬纱数Rj=Rw=分子+分母;(2)在第1根经纱上按分式填绘组织点,然

33、后再在第一根纬纱上亦按分式填绘组织点;(3)从第一根纬纱上看,凡是有经组织点的经纱均按第1根经纱的浮沉规律填绘组织点;(4)其他经纱均按与第1根经纱相反的浮沉规律填绘组织点,即得出变化方平的组织图。方平组织的穿综、穿筘与重平组织相同。方平组织的织物,其外观比较平整,呈现大小相同或不同的方块型花纹。因为经纬浮长线较长,排列有规律,所以织物表面光泽较好,常作为服用面料,如精纺毛织物中的板司呢、女式呢、仿麻呢等。其中方平组织常用作各种织物的布边组织。第二节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是在原斜纹组织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得到的。采用延长组织点浮长,改变组织点飞数的数值或方向(即改变斜纹线的方向

34、),或同时采用几种变化方法,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斜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花型多变,美观大方,可用于服用织物,装饰织物等各类织物的设计中。一、加强斜纹一、加强斜纹加强斜纹是斜纹变化组织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以原组织的斜纹组织为基础,在其组织点旁(经向或纬向)延长组织点而成。在加强斜纹的组织图中,没有单独的经(或纬)组织点存在,因此R4。加强斜纹也可用分式表示,分子表示一个组织循环中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纬组织点数,斜纹线的方向则用箭头表示。经面加强斜纹、纬面加强斜纹、双面加强斜纹。加强斜纹的构图方法,与原组织中的斜纹组织相同。当制织经密较小的加强斜纹织物时,可采用顺穿法。当制织经密较大的加

35、强斜纹织物时,采用飞穿法。制织加强斜纹织物时,每一筘齿内穿入的经纱根数一般为24根。加强斜纹广泛应用于白织及色织物时,如哔叽、华达呢、双面卡其等均是2/2加强斜纹。另外斜纹织物的布边组织,亦常采用2/2加强斜纹。二、复合斜纹二、复合斜纹复合斜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粗细不同的、由经(或纬)纱构成的斜纹线组成。复合斜纹也可用分式表示,同样也用箭头表示斜纹方向。复合斜纹的组织循环经纬纱数Rj=RW=分子+分母5。在绘图时,首先确定组织循环经纬纱数,然后在第1根经纱上按照的次序填绘组织点,其余的经纱则按右斜方向以S=+1填绘。制织复合斜纹织物时,一般用顺穿法较多,穿筘一般亦是24根。复合斜纹常被用作其他

36、组织的基础。三、角度斜纹三、角度斜纹在斜纹组织中,当经向飞数Sj及纬向飞数SW为1时,在用方格纸表示的组织图上的斜纹线与纬纱的夹角为45,在前面所述的斜纹组织均属此类。但所织成的织物,其斜纹的角度往往不是45,这与经纬纱的密度比有关。当Pj=PW时,=45;PjPW时,PW时,45。由此可知:增大Pj与PW比值,可增大斜纹线的倾斜角,但比值不宜太大,太大会影响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外观效应。用改变经纬纱飞数值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达到改变斜纹线倾斜角度的目的。如果增大经向飞数值,得到的斜纹组织斜纹线的倾斜角度45,称之为急斜纹组织;如果增大纬向飞数值,得到的斜纹组织斜纹线的倾斜角度1。绘制组织图的步

37、骤为计算组织循环纱线数: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与Sj的最大公约数;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2)画出组织图的范围,并在第一根经纱上按照分式的规律填绘组织点。(3)按照Sj的规律画其他的组织点,完成组织图。以55/12复合斜纹为基础组织,经向飞数Sj=2的急斜纹组织,RW=13。以411/313为基础组织,经向飞数Sj=2的急斜纹组织。急斜纹组织一般应用于棉织物中的粗服呢、克罗丁等,在精纺毛织物中应用较广泛,如礼服呢、马裤呢、巧克丁等。四、曲线斜纹四、曲线斜纹在角度斜纹中,如使经(或纬)向飞数成为一个变数,则斜纹线必数呈现曲线形外观。当飞数增加时,斜纹线

38、的倾斜线的倾斜角增大;反之,斜纹线的倾斜角减小。如变化经向飞数Sj的数值,则构成经曲线斜纹;变化纬向飞数Sw的数值,则构成纬曲线斜纹。绘制曲线斜纹时,飞数的值是可以任意选定的,必须注意:(1)使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2)最大飞数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的连续。以复合斜纹为基础组织,按下列经向飞数的变化顺序绘制的经曲线斜纹。Sj=2、2、2、1、1、1、1、0、1、0、0、1、0、0、0、1、0、0、1、0、1、1、1、2、2、2、2。经曲线斜纹的作图方法也是首先确定组织循环纱线数,组织循环经纱数Rj=变化的经向飞数Sj的个数,组织循环纬纱数Rw=

39、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然后在第1根经纱上按照基础组织填绘组织点,其余各根经纱依次按照规定的飞数Sj逐根填绘即可。制织经曲线斜纹,可采用照图穿法,综页数等于基础组织所需的综页数。纬曲线斜纹的作图方法与经曲线斜纹相似。曲线斜纹组织常用于制织装饰织物及服用织物等。五、山形斜纹五、山形斜纹山形斜纹是以斜纹组织为基础组织,然后变化斜纹线的方向或变化飞数符号,使所得山形斜纹的方向一半向右斜,一半向左斜。用这种组织织出的织物纹路与山形相似。山形斜纹可按山峰指向的不同,分为经山形斜纹和纬山形斜纹两种。如所得山形斜纹的山峰指向经纱方向,称为经山形斜纹;如山峰指向经纱方向,则为纬山形斜纹。经山形斜纹的Sw=+1,而

40、斜纹线右斜的一侧Sj=+1,斜纹线左斜的一侧Sj=-1。纬山形斜纹的Sj=+1,而斜纹线右斜的一侧Sw=+1,斜纹线左斜的一侧Sw=-1。(一)经山形斜纹(一)经山形斜纹以斜纹线方向改变前的第1及Kj根经纱作为对称轴,在它左右对称位置的经纱,其组织点浮沉规律相同。由此可得出构图方法。1.经山形斜纹的组织循环为:组织循环经纱数Rj=2Kj-2;组织循环纬纱数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2.在第1根到第Kj根经纱按顺序填绘基础组织。3.从第(Kj+1)根经纱开始,按与基础组织的Sj符号相反的方向填绘组织点。在制织经山形斜纹织物时,采用山形穿法,所用综页的数目取决于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可斜坡

41、长度Kj(当Kj小于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时)。在经山形斜纹中,不同方向的斜纹线长度相同,即Kj值不变。如果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改变Kj值,使斜纹线长短不同,就得到了变化经山形斜纹组织。经山形斜纹组织应用较广泛,常在棉织物中的人字呢、床单布,毛织物中的大衣呢、女式呢、花呢中采用。(二)纬山形斜纹二)纬山形斜纹纬山形斜纹是以斜纹线方向改变前的第Kw根纬纱作为对称轴,在它上、下对称位置的纬纱,其组织点浮沉规律相同。则组织循环经纱数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组织循环纬纱数Rw=2Kw-2。其构图方法与经山形斜纹相似。制织纬山形斜纹时,可采用顺穿法。六、破斜纹六、破斜纹破斜纹由左斜纹和右斜纹组成,

42、它和山形斜纹的不同点在于左右斜纹的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分界线两边的纱线,其经纬组织点相反,亦即在改变斜纹线方向的地方,组织点不相连续,而呈间断状态,一般称此界线为断界。破斜纹分为经破斜纹和纬破斜纹两种,断界与经纱平行的称为经破斜纹,断界与纬经纱平行的称为纬经破斜纹。等宽度的经破斜纹的组织循环经纱数Rj=2Kj,组织循环纬纱数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绘制破斜纹组织时,采用双面斜纹组织作为基础组织效果较好。作图方法与山形斜纹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断界的右半部,不仅斜纹线的方向要改变,而且与断界左边对称位置的纱线,其经纬组织点必须相反,即把经组织点改成纬组织点,把纬组织点改成经组织点。

43、这种作图方法称为“底片翻转法”。如此绘制的破斜纹组织的断界明显。有的破斜纹组织在断界处并不呈现底片翻转的关系,只是改变了斜纹线的方向,如图(3)、图4)所示。图(3)是以斜纹为基础组织,图(4)是以斜纹为基础组织,分别称为3/1破斜纹和1/3破斜纹,统称为四枚不规则斜纹。与变化经山形斜纹组织类似,如果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改变Kj值,使斜纹线长短不同,就得到了变化破斜纹组织。制织破斜纹时,一般采用照图穿法。破斜纹织物具有较清晰的人字纹效应,因此较山形斜纹应用普遍。一般用于棉织物中的线呢、床单布,毛织物中的人字呢等。或破斜纹组织在棉毛织物中应用较为广泛,常被用于制织服用织物及毯类等织物。七、菱形斜纹七

44、、菱形斜纹菱形斜纹是山形斜纹的进一步发展,在其组织图中具有粗细相同或不同的斜纹线构成的菱形斜纹图案。菱形斜纹是循序采用经山形斜纹和纬山形斜纹的绘制方法形成的。构图方法如下。(一)首先选定基础组织。(二)确定Kj、Kw:Kj与Kw可相等,也可不等,按照公式Rj=2Kj-2,Rw=2Kw-2,由此画出组织图的范围。(三)根据Kj、Kw,画菱形斜纹的基础部分。按照山形斜纹的画法,先画出经山形斜纹。以第Kw根纬纱为对称轴,画出其余部分。菱形斜纹组织也可由经破斜纹和纬破斜纹联合而成。在制织菱形斜纹时,采用山形穿法。菱形斜纹一般应用于棉织物中的线呢和床单布,毛织物中的花呢类织物。按照菱形斜纹组织的绘图原理

