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43181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音韵》PPT课件(完整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汉语音韵音韵,指古代汉语语音为什么要掌握音韵学的知识?1、词汇学习中,对于字义的理解有时候要涉及古音。比如文字通假现象,本字和假借字的通用是以古代读音的相同或相近为条件的。“罢”通“疲”(並母歌部)。再如同源词问题,“背”和“负”,“剖”和“副”。2、古代诗歌韵文中平仄、押韵的妙处需要古音的知识去体会。3、古音知识对于古籍校勘的重要性。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传世本老子 帛书本老子4、研究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要借助于古音。历史学家考证汉代“发羌”(西羌)是藏族的祖先,证据之一是“发”的古音pwat,跟藏族自称bod相像。Tibet

2、an一、古今语音的异同一、古今语音的异同二、汉语古音的分期二、汉语古音的分期三、上古音简说三、上古音简说四、四、诗经诗经的用韵的用韵五、双声叠韵;古音通假五、双声叠韵;古音通假六、古书的读音问题六、古书的读音问题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清古音学家陈第毛诗古音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述而)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

3、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标注古音的方法: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音韵学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或韵部,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字母”,代表韵母的叫韵部。 韵部: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只要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音韵类聚。隋唐时代汉语的四个调类也用“平、上、去、入”四个字作代表。二十世纪的现代音韵学增加了国际音标作为语音代表符号。一、古今语音的异同(一)韵母系统发生变化:(一)韵母系统发生变化:叠韵联绵词今不叠韵,如叠韵联绵词今不叠韵,如“ “仓庚、芣苢仓庚、芣苢” ”等,说

4、明等,说明古今韵母的变化。古今韵母的变化。古代诗歌韵文今不押韵。古代诗歌韵文今不押韵。杜甫杜甫登高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风急天高猿啸哀哀,渚清沙白鸟飞,渚清沙白鸟飞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杯。关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朱熹认为 采叶此礼反,即妻字的上声

5、友叶羽已反,即读作“以”韵脚读音的改变促使叶音说产生: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经典释文引梁末沈重诗音义: “协句,宜乃林反。”南“本读那含反,此章临时改读nn。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同”协“)音说。“叶音”和“协句”一样,都是强改字音,以就今读,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音。1、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未注叶音)2、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仪。之死矢靡它。(注:叶牛何反,读仪为俄)3、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

6、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 4、豳风东山:亲结其缡(来母歌部la),九十其仪(疑母歌部a)。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匣母歌部a)朱熹都注叶音。叶音说任意改读,无客观标准,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为不懂古韵的发展变化所致。阅读古诗的问题:1、要有一些音韵学知识,了解古今语音的不同;2、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朗诵古诗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古音念古代的诗歌韵文;3、更不能采用叶音法。(二)声母系统的变化古代双声联绵词“缤纷”“蟋蟀”“微妙”“觱發”等今不双声,今双声字先秦不双声, 如“威(零声母)望(m)”。多数情况下,古今音是不相同的。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

7、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唐宋之间(中古)的声母系统:(1)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2)宋人三十六字母見溪群疑 端透定泥 知徹澄娘 幫滂並明非敷奉微 精清從心邪 照穿床審禪 影晓匣喻 来日五音: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五音”。七音,从舌音和齿音分出的一个半舌音和一个半齿音。上古三十二个声母(见P544)今声母:bpmf dtnl gkh jqx zcs zh ch sh r (三)声调系统的变化元和韵普:“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明釋真空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变化情况

