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42788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6.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月28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前前言言2004年11月15日,中共福建省委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根据莆田市情特点和发展优势,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目标。2005年4 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试行) 。2008年8 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目标和任务。2009年 5 月 6 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决策上升

2、为国家战略。 7 月29日,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福建省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并原则通过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8 月18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莆田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需要在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 (试行) 基础上, 编制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进一步确立发展定位, 丰富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实质内容;完善产业规划,明确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撑体系,落实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具体任务;统筹推进措

3、施,营造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良好环境。2010年 2 月 28 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是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区域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选择。湄洲湾港口城市是以莆田市行政辖区为主体、以现有中心城区和未来滨海新城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综合体。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作为莆田市区域发展规划,是引领莆田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纲要以2008年为规划基年,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20102015年为近期发展重点,规划展望到 2020年。第一章第一章区域特征区域特征莆田古称 “兴化”, 历史悠久, 人文璀

4、璨, 素有 “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古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16万人。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莆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较为突出的发展优势。一、自然状况一、自然状况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依山面海,地理位置优越。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秀屿区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 北到北纬2546的涵江

5、区大洋乡。 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 东西长122.4公里, 南北宽80.5公里。 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地形从西北戴云山脉向东南沿海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多为海拔600-1500米的山区;中部为广阔的兴化平原和东西乡平原;东南部多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岛屿和丘陵台地。境域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区域地质条件较好, 地基岩体为燕山期花岗岩,没有能动断层和发震构造。据近一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对莆田影响最大的破坏性地震仅是1604年12月2

6、9日泉州海外7.5级地震, 对莆田影响烈度为 VII。莆田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木兰溪、萩芦溪和大樟溪支流的青龙溪、粗溪及其它独流入海的溪河。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溪流,为全省八条主要水系之一,干流全长 168公里;集雨面积超过 20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5.32亿m3;发源于戴云山支脉的笔架山,入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 横贯全市中、 南部,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度尾、 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新度、黄石、白塘、三江口等乡镇后注入兴化湾。萩芦溪为莆田仅次于木兰溪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涵江区庄边镇,于涵江区江口镇注入兴化湾,流域总面积为709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5.77 亿 m3。大樟溪的

7、支流青龙溪和粗溪均发源于仙游县北部山区,于永泰县梧桐镇汇合后再注入大樟溪,年均流出莆田市汇入大樟溪的水量为4.9亿m3。外地流入我市的水量多年平均为 1.02亿m3,由我市出境的水量为 6.55亿m3。位于粗溪中游总库容 10560万m3的金钟水库建成后,将有效拦截部分流出水量,缓解莆田水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全市年平均雨量在9002100mm 之间,主要由降雨补给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约为34.99亿m3,地下水资源量678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 1176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从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逐渐递减。 西北部山区丰富, 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而人口分布及

8、经济发展状况恰好与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相反。在时间分布上, 丰枯悬殊较大, 雨季4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80%, 尤其集中在69 月, 约占全年雨量的70%。 区域常年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3.9m/s。 据18842006年共123年历史资料记载, 影响莆田的台风总计367个,平均每年约为 3 个,台风影响过程时间一般为23 天, 每年710月份为台风多发期。近20年的最大台风是1994年13号台风,最大风速为 23m/s。莆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6.3%。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锰、铝、锌、镍、银、钨、钙、铀、铜等有色金属矿和高岭土、蛇纹石、滑石、叶腊石、花岗石、钾长石、硅线石、冻石、水晶、铝土、

9、石油、明矾等非金属矿。 其中, 铅锌矿石储量611.2万吨, 铁矿石500多万吨,黄铜矿石 600多万吨,锰矿石84万吨,镍矿石36万吨,高岭土8000万吨,蛇纹石4564万吨,滑石176万吨,花岗石约上亿吨。全市地下矿藏分布面广,铁矿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的平海、忠门、东庄、灵川、庄边、南日岛等地;黄铁、黄铜、铅锌铀、锰和冻石主要分布在新县境内;钨矿分布在埭头、东峤、平海一带;石油分布在台湾海峡的沿海一带;花岗石矿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地带;高岭土分布在钟山镇至榜头镇、盖尾镇境内。山亭乡的硅线石矿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属矿产。目前开采量较大的非金属矿是花岗岩。莆田拥有湄洲湾、 兴化湾和平海湾,海域面积

10、1.1万平方公里。湄洲湾、兴化湾位居我省六大港湾之列,是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也是莆田的最大资源优势。湄洲湾属于基岩港湾海岸,三面台地环抱,水深条件良好,水清沙少,淤积轻微,深槽稳定,风浪掩护条件好,具备建设国际大型深水港的基本条件。兴化湾属于构造基岩海湾,泥沙主要来自我市主要河流木兰溪、萩芦溪的入海泥沙及沿岸小溪或冲沟向海的输沙。兴化湾南岸,从江口至石城之间滩涂广阔,具备形成宽阔陆域的条件,可开发利用岸线45.6 km ,其中深水岸线36km。 兴化湾南岸港口及航道经适当整治疏浚,水深可达1820米, 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可全天候通航,是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两集两散 ”港区之一,适合建设

11、110 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020万吨级散货泊位。 平海湾为构造基岩海湾,全湾在莆田境内,水域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 属于半封闭淤积型海湾。湾内水域宽浅,大部分水深在5m以下, 深水岸线缺乏, 沿岸普遍发育淤泥质浅滩,湾顶泥滩尤为宽广,处于缓慢淤积状态。湾内的滩涂养殖和海水养殖已成为莆田农业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南日鲍养殖颇具规模,完全具备成为全国最大鲍鱼养殖基地的条件。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藻类养殖也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海水养殖基地。二、经济现状二、经济现状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09.96亿元, 增长15.0%,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财政总收入52.78亿元, 增长15.6%, 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生

12、产总值的比重为8.7%;地方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01.83亿元,增长25.3%;外贸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7.2亿美元,增长 10.8%;实际利用外资5.63 亿美元,增长1.7%;合同利用外资4.0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6.14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495元,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6436 元,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9%;城镇登记失业率2.3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 年比例为12.356.531.2。农农业稳步发展。业稳步发展。

