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43948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教案+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人教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练习(配套课件+ +教教案案+ +学案)学案)1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分外 ()妖娆 ()折腰()稍逊 ()今朝 ()成吉思汗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n)上阕 (ju)惟余(只剩下) B莽莽(mn)妖娆 (ro)莽莽(无边无际) C折腰(zh)稍逊 (某 n)略输(稍差) D滔滔(to)风骚 (s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骚骚动骄奢骄美 B分析折腰欣赏拆散 C大雕雕刻第 1页 共 4页凋零倜傥 D腊

2、月蜡象蜡烛喇叭 4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 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 B白雪波涛 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 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 6“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 A爱惜 B珍惜 C叹息 D可惜 7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 8填空。(

3、1)本文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过渡的句子是第 2页 共 4页_。(2)“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_,这里指_。 9补充原文中的句子。(1)望长城内外,_;大河上下,_。(2)须晴日,_,_。(3)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_,还看今朝。 10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串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串全词。 C上阕侧重抒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二、课内精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4、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 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第 3页 共 4页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5、 D 沁园春雪的下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1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 三、拓展阅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做简要分析。 15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6“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第 4页 共 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