45、,改变其基础组织,可以得到各种变化菱形斜纹,花型更加美观。八、锯齿形斜纹八、锯齿形斜纹锯齿形斜纹也是由山形斜纹进一步变化而成的。山形斜纹各山峰之顶位于同一水平线(或铅直线)上,而在锯齿形斜纹中则不然,各山峰的峰顶处在一条斜线上,各山形连接成锯齿状。在方格纸上,每一齿顶高(或低)于前一齿顶的方格数称为锯齿飞数。下图是以斜纹为基础组织,斜纹线变换方向前的纱线根数Kj=9,锯齿飞数=4(即每一锯齿的起点高于前一锯齿起点的方格数为4),绘制经锯齿形斜纹,其构图方法如下。(一)计算组织循环经纬纱数Rj、RW: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V=(2Kj-2)-锯齿飞数=(29-2)-4=12。锯齿数W基础组织循环纱线

46、数/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锯齿飞数的最大公约数。Rj=WV,Rw=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二)在方格纸上画出组织图的范围及每个锯齿的范围,并按照锯齿飞数画出每个锯齿第1根经纱的起始组织点。(三)在已确定的组织循环范围内,从第1根到第Kj根经纱按顺序填绘基础组织。从第(Kj+1)根经纱开始,按与基础组织相反方向的斜纹线填绘组织点,直至一个锯齿画完。(四)按照同样方法,绘制其他锯齿。上述锯齿形斜纹,齿顶是指向经纱方向的,故称经锯齿形斜纹;如齿顶指向纬纱方向,则称纬锯齿形斜纹,作图方法类似经锯齿形斜纹。制织经锯齿形斜纹,一般采用照图穿法;制织纬锯齿形斜纹,可用顺穿法。锯齿形斜纹有时用于服用织物、床单用装

47、饰织物等。九、芦席斜纹九、芦席斜纹芦席斜纹是变化斜纹线的方向,由一部分右斜和一部分左斜组合而成,其图形外观好像编织的芦席,故称芦席斜纹。(一)确定组织循环的大小:首先确定基础组织,一般是以双面加强斜纹为基础组织,以2/2加强斜纹为基础组织。然后确定同一方向的平行斜纹线的条数2。组织循环纱线数Rj=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同一方向的平行斜纹线条数。(二)把组织循环沿经向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在左半部从左下角开始,按基础组织描绘第一条斜纹线。(三)在右半部,从第一根斜纹线的顶端向上移动基础组织的连续组织点数,以此作为起点,向下画相反方向的斜纹线。(四)画其他各条右斜的斜纹线,其长度与第一条斜

48、纹线一样长,且对前一条斜纹线按基础组织的组织点规律向右下方移动两根纬纱作图,使左右斜纹线不连续即可。(五)同理,描绘其他左斜纹线,其组织点位于前一斜纹线向右上方移动两根纬纱的距离。芦苇斜纹组织一般用于服装及床单等织物。第三节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多数采用增加经(或纬)组织点、变化组织点飞数或延长组织点的方法构成。一、加强缎纹一、加强缎纹加强缎纹是以原组织的缎纹组织为基础,在单个经(或纬)组织点四周添加单个或多个经(或纬)组织点而成的。图(1)为在八枚五飞的纬面加强缎纹的右侧添加一个组织点而成,图(2)为在原来单个组织点的左上方添加一个组织点而成。这种形式的加强缎纹,一般用于

49、刮绒织物,因增加经组织点后,再经边刮绒,可防止纬纱的移动,同时也能增强织物牢度。图(3)为十一枚七飞的纬面加强缎纹,在原来单个经组织点的右上方添加三个组织点而成。采用此图制织时,若配以较大的经密,就可以获得正面呈斜纹而反面呈经面缎纹的外观,故称为缎背华达呢。这种组织在毛织物中采用。二、变则缎纹二、变则缎纹在前面指出缎纹组织的R和S必须互为质数,即当R与S有公约数时,不能作出缎纹组织。如当R=6时,可作为飞数的有2、3、4三个数,而为三个数和6都有公约数,所以R=6根本不能构成正则缎纹(飞数始终不变的缎纹组织,称为正则缎纹)。但由于设计及织造时的具体情况,有时必须采用六枚缎纹时,则在一个组织循环

50、中,飞数就只能是变数,如图2-37(1)所示,其经向飞数Sj是2、3、4、4、3、2,这种缎纹称为变则缎纹。四枚缎纹也如此,飞数只能是变数。又如七枚缎纹,不管采用什么飞数值,所构成的缎纹组织,其组织点分布都不太均匀。如想得到组织点分布较均匀的七枚缎纹,那么,采用变则缎纹较为合适。如图(2)所示。三、重缎纹三、重缎纹延长缎纹组织的纬(或经)向组织循环根数,也就是延长组织点的经向(或纬向)浮长所得的组织称为重缎纹。图2-38所示是扩大5/2经面缎纹的纬向循环根数,称为5/2经面重纬缎纹组织,在手帕织物中应用广泛。第四章第四章联合组织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各

51、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新组织。构成联合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能是两种组织的简单合并,也可能是两种组织纱线的交互排列,或者在某一组织上按另一组织的规律增加或减少组织点等等。按照各种不同的联合方法,可获得多种不同的联合组织,其中应用较广泛且具有特定外观效应的有如下几种:(1)条格组织;(2)绉组织;(3)透孔组织;(4)蜂巢组织;(5)凸条组织;(6)网目组织;(7)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第一节第一节条格组织条格组织条格组织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而获得的。由于各种不同的组织,其织物外观不同,因此在织物表面呈现了清晰的条或格的外观。条格组织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织物,如服装用织物、被单、手帕、头

52、巾等。在条格组织中,以纵条格组织的应用最为广泛。一、纵条纹组织一、纵条纹组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并列时,各个不同的组织各自形成纵条纹,称为纵条纹组织。纵条纹组织在两条纹的分界处,要求界限分明。因此在确定纵条纹组织时,在分界处的相邻两根经纱的组织点应尽量配置成“底片翻转法”的关系。即应使其经纬组织点相反。这就要求在确定每一个纵条纹的经纱数时,必须注意交界处相邻两根经纱交织点的配置关系,右边的纵条纹为方平组织用6根经纱,左边的纵条纹,经纱数如采用8根,就不能满足此要求,只能采用9根或5根经纱才能使交界处配合好。有时,由于选用的组织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则可在交界处添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

53、,但应注意,以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为原则。在设计纵条纹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采用的各种组织的交错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经缩的显著不同,而使织物表面松紧程度不一致。如遇这种情况,可采用两个经轴织造,但采用此法会增加上机的复杂性,同时也受设备的限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如采用下述方法可以顺利进行织造时,则可不采用两个经轴织造。即用调整经纱密度的方法,使交错次数较少的那部分经纱具有较大的经密,交错次数较多的那部分经纱具有较小的经密,如图(3)所示,缎条部分的经密比平纹条的经密大得多。有时也采用变化织前准备工序中经纱张力的办法,以解决经纱松紧不一致的问题。在织前准备工序中,对交错次数较少的那部

54、分经纱,给予较大的张力使其预伸长;对交错次数较多的那部分经纱,给予较小的张力,以此均衡经纱的需要量,而获得良好的纵条纹织物。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是各纵条中经纱数之和。而每一纵条纹中的经纱数,随条纹的宽度、经纱密度及所采用的组织而定。确定条纹经纱数时,首先以每一纵条纹的经纱密度乘以每一纵条纹的宽度,初步得出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然后再加以修正(尽量把每个纵条纹的经纱数修正为各纵条纹组织循环经纱数的整数倍)。最后确定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这时应一起考虑条纹的界限分明。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是各纵条纹所采用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在制织纵条纹织物时,可采用间断穿综法,或用照图穿法。纵条

55、纹组织在棉、毛、丝织物中应用较广泛。横条纹组织较少单独应用,其作图原则及方法均与纵条纹相似,只是以不同组织横向配置而已。二、方格组织二、方格组织方格组织有两种情况:(一)方格组织(一)方格组织方格组织是利用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其特点是:处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的组织。在绘制这类组织时,也应注意分界处界线分明,即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上的经纬组织点必须相反。因此作图时,一般可把组织图分为四个部分,先在左下角部分填绘基础组织,其他三个部分可按“底片翻转法”绘制,且使位于对角的两相同组织的起始点一样,这样,可使位于对角线的两相同的组织点可以连续,其织物外观整齐

56、美观。要使位于对角位置的相同组织的组织点连续,则可按下列方法决定绘制组织的起始点位置:即观察基础组织的经纱,从中找出两根相邻经纱的单独组织点(一般用纬面组织求作)与上、下边缘距离相等的两根纱线,来作为组织循环最靠左边和右边的两根经纱的组织点配置。同样也可以观察基础组织的纬纱,从中找出两根相邻纬纱的单独组织点与左、右边缘距离相等的两根纱线,作为组织循环最靠上边和下边的两根纬纱的组织点配置。方格组织格子的大小可以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甚至可以由大小方格的模纹绘制大型方格组织。除上述方格组织以外,还有成格形间配置(处于对角位置)而成的组织,也称为方格组织。(二)格子组织(二)格子组织格子组织是由

57、纵条纹组织及横条纹组织联合构成的方格花纹。第二节第二节绉组织绉组织由于织物组织中不同长度的经纬浮长线,在纵横方向错综排列,使织物表面形成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细小颗粒状外观效应,这种使织物呈现绉效应的组织称为绉组织。它所形成的织物表面反光柔和,手感柔软,有弹性。织物起绉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织物进行后处理,使织物表面形成纵横向或不同花型的绉效应;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织缩率不同,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泡泡外观;利用捻向不同的强捻纱相间排列,再经过后整理,织表面形成凹凸的起绉感;利用高收缩涤纶长丝与普通纱相间隔排列,织物可形成纵向、横向或格形泡绉效果;利用织物组织绉组织使织物表面形成

58、绉效应。为了形成效果较好的绉组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织物表面的经纬组织,不能有明显的斜纹、条子或其他规律出现。不同长度的经纬浮线配置得越复杂,越能掩盖其规律性,那么织物表面起绉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组织循环大些,效果就会较好,但应注意尽量减少生产中的复杂程度,如综页不宜过多,每页综的载荷应尽量相近。2.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相差不要过大,以使每根经纱的缩率趋于一致。否则将影响梭口的清晰度及织物外观。3.在组织图上,经(或纬)浮线不宜过长,不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经或纬组织点)集中在一起,以免影响起绉效果。现将常用的构成绉组织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增点法一、增点法