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24.9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仅30.3万吨,水产、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已成为农业主导产业,荔枝、龙眼、枇杷、蜜柚四大名果扬名海内外,“莆田枇杷 ”、“莆田桂圆”和“南日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称号。工业加工业加快发展。快发展。 实现工业增加值300.1亿元, 增长19.1%。 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20家。 “十一五”期间, 全市确定的制鞋、 林产加工、 食品、电子信息、化工、能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工艺美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2008年,十大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8.43亿元,其中鞋革、食品、电子三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以

14、上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有“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和“工艺城”之美誉。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银行、 证券、 保险业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传统服务业继续提升,新兴服务业不断培育壮大。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结构比例为 36.133.330.6。 从现有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判断:莆田已经从原来的农业市上升为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但是,与同处福建沿海地区的福、厦、泉相比,莆田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10823.11亿元)比重的5.64%; 人均生产总值 (21515元) 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30123元)的71.4%,全国平均水平 (

15、22640元)的95.0%,经济总量与莆田所处的区位优势仍不相称。莆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缺乏大型支柱重化企业,现有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产品主要是最终消费品即终端产品,且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不多,处于价值链的下游;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物流、金融、信息、商务和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缓慢,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比较优势三、比较优势莆田市具备加快发展的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一是区位优势突出。 莆田依山面海,拥有福建三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境域北连省会城

16、市福州,南接历史名城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与台湾隔海相望, 与台中市距离仅72海里, 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二是港口条件优越。二是港口条件优越。 莆田市拥有大陆海岸线271.6 公里,海岛岸线262.9 公里。孙中山先生在著名的建国方略中拟将湄洲湾建成中国东方六大海港之一;1989年交通部将湄洲湾与宁波北仑港、大连大窑湾、深圳大鹏湾同时列入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规划。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 “世界不多,中国少有 ”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 80多个,具备建设 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条件,总吞吐能力可达 4 亿

17、吨以上,后方陆域宽阔,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 三是妈祖文化独特。三是妈祖文化独特。 妈祖文化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祥地,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湄洲岛上的天后宫是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有妈祖信众2 亿多人。妈祖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信众特别是台湾同胞前来进香朝拜、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四是文化底蕴深厚。四是文化底蕴深厚。 莆田历史有过“科甲冠八闽 ”的鼎盛时期, 从唐代林藻中进士起到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止的 1000 多年间,共有进士2345 人,状元12人, 位居宰相之位14人。 全市现

18、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3万多名, 更有近万名莆籍专家学者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两院”院士15名。 五是五是民间资本雄厚。民间资本雄厚。 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 77.96 万人, 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 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 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莆籍华侨有 57.3万人,拥有陈江河、李文正、黄廷方、林德祥等世界级富豪。全市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人员约50多万人,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创办各类企业2 万多家, 年创产值2000多亿元, 拥有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民营企业家队伍。六是基础设施完善。 贯穿全境的福厦铁路已经通车,向莆铁路和湄洲湾北岸港口铁路支线已经开工,将

19、于 2012 年前建成投入使用,莆田将成为东南沿海区域性重要的交通枢纽;福厦高速公路扩建、莆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及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兴化湾至尤溪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极大拓展了莆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国道、省道纵横有序,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莆田机场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是,莆田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危机和挑战。莆田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为邻,从地理上来看,具备了良好的自然地理优势,可以就近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成为中心城市族群,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加快发展。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中心城市形成期间,这个自然地理优势并不具备经济发展优势。在中心城市的产业聚集

20、阶段,其对周边地区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往往更大于辐射,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惟有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极,才能有效抑制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外流。否则,莆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第二章第二章总体构想总体构想从区域空间位置分析,莆田市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发展轴的前沿,拥有优良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设施,既能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又能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台贸易的重要通道和前沿平台,具有接受外部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后发优势和优越环境。从发展时机分析,随着国务院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经过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的奋力推进,湄洲湾港口

21、城市迎来厚积薄发、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把莆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对增强莆田经济的发展后劲,带动全市综合实力的跃升,促进海峡西岸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省委 “莆田在新一轮发展中要走在前面 ”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提升形象, 用发展改善民生, 用发展考核干部, 坚定不移地实施 “以港兴市、工业强市 ”发展战略, 大力弘扬敢拼会赢、 敢闯敢

22、试的精神,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增创优势、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着力扩大莆台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 加强与港澳、 珠三角、 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优势产业转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实力,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滨海宜居城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二、发展定位二、发展定位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充分发挥莆田独特的对台优势,全面实施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加强莆台经济对接融合,推动莆台交流合作

23、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 充分发挥位居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和濒临台湾海峡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以湄洲湾港口为核心的集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承南启北,贯通东西,努力构筑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快环湄洲湾北岸和兴化湾南岸临港工业带建设,争取建成LNG、林浆纸、石化、冶炼、装备制造等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的制造业产业群; 加快LNG接收站扩建、 抽水蓄能电站、 湄洲湾煤炭储运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24、核电、新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大型能源项目前期工作, 大力发展风电、 气电、 光电和冷能、 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尽快形成辐射能力强劲、门类基本齐全的能源产业群,努力构筑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便捷的集疏运条件,按照物流节点 物流园区 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构建分工合理、高效运行的区域物流体系,主动做好与台湾及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现代物流业的衔接,努力构筑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拓展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规

25、划范围,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强做大旅游品牌,构筑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海峡西岸滨海文化旅游度假胜地,努力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奋力追赶阶段。奋力追赶阶段。至2012年, 湄洲湾港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临港产业蓄势待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奋力追赶趋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8万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 100 亿元。经济总量和质量与莆田所处的区位基本相称,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基本实现宜居预警城市目标。持续提升阶段。持续提升阶段。 至2015年, 服务海峡两岸的区域性

