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42997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全生产知识1(2011)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2011)1(201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大纲基本要求考试内容基本要求考试内容2011年大纲年大纲-说明说明.doc、管理管理大纲大纲.doc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2、制定相应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的事故预防措施。 第一章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本章内容为9个概念,2项理论,9大政策。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管理(P1-2)(一)安全生产(P1)定义: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在有效控制状态,确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安全生产管理(二)安全生产管理(P1-2)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

3、支。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4、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P2-3) (一)事故(P2)现代汉语词典对“事故”的解释是: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一些指导性文件, 如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实用规 程中,将职业事故定义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我国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

5、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 493 号 ) 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 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 或者 50 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 千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 较大事故

6、, 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 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 或者 1000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 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二)事故隐患(P2) 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7、较小,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危险(P3) 危险安全(相对概念)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的具体对象: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风险风险 R = f(F,C) 式中, 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五)危险源(P4)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

8、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它具有的能 越多, 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它出现越频繁,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 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

9、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 因此, 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六)重大危险源(P4-5)重大危险源: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广义)安全生产法的解释: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面公式,就是重大危险源。式中 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作为举例给出了6大类、9小类、78种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规定的临界量是不同的,无论是重大危险源的范围,

10、还是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都是为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从国家的经济实力、人们对安全与健康的承受水平和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后给出的。三、安全、本质安全(三、安全、本质安全(P5-6) (一)安全(一)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工程上的安全性 是用概率表示的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既 S=1D,安全工

11、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二)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以上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到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

12、安全,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奋斗的目标。(三)安全许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第二节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P6-7)最早的“安全管理”对钻木取火火种的管理;12世纪英国防火法令;17世纪人身保护法。我国公元前8世纪,周朝周易用水灭火;秦代出现管理水利部门;北宋消防组织相当严密。18世纪中叶,开始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问题;20世纪初,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安全教育;20世纪30年代,设立安全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

13、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呈现现代安全生产雏形。20世纪50年代,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同时进入我国。20世纪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更加丰富、成熟。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P7-9)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原理: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则:根据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

14、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原理与原则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原理与原则本质与内涵一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一)系统原理1.1.系统原理的含义系统原理的含义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

15、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管理系统六大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了。(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

16、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3)反馈原则: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及时反馈、及时行动)(4)封闭原则: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二)人本原理1.人本

17、原理的含义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含义:a)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b)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2.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

18、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4)行行为为原原则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三)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运用预防

19、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 管 理 原 因 。 可 采 取 三 种 防 止 对 策 , 工 程 技 术( Engineering) 对 策 , 教 育

20、 ( Education) 对 策 和 法 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四)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

21、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四个原理十四个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系统原理行为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致因理论(P9-21)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介绍几种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

22、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发现,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锁理论1931年,海因里希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将工业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H: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D:事故;A:伤害。上述事故因

23、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下图所示。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连锁被打断事故连锁被打断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博德 (Frank Bird) 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控制

24、不足一一管理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 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泛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 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控制是管理机能 ( 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及控制 ) 中的一种机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 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2) 基本原因一一起源论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 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等。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 设备、材料

25、不合格, 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 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汽、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 ( 容易滑倒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 险的物体等 ) 等环境因素。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 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所谓起源论 , 强调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 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3) 直接原因一一征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点是最重要的,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

26、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4) 事故一一接触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往往把事故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肉体损伤和死亡、财产损失的不希望的事件。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做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阔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为了防止接触,可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 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 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5) 受伤一一损坏一

27、一损失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如对受伤人员迅速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日对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此外,亚当斯 (Edward Adams) 也提出了与博德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理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P14-17)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概述(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2)事故致因和表现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

28、来预防伤害事故。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取决于人体接触能量大小、接触时间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和屏障设置的早晚。预防事故的机理应是通过各种屏蔽措施防止能量向人体的异常转移。能能 量量屏屏蔽蔽失失效效能能量量释释放放伤伤害害损损坏坏人人的的失失误误环环境境的的因因素素物物的的故故障障2.事故防范对策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有时被利用的能源危险性较高,这时可考虑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例如,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还有用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等。但是应该看到,绝对安全的事物是没有的,以压缩空气做动

29、力虽然避免了触电事故,压缩空气管路破裂、脱落的软管抽打等都带来了新的危害。(2)限制能量。限制能量。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规定安全极限量,在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低能量的工艺或设备,这样,即使发生了意外的能量释放,也不致发生严重伤害。例如,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等。(3)防止能量蓄积。防止能量蓄积。能量的大量蓄积会导致能量突然释放,因此,要及时泄放多余能量,防止能量蓄积。例如,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性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4)控制能量释放。控制能量释放。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