59、以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为基础,然后按另一种组织的规律增加组织点构成绉组织。二、以一种组织纱线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纱线间构成绉组织二、以一种组织纱线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纱线间构成绉组织采用此法绘制绉组织时,是将一种组织的经(或纬)纱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的经(或纬)纱之间。在移绘时,两种组织的经纱可采用1:1的排列比,也可采用其他排列比。采用此法绘制的绉组织,当经纱排列比为1:1时,其组织循环经纱数为两种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以2,组织循环纬纱数等于两种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三、调整同一种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三、调整同一种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用这种方法绘制绉组织时,一般是以

60、变化组织为基础组织,然后变更基础组织的经(纬)纱排列次序而成。四、旋转法四、旋转法以一种组织为基础经旋转合并而成,其构成方法如图2-48所示。图2-48(1)为确定的基础组织,将其依次逆时针旋转,分别得到组织图2-48(2)、图2-48(3)、图2-48(4),再将这四个组织按照图2-48(5)的顺序排列,得到绉组织。五、省综设计法五、省综设计法由上述各种方法绘制的绉组织,因受到综页数的限制,组织图都不可能太大,因此在织物表面,经纬纱的交织情况必须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以致影响织物的外观。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获得起绉效果较好的织物,采用一种扩大组织循环的省综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可按下面作图

61、原则及方法设计。1.确定所需采用的综页数。综页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确定,为了生产能顺利进行,一般综页数不要太多,如图2-49所示为6页综。2.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一般组织循环经纱数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不要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太多。如图2-49所示组织循环经纱数Rj=610=60,组织循环纬纱数Rw=40。3.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一般采用每织一纬提升3页,即从6页综框中,每次开口提升3页。经过组合:,即共有20种提综方案,由此可以得到纹板图的提综方案图,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根数有6根,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纬纱根数有20根,如图2-50所示。4.确定每页综的提升规律,即纹板图。在确

62、定纹板提综图时应注意:(1)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以不超过两个组织点为佳。(2)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3)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4)画穿综图:可首先把组织循环经纱数分为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页数。如图中,组织循环经纱数为60,综页数为6,所以可分成十组,每组6根经纱。然后第一组按6页综顺穿法穿综,其他九组按6页综的不同顺序穿综,如每二组的穿综顺序为3、1、5、2、6、4,第三组为3、5、2、6、1、4直至穿完。在确定穿综顺序时,应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过多,一般最多不要超过3个组织点,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

63、纱。在绘制穿综图时,有些绉组织,不一定完全按照上述方法,但必须注意在一个穿综循环中,每页综穿入的经纱数应尽量相同,并且在一个穿综循环中,穿入每页综的经纱应尽量分散开,不要过于集中。绉组织在各种织物中都有应用。在棉织品的色织物中用得较多,在毛织物、化纤织物、化纤混纺织物及丝织物中都有应用。第三节第三节透孔组织透孔组织透孔组织织成的织物,其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由于这类织物的外观与复杂组织中由经纱相互扭绞而形成孔隙的纱罗织物类似,因此又称为假纱组织或模纱组织,但是织物外观孔眼的稳定性不如纱罗组织。织物外观孔隙形成的原因织物外观孔隙形成的原因第3与第4根经纱及第6与第1根经纱都是按平纹组织和纬纱相

64、交织,其经纬组织点相反,因此第3与第4根经纱及第6与第1根经纱就不易互相靠拢。另外,在第二与第五根纬纱浮长线的作用下,使第1、第2、第3根经纱向一起靠拢,第4、第5、第6根经纱也向一起靠拢,因此在第3与第4根经纱之间及第6与第1根经纱之间,形成纵向的缝隙。同理,在第三与第四根纬纱之间及第六与第一根纬纱之间形成横向横隙。这样就织物表面出现了孔眼,如图,处为孔位置。构成“十”字、“井”字、“田”字形。这种组织浮长线的长度对孔眼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浮长线越长,织物表面形成的孔眼越大。但是浮长线太长,织物将过于松软,会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同时织物表面过于粗糙。因此,服用面料的浮长线一般小于5个组织点。在

65、制织透孔组织时,密度不宜太大,否则透孔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加孔眼效果,在穿筘时应将每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内,甚至在每组经纱之间空出12个筘齿。纬向可采用间歇卷取的方法,使每纬纱间有空隙。简单透孔组织一般采用四页综的间断穿法。第四节第四节蜂巢组织蜂巢组织从简单蜂巢组织织物的外观可以看出,其表面具有规则的边高中低的四方形凹凸花纹,状如蜂巢,故称为蜂巢组织。一、织物外观形成的原因一、织物外观形成的原因此类组织的织物之所以能形成边部高中间凹的蜂巢形外观,其原因是由于在它的一个组织循环内,有紧组织(交织点多)和松组织(交织点多),二者逐渐过渡相间配置。在平纹组织处,因交织点最多,所以较薄;在经纬浮长线处,没

66、交织点,织物较厚。在平纹组织处,其织物表面是凸起还是凹下,可分两种情况来谈。在组织图上,甲部分,在平纹组织以甲为中心的上面和下面是经浮长线,而在其左面和右面是纬浮长线,因组成此处平纹的经纬纱均是浮在织物表面的浮长线,所以把平纹带起而形成织物表面凸起的部分。另一种情况正相反,乙为中心的上面和下面是纬浮长线(即在织物背面是经浮长线),在其左面和右面是经浮长线(即在织物背面是纬浮长线),因此把平纹在织物反面带起,而在织物表面凹下。另外因经纬浮线是由浮长线逐渐过渡到平纹组织的,所以织物表面的凹凸程度是逐渐过渡的,由此形成蜂巢形外观。二、简单蜂巢组织的作图二、简单蜂巢组织的作图绘制简单的蜂巢组织时,以单

67、独组织点的菱形斜纹为基础(常采用的是以斜纹或斜纹为基础组织的菱形斜纹)。菱形斜纹的斜纹线把整个组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在其相对的两个三角形内(上和下两部分或左和右两部分)填绘经组织点,在填绘时,必须与原来的菱形斜纹之间空一个组织点,这样就构成了简单蜂巢组织。简单蜂巢组织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方法与菱形斜纹相同,在制织时,亦可采用山形斜纹。第五节第五节凸条组织凸条组织一、简单凸条组织一、简单凸条组织使织物正面产生纵向、横向或倾斜方向的凸条,而反面则为纬纱或经纱的浮长线组织,称为凸条组织。凸条组织系由浮线较长的重平组织和另一种简单组织联合而成。其中简单组织起固结浮长线的作用,并形成织物的正面,故称为固

68、结组织。如固结纬重平的纬浮长线,则得到纵凸条纹,固结经重平的经浮长线,则得到横凸条纹。在凸条组织中,作为基础组织的重平组织,其浮长线的长度不宜少于四个组织点,因为浮线太短,凸条就不太明显。固结组织比较简单,常用的有平纹、斜纹、斜纹等组织,其中以平纹固结的凸条组织,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在绘制凸条组织时,应使重平组织的浮长线所包含的组织点数为固结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因用平纹固结的纵凸条组织较为常见,下面就以平纹固结为例,说明凸条组织的作图方法及其外观形成原理。图2-59是以纬重平为基础组织,平纹为固结组织的纵凸条组织,其作图方法及步骤如下。(1)计算组织循环经纬纱数:Rj=基础组织

69、的组织循环经纱数=12Rw=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数固结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22=4(2)在组织循环的范围内,绘制纬重平,如图(1)所示。(3)以固结组织填绘在基础组织的纬浮长线上,如图(2)所示。由图(3)横切面示意图可看出,此类组织所以形成凸条的织物外观,主要在于第6、第7根经纱及第1、第12根经纱处,组织点有交错,织物在该处显薄而凹下,其他部分在织物背面有纬浮沉规律,促使经纱相互靠拢并叠起,固结组织在该处松厚而隆起,形成凸条。二、增加凸条组织的方法二、增加凸条组织的方法凸条的隆起程度受基础组织浮长线及纱线张力的影响,同时也受织物密度的影响。浮长线长,凸条隆起程度显著;纬纱张力增加,凸条显著;

70、织物密度大,特别是显现凸条纹的那一系统纱线密度大,凸条纹应明显。往往把两条同样长的纬浮长线靠拢在一起,然后再在纬浮长线上填绘固结组织。有时为了增加凸条的隆起程度,在两凸条之间加入两根平纹组织的经纱,或在凸条的中间加入几根较粗的经线作为芯线。由织物的横切面图中可看出,芯线位于凸条的下面,纬浮长线的上面,并未与任何一根纬纱交织,它只起衬垫作用,故可使用较差的原料。三、凸条组织织物上机要点三、凸条组织织物上机要点一般采用间断穿法。交织点较多的平纹组织及固结组织宜穿入前面的综页中,芯线可穿入后面的综页中。应采用两个织轴。纵凸条经组织点的数目远远超过纬组织点的数目,因此为了节省综片起见,可以采用反织法。

71、如果将经向凸条组织的经纬组织点互换,便可形成横向凸条的组织。以经重平基础组织,平纹为固结组织,在绘制组织图时,将两条同样长的经浮长线靠拢,然后再以平纹固结此经浮长线,并在两凸条间加入四根平纹组织的纬纱而形成。凸条组织常用于棉织物中的灯芯布,组织称为灯芯条组织,如图所示。还可用于毛织物中的凸条花呢等。第七节第七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在平纹地上配置各种小花纹,就构成了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小花纹可以由经浮长线构成,即经起花组织;也可以由纬浮长线构成,即纬起花组织;或经纬浮长线联合构成。还可以由透孔、蜂巢等组织起花纹。花纹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散点,也可以是各种几何图形,花型分布可以是条形、斜

72、形、曲线、山形、菱形等。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花、地组织配合时,花、地交接要清楚,便得花纹清晰不变形,所以平纹地小提花的浮长线以单数为宜。(二)起花部分的浮长线不要太长,一般经纱浮长不超过3个组织点,最多用5个组织点;纬纱可稍长些。否则会失去组织细结、紧密的特点,织物牢度也会受到影响。(三)设计花型时用综页数不能超过织机的最大容量,为了便于织造,所用综页数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12页以内。(四)起花部分的经纱与平纹的交织次数不要相差太大,一般经纱浮长应控制在11.3,以保证用单轴织造,减少工艺的复杂性。(五)每次开口提综数尽可能均匀,因此花型配置应相对均匀分散。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的作