26、交通枢纽基本形成,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提升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00亿元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 万元以上,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 150 亿元;临港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和谐,基本实现较宜居城市目标。蓬勃崛起阶段。蓬勃崛起阶段。 至2020年, 湄洲湾港口成为海峡西岸港口群的主枢纽港, 环湄洲湾北岸形成 35 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群和能源产业群,兴化湾南岸临港工业初步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蓬勃崛起气势,人均生产总值

27、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位居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综合实力更加强劲,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实现滨海宜居城市目标。第三章第三章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湄洲湾港口城市将是一座临海工业发达、滨海城市崛起、沿海景观壮丽的开放型城市,将是一座有文化品位、有经济实力、有优美环境的宜居型城市,将是一座经济和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湄洲湾港口城市的产业布局必须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前提,突出重点区域,优化空间布局,共享优势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构建各功能分区科学分工、特色明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谐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产业空间布局一、产业空间布局莆田东南部的

28、沿海丘陵台地濒临湄洲湾,位于我市常年东北风向的下方向,是构筑临港重化工业的理想之地;中部平原盆地,依山面海,莆田境内主要河流木兰溪横贯其间,风和日丽,人居环境优越,是莆田现有人口的聚集地和经济、政治中心,也是今后较为理想的居住地和第三产业发展用地;西北部山区山高林深,雨水充沛,风光旖旎,适宜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资源禀赋理论,未来莆田将形成东南部沿海地区强劲的临港重化工业,中部木兰溪两岸繁荣的第三产业和轻加工业,北部山区优美的生态观光农业的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

29、素基础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类若干个空间单元,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现的国土空间非均衡开发理念,莆田东南部濒临湄洲湾的丘陵台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产业集聚条件较好,将是未来重点开发区域;中部平原盆地,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将是未来优化开发区域;北部山区,是木兰溪等主要河流的源头和金钟水库、东圳水库及即将建设的 萩芦溪流域乌溪水库的集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

30、口条件不够好,将是未来限制开发区域;境内一级水源保护区、木兰溪等主要河流的蓄洪区及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区等,将是未来禁止开发区域。二、区域发展重点二、区域发展重点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莆田市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在全方位、深层次扩大开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基础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按照比较利益原则,确定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明确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着力运作,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 奋力打造湄洲湾港口城市近期 “ “一一核双翼双基地核双翼双基地 ” ”、 远期“ “双核双翼双基地双核双翼双基地 ” ”的发展格局, 努力提升莆田在

31、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核心区域(一)核心区域 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湄洲湾北岸区位优势突出,妈祖文化凸显,交通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是推动莆田经济腾飞的主要平台和弘扬妈祖文化的重要基地,将作为闽台特色产业深度对接集中区,全力打造成为带动海峡西岸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园。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园。 规划范围包括东吴石化工业园、石门澳临港产业园、 秀屿LNG产业园、 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莆头临港工业集聚区、笏石工业园(含佳通产业园)及太湖工业园等,面积约100 平方公里。该区域作为莆田临港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及国内外

32、其它先进地区的石化、冶金、修造船及木材加工等产业转移,形成在海峡西岸有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基地。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 规划范围包括罗屿岛、盘屿岛、东吴港区、秀屿港区及莆田铁路货运站中心物流园等,面积约 20平方公里。该区域作为莆田临港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其它先进地区现代物流业转移,形成以海上运输为主、铁路、高速公路运输为辅的辐射海峡两岸的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湄洲湾妈祖文化产业园。湄洲湾妈祖文化产业园。 规划范围包括湄洲岛和妈祖城及周边区域。该区域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的拓展区域,是构筑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及国内外

33、其它先进地区旅游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移,形成具有鲜明妈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并为临港工业发展就近提供城市支持。(二)东南翼(二)东南翼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的高科技轻型工业基地的目标,扩大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范围,拓展园区功能。依托荔涵大道江口段向北拓展,规划建设以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园;依托兴化湾南岸开发向南拓展,规划建设精密机械产业园,与现有作为省级重点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衔接融合,形成一体,争取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高新技术园区,充分发挥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优势,积极申报莆田台商投资区

34、,形成政策叠加优势,为主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其它先进地区的电子、信息、光电及精密机械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成为带动莆田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西南翼(三)西南翼 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包括枫亭、郊尾、盖尾和园庄镇等。依托横跨湄洲湾南北岸优越的地理优势,以省级工业园区枫亭工业园为核心,加快建设南片区石化中下游基地,作为湄洲湾北岸石化基地的组成部分,主动与湄洲湾南岸炼化一体化项目对接,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依托仙港大道和 324 国道,大力推进郊尾、盖尾和园庄轻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主动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其它先进地区轻加工业转移,努力打造成为带动莆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35、的增长极。(四)产业服务基地(四)产业服务基地 中部现代商务集聚区中部现代商务集聚区规划范围包括莆田主城区的 “一心三片 ”(生态绿心、 城厢片区、荔城片区、涵江片区)区域。围绕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现代商务集聚区目标,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素质,重点发展服务业、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环保型的轻工产业,为主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其它先进地区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移,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态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主城区的综合实力和对临港产业的支撑能力,努力打造成为海峡西岸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科技流的现代商务集聚区。(五)

36、绿色生态基地(五)绿色生态基地 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莆台山地绿色旅游经济合作示范区,作为承接台湾现代农业转移的基地,以种植台湾甜柿、樱花、柠檬、木瓜、火龙果等高优新品种为示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鼓励台商投资建设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项目,拓展莆台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合作领域,带动莆田北部山区连片发展,全面繁荣,努力打造成为湄洲湾港口城市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 “后花园”。(六)未来核心区域(六)未来核心区域 兴化湾南岸经济开发区兴化湾南岸经济开发区兴化湾南岸后发优