8、:1、平分阴阳: (清平变阴平、浊平变阳平) 2、浊上变去;指全濁聲母(並、奉、定、澄、從、邪、床、禪、群、匣諸母)字由上聲變為去聲。如弟(定母)、士(床母)、市(禅母)、静(从母) 3、入派三声。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王维新晴晚望押上声韵: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庆”诗经时代读平声。 二、上古音简说古今语音不同,是历时发展的结果,了解古音,要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9、要掌握语音发展的历史。汉语史:原始汉语(史前时代)远古汉语(商代)上古汉语(西周至汉末)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五代)近代汉语(两宋至清)(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1、上古音:公元3世纪以前(先秦、两汉) 诗经音为代表春秋以前的韵母从诗经押韵字、楚辞和诸子的韵语归纳出30个韵部(韵母的代表字)。从谐声字和假借字可分析声母的大概情形,当时声母比较复杂,有pl,kl,tl,等复辅音声母。诗经时代有声调,四个调类,但跟中古四声不同。两汉时期的语音材料有诗歌、汉赋的押韵、通假字、经师注音、梵汉对音的佛教著作等,此时复辅音消失。2、中古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中古音切韵汉末发明反

10、切,汉语音韵学产生,三国时出现韵书。反切和韵书是此前没有的语音材料。古音研究的重要途径反切系联法反切原理的前提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古代反切用字任意性强。古人制反切用字没有固定的限制。一个声母使用几个或几十个反切上字,韵类亦然。利用反切上下字的同用、互用、递用,可归纳一个音系内所有的声母、韵部。1、同用几个反切共用一个上字,则这几个被切字的声母属于同类。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的,都历切;几个反切共用一个下字,则这几个被切字的韵母属于同类。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2、互用两个字互作对方的反切上字。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定属同一声母,反切

11、下字定属同一韵母。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博,补各切;补,博古切。 止,诸市切;市,时止切。 江,古双切;双,所江切。3、递用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一个反切的切上字或切下字。如 西,先稽切;先,苏前切;苏,素姑切;素,桑故切;桑,息郎切。 干,古寒切;寒,胡安切;韵书韵书 古人将韵母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在一起,使诗人在诗歌创作时能够据之选择韵脚字的一种词典;韵书是专门的音韵著作,完整地记录一个时代的语音系统,编纂时间大体明确。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编的切韵,原本亡佚,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编的广韵里,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中古音时期四声体系确立,上古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为去声

12、。3、近古音: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 (元明清)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归纳元代北曲用韵而成。出现等韵图,对音系的分析更加细致、透彻,多语言对译的文字资料增多。中古平声不分阴阳,近古平分阴阳,明代入派三(四)声。4、现代音:公元20世纪(“五四”以来) 现代音 “普通话”北京音系为代表。(二)上古汉语三十韵部的创立1、批判叶音说明代末年古音学家陈第毛诗古音考序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诗经每一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读法,不可能时而读甲音,时而读乙音。“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合。”陈第用直音法注古读,不甚确切,没有进行古韵分部,不是系统的古韵研究。2、清

13、初古音学家顾炎武对诗经楚辞的用韵作了分析归纳,发现韵文押韵的普遍规律。即诗篇中可以互相押韵的字在上古都属同一个韵部。由此,顾炎武分古韵十部。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顾炎武被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其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 3、后世学者分布渐趋精细 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 孔广森十八部; 王念孙、江有诰二十一部; 章炳麟二十三部; 戴震九类二十五部(入声韵独立); 黄侃二十八部。今韵母:aoe iu

14、 an en in un ao ou iu ang eng ing ong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三十部。每个韵部包含哪些字,首先根据诗经楚辞的用韵归纳,没用作韵脚的字,以谐声偏旁来归类。根据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韵部。如“儀”屬歌部,“義”從“我”得聲,凡從“我”得聲的字“俄、娥、蛾、餓、鵝、誐、峨、義、議、蟻”等字都属歌部。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三)先秦古韵三十部阴声韵:指元音韵尾或无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为韵尾的韵。阴阳对转:音韵学上把阴、阳、入三类韵尾互相转化的现象叫“阴阳对转”。用于

15、辨析同源字:1、叠韵同源 之部 乃而侯部 走趋宵部 小少物部 帅率脂部 涕淚职部 特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2、对转 主要元音相同,韵尾发生变化;韵尾变无,或韵尾的发音方法不同(发音部位相同)。同类、同横行为对转。有阴入对转、阳入对转、阴阳对转三类。之职对转 负背职蒸对转 陟登侯东对转 聚从屋东对转 读诵微物对转 非弗月元对转 阔宽缉侵对转 袭侵3、旁转 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无韵尾),同类同竖行为旁转。舌位往一旁转,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发生变化,但仍近似,韵尾不变。侯幽旁转 叩考职铎旁转 偪迫职屋旁转 踣仆微脂旁转