73、用,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可与平纹组织相同,采用平筘穿法,不用花筘。(六)设计这类组织时,要先确定织物花纹纹样,起花方法,再根据花纹尺寸、经纬密度,确定组织循环纱线数,最后在平纹组织地的基础上改变起花部分的某些组织点,使之形成花纹。下面举例说明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花型构成。利用不同颜色的纱线与织物组织相配合,在织物表面能构成各种不同的花形图案。各种颜色经纱的排列顺序简称为色经排列顺序,色经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经纱数称为色经循环。各种颜色纬纱的排列顺序简称为色纬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纬纱数称为色纬循环。配色模纹的大小应等于色纱循环和组织循环的最大公倍数。配色模纹可用意匠纸分为四个区来表

74、示。图中左上方的区表示组织图,左下方的区表示各色纬纱的排列顺序,右上方的区表示各色经纱的排列顺序,右下方的区表示所形成的织物外观,即配色模纹图。一、根据已知的组织图和色纱循环绘制配色模纹一、根据已知的组织图和色纱循环绘制配色模纹配色模纹的绘制方法与步骤:(一)首先确定所用的组织图、色经循环和色纬循环。(二)在分区图的相应位置内绘制组织图,色经及色纬的排列顺序,并在配色模纹循环内填绘组织图(三)根据色经的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的纵行内的经组织点处,涂绘色经的颜色。同样在相应色纬横行的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纬的颜色。配色模纹图上的满格色点,只表示某种颜色的经浮点或纬浮点所显示的效应,并非组织图中所表示的

75、经纬纱交织情况。二、已知色纱循环和配色模纹绘制组织图二、已知色纱循环和配色模纹绘制组织图三、已知配色模纹确定色纱排列和组织图三、已知配色模纹确定色纱排列和组织图(一)根据配色模纹图,一般可先确定色纬排列顺序一)根据配色模纹图,一般可先确定色纬排列顺序在配色模纹中每纬纱的颜色,一般以每根纬纱上相同颜色的组织点数占优势的颜色定为该根纬纱的颜色。(二)确定必然的经组织点(二)确定必然的经组织点(三)确定色经的排列顺序(三)确定色经的排列顺序如在必然经组织点图中,某根经纱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的必然经组织点,则说明原来确定的色纬排列顺序不正确,需重新确定色纬排列顺序。(四)分析配色模纹图中每个组织点的性质

76、和确定组织图(四)分析配色模纹图中每个组织点的性质和确定组织图第五章第五章重组织重组织在复杂组织的经纬纱中,至少有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纱线组成。这种组织结构能增加织物的厚度而表面细致,或改善织物的透气性而结构稳定,或提高织物的耐磨性而质地柔软,或能得到一些简单织物无法得到的性能和模纹等。这种组织多数应用于衣着、装饰和技术织物之中。其主要构成方法如下:1.利用若干系统经纱和一个系统纬纱或一个系统经纱和若干系统纬纱构成。在织物中各系统经纱或纬纱相互成重叠形的配置。利用若干系统的经纱和若干系统的纬纱所构成的复杂组织,可以制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层与层之间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以按一定方法接

77、结在一起。2.利用另一系统的经纱或纬纱与地组织构成复杂组织,这此经纱或纬纱在织造或整理过程中被割开或部分被割开。割开的纱头在织物表面形成竖立的毛绒。3.利用两个系统经纱和一个系统纬纱,结合两个系统经纱张力差异和送经量大小的不同,并配合特殊打纬方法,以构成复杂组织,这种组织所制成的织物表面具有毛圈。4.利用两个系统经纱的相互扭绞,和一个系统的纬纱构成的复杂组织,所制成的织物表面具有稳定的孔眼。根据复杂组织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二重组织一)二重组织1.经二重组织;2.纬二重组织。(二)双层组织(二)双层组织1.管状组织;2.双幅织物组织或多幅织物组织;3.表里换层双层组织;4.使用各

78、种不同接结法的双层组织(三)起毛组织(三)起毛组织1.纬起毛组织2.经起毛组织(四)毛巾组织(四)毛巾组织(五)纱罗组织(五)纱罗组织二重组织为复杂组织中最简单的组织,它由两个系统经纱和一个系统纬纱或两个系统纬纱和一个系统经纱交织而成,前者称经二重组织,后者称纬二重组织。二重组织的主要特征如下。纱线在织物中成重叠状配置,不需采用线密度高的纱线就可增加织物厚度与质量,可使织物表面细致,并且可使织物正反两面具有不同组织、不同颜色的花纹。利用二重组织可使经纱或纬纱具有重叠配置的特点,可在一些简单组织的织物中局部采用,织物表面按照花纹要求,将使起花纱线在起花时浮在织物表面,不起花时沉于织物反面,起花部

79、分以个的织物仍按简单组织交织,形成各式各样局部起花的花纹,这种组织称为起花组织。当起花部分由两个系统经纱(即花经和地经)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时,称经起花组织。同样,由两个系统纬纱(即花纬和地纬)与一个系统经纱交织时,称纬起花组织。第一节第一节经二重组织经二重组织此种组织由两个系统经纱,即表经和里经与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面。其表经与纬纱交织构成织物正面,称表面组织,里经与同一纬纱交织构成织物反面,称反面组织,反面组织的里面在织物内部称里组织。经二重组织多数用以制织较厚的高级精梳毛织物。有时用以制织经起花织物。一、设计经二重组织时,主要需掌握下列原则一、设计经二重组织时,主要需掌握下列原则(一)表面

80、组织与里组织的选择:经二重组织织物正反两面均显经面效应,其基础组织可相同或不相同,但表面组织多数是经面组织,反面组织也是经面组织,因此里必是纬面组织。(二)为了在织物正反两面具有良好的经面效应,表经的经组织点必须将里经的组织点遮盖住,这必须使里经的短浮线配置在相邻表经两浮长线之间。此外,每一根纬纱和两种经纱相交织,应使纬纱的屈曲均匀且尽可能小。这可以通过经纬向截面图观察其配置是否合理。(三)表里经纱排列比,根据织物质量及使用目的来定。一般常用的排列比为1:1或者2:1。当表里经纱线密度与密度相同时,可采用1:1的排列比,若仅仅为了增加织物厚度与质量,则可采用原料较差、线密度较高的里经纱线,此时

81、可采用2:1的排列比。(四)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当表里经的排列比为m:n时,表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为Rm,里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为Rn时,则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Rj可按下式计算:Rj=(Rm与m的最小公倍数/m)与(Rn与n的最小公倍数/n)的最小公倍数*(m+n)例如:某经二重组织,表里经纱排列比为2:2,Rm=3,Rn=4,则:Rj=(3与2的最小公倍数/2)与(4与2的最小公倍数/2)的最小公倍数*(2+2)=(6/2与4/2的最小公倍数)*4=24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Rw)等于表里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最小公倍数。二、绘制经二重组织的方法二、绘制经二重组织的

82、方法在绘制复杂组织时,不可能同时绘出织物表里两系统纱线的交织情况,因此假设表里经纱位于同一平面上。(一)确定里组织:为了使织物的正面和反面都不露出另一个系统经纱的短浮点(称接结痕迹),或借助于辅助图确定里组织的组织点配置。在表面组织上,将已知表里组织与表里经纱排列比结合“里组织的短经浮长配置在相邻表经两浮长线之间的”原则。(二)按已知表面组织与里组织及表里经纱排列比求得Rj,Rw(三)在一组织循环范围内,按表里经纱排列比划分表里区,并用数字分别标出。阿拉伯数字1、2、3为表经纱,罗马数字、为里经纱。(四)表经与纬纱相交处填入表里组织,里经与纬纱相交处填入里组织。纵向截面图,横向截面图用以检查组

83、织的配置情况。三、经二重组织的上机要点三、经二重组织的上机要点(一)当经二重织物表里经纱不同或考虑张力差异较大,则采用分区穿法。所用综页数等于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之和,因为表经的提综次数较多,故表经宜穿入前区综页内,而里经则穿入后区内。如经纱相同,且表里组织较简单,可采用顺穿法。(二)因为经二重组织经密较大,为了使织物表面不显露接结痕迹,一组表里经纱必须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便表里经纱相互重叠。当表里经纱排列比为1:1时,按经密可2根(1表1里)、4根(2表2里)或6根(3表3里)穿入一筘齿中;当表里经纱排列比为2:1时,可3根(2表1里)或6根(4表2里)穿入一筘齿中。(三)一般以二重织物采用单轴

84、织造,但当表里经纱在原料、强度、缩率等方面显著不同时,可采用双织轴织造。制织异面经二重,可采用廉价的里经,以达到既增厚又除低成本的目的。四、经起花组织四、经起花组织局部采用经二重组织的经起花织物,起花部分的组织是按照花纹要求在起花部位由两个系统经纱(即花经和地经)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起花时,花经与纬纱交织使花经浮于织物表面,利用花经浮长变化构成花纹;不起花时,该花经与纬纱交织形成纬浮点,即花经沉于织物反面。起花以外部分为简单组织,仍由地经与纬纱交织而成。这种局部起花的经起花织物大都呈现条子或点子花纹。此外,尚有起花部位遍及全幅的经起花织物,其花经分布在全幅形成满地花。此组织大多用以制织色织线呢

85、与色织薄型织物等。设计经起花组织时,主要应掌握以下原则:(一)起花组织与地组织的选择:经起花部分的织物由经组织点构成。根据花型要求,一般织物经纱浮长线的组织点数,少至一个,多达五个,甚至更多。当经起花部位经向间隔距离较长,即花经在织物反面浮线较长时,则容易磨断而使织物不牢固,故需间断一定距离加一经组织点,即与纬纱交织一次,这种组织点称接结点。地组织的选择可按照织物品种、花型要求来定。为了花型突出,要求地布平整,地组织的浮线不干扰花经的长短浮线。花经的接结点要视花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经组织点相同时,即均为经组织点,则接结点可不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一侧与地组织的组织点相同时,