37、势明显,将是继湄洲湾北岸之后推动未来莆田经济二次腾飞的又一重要平台。加快编制兴化湾南岸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兴化湾南岸的规划控制,主动与兴化湾北岸江阴集装箱码头相呼应,适时启动兴化湾南岸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临港物流、装备制造业及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与湄洲湾北岸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努力打造成为带动海峡西岸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三、重点发展产业三、重点发展产业从世界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轨迹看,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产业大体变化依次如下:纺织、 服装、 玩具、 炼油、 钢铁、化工、造船、电子、汽车、电脑、金融与保险。产业结构从生活资料逐步向生产资料及知识

38、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转变,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提升。莆田人多地少,资源贫乏。2008年末耕地面积仅为112.92万亩,人均不足三分地。因此,第一产业根本解决不了莆田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三产业只能依附第二产业发展而发展。惟有加快工业发展才是促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福建省产业振兴实施意见,按照市委确定的 “以港兴市, 工业强市 ”的发展战略, 立足莆田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莆田未来将以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及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全力提升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临港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努力将轻工

39、业、 电子信息、 纺织业、 石化、 装备制造业、 船舶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能源、物流业和创意产业等培育成为莆田未来“新十大产业 ”,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大幅度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一)轻工业(一)轻工业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 “三农”的重要任务。 轻工业包括鞋业、 食品、 塑料、造纸等12 类45 个行业。国家振兴轻工业的主要目标是: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强化食品安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40、。轻工业是莆田目前的主导产业,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2008年,莆田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73.3。湄洲湾港口城市轻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改造提升制鞋、食品、工艺美术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轻工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扶持林产加工业、包装印刷等现代技术资金密集型新兴轻工产业。1 1、制鞋业、制鞋业制鞋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市有各类制鞋企业 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 238 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9 家、制鞋产值达210.15亿元,拥有协丰、荔丰、华丰、三路等一批可制造世界名牌和国内名牌企业。莆田制鞋作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工信部支持海西工业

41、和信息化发展意见。湄洲湾港口城市制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跟踪世界制鞋发展最新技术,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建立制鞋集群共用的技术开发中心、时尚发布中心和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大力发展原辅材料和鞋机、鞋模等配套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尽快形成莆田制鞋产业基地。重点扶植培育协丰、荔丰、华丰等一批可制造世界名牌和国内名牌产值超亿元的龙头制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发展高档化、功能化、舒适性强的鞋类产品和辅料配件,提高鞋类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 加强制鞋业自主创新,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鼓励拥有商标 (名牌) 、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的企业(集团)联合、收

42、购、兼并小型劣势企业,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做大名牌企业规模,提高制鞋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际先进鞋业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对接,培育自主国际性知名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鞋类消费新市场,争取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休闲运动鞋制造中心。2 2、食品产业、食品产业食品产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二大产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99家, 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达 140.78亿元, 比增20.8%。 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有9 家企业29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 27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 12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 4 个获产地保护认证。英博雪津集团是莆田食品产业的核心企业,雪津啤酒

43、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年产量达 120 万吨以上,已成为国家大型一档啤酒生产企业和福建省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产业发展的潜力角度分析,食品产业的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湄洲湾港口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积极扶持雪津啤酒厂扩建增产,争取进入国内啤酒行业前列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食品技术,培育发展以饮料酒、果酒为主的产业集群, 延伸发展浓缩果汁、 天然果肉原汁、 果汁饮料、 果酒、碳酸饮品、 精制茶饮料等罐装饮料加工业。以海洋食品制造为重点,加大力度开发藻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及鱼虾等大宗品种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开发特色精品,大力

44、培育一批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莆台农产品加工产业对接,引进台湾先进水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鼓励台商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水产品、畜牧产品、粮食大豆深加工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能力,壮大食品产业集群规模。3 3、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莆田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莆田雕刻工艺,不仅居福建之首,而且以“雕刻之乡 ”闻名全国。工艺美术是近三年我市发展最快的传统产业,每年均以9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8年全市工艺美术企业(包括个人作坊)2000多家,年创产值100多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33家, 完成产值60亿元以上, 从业人员约15万人。 产品主要为木雕、 玉雕、

45、 青石雕、 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珠宝、漆器、 编织、 人造宝石等11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 大宗产品多数出口, 内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其中木雕、玉雕神像和木雕佛具、木雕仿古家具的产量产值及出口额均占全国同业首位。莆田木雕工艺和仙游古典家具分别获得全国唯一的“木雕之城 ”和“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称号,享有国家特色产业经济区域荣誉。现有的古典家具、木雕工艺、玉雕工艺等八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工艺美术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和唯一性,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湄洲湾港口城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充分发挥 “中国木雕之城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中国银饰之乡 ”等区域品牌效应

46、,全力办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使其成为全国知名的专业展会。 依托中国 莆田工艺美术城、 秀屿上塘珠宝城和仙游坝下古典家具园区,吸引国内外工艺美术企业入驻展销,形成辐射省内外、国内外的工艺美术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生产基地。4、林产加工业林产加工业林产加工是我市近几年着力培养的一个新兴产业。2008年全市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 产值约60亿。 全国各地经销木材的莆商约有 17 万人,在外创办各类木材加工企业 500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木材。依托区

47、域交通枢纽的大能力集疏运条件和莆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各地创办各类木材加工企业,在莆田大力发展木材贸易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 “中国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 目前已开发建设3 平方公里的木材加工区和1 平方公里的标准化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示范小区,引进企业34家(其中外资企业 6 家) ,总投资49.8亿元,其中投产企业 26家,林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由金鹰集团投资建设的湄洲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为 2 53亿元,将建设年产 120万吨阔叶木漂白硫酸盐浆(其中年产 52.7万吨商品木浆板)和 10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

48、目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期项目需木材总量约600万立方米,近期进口占90%,国产原木占10%,远期进口占67%,国产原木占33%。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和行业准入条件,工艺及环保技术先进, 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较好。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林产加工基地。湄洲湾港口城市林产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积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的同时,依托“秀屿进口检疫除害处理区 ”和“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 ”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港口、铁路和人才、资金、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产加工业,努力改善 “秀屿木材贸易