16、饑食几文元旁转 焚燔缉盍旁转 合阖侵谈旁转 寖渐4、旁对转 旁转而后对转者幽屋旁对转 琱琢幽沃(药)旁对转 柔弱幽东旁对转 冒昧微元旁对转 回还月真旁对转 曳引5、通转 (1)元音相同,但韵尾发音部位不同之文通转 在存鱼歌通转 吾我鱼元通转 徒但职侵通转 极穷铎元通转 莫晚阳月通转 境界阳元通转 强健月盍通转 介甲(2)不同元音,但韵尾同属塞音或同属鼻音者,也算通转。此类比较罕见。质盍通转 疾捷真侵通转 年稔 辨析同源字时,叠韵最为常见,其次是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较少见。诗歌中押韵的字如果不是同韵部,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对转、旁转、旁对转或通转的关系。诗经的合韵(通押)即是此种情况。“洪音洪

17、音”和和“细音细音”古代没有i介音的韵母类是洪音,发展到现在为开口呼、合口呼;有i介音的韵母类是细音,发展到现在齐齿呼、撮口呼。“二呼二呼”与与“四呼四呼”的关系:的关系:中古中古“二呼二呼” 近代近代“四四呼呼”n n 洪音洪音 开口呼开口呼n开口开口n 细音细音 齐齿呼齐齿呼n 洪音洪音 合口呼合口呼n合口合口n 细音细音 撮口呼撮口呼韵图韵图 是古人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如宋代的韵镜七音略等。传统音韵学的三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n n今音学中古时期(隋唐时代) n n古音学上古时期(先秦两汉)n n等韵学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四)上古三十二声母

18、(又叫(四)上古三十二声母(又叫“纽纽”或或“声声纽纽”)唐末守温和尚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是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字母系统。(见补充材料)上古声母分合为三十二个(王力)牙音牙音 见见 溪溪 群群 疑疑舌音舌音 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四)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四) 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书(审三)禅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书(审三)禅唇音唇音 帮(非)滂(敷)帮(非)滂(敷)並並(奉)明(微)(奉)明(微)齿音齿音 精精 清清 从从 心心 邪邪 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 山(审二)山(审二)喉音喉音 影影 晓

19、晓 匣(喻三)匣(喻三)半舌半舌 来来半齿半齿 日日上古声母研究的五个重要观点:上古声母研究的五个重要观点:合并类:合并类:1 1、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 双唇音双唇音2 2、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舌尖音舌尖音分化类:分化类:3 3、 照二(庄组)归精清从心。齿音 照三(章组)归端透定泥。舌音4 4、古无娘日二纽,娘日二母归泥。、古无娘日二纽,娘日二母归泥。5 5、喻三归匣、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喻四归定1、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异文: “伏羲”与“庖牺”声训:“房,傍也。室之两旁也。”又称音

20、训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 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音注:“播,读为藩。” “悲,府眉反。” 重文:“彬,古文份。” 谐声字: 辅甫捕浦埔搏薄 非菲徘悲俳排 分纷颁盼通假字: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弼)士。荀子非十二子:“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佛然(本字應為“勃”)平世之俗起焉。”其他例:扶服匍匐 敷布 房费发2、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钱大昕钱大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谐声字:招超召诏 刀苕迢笤髫 兆 桃逃跳挑眺窕 卓桌绰 掉悼 占(知zh)店(端d) 竹(知

21、zh)笃(端d) 异文:左传“陈完”,史记作“田完”诗经“实为我特”韩诗“特”作“直”通假字:周礼:“掌王中失之事。” 中(知zh)通“得”(端d)坠,古本作“队”左传庄公八年: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3、照二(庄组)归齿音精清从心)齿头音 照三(章组)归舌音端透定泥。舌头音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二等字(莊初崇山)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三等字(章昌船書)归舌头音“端透定”。 “等”指开口度的大小。照二(庄组)归齿音精清从心)归齿头例:衰(审sh)蓑(心s) 崇(床ch)宗(精z)淙琮谐声字:足捉 将壮 债责绩 侧铡则测恻 瘦嫂 仓创 浅栈 聚骤 娑沙照三(章组)归舌音端透定泥。归舌头例:

22、谐声例: 周(照zh)凋调雕(端d) 是(禅sh)堤(定d)者都睹 詹擔(担)膽(胆)冬终螽 童鐘撞幢 占店始(审母)台(透母) 说脱异文例:左传:予发此种种。亦作董董。通假字例:诗经:神之弔矣。 “弔”假借为“至”4、上古无“娘、日”二纽,娘日归泥。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娘归泥例: 女(娘母)如汝奴(泥n)而耐 若诺匿 兒倪 弱溺日归泥例: 涅(泥n)日(日) 然 (日),读如难(泥n)今声母r 肉(yu)人(yn)热 (ye) 蔫(yan)焉5、上古无“喻”母,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喻三归匣例:谐

23、声例:援缓 圜環 還 垣桓 院皖 莞宥 囿淆异文:韩非子:自营(喻三)为私。 说文: 自环(匣h)为私。喻四归定例: 由(喻四)迪(定d) 炎(喻四)谈(定t) 愉喻偷 涌踊桶通痛 姚挑跳逃 怡贻饴台 悦兑 蜕 也他 她利用声纽辨析同源字:利用声纽辨析同源字:1、同纽双声见母双声 刚强疑母双声 逆迎透母双声 吐唾定母双声 特直来母双声 冷凉清母双声 青苍2、准双声 两类舌音、两类齿音、舌音和齿音三种关系中发音方法相同者(即同类同直行,或舌齿同直行者为准双声)。端照准双声 著彰审心准双声 铄销泥日准双声 乃而审心准双声 铄销照庄准双声 至臻3、旁纽 同类同横行者为旁纽见群旁纽 劲强透定旁纽 太大

24、精清旁纽 走趋帮並旁纽 背负之职对转 负背4、同类不同横行者为准旁纽透神准旁纽 它蛇定喻准旁纽 跳跃5、邻纽 喉与牙,舌与齿影见邻纽 影景喻邪邻纽 夜夕注意:同源字必须同音或音近,也就是韵部、声母都必须相同或相近;如果韵部相同、声母相差很远,或声母相同、韵部相差很远,都不能认为是同源字。判断上古音同音近的目的 探语源;明通假上古音同音近的判断标准(声调和介音不论):韵母叠韵、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声母 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判定原则:1、声母和韵母必须同时相同或相近(可参考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2、利用谐声偏旁 同声必同部。可作为古音研究的材料:1、古代韵文2、谐声偏旁3、反切(隋唐以前)

25、4、古书注音5、古代声训6、经典异文7、古代异体字或重文8、古书假借9、古代对音材料、方言、民族语言材料等。三、诗经的用韵诗经305篇只有七篇没有韵,都在祭祀诗周颂商颂里。 韵 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韵目 一个韵部的代表字或标目字叫韵目。(一)(一)诗经诗经的韵例的韵例韵脚 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 韵例 诗歌中用韵的体例(格律),包括韵在句章篇中的位置,以及韵的转换、通韵的宽窄等。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时,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 注:语气词一般是不

26、能看做韵脚的,但也有少数例外,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2、从韵数看,可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每章的韵脚用一种符号标出的,就是一韵到底; 用两种或三种符号标出的,就是换韵的。(注:交韵例外,不算换韵。)。3、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种:(1)句句押韵。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静女第二章和硕鼠第一章。(2)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最常见的押韵方式。关雎的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 (3)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关雎的一三章和静女的第一章都是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的。(4)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