86、则接结点轻微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组织的组织点均不相同时,即两侧地经均为纬组织点,则接结点会暴露出来。但也有不少织物就利用接结点的显露,给予合理配置,构成花型的一部分,如构成一种的衬托的隐条纹,增加花型的层次和立体感。这在经起花织物上是常见的。经起花织物地组织多数采用平纹组织,因为平纹组织交织点多,地布易平整,且平纹均为单独组织点,无论花型大小易于使花经的浮线与接结点配合。花经与地经排列比,可根据花型要求、织物品种来定。常用的排列比为1:1、1:2、2:2、1:3等,根据花型要求也可采用一种以上的排列比。花型配置的大小及稀密,应考虑美观、坚牢与织造条件等。如起花经浮线过长,则会影响织物的坚

87、牢度。(二)经起花组织的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法。一般经纱穿在前区,使开口清晰,起花组织经纱穿入后区,其中花纹相同的穿入同一区内。穿筘时,一般将花经夹在地经中间,并穿入同一筘齿中;或使花经穿入数为地经穿入数的1倍,如此穿法都便于花经浮起。经起花组织经纱张力的处理,当起花组织与地组织的交织点数相差很大时,则花经与地经的张力不一样。花经张力小易造成织造困难,如果采用双轴织造,则花经与地经可分别卷在两个织轴上,张力可分别处理,这样,能使花纹清晰,织造顺利,但织轴的卷绕长度较难控制,而且布机操作也麻烦。如两种组织的平均浮长差异不大时,则可采用单织轴织造,只要在准备、织造工序中采取适当措施,如整经时对花经

88、加大张力,进行预伸,以减少花经在织造过程中因受力而伸长。当绘制织物组织时,尽量使花组织和地组织的交织次数接近,酌情采用预伸等措施,这样,仍可采用单织轴织造,减少设备改装工作。第二节第二节纬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此种组织由相同或不相同的两个系统纬纱即表纬和里纬,与一个系统经纱交织而成。表纬与经纱交织构成表面组织,里纬与经纱交织构成反面组织,反面组织的里面为里组织。纬二重组织应用较多,通常用于制织毛毯、棉毯、厚呢绒、厚衬绒等,也有用于技术织物,如工业用滤尘布等。一、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一、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一)表面组织与里组织的选择:纬二重组织的织物正反两面均显纬面效应,其基础组织可相同或不同但表

89、面组织多是纬面组织,反面组织也是纬面组织,因此里组织必是经组织。(二)为了在织物正反面具有良好的纬面效应,表纬的纬浮线必须是将里纬的纬组织点遮盖住,这必须是里纬的短纬浮长配置在相邻表纬的两浮长线之间。经纬纱之间配置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截面图进行观察。(三)表里纬排列比的选择,取决于表里纬纱的线密度、基础组织的特性以及织机梭箱装置的条件等。一般常用的排列比为1:2、2:1或2:2等。如织物正反面组织相同时,如里纬纱为线密度高的纱线,表里纬排列比可采用2:1,若表里纬纱线密度相同,则排列比采用1:1或2:2。(四)纬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与经二重组织相同,即上述适用于经纱的原则,在

90、此适用于纬纱。二、绘制纬二重组织的方法二、绘制纬二重组织的方法(一)确定里组织:该织物的正反面均为1/3斜纹的纬二重组织,表里纬纱的排列比为1:1。图(1)是正面组织为1/3,图(2)是反面组织为1/3。为了确定里组织的配置,绘出辅助图(3)。在表面组织上,将已知表里纬纱排列比1:1标出,图(3)中横向方格代表表纬,横向箭矢所示线代表里纬,纵行代表经纱。图(4)是按已知表面组织与表里纬纱排列比结合“里组织的短纬浮长配置在相邻两表纬长浮线之间”的原则,就知里组织为斜纹规律而获得的里组织点的配置。图(5)为求得的里组织为斜纹。(二)按已知的表面组织、里组织及表里纬纱排列比确定:组织循环经纱数Rj=

91、4组织循环纬纱数RW=42=8在一个组织循环4经8纬范围内,按表里纬纱排列比划分表里区,并用数字分别标注,如图(6)所示。然后在表纬与经纱相交处填入表面组织,里纬与经纱相交处填入里组织,所求得的组织图如图(7)所示,图(8)为经向截面图,图(9)为纬向截面图。三、纬二重织物的上机要点三、纬二重织物的上机要点纬二重织物上机时,采用顺穿法。因纬二重织物需有较大的纬密,故经密不宜太大,每筘齿穿入数一般为24根。纬二重织物多数呈纬纱效应,按其用途施以起毛或刮绒等后整理工序,从而使织物手感柔软,保温性好。因织造时经纱受外力作用大,故可采用强力较高的原料作经纱。当表里纬纱的纤维材料、线密度、颜色不同时,就

92、需采用多梭箱装置。在纬纱排列比为2:1或1:1时,织机应该使用双箱多梭箱;而排列比为2:2时,则可使用单侧多梭箱装置。纬纱为甲、乙两种颜色,纬纱1、纬纱2、纬纱3、纬纱4为甲色,纬纱、纬纱、纬纱、纬纱为乙色。在织物上可以显示三种颜色,如:14经的组织显甲色,即甲色纬纱浮线在织物表面;58经的组织显乙色,即乙色纬纱浮线在织物表面;912经的组织显甲乙色,即1纬、纬与3纬、纬有甲乙两根纬纱浮在织物表面。与此同时,2纬、纬与4纬、纬在织物反面也显甲乙色。大型花纹毯类的织物组织,可根据花型将显某色的地方,填入显该色的组织。第六章第六章双层及多层组织双层及多层组织双层织物是双层组织制织而成的。制织双层织

93、物时,有两个系统各自独立的经纱和纬纱,在同一机台上分别形成织物的上、下两层。在表层的经纱和纬称为表经、表纬,在下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里经、里纬。利用双层组织可得到:使用一般织机(非圆型织机)便可制织管状织物;用窄幅织机可生产阔幅的织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作表里经纬纱,且按一定几何图案交替更换表里层位置,由此构成配色花纹;利用双层组织接结在一起,还可以增加织物的厚度和质量。双层组织的织物种类繁多,根据其上下层连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连接上下层的两侧构成管状织物;2.连接上下层的一侧构成双幅或多幅织物;3.在管状或双幅织物上,加上平纹组织,可构成各类袋织物;4.根据配色花纹的图案,使表里两层作

94、相互交换而构成表里换层织物;5.利用各种不同的接结方法,使两层织物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接结双层织物。双层组织较多地应用在毛织物上,如毛织物中的厚大衣呢及工用呢的造纸毛毯等。在棉织物中也逐渐采用,如双层鞋面布,原是采用表里两层各自分开织造,再行胶全的生产工序,现在可一次织成,这种双层交织鞋面布,既省工又省料。采用双层交织鞋面布还能使鞋的服用性能,如透气性、坚牢度、耐磨性等都有一定提高。双层组织还较广泛地用于制织水龙带,医药上的人造血管也采用。第一节第一节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及组织结构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及组织结构由图可知双层织造时:1.织下层投里纬时,表经必须全部上升;2.织上层投表纬时,里经必须

95、全部留在梭口下部。一、制织双层组织织物时,必须首先确定的因素一、制织双层组织织物时,必须首先确定的因素(一)双层组织中表、里组织的确定,不如二重组织严格,因是两层独立的织物,除不同色泽之外,暴露疵点可能性比较小,因而表、里两层可用各不同的组织,但必须使两种组织交织次数接近,以免使上、下两层织物因缩率不同而影响织物平整。(二)如表组织为方平,里组织为2/2斜纹,组织性质就比较接近。但如表组织为平纹,里组织为缎纹,则织缩不一,制织就有些困难。(三)表经与里经的排列比,与采用的经纱线密度、织物的要求有关,如表经细里经粗,表里经排列比可采用2:1;如表里经线密度相同,一般采用1:1或2:2,又如织物的

96、正面要求紧密,反面要求稀疏一些,在表里经采用相同线密度的情况下,表里经的排列比可采用2:1;若要求织物的正反面紧密度一致,则表里经排列比可采用1:1或2:2。(四)同一组的表里经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便表里经上下重叠。表里纬投纬比与纬纱的线密度、色泽和所用织机的类型有关。二、双层组织的组织图描绘次序二、双层组织的组织图描绘次序(一)确定表、里层的基础组织,分别画出表组织及里组织的组织图。(二)确定表、里经纬纱排列比。(三)按经二重组织和纬二重组织,根据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经纬纱线循环数。(四)按照表里经纱的排列比、表里纬纱的投纬比,决定组织图中的表经、里经、表纬、里纬,并分别注上序号

97、。图中1、2分别表示表经与表纬,、分别为里经与里纬。(五)把表层组织填入代表表组织的方格中,把里层组织填入表里的方格中。(六)由于是双层织造,织里纬表经必须全部提起,因此描绘组织图时要注意表经与里纬相交织的方格中,必须全部加上特有的经组织点。这些经组织点是双层织物组织结构的需要。设计穿综图、纹板图与单层组织方法相同。穿综时,一般采用经穿在前页综,里经穿在后页综的分区穿法。第二节第二节双层表里换层组织双层表里换层组织双层表里换层组织的制织原理与一般双层组织相同,这种组织仅以不同色泽的表经与里经、表纬与里纬,沿着织物的花纹轮廓处交换表里两层的位置,使织物正反面利用色纱交替织造,形成花纹,同时将双层

98、织物连接成一整体。表里换层组织表里经纬纱的线密度、原料、颜色等均可不一。因此,如各种因素配合恰当,则可织出各种花式的服用或装饰织物。表里换层组织设计要点如下:(一)先设计纹样图。(二)选定表里组织的基础组织。一般采用简单的组织作为表里换层的基础组织。这样可以少用综,便于上机,常用的基础组织有平纹、斜纹及方平等组织。(三)当在双层表里换层组织中确定经、纬纱排列比,应当用颜色来区分表里经纬纱。如甲色经纬在某位置是表层,而在另一位置就换成里层,因此在表里换层组织中不应称表里经纬,应称其色泽。双层表里换层组织的经纬纱排列比,可采用1:1、2:2或2:1等。(四)确定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应是基础组织