49、加工示范区 ”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延伸木材产业链,造就一批竞争力强劲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将莆田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和集散基地。5 5、包装印刷业、包装印刷业包装印刷业作为现代社会的生产性配套产业,市场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业正朝着高尖端、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与其他制造业比,包装印刷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能源消耗较小,废弃物排放量不大,对环境污染较小。莆田具备发展包装印刷业产业基础。 2008年我市共有印刷包装规模以上企业 17家, 产值达5.52亿元, 产值超亿元企业1 家。 特别是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100 万吨高档文化纸

50、的原料来源。包装印刷业作为承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下游产业链,在莆田发展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湄洲湾港口城市包装印刷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重点发展新型纸包装产品、高档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产品,积极发展特种商务印刷、柔印塑料软包装等新型印刷包装产品,拓展个性化数字印刷市场,积极采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等先进印刷技术,培育发展多色高速胶印机印刷,增加柔凹版印刷比重,带动印前、印后设备的优化配置。规划建设莆田印刷工业园区,加强与台湾印刷产业对接,积极引进台湾龙头印刷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印刷工业园区,鼓励台资印刷企业引进先进的印刷、包装机械,提升区域印刷业发展水平。(二)电子信息产业(二)电子信息

51、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国家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目标是: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电子信息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6家, 累计完成工业产值 82.98亿元, 比增32.0%。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21家。 新威电子、 安特半导体、 新盈液晶、 德基电子、德信电子、台湾通讯等 6 家企业被认定

52、为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莆田高新技术园区已成为占国际市场份额60%的电子计算器生产基地和占全国市场份额11%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湄洲湾港口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依托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巩固壮大液晶显示器在全省的行业领先地位,重点推进新型显示器及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等主导产品,利用我省三大主导产业链的整体带动作用,抓住显示技术升级换代的有利机遇,重点加强闽台显示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合作,扩大显示器件后段模组生产规模,创造条件吸引台湾高世代面板生产及技术转移,进而吸引玻璃基板制造项目落户,以填补 LCD显示产业链上

53、游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空缺,同时大力发展LCD背光模组、 彩色滤光片、 偏光片等配套产业, 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显示产业集群。加快华林经济开发区LED产业园规划建设, 培育和壮大龙头核心企业,加大LED芯片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着力发展封装及下游应用产品,提高大功率LED 封装技术和工艺水平,扶持LED 普通白光照明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 LED产业的发展。(三)纺织工业(三)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国家加快振兴纺织工业的主要目标是: 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纺纱织造、 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54、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莆田纺织服装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64 家,其中服装业39 家、纺织业25 家,亿元以上企业9家,产值46亿元,才子衬衫、卡朱米羽绒服获得中国名牌,才子、金威、卡朱米、云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 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国内A 股上市公司, 是国家级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企业、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和大型印染骨干企业, 公司拥有2000多个全棉面料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全棉产品,染整技术居国

55、内前列,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湄洲湾港口城市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施品牌服装带动面料发展战略。 着力培育品牌企业和核心企业,支持其加快技术进步,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快速反应创新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控制力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家用纺织品,加强面料设计、新材料应用、织造和染整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我市服装、家纺等产业利用新型高档面料的自给率。加快上游化纤原料项目实施,增加新型化纤原料供给,引进先进纺丝、高效卷绕头以及差别化后加工等关键装置,使化纤差别化率提升到60%以上。(四)石化产业(四)石化产业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

56、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振兴石化产业的主要目标是:统筹重大项目布局,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淘汰落后产能,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成品油储备。莆田是石化原料工业生产的空白地区。2008年,全市有石化企业 83 家,实现产值64.4 亿元,主要产品为轮胎、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和鞋用胶水等终端产品。佳通轮胎、海安橡胶、三棵树涂料为我市石化的核心企业。莆田现有制鞋、轮胎和未来的造纸等产业大量需要塑料、 橡胶及烧碱等造纸化学品。按照2007年省政府批准的 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

57、规划(闽政 2007 28号) ,湄洲湾石化产业基地将形成 2400万吨年炼油加工能力、 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我市湄洲湾北岸东吴石化基地纳入本期规划范围。 东吴石化基地占地约 8km2,其南部区4.5km2规划定位作为150万T/年重油催化热裂解中上游产业区,即利用重油催化热裂解提供的乙烯、丙烯,发展苯、乙烯产业链和丙烯腈产业链,主要产品为32 万吨/年乙烯、 25 万吨/年丙烯,副产液化气、石脑油等;北部区3.5km2定位为塑料制品及其配套助剂、烧碱及造纸化学品、橡胶及其配套化学品等下游产业区。湄洲湾港口城市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按照“基地化、 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加快推进配套设施

58、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与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沟通联系,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策划台湾石化产业整体转移,争取引进石化核心企业在东吴石化工业区布点建设,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及重油裂解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品,为石化中下游企业提供原料支持, 辐射枫亭片区石化中下游基地,带动石化产业链加快发展。 依托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适时启动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研究采用煤制氢、 制一氧化碳与石化原料合成制造丁醇、辛醇等石化中下游产品。 积极探索在我市发展盐化工的可能性,采用离子膜电解、 新型煤气化等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及耗氯高端石化产品。利用国投公司拥有磷矿、 钾盐等

59、资源优势, 在石门澳区域规划建设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磷肥、 钾肥等项目及精细磷化工产业。加强项目前期策划工作, 支持佳通轮胎厂、 三棵树涂料和海安橡胶等重点企业延长产业链, 逐步向上游产品延伸, 形成产业集群, 提升莆田石化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五)装备制造业(五)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目标是:依托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推进装备自动化。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

60、产业发展基础。机械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四大产业。 2008年, 全市规模以上机械企业 110家, 累计完成工业产值 78.52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 22 家。Dy 牌活塞环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湄洲湾港口城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紧紧抓住省政府重点推进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等区域作为闽台装备制造业深度对接区的机遇,充分发挥湄洲湾石门澳区域和兴化湾南岸区域的岸线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家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沟通联系,大力发展发电设备、环保设备、制鞋设备、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精密模具、传动装置、家用电器设备等机械产业。积极培育发展闽台机械产业对接专业园区,发挥台湾机械装备的技术及市