27、句押韵。静女第三章的第一句“荑”和第三句“美”押韵,第二句“异”和第四句“贻”押韵。(二)(二)诗经诗经的韵部。的韵部。韵部韵部 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一个韵部。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 (主要指先秦)的韵部。采用诗歌韵文的韵脚系联法和谐声偏旁归纳上古韵部。合韵合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 n n古韵三十部不但适用於诗经,而且适用於同时代的其他诗歌韵文。n n楚辞比诗经晚了至少二三百年,在地域上也相差很远,但是楚辞的用韵和诗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冬部已经从侵部分化出来。n n先秦的文献,不但诗歌押韵,散文也有押韵的。周易

28、大部分押韵,老子差不多全部押韵;其他各书用韵的地方所用的韵部,也和诗经的韵部相合。 四、双声叠韵;古音通假(一)双声叠韵 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占绝大多数。1、双声:参差、踟蹰、栗烈、觱发、缤纷、侘傺、容与、憔悴、突梯、滑稽、犹豫、便嬖2、叠韵:窈窕、虺隤、窈纠、忧受、夭绍、顑颔、须臾、婵媛、觳觫3、双声兼叠韵:辗转除了形容词以外,也有名词性连绵字,如1、双声:蟋蟀、蝃蝀、伊威2、叠韵:崔嵬、芣苢、仓庚、蠨蛸、薜荔、鎡基双声叠韵的同义或近义语素合成词:1、双声:玄黄、说怿、洒埽、鞿羁、饥馑、亲戚、妻妾、肯綮2、叠韵:涕泗、经营、贪婪、刚强(二)古音通假:二)古音通假: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

29、假借。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於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如 早蚤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n n假借字的类别:1、本有其字的通假如: 攴,小击,有时写作“剥”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2、本无其字的通假(六书通假)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我、叔 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本字,要表示语言中的这个词,就借用“我”(本义一种锯类工具),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它再造字,也没有为表示“我”字本义的那个词造字。(1)为假借义造今字(后起的区别字)如 辟避、闢、僻(2)为本义造字 孰熟 衰蓑(3)

30、为引申义造字 坐座此几种情况均不能以本字、假借字称之,因其不是在同一历史平面上产生的,当为古今字。假借字举例:假借字举例: 唯惟维唯,从口,本义答应,说文:唯,诺也惟,从心,本义思惟,尔雅:惟,思也维,从糸,本义维系,尔雅:维,系也论语里仁:曾子曰:“唯”;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惟;诗经小雅节南山:四方是维;此三例均不能互换,但都经常被借用为句首或句中语气词。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孟子滕文公上)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鄘风柏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诗经秦风黄鸟)n n左传和论语比较喜欢用“唯”;n n孟子用“惟”

31、;n n诗经用“维”。 诗经大雅文王:“其命维新”,孟子引用时写成“其命惟新”。结论:(1)假借字的形式比较自由,只要同音或音近即可; (2)根据使用习惯,同一地域和同一时期,写法相当一致。麋眉麋,本为鹿一类的动物,假借为“眉”。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雁麋鹿。”荀子非相:“伊尹之状,而无须麋。”惠慧惠,本义仁慈,恩惠,假借为“慧”。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直特直,本为曲的反面,假借为“特” (但)。诗经小雅大东:“其直如矢。”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何荷何,本义负荷,假借为疑问代词“什么”。诗经小雅无羊:“何蓑何笠。” 左传僖

32、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由犹由,本义为“从”。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曾增層论语先进:“曾由与求之问。” 孟子告子下:“曾益其所不能。” 楚辞招魂:“曾台累榭。”舟周诗经大雅公刘:“何以舟之?”时是说文:“时,四时也。” 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古音通假(假借字)的原则:必须是同音字,至少也要是声音十分相近的字。n n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等人摆脱字形的束缚,从声音上去寻求古义,把古代汉语当做有声的语言来处理,而不是仅仅当做文字来处理,把训诂学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n n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33、”n n以假借明訓詁:例1:戰國策楚策四:“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王念孫說:“以其類為招,類當為頸字之誤也,招,旳也,言以其頸為准旳也。”呂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一招”,高誘注:“招,埻(zhn)旳也”。招古屬照母,旳古屬端母,端照準雙聲;招古韻屬宵部,旳古韻屬藥部,宵藥對轉。例2:左傳昭西元年:“不靖其能;其誰從之。” 據“靖其能”、“賞其賢”、“請免之以靖能者。”王引之斷定“靖與賞意當相近”, “當讀為旌”。 “以六書之例求之,靖從青聲,青從生聲,旌亦從生聲。故旌字得通作“靖”。王引之根據古音通假的原則,“靖”和“旌”同在耕部,聲母也很相近,“靖”是從母字,“旌”是精母字