99、的组织循环经纬纱数的整数倍。(五)描绘组织图时,在纹样中显甲色的部分填入显甲色的组织,显乙色的部分填入显乙色的组织等。图(1):甲经甲纬构成表层,显甲色;图(2):乙经乙纬构成表层,显乙色;图(3):乙经甲纬构成表层,显乙甲色;图(4):甲经乙纬构成表层,显甲乙色。如图2-101的纹样为甲乙两色换色方块,如图(1)所示:方块A显甲色,方块B显乙色。A或B每一正方形中代表经纬纱均采用两种不同捻向的纱,经纱1、经纱2与纬纱、纬纱捻向相同均为ZS,称甲纱;经纱、经纱与纬纱1、纬纱2捻向相同均为SS,称乙纱。经纱排列为1甲、1乙、1甲、1乙、1乙、1甲、1乙、1甲。纬纱排列为1甲、1乙。在织物的表面形

100、成隐条效应。表里换层组织,穿综采用分区穿法。表里经纱分别穿入前后两区的综页内。第三节第三节接结双层组织接结双层组织双层组织的表里两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织物称为接结双层织物,其组织称为接结双层组织。这种组织在毛、棉织物中应用较广,一般常用它制织厚呢或厚重的精梳毛织物、家具织物以及鞋面布等。一、接结双层组织表里两层的接结方法一、接结双层组织表里两层的接结方法(一)在织表层时,里经提起和表纬交织,构成接结,称为“下接上法”或称“里经接结法”。(二)在织里层时,表经提起和里纬交织,构成接结,称为“上接下法”或称“表经接结法”。(三)在织表层时,里经提起与表纬交织,同时在织里层时表经下降与里纬交织共同构

101、成织物的接结,这种接结方法称为“联合接结法”。(四)在表经纱和里经纱之间,另用一种经纱与表里纬纱上下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来,这种接结方法称为“接结经接结法”。(五)在表纬和里纬纱之间,另用一种纬纱与表里经纱上下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来,这种接结方法称为“接结纬接结法”。上述五种接结方法,其中“下接上接结法”和“上接下接结法”,由于用里经或表经自身接结,表层和里层接结,帮经纱屈曲较大,张力大,两种经纱缩率不同,容易影响织物外观,甚至使织物不平整,在表里层颜色不同时,若接结不妥会产生漏点现象。目前生产以采用“下接上接结法”为多。当采用“接结经接结法”或“接结纬接结法”时,用纱量增加,并且“接结法

102、”法的接结经来往于两层之间,张力较大,织造时常用两只织轴,所以较少采用。二、设计接结双层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二、设计接结双层组织应注意的问题(一)接结双层组织的表里基础组织的选择可相同,亦可不同,大多采用原组织或变化组织。当表层或里层的组织不相同时,则首先确定表层的组织,然后根据织物要求再确定里层的组织。(二)表里经纬纱排列比的确定,应考虑织物的用途、织物表里层的组织、纱线线密度和经纬纱的密度等因素。故表里经纱的排列比一般有1:1、2:1、3:1等。而表里纬纱的排列比有1:1、2:1、3:1、2:2、4:2等。(三)接结双层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Rj及组织循环纬纱数Rw的确定,是根据表里两层基础组织

103、的组织循环经纱数、纬纱数与表里经纬纱的排列比而计算的。计算方法可参照经纬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方法(此法不适用接结经双层组织及接结纬双层组织。因为接结经双层组织的Rj还需加上接结经数值,接结纬双层组织的Rw还需加上接结纬数值)。(四)接结双层组织除表里组织外,尚需确定接结点组织,选择接结组织时,要求表里两层结合牢固,且接结点不能露于织物表面,因而必须做到接结点分布均匀。接结点分布的部位,对织物正面而言:如接结点是经组织点,则应位于表经浮长线之间;如是纬组织点,则应在表纬浮长线之间。接结点分布方向,如表组织为斜纹一类有方向性的组织,接结点分布应与表组织的斜纹方向一致。(五)接结双层组织的

104、上机:穿综可采用顺穿法或分区穿法。穿筘时每筘齿的穿入数应根据织物的性质不同,一般每筘齿的穿入数为210根。当织物表里经纱的原料、线密度、组织、密度均相同时,可以采用一只织轴,但当两种经纱所用的线密度或组织等不同时,则必须使用两织轴。同理,在表里纬纱的原料、线密度、颜色不同时,就必须采用多梭箱织机。第七章第七章起毛起绒组织起毛起绒组织利用特殊的织物组织和整理加工,使部分纬纱被切断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毛绒的织物称为纬起毛组织。这类织物一般是由一个系统经纱和两个系统纬纱构成的,两个系统的纬纱在织物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系统的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固结毛绒和决定织物坚牢度的地布,这种纬纱称为地纬;另一个系

105、统的纬纱也与经纱交织,但以其纬浮长线被覆于织物的表面,而在割绒(或称开毛)工序中,其纬纱的浮长部分被割开,然后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后形成毛绒,这种纬纱称为毛纬(亦称绒纬)。绒纬起毛方法有两种。(一)开毛法:利用割绒机绒坯上绒纬的浮长线割断,然后使绒纬的捻度退尽,使纤维在织物的表面形成耸立的毛绒。灯芯绒、纬平绒织物是利用开毛法形成毛绒的。(二)拉绒法:将绒坯覆于回转的拉毛滚筒上,使绒坯与拉毛滚筒做相对运动,而将绒纬中的纤维逐渐拉出,直至绒纬被拉断为止。拷花呢织物的起绒方法则是利用拉绒法来起毛的。纬起毛织物根据其外形,常见的有灯芯绒、花式灯芯绒(提花灯芯绒)、纬平绒和拷花呢等。第一节第一节灯芯绒织物

106、灯芯绒织物灯芯绒(又称条子绒),具有手感柔软、绒条圆润、纹路清晰、绒毛丰满的特点。由于穿着时大多是绒毛部分与外界接触,地组织很少磨损,所以坚牢度比一般棉织物有显著提高。这种织物由于其固有的特点、色泽和花型的配合,外表美观大方,成为男女老少在春、秋、冬三季均适用的大众化棉织物,可制成衣、裤、帽、鞋等,用途广泛。一、灯芯绒织物构成的原理一、灯芯绒织物构成的原理地纬1、地纬2与经纱以平纹组织交织成地布,在一根地纬织入后,织两根毛纬a、b,毛纬的浮长如图中所示为五个纬组织点,毛纬与5、6两根经纱(称压绒经或绒经)交织,毛纬与绒经的交织处称为绒根。割绒时,由2、3经纱之间进刀把纬纱割断,经刷绒整理后,绒

107、毛耸立,成条状排列在织物表面。图2-114为灯芯绒割绒的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圆刀按箭头方向旋转。未割坯布按箭头方向向前运行,导针插入坯布长纬浮线之下,并间歇向前运动。这时导针有两个作用:(一)把长纬浮长线绷紧,形成割绒刀槽;(二)使刀处于刀槽中间。二、灯芯绒织物的分类二、灯芯绒织物的分类按织物外观所形成的绒条阔窄不同,可分为细、中、粗、阔及粗细混合、间隔条等类别。每25mm中有911条绒条者为中条,11条以上的为细条,20条以上的特细条,68条为粗条,6条以下的为阔条。间隔条灯芯绒指粗细不同的条型合并或部分绒条不割、偏割以形成粗细间隔的绒条。按使用经纬纱线的不同,可分为全纱灯芯绒、半线(线经纱纬

108、)灯芯绒。按提综形成的不同,可分为提花灯芯绒与一般灯芯绒。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印花灯芯绒与染色灯芯绒两类。按使用原料的不同,有纯棉灯芯绒、富纤灯芯绒、涤棉灯芯绒及维棉灯芯绒等,而以纯棉品种为多。三、灯芯绒织物组织结构三、灯芯绒织物组织结构(一)经纬纱线密度及密度的确定:灯芯绒织物一般采用线密度适中的纱线制织,由于纬密比经密大得多,一般灯芯绒经向紧度为50%60%,纬向紧度为140%180%,经向紧度为纬向紧度的1/3左右,因而在织造时打纬阻力很大,经纱所承受的张力与摩擦程度都很大,为了减少经纱断头率,经纱多数采用股线或捻系数较大、强力较好的单纱。纬纱线密度与织物密度有关,如纬纱线密度小时,

109、纬密相应增加,织物毛绒稠密,固结较牢。灯芯绒织物经纬密度必须配合恰当,否则影响毛绒稠密及绒毛固结坚牢程度。如在组织相同的条件下,经密增加,则毛绒短而固结坚牢、织物手感厚实。反之经密减少,则毛绒长而松散、坚牢度差、织物手感较软。(二)灯芯绒地组织的选择:地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固结毛绒及承受外力,常用的地组织有平纹,斜纹,斜纹,纬重平,经重平及平纹变化(双经保护)组织等。不同地组织对织物手感、纬密大小、毛绒固结程度和割绒工作影响较大。地组织不同,绒根露出部位也不同,对毛绒固结程度有显著影响。平纹地、V形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图(1)所示。绒条抱合紧密,绒条外观圆润,底板平整;正面耐磨情况好,交织点多,纬纱

110、密度受限制,手感较硬;但绒根在背部突出,经受外力摩擦后,绒束移动,容易脱毛。斜纹地V形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图(2)所示。一个组织循环中四根地经,两根绒经,绒经背部有地纬纬纱浮长,对绒根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绒束的背部摩擦,改善脱毛,但正面耐磨情况较差,底板不如平纹平整,割绒不如平纹方便。可是纬易打紧,成品手感柔软,常用于制织比较厚实、柔软、毛绒紧密的织物。平纹变化地灯芯绒地组织为平纹变化V形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图(3)所示,一个组织循环中六根地经,两根绒经,绒根在7、8两根压绒经上,背部有地纬纬浮长保护,两旁分别受6、1两根地经保护,压紧绒纬改善了背部脱毛,且经纱紧度大,正面脱毛也得到改善,割绒