61、场优势,重点推进台湾装备制造业转移和对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打造海峡西岸新型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六)船舶工业(六)船舶工业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船舶企业生产,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莆田是船舶工业的空白地区。湄洲湾作为区域性主枢纽港急需发

62、展修造船业务,为现代港口提供配套服务。我市已经核准的东吴修造船基地列入福建省船舶工业规划。湄洲湾港口城市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湄洲湾和兴化湾岸线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推进湄洲湾东吴修造船基地建设;在大力发展修船业务的同时,努力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争取建造远洋渔船、运输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中小型船舶。(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世纪, 黑色金属制品即钢铁产品仍是人类最主要和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钢铁产品的

63、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目前,国家虽然对审批钢铁企业进行严格限制, 但是“实行总量控制, 重组优化布局, 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技术水平 ”将是未来钢铁发展的方向。我省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有利时机,依托港口及产业基础优势,促进央企、台资企业以及其它战略投资者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组建主业优势明显、产权

64、明晰、技术力量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湄洲湾北岸港口资源优越、后方陆域宽阔、集疏运条件便捷,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优势十分明显。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以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等产业为重点,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形成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区域为主的产业对接集中区。这为福建钢铁基地在莆田的落地提供明确的政策空间。湄洲湾港口城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湄洲湾北岸港口铁路支线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优势,依托湄洲湾深

65、水港口大出大进的运输能力,特别是罗屿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在加快建设鞍钢冷轧钢板(莆田)项目, 确保2012年之前建成投产的同时, 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转移,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湄洲湾北岸布局大型钢铁企业,重点发展大型板材、管材等钢铁制品,促进冷轧钢板、冷轧硅钢片、热镀锌板等临港金属压延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短缺金属制品供应能力,带动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八)能源产业(八)能源产业能源产业是我国未来能源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迅猛增长, 预测到2010年我省能源自给率将降至 33%以下,新增的能源需求大部分需从省外调入或国外进口。国际市

66、场油气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煤电油运紧张,能源资源约束日益突出,保证能源的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开发新能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能源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2008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能源企业21家, 年产值约60亿元。 LNG和燃气电厂一期的投产及湄洲湾北岸30005000 吨煤炭储运基地开工建设极大促进了莆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莆田具有发展能源产业的明显优势。经勘察分析,莆田核电厂址是东南沿海地质条件最好的核电厂址之一;东吴港区盘屿作业区具备建设 50万m3油品储运基地的条件;LNG接收站建成投产后,其大量的冷能需要循环利用;莆田沿海风力资源丰富,是发展风力发电的重点区域;仙游抽水

67、蓄能电站具备建设二期工程的优越条件;台湾海峡南日岛盆地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是把莆田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能源基地的基本条件。湄洲湾港口城市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的目标,大力推进核电、气电、风电、光电和油品基地、 煤炭基地和秀屿LNG接收站、 仙游抽水蓄能电站、 湄洲湾火电厂扩建等能源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能源大型化、 产业化、 基地化。同时,积极探讨建设煤炭综合开发与利用示范工程的可能性,使湄洲湾大型煤炭基地在能源产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九)现代物流业(九)现代物流业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8、。国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主要目标是: 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 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加强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铁海联运,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逐步建成一批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港。莆田区位优势突出,集疏

69、运条件优越,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广阔空间。湄洲湾港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是:按照打造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在加快建设干散货、油品码头的同时,充分利用向莆铁路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行条件的优势,全力推进大型集装箱码头及航空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和大型仓储设施,为内陆地区提供最为便捷临港通道,促进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区的加快形成。加快建设各类配送中心,建立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十)创意产业(十)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作为源于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是一个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该地区

70、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制造等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增加值产业升级,拓展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湄洲湾港口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围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设计,以现代创意带动仿古家具、玉雕、青石雕等工艺行业发展, 培育工艺美术创意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软件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的数字服务创意产业,以及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产业。开发动漫游戏、软件设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拓展新闻传媒、

71、广告设计、文艺创作、文化传承等文化传媒领域的服务功能,生产附加更多文化内涵、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休闲消费产品,把创意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依托妈祖城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开发制作妈祖文化音像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妈祖文化工艺品,创新妈祖民俗新产品;建设妈祖城海滨动漫影视创意基地,研发制作 D 妈祖文化动画电影,弘扬妈祖文化。第四章第四章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一、构建莆台共赢的经贸合作支撑体系一、构建莆台共赢的经贸合作支撑体系(一)打造台湾产业转移平台(一)打造台湾产业转移平台全力推进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台湾

72、相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按照同等优先、 适当放宽的原则, 允许台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投资石化、冶金、船舶等产业,促成台湾重化工业向湄洲湾地区转移,使之成为闽台产业深度对接集中区。全力推进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上报批准为台商投资区,形成政策叠加优势,争取成为台湾电子信息、装备机械等产业转移的平台。积极推动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争取设立以木材出口为主的出口加工区。积极推动华林工业园区拓展范围、整合提升LED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争取成为承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的基地。积极推动将枫亭省级工业园区的规划范围拓展覆盖

73、到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域,支持我市其它工业园区拓展规划范围,建立和完善承接台湾高端产业转移的各项功能,鼓励台湾优势企业、龙头企业进园设厂,填平补齐产业链,增加项目的投资强度,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投入产出率,形成产业特色,使之成为莆台经贸合作的主要载体。鼓励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来我市工业园区共同创建创新平台,加强高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台湾科研机构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合作建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引导企业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加强莆台农业交流合作(二)加强莆台农业交流合作按照

74、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 在拓展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建设莆台山地绿色旅游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同时,依托南日岛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规划建设莆台海洋蓝色旅游经济合作示范区,引进推广台湾名优水产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水产品加工基地;支持台商对平海湾海洋渔业及鹭鸶屿等无居民海岛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发展以突出渔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渔业。支持台湾企业与我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合资、合作,创建海峡两岸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建立台湾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推行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标识认证制度,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