34、,斷定二字通假。例3:诗经豳风七月:“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 壶瓠同音,壶是瓠的假借字。朱骏声进一步说明“瓠即壶卢之合音”,壶卢就是葫芦,因为瓠字和葫字同音,和芦字叠韵。n n注意: 严格遵守古音通假的原则,不能把双声叠韵看成灵丹妙药,主观地肯定某一意义,再去找双声叠韵的证据。 双声字如果韵部相差很远,或者叠韵字声母相差很远,又或者二字虽然读音相近,甚至相同,但没有其他语料证据,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五、古书的读音问题五、古书的读音问题一、古书读音的总原则一、古书读音的总原则 用普通话读古文1、用古音读古文顾炎武音学五书序:“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 2、用

35、方音读古文3、用叶音读古文二、通假字的读音问题二、通假字的读音问题通假字本字与借字的古音相同或相近,但普通话音却不一定相同或相近,有时还相差很远。阅读古文遇到通假字,应读本字的普通话音。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剥(帮母屋部)=攴(滂母屋部)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 罢(並母歌部)=疲(並母歌部)汉书西域传:“不能饥渴。” 能(泥母之部)=耐(泥母之部)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 女(泥母鱼部,n)r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 (縣) 悬 xun三、破读字的读音问题三、破读字的读音问题1、如字与破读“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

36、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本音读如字。如 好(本音ho, 破读ho) 难(本音nn,破读nn)2、破读不同于假借破读是词义引申与词性分化的结果,是汉语产生新词的方法(音变造词)之一。 语言中从原词分化出来的新词,往往要在字(词)形或读音上加以标识。破读的意义与本音的意义之间有着历史的联系。如 王(本音wng,破读wng) 衣(本音y, 破读y)假借字与本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破读大约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大量出现。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雨y 天雨雪。语y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分

37、fn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如何读破读字(1)被现代汉语继承,有广泛群众基础,被一般字典或词典标注的破读音,理应破读。 好、恶、分、度、难、为、现代口语的破读音:沿、圈、(2)由于语音变化,没有保存到现代汉语的破读,则不必加以区分。如入声字“乞、食”随着语音发展的入派三声,破读亦消失。今混而不分的破读,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注“旧读”。四、特读字的读音问题四、特读字的读音问题1、特读字 古书中的一些字,不读它平时的读音,而是读一个特殊的读音,称之为“特读音”。皋陶(yo):舜时曾做狱官之长,主管刑律。 孔颖达疏:“陶,音遥。”会稽(kui)三国志诸葛亮传: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38、“吴会”即吴郡与会稽郡特读字主要存在于古代的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姓氏、器物名等专有名词中。n n国名 龟兹qic 大宛dyun 月氏yuzh 身毒yundn n族名 荤粥xny 吐蕃(b)n n地名 镐京hojng 阳夏yngji 番禺pny“ 阿房宫pnggngn n人名 伍员wyn 禽滑厘qngl 郦食其lyj“ 冒顿md 观射父gunyf 商於shngwn n姓氏 祭zhi 洗xin 万俟mq 尉迟ych 任rn 能ni 仇qi 令狐lngh 盖gn n官职 单于chny 可汗khn 洗马xinm 仆射pyn n物名 滑稽gj 射干ygn 白术bizh2、如何读特读字(1)被现代汉语继承的特读,仍要特读。 如姓氏:仇、解、单、任、华、单、(2)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读,也要特读。 七里堡(3)没继承也无基础的特读,不必特读。 费县、阿房宫(现代汉语词典未收png音。)如果现代已改为一般的读音,就不必强调遵从旧读。如“叶、盖、费”等。温馨提示: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以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希望本PPT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