111、进刀部位仍是平纹,不妨碍割绒。其他部位仍保持平纹组织的特点。(三)绒纬组织的选定:需考虑三个方面,即绒根的固结方式、绒纬浮长的长短及绒根分布的情况。绒根固结方式是指绒纬与绒经的交织规律,其固结方式有V形和W形两种。V形固结法也称松毛固结法,即绒除浮长外,仅与一根压绒经交织。如图(1)所示。每一绒束的绒根在一根压绒经上,呈V形,故称V形固结法,采用此法,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少,纬纱容易打紧,有可能提高织物纬密,绒纬割断后,绒面抱合效果好,绒面没有沟痕,但受到强烈摩擦后容易起毛,故适用于绒毛较短,纬密较大的中条、细知灯芯绒。W形固结法也称紧毛固结法,绒纬除浮长外,与三根或三根以上压绒经交织。如图(2

112、)所示。每一绒束的绒根植在三根经纱上,呈W形,故称W形固结法,采用此法,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多,纬纱不易打紧,织物纬密受限制,毛绒抱合度差,而且综页提升次数多,生产较困难,但毛绒固结牢度好。常用于制织要求绒纬固结牢固但对绒毛密度要求不高的细条灯芯绒。对阔条灯芯绒则多采用W形与V形固结混合使用,取长补短,利于改善毛绒抱合度及减少脱毛现象。绒根分布情况与安排绒根散开布置如图(1)所示。这种布置方法对阔灯芯绒较为适宜。每束绒毛长短差异小,绒根分布得比较均匀,整个绒条平坦。绒根分布中间多,两边少,(2)所示,各束绒毛长短参差,形成绒毛的绒毛中间高,两侧矮。绒纬浮长的长短在一定经密下,决定了毛绒的长短和绒

113、条的阔窄。在地组织相同时,绒纬浮长越长,毛绒高度越高,绒条也比较阔。所以粗阔条灯芯绒,要求绒纬浮长较长,但绒纬浮长过长,割绒后,容易露底,因此粗阔条灯芯绒不能单增加绒纬浮长长度,还需合理地安排绒根分布的位置。地纬与绒纬排列比的选择。地纬与绒纬排列比可根据灯芯绒的外观要求及织物的坚牢度来牢。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一般有1:2、1:3、1:4、1:5,其中以1:2、1:3为多数,最好不要超过1:5,因为比例过大,用纱量就会增加并影响织物的内在品质。在织物线密度、密度、组织相同的条件下,地纬与绒纬比值大,则毛绒密度大,织物柔软性好,保暖性及绒毛外观质量均能得到改善,但纬向强力低,毛绒固结差。第二节第二节

114、纬平绒纬平绒纬平绒的特点是:织物的整个表面被覆着短而均匀的毛绒,绒毛平整不露地。图(1)所示为纬平绒的构造图,地组织为平纹,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为1:3,图中1、2为地纬,a、b、c为绒纬,经过开毛后形成毛束,图中箭矢方向为开毛位置。图(2)为纬平绒的组织图。纬平绒绒纬的组织点彼此叉开,这样有利于增加纬纱密度。绒纬以V形固结在经纱上,各绒纬被两根地经夹持,在开毛时,按照图中箭矢位置依次开毛,以便形成均匀紧密的平绒。第三节第三节毛巾组织毛巾组织毛巾织物的毛圈是借助于织物组织及织机送经打纬机构的共同作用所构成。制织毛巾织物需要两个系统的经纱(即毛经与地经)和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而成。地经与纬纱构成底布成

115、为毛圈附着的基础,毛经与纬纱构成毛圈。毛经与地经的排列比一般为1:1,也有2:2、1:2等。毛巾织物的基础组织一般采用或变化经重平或经重平等组织。毛巾织物按毛圈分布情况可分为双面毛巾、单面毛巾及花色毛巾三种。双面毛巾是织物正反两面都起毛圈;单面毛巾仅在织物一面起毛圈;花色毛巾是在织物表面的某些部分根据花纹图样形成毛圈或由色纱线显色的不同,形成各种花纹图案。毛巾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温性和柔软性,适宜作面巾、浴巾、枕巾、被单、浴衣、睡衣、床毯和椅垫等。为了使毛巾织物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一般采用棉纱制织,但在个别情况下,如装饰织物可根据用途选用其他纤维的纱线(如人造丝、腈纶等)制成。一、形成毛圈

116、的过程一、形成毛圈的过程由毛组织与地组织的结构,再加筘的特殊要纬运动,形成毛圈的过程说明如下。如图2-131毛巾织物纵截面图所示(图中实线1、2表示地经,虚线a、b表示毛经)。当投入第一、第二两根纬纱时打纬动程较小,这时,筘前进到离织口若干距离处,并不与织口接触,而与织口之间形成一条空档,这种打纬动程较小的打纬称短打纬。当投入第三根纬纱之后,筘将这三根纬纱一并推向织口,这时筘的打纬动程为全程,这种打纬动程为全程的打纬称长打纬。二、毛巾毛组织与地组织的配合二、毛巾毛组织与地组织的配合为了使纬纱容易打向织口,打纬阻力以小为宜;为使毛经被夹持牢固及纬纱在织口容易被推紧而不反拨,这些都与毛、地组织的配

117、合有密切关系。三纬毛巾的毛、地组织均为变化经重平,如图(1)、图(2)所示,但它们的起点不一样。地组织与毛组织的配合可有三种情况。(一)打纬阻力:为了易于将纬纱打向织口,希望打纬阻力小些。图(1)的打纬阻力最大,因为长打纬时三根纬纱与地经纱已上下交织,同时,三根纬纱夹持毛经纱将沿着张力很大的地经滑动,其阻力必然是最大的。图(2)和图(3)的打纬阻力差不多。(二)对毛经的夹持:从长打纬时纬纱对毛纱的夹持力大小来看,图(1)中纬纱1与纬纱2、纬纱2与纬纱3之间均有地经交叉,因此纬纱对毛经纱的夹持力小;在图(2)中,纬纱2与纬纱3虽能将毛经纱夹住,但纬纱1与纬纱2之间夹持力小,将导致毛圈不齐;在图(

118、3)中,其配合情况为:纬纱1与纬纱2在同一梭口,故容易靠紧并能将毛经纱牢牢夹住。(三)纬纱反拨情况:从纬纱反拨情况来看,图(1)的情况是:由于纬纱3与纬纱1的梭口相同,当长打纬后,筘后退时,纬纱3易于反拨后退;在图(2)情况下,纬纱3的反拨情况虽不会像图(1)那样严重,但筘后退后,会使纬纱2与纬纱3之间的夹持力减退;而图(3)的配合,即使纬纱3后退也不致影响纬纱1与纬纱2之间对经纱的夹持力,所以毛圈大小也不会变化。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图2-132所示的三种毛、地组织的配合方式以图(3)的情况最好。目前,工厂中均采用图(3)的配合方式。图2-131与图2-132(3)相比较,它们的地组织均相同,但

119、毛组织经纱循环不同。在图(3)中,毛组织经纱循环为1根,故毛经纱只在织物一面形成毛圈,所以称单面毛巾;在图2-131中,毛组织循环为两根,可在织物正反两面形成毛圈,故称双面毛巾。当地组织为变化重平时,称为三纬毛巾组织;当地组织为变化重平或重平时,称为四纬毛巾组织。根据品种要求和新产品轻重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如采用重平组织为地组织的四纬毛巾组织,可采用三次短打纬,一次长打纬进行制织,如图2-133所示,图(1)为组织图,图(2)为纵向截面图。三、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及毛圈高度三、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及毛圈高度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地经:毛经)有:1:1,称单单经单单毛;1:2,称单单经双双毛;2:2,称

120、双双经双双毛。此外还有地经为单双相间排列的,称为单双经双双毛。毛巾织物的毛圈高度由长短打纬相差的距离来决定,毛圈高度约等于长短打纬相隔距离的一半。地经与毛经因上机张力差异很大,分别绕在两个织轴上,地经的上机张力大,一般比毛经的上机张力大4倍左右。毛经送出量对地经送出量的比例,决定毛圈的高度,工厂中称毛长倍数,简称毛倍。不同品种对其有不同要求,如手帕为3:1,面巾与浴巾为4:1,枕巾与毛巾被为4:15:1,螺旋毛巾的毛圈高度较长,为5:19:1,这种毛巾经刷毛等后整理可使毛圈呈现螺旋状,织物紧密,手感柔软。还有一种割毛毛巾,织好后将一面毛圈割断,再通过刷毛等后整理工序,可形成平绒织物的外观。四、

121、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四、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为了形成清晰梭口,穿综时,毛经穿入前区,地经穿入后区。制织毛巾织物时,筘号不宜太高,因毛经纱很松,筘号过高会增加织造困难。穿筘时将相邻一组地经与毛经穿入同一筘齿内,如毛经与地经的排列比为1:1,则将相邻的1根地经和1根毛经穿入同一筘齿。同理,当排列比为1:2或2:1时,每筘齿应穿入相邻的三根经纱。根据毛巾织物的用途和织机的筘幅,在织机上可以竖织,也可以横织,一般面巾以竖织为多,枕巾则以横织为多。因毛巾织物对吸湿性和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主要地经纱采用棉单纱,毛经纱的捻度也应较一般织物为小。第八章第八章织物几何结构参数织物几何结构参数第一节第一节织物几

122、何结构概述织物几何结构概述在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的空间关系称为织物的几何结构。纱线为塑性材料,而且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密度、织物组织以及上机张力等各种因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配合。因此,织物的经纬纱线的相互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一、织物内纱线的几何形态一、织物内纱线的几何形态1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数十年来有多种论述,F.T.皮尔斯、H.T.诺维柯夫等学者主张以圆形或椭圆形进行描述,A.肯泼主张以跑道形进行描述,也有的学者以凸透镜形态进行描述。因纱线在织物内的截面形态受到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讨论织物几何结构概念时,建议采用圆形截面作为

123、各项概算的依据,但应充分考虑纱线在织物内被压扁的实际情况。压扁系数的大小,与织物组织、密度、纱线原料、成纱结构、织造参数等有关,一般为0.8左右。2织物内经纬纱的屈曲形态织物内经纬纱的屈曲形态织物内纱线的屈曲形态,随织物组织、经纬密度,纱线线密度、纤维原料以及上机张力等不同,所表现的形态也各异。但无论何种织物组织每根纱线在织物内的屈曲形态,可以看作由经纬交叉区域与非交叉区域两个部位的屈曲形态所构成,如图所示。图中部位a,表示经纬纱交叉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纱线A的屈曲形态,在织物紧密的条件下,可以假定呈正弦曲线状。在织物稀疏的条件下,可以假定呈正弦曲线与直线段相互衔接的形态。部位b,表示经纬纱非