75、全农业,巩固提高莆田水产、水果、蔬菜、食用菌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做好南日鲍、莆田枇杷、莆田桂圆和度尾文旦柚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三)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三)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在湄洲湾北岸规划建设莆田口岸联检分支机构,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湄洲湾北岸保税港区。鼓励台商投资参与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罗屿铁矿石转运基地、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盘屿油品储运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功能,大力发展铁矿石、煤炭、油品和木材等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

76、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推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促进莆田尽快形成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应用国际通行的信息标准和规范,建立覆盖海峡两岸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培育莆台商贸合作流通企业,吸引台湾企业到莆田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努力把我市建成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配件、原辅材料供应的重要中转中心。吸引台商及其它外商投资改造涵江小商品市场,建设涵江国际商贸城、黄石商贸物流园和台湾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完善提升莆田工艺美术城、医疗器械城、 中国 (莆田) 木业电子交易平台和仙游古典家具交易市场等,推动我市专业市场上规模、上档次。拓展工艺

77、美术城、莆仙大剧院会展功能,鼓励会展企业与台湾业界联合,积极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创新莆田艺博会、木洽会、医疗器械展销会、鞋服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引领莆田会展业发展。二、构建八方纵横的区域交通支撑体系二、构建八方纵横的区域交通支撑体系(一)加快港口设施建设(一)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围绕构建 “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产业、大腹地”的发展目标, 按照“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结构合理、 远近结合、 逐步发展 ”的基本原则, 加快建设东吴作业区东 1#、 东2#、 4#6# 及1-3#泊位多用途码头和莆头作业区 1-2#泊位码头, 重点推进罗屿30万吨铁矿石码头、 湄洲湾大型煤炭上水码头、 秀屿

78、作业区23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 2012年前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推进罗屿作业区、秀屿作业区及石门澳作业区等其它一批深水泊位码头建设;加快盘屿30万吨级原油码头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湄洲湾公用深水航道二期扩建工程;做好石门澳支航道、兴化湾南岸及三江口航道建设的前期工作;尽快完成莆田兴化湾(南岸)区域发展建设规划和港区相关规划,协调推进兴化湾南岸港区的综合开发, 做好与铁路、 高速公路的衔接, 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以秀屿、东吴、兴化湾南岸三大港区为支撑的莆田港口总体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2012年港口吞吐量达到 3800万吨以上, 201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2020

79、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 亿吨,成为海峡西岸具有深水中转和战略物资储备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港。(二)构建陆域交通网络(二)构建陆域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为骨架的陆域交通运输通道,做好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统筹协调和衔接融合,争取在2015年前将莆田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1)铁路。按照“构筑快速通道、完善区域路网、配套港口支线、拓展经济腹地”的目标,加快建设以莆田铁路站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确保区域铁路运输能力适应并适当超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福厦铁路相关配套项目,使之充分发挥营运效益;加快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建设, 确保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 适时建设

80、兴化湾南岸铁路支线、木材加工区及其它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全力配合宁漳客运专线莆田段、宁漳货运专线莆田段、宁漳城际铁路莆田段的规划建设工作。(2)高速公路。 按照“每年开工一条高速路, 努力构建二纵二横 高速公路网 ”要求,加快建设沈(阳)海(口)线莆田段扩建工程、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莆田至永春段工程;积极推进沈海复线莆田段、兴化湾至尤溪高速公路莆田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主要港区、铁路场站、工业园区、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与高速公路快速连接,争取在2012年前完成莆田大范围绕城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造各重点区域之间 “半个小时交通经济圈”。 (3)普通公路。按照构建“二纵二横 ”干线公

81、路及六条疏港公路为主骨架的目标,加快推进第一纵省道S201线莆田段建设,2015年前全线竣工;完善提高第二纵国道G324线福州至昆明公路(福厦公路)莆田段。加快推进第一横省道 S202 线莆田段建设, 争取2012年内建成通车, 促进山区与沿海的连接; 积极推进第二横 省道 S306 线莆田段。加快推进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等主要港区疏港公路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东吴作业区至忠门互通疏港公路、秀屿作业区至木材加工区疏港公路、罗屿作业区至度口疏港公路、三江口作业区至赤港疏港公路、石城作业区至新厝店疏港公路、莆头作业区至秀屿互通疏港公路。(三)建设便捷莆台通道(三)建设便捷莆台通道进一步完善

82、莆田口岸通关条件及查验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赋予我市 “台湾妈祖进香团直航湄洲岛自由进出免签注”政策;争取公安部、省公安厅授权莆田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审批、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五年期 “台胞证” ,方便两岸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台湾同胞来莆投资兴业。加快申报批准莆田一类口岸水域扩大开放范围,争取将莆田港所有港区纳入两岸海上直航点。加强与台中港、高雄港及基隆港的港务联系,积极推动开通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和客运航线。加快湄洲岛对台客运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湄洲岛与台中港不定期进而定期客运直航,努力实现直航常态化。加快推进台湾海峡铁路轮渡大型滚装码头项目前期工作,争取

83、尽快开工建设,实现与台湾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峡对接,成为两岸直航的重要通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知名的船运公司和码头经营公司参与莆田港口建设与经营,大力开拓国际海运航线。鼓励原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国内外企业在港口建厂或自建码头。积极参与闽浙赣皖经济协作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交流活动,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与湄洲湾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内各设区市的联系, 研究其物流走向, 规划建设 “无水港” ,积极推行“属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大能力的对外开放综合便捷通道。三、构建优势强劲的临港产业支撑体系三、构建优势强劲的临港产业支撑体系(一)

84、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实施重化工业与轻加工业并举战略,改造提升鞋服、食品、电子、工艺美术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鼓励并扶持造纸、石化、钢铁、光电、新材料和精密机械、大型装备制造等现代技术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东吴石化园区、 石门澳工业园、 LNG产业园、 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及太湖工业园区、灵川工业园区、枫亭工业园石化中下游基地等环湄洲湾北岸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鞍钢冷轧(莆田)项目,努力策划冷轧产业链项目;扎实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炼化一体化、重油裂解及钢铁等重大临港重化工业项目前期