30、然涌出。(5)延缓释放能量。延缓释放能量。缓慢地释放能量可以降低单位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减轻能量对人体的作用。例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采用全面崩落法管理煤巷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在矿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抽放煤体内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积爆炸等。(7)设置屏蔽设施。设置屏蔽设施。屏蔽设施是一些防止人员与能量接触的物理实体,即狭义的屏蔽。屏蔽设施可以被设置在能源上, 例如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也可以被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例如安全围栏等。人员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可被看

31、做是设置在人员身上的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上把能量与人隔离。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量相互作用引起事故的情况,例如,一台吊车移动的机械能作用于化工装置,使化工装置破裂而有毒物质泄漏,引起人员中毒。针对两种能量相互作用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设置两组屏蔽设施:一组设置于两种能量之间,防止能量间的相互作用;一组设置于能量与人之间,防止能量达及人体,如防火门、防火 密闭等。(9)提高防护标准。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高压电能触电事故;对瓦斯连续监测和遥控遥测以及增强对伤害的抵抗能力,如用耐高温

32、、耐高寒、高强度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等。(10) 改变工艺流程。改变工艺流程。如改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等。(11) 修复或急救。修复或急救。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搞好紧急救护,进行自救教育;限制灾害范围,防止事态扩大等。( 四 ) 轨迹交叉理论1. 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

33、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2.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基本原因间接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事故伤害。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五)系统安全理论1. 系统安全理论的提出所谓系统安全 (System Safaty),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

34、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一一系统安全活动,并且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2.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35、、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3.系统安全中的人失误(P20)4.系统安全理论的推广应用(P20-2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第三节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安全生产方针一、安全生产方针(P21-23)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安全全第第一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

36、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预预防防为为主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综合合治治理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

37、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安全发展理念(P23-24) “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P24-25) 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是全面规范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炭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近百部有关安全生产的

38、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法,强调了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是: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P25-27) 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在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39、(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7)加快立法工作;(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12)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2项之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即有宏观层面的,也是具体操作层面的,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09 年,国

40、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 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 项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10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 以下简称 通知 ), 强调了以下事项:(1) 严格企业安全管理;(2) 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3) 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4) 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5) 严格行业安全准入;(6) 加强政策引导;(7)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 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P26-

41、27)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P27-28)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安全科技按照研究领 域、功能作用可划分为安全生产基本理论 ( 方针、政策、基础理论和软科学 ) 研究、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研究、安全生产应用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成果工程转化 ( 将成果转化为行业共性技术、装备 , 甚至上升为技术标准、法规,加以推广应用 ) 四个大类,而各类科技活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

42、本”,坚持把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 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 (P28-29)( 见图 1-7)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各地区

43、、各部分和各单位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大培训、大教育的要求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类指导、分级实施、教考分离的工作原则,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线,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和伤残人数、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的,以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重点,坚决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实施“人才强安”战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法规制度和标准逐步完善,机构、师资、教材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政府监管、机构参与、企业落实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初步形成。(P30-31)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全国安

44、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支持保障系统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体系的法制基础

45、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支持保障支持保障系统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还包括与其建设相关的资金、政策支持等,以保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体系正常运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要求,要尽快建成完善的国家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体系,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建设更加高效的

46、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P32-31) 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二阶段: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47、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阶段: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一、单选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 的原则。A.安全优先 B.预防为主 C.预防优先 D.以人为本2.安全与危险是( )的概念。A.相对 B.绝对 C.对立 D.无关联3.某企业在负责人领导下,建立了有序的多级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各级部门各司其职,某层次解决不了

48、的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的有效控制,这种安全管理属于哪种基本原则。A.封闭原则 B.激励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力原则 4.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雏形产生于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50年代 D.18世纪中叶5.按照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下列论述不符合预防原理的是。A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B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C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质安全的出发点D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6. 1961年吉

49、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这种事故致因理论是A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事故因果连锁理论7.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的危险状态,( )的不安全行为和( )的缺陷。A.物,工作环境,人 B.物,人,管理上 C.管理上,人,物 D.人,物,工作环境8.海因里希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 )。A.无伤害事故 B.死亡事故 C.重伤事故 D.轻伤事故9.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

50、生、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失误属于(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诸多不是10.在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工人缺乏知识或技能属于( )。A.管理因素 B.基本原因 C.直接原因 D.与能量的接触二、多选二、多选1.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的内容有:A.失误安全功能 B.事故安全功能 C.故障安全功能 D.安全功能应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在规划阶段纳入 2.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有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强制原理 3.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下列运用强制原理的是A.安全第一的原则 B.3E原则 C.动力原则D.监督原则 E.整分合原则谢谢观看谢谢观看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