124、交叉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纱线A的屈曲形态,不论织物紧密与否,均可以假定呈直线段形态。因此,每根纱线在织物内的屈曲形态,均可以根据织物的组织、密度等具体条件,概括为正弦曲线形态与直线段形态的组合与衔接。3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纱线在受到压缩后的直径大小,显然与自由状态下的直径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别。而织物内纱线直径的大小,是影响织物结构,决定织物的经纬向紧度和进行织物结构设计的依据。纱线在织物内的直径,可以按下式计算:d=kdTt式中:d-织物内纱线的计算直径,mm;kd-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Tt-纱线的线密度,tex。直径系数kd的大小,受纺纱方法、纤维品种、纤维表面形态等

125、因素的影响,在采用特克斯制时,棉纱、棉线的kd值可以近似的取0.037。kd值是重要的织物结构参数,在纤维品种、纱线结构日益丰富的条件下,能否及时地提供各类纱线在织物内的直径系数,对于合理地进行织物结构设计是很重要的。采用特克斯制时,kd的计算可按下式进行:kd=0.03568/上式中:为纱线的体积质量(g/cm3),其值随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性质及纱线的捻系数而不同。二、织物厚度的概念二、织物厚度的概念织物几何结构的参数如下:Lj(Lw)-一个经纱(纬纱)组织循环所占有的距离,mm;hj(hw)-经(纬)纱屈曲波高,用织物内经(纬)纱屈曲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垂直于布面方向的距离表示,mm;dj(

126、dw)-经(纬)纱直径,mm。织物的厚度(mm),用织物正反面之间的距离表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平纹织物的经向和纬向切面图。当dj=dw时(如图(1)所示),则;hj=hw=dj=dw;当djdw时(如图(2)所示),则,hj=dw,hw=dj;厚度=dj+dw。经纬纱线密度相同的各种织物,织物的厚度范围总是在2d3d之间。如果考虑到纱线在织物内的压扁系数,则织物的厚度范围为(2d3d)压扁系数。如果顾及纱线在织物内的压扁系数,并假定经纬纱的压扁系数相等,则hw+hj=压扁系数(dj+dw)三、织物的几何结构相三、织物的几何结构相在织物中,仅纬纱有屈曲,而经纱是完全伸直的。按照屈曲

127、波高的定义,得:hw=dj+dw,hj=0,反过来,如果纬纱是完全伸直的,而仅经纱有屈曲,则:hj=dj+dw,hw=0,随着织物组织、密度、纱线线密度、纤维原料以及上机张力等条件的不同,织物内的经纬纱屈曲波高之间的配合关系是变化无穷的。在hw=dj+dw,hj=0的基础上,对纬纱施以一定的张力或减少织造时的经纱张力,使纬纱屈曲波高减少一个值,则经纱的屈曲波高必然会增加一个值,织物的几何结构由图(1)和图(2)变到图(3)和图(4)。由此可得到织物的经纬纱屈曲波高与经纬纱直径之间的关系式为:hj+hw=dj+dw。上式说明:织物的经纬纱屈曲波高之和等于经纬纱的直径之和。为了便于研究问题,规定经

128、纬纱屈曲波高每变动的几何结构状态,称为变动一个结构相。当经纬纱的直径相同时,对于第5几何结构相的织物,hj/hw=1,而hj+hw=dj+dw,所以,hj=hw=dj=dw,厚度=hj+dj=hw+dw。在这种条件下的织物的经纱和纬纱共同构成了织物的支持面。当经纬纱直径不等时,为了得到由经纬纱共同支持表面的织物,需要满足hj/hw=dw/dj的条件,称这种构相为0结构相。在许多传统的织物产品中,对应于织物的风格特征,都具有相应的几何结构相。织物的几何结构相,一般处于第5结构相或者0结构相附近。知道了各种产品应该属于的几何结构相范围,通过对织物进行切片检验,将有助于研究及探讨影响织物品质的因素。

129、一般地讲,高相位或低相位几何结构的织物,是仅由经纱或纬纱构成织物的支持表面。高结构相的织物,经纱的屈曲波高大,需要具有较大的经纱密度,织物的经向织缩大,经向断裂伸长大。对于要求经纬向物理机械指标差异小,耐穿耐用的织物,一般采用第5结构相或0结构相的几何结构。第二节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一、织物紧度的概念一、织物紧度的概念(一)织物的相对紧度(一)织物的相对紧度当比较两种组织相同,而所用经纱线密度不同的织物时,不能单用织物经纬的绝对密度和来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而应采用织物相对密度的指标即织物的紧度来评定。织物的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是以织物中的经

130、纱或纬纱的覆盖面积,或经纬纱的总覆盖面积对织物全部面积的比值表示的。在织物组织相同的条件下,织物紧度越大,表示织物越紧密。其中ABEG表示一根经纱,AHID表示一根纬纱,AHFG表示经纱和纬纱相交重叠的部分,EFIC为织物的空隙部分。Ej=面积ABEG/面积ABCD100Pjdj=0.037PjTtjEw=Pwdw=0.037PwTtwE总面积ABEFID/面积ABCD100Ej+Ew-EjEw二、织物的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二、织物的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规则组织紧密织物的紧度可根据规则组织紧度计算公式计算。(1)位于等支持面附近的结构相(第5结构相)以平纹组织的紧度最小,在此情况下

131、,平纹组织易于使织物达到紧密的效应。(2)在同一结构相时,缎纹组织织物的经(纬)向紧度较小,在此情况下,缎纹组织易于使织物获得经(纬)支持面的效应。(3)对于经支持面结构的织物(纬支持面结构的织物也可以作类似的分析),结构相由第5相升到第6相,与由第8相升到第9相比较,虽都是变动一个结构相,但经向紧度变化的大小却相差很大。在高结构相附近每变动一个结构相需要改变较大的经向紧度才能达到,这种现象称为至相效应迟钝。以斜纹织物为例:结构由第5相变到第6相,仅需增加经向紧度4.8%,而结构由第8相变到第9相,却需增加经向紧度19.3%。由此可知:对于经支持面的各类织物,增加经向紧度并不是等比例地促进构相

132、增加,而且经向紧度过大,必然会增加原料的消耗和生产的困难,甚至使织物的手感过于硬挺。各类织物经纬相紧度的具体情况、规格等,尚需根据植物的风格特征、成本大小等因素决定。第九章织物分析由于织物所采用的组织、色纱排列、纱线的原料及线密度、纱线的密度、纱线的捻向和捻度以及纱线的结构和后整理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织物在外观上也不一样。为了生产,创新或仿造产品,就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为此就要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便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进或仿造织物提供资料。为了能获得比较正确的分析结果,在分析前要计划分析的项目和它们的先后顺序。操作过程要细致,并且要在满足分

133、析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布样用料。织物分析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一、取样一、取样分析织物时,资料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有关,因而对取样的方法应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织物品种极多,彼此间差别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选择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取样位置(一)取样位置织物下机后,在织物中因经纬纱张力的平衡作用,使幅宽和长度都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就会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部,以及织物两端的密度存在着差异。另外在染整过程中,织物的两端、边部和中部所产生的变形也各不相同,为了使测得的数据具体准确性和代表性,一般规定:从整匹织物中取样时,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5cm,离两端的距离在棉织物上不少于1.53

134、m,在毛织物上不小于3m,在丝织物上约3.55m。此外,样品不应带有显著的疵点,并力求其处于原有的自然状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二)取样大小(二)取样大小取样面积大小,应随织物种类、组织结构而异。由于织物分析是项消耗试验,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在保证分析资料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减小试样的大小。简单织物的织物试样可以取得小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色织物可以取20cm20cm;色纱循环大的色织物最少应取一个色纱循环所占的面积;对于大提花织物因其经纬纱循环数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因此,一般取为20cm20cm或25cm25cm。如样品尺寸小时,只要比5cm5c

135、m稍大亦可进行分析。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对布样进行分析工作时,首先应确定织物的正反面。(1)一般织物的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是清晰悦目的。(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4)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

136、为织物正面。(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2)含有浆的是经纱,不含浆的是纬纱。(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5)织物中若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向,而S捻纱为纬向。(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

137、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8)如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线密度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一)

138、直接测数法一)直接测数法直接测数法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很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出为止。在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落在纱线上,超过0.5根,而不足1根时,应按0.75根计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计算。(二)间接测定法(二)间接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纱线密度小的规则组织织物。首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然后乘以10

139、cm中组织循环个数,所得的乘积即为织物的经(纬)纱的密度。五、测定经纬纱缩率五、测定经纬纱缩率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取10cm(5cm)的织物长度并记上记号,将边部的纱缨剪短,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拨出,用手指压住纱线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轻将纱线拉直。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拨出和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对某些捻度较小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应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伸长;(2)分析刮绒和缩绒织物时,应先用火柴或剪刀除去表面绒毛,然后再仔细地将纱线从织物中拨出;(3)粘胶纤维在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故在操作时避免手汗沾湿纱线。纱线线密度是指10

140、00c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t经(纬)纱线密度;m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g;L长度,m纱线线密度的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1)比较测定法;此方法是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仔细地与已知线密度进行比较,最后决定试样的经纬纱线密度。此方法测定的准确程度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由于做法简单迅速,所以工厂的试验人员往往乐于采用。(2)称量法:在测定前必须先检查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经纱是上浆的,则应对试样进行退浆处理。测定时从10cm10cm织物中,取出10根经纱和10根纬纱,分别称其质量。七、鉴定经纬纱原料七、鉴定经纬纱原料1经纬纱原料的定性分析经纬纱原料的定性分析鉴别纤维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先决定纤维的大类,属天然纤维素纤维,还是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或是化学纤维。再具体决定是哪一品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等,其具体方法与纤维的鉴别方法相同。2纺织物成分的定量分析纺织物成分的定量分析这是对织物含量进行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选用适当的溶剂,使混纺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溶解,称取留下的纤维质量,从而也知道溶解纤维的质量,然后计算混合百分率。具体方法同混纺线含量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