85、工作,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属大型骨干企业在湄洲湾北岸布局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企业抱团转移,努力形成LNG、林浆纸、 石化、 钢铁、 装备制造等35 个集中度大、 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劲的环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带,带动提升我市现有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形成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在着力推进环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带建设的同时,依托国家投资开发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兴化湾南岸规划建设,合理布局临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二)推进能源基地建设(二)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优良港口条件,

86、以节能、减排、低碳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结合国投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湄洲湾电厂二期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建设。继续配合中核集团扎实推进莆田核电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加快风电场规划和建设进度,完成石城石井风电场建设并正式并网发电;集约布局,有序推进东峤风电场、石城石井风电场二期、南日岛风电场二期三期等一批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电力走廊规划控制。加快建设仙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适时推进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海上风电、 潮汐能前期工作研究,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LNG冷能利用, 加快建设城市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

87、取在湄洲湾东吴港区盘屿岛布局建设商业油品储备基地。积极配合台湾海峡南日岛盆地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和联合开发。适时启动LNG接收站二期、 莆田燃气电厂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三)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三)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湄洲湾北岸大型码头群和铁路、高速公路及可能实施的京台铁路快速通道,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湄洲湾现代物流园区,使之成为辐射海峡两岸的大型铁矿石、油品、煤炭、木材、建材等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加快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发展,吸引台资或台商合资的大型物流企业进港运作,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以保税仓储为基础,以货物集散、分拨配送与贸易、

88、加工相结合的湄洲湾现代物流中心。支持台商及其它外商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大型专业市场,构建莆台物流合作平台。争取国务院批准设立“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开放台湾土特产品、生活日用小商品和旅游商品自由购买,推动莆田工艺品、大陆各地名特优小商品进入贸易市场,促进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尽快形成。四、构建世界闻名的妈祖文化支撑体系四、构建世界闻名的妈祖文化支撑体系(一)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一)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妈祖信俗”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精心组织国家级 “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 ”等重大节庆活动,不断深化对妈祖文化内涵的研究,丰富妈祖朝觐、祭典的内

89、容与形式,挖掘妈祖传奇故事及民俗文化,建立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图书馆,不断提升妈祖文化品位。争取将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和功能定位拓展到妈祖城等区域,积极打造妈祖文化产业园,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积极推介和保护妈祖品牌,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鼓励台商和其它外商及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项目,支持发展影视、动漫、图书、演艺以及体育文化赛事活动等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一批妈祖文化精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妈祖文化产业的形成并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 莆

90、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等机构的作用,加强与世界各地妈祖文化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世界各地举办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活动, 大力弘扬妈祖文化,进一步确立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地位。(二)促进闽台民间文化交流(二)促进闽台民间文化交流依托妈祖文化对台交流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强莆台之间祖地文化、民间文化的交流,使之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本源一统的认同。以妈祖祖庙为核心,推进妈祖城、湄洲妈祖源流馆、世界妈祖信俗博物院、天妃故里遗址公园、 妈祖文化体育公园等文化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妈祖文化大观园。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推动莆台宗亲文化和民间信仰交流,策划组织高质量、有影

91、响、有声势的文化项目入岛交流。积极推进莆台族谱对接,吸引更多台湾同胞来莆寻根谒祖、探亲访友。加强与台湾各地莆仙同乡会及其它民间社团、商会、中介组织的联系,更好发挥民间组织在莆台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健全莆田学院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之间学术交流机制,不断拓展莆台之间的教育合作领域,探索在妈祖城建立莆台教育合作园区的可能性。积极争取创办 “妈祖文化学院 ”,大力弘扬妈祖精神, 推动“妈祖学”的形成。 借鉴“博鳌论坛 ”模式, 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将湄洲岛作为两岸事务重要协商地,承接举办 “海峡论坛”、“生态论坛”,为海峡两岸各经济体合作的事务性磋商创造条件,为两岸政界、商界、学术界提供一个高

92、层对话平台,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海峡经济区的尽快形成,努力将湄洲岛建设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三)提升滨海旅游度假品质(三)提升滨海旅游度假品质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整合妈祖城、南日岛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形成以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滨海旅游区,打造滨海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南少林武术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广化寺宗教文化等富有莆田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整合南少林、九华山、紫霄岩等景区,建成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品牌的集游览、休闲、健身等多功能的休闲旅游基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开发建设大九鲤湖景区,把九鲤湖、菜溪岩、九龙谷等连成一体,提升海峡西岸知名的以山水观光为主的复合

93、型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依托大洋红色旅游资源,整合闽中司令部遗址、永兴岩、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南日岛烈士陵园,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工艺美术城为中心,发挥“中国古典家具之都 ”、 “全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基地 ”、 “木雕之城 ”、 “银饰之乡”品牌效应,着力构建具备较高品位的工艺美术鉴赏交易中心,形成以工艺带旅游、以旅游促工艺的良性互动的新型旅游产业链,打造工艺旅游品牌。做好与武夷山、鼓浪屿等省内著名旅游景区的衔接, 加强与海峡西岸20个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争取把我市特色旅游资源纳入到海西滨海旅游精品线路,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促

94、进海西区内“无障碍”旅游区尽快形成。建立莆台旅游合作机制,开展“海上看乌丘 ”旅游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扩大与台湾旅游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的对接合作,拓展台湾旅游市场,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培育“海峡旅游 ”品牌,争取使莆田成为大陆和台湾双向旅游线路的重要中转站。积极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海西周边城市旅游市场,加大境外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争取旅游客源有新突破。五、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城市支撑体系五、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城市支撑体系(一)推进滨海宜居城市建设(一)推进滨海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制定 莆田市关于滨海宜居城市的实施意见, 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不断提

95、高城市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 生活便宜度和资源承载度,力争2020年达到“国家宜居城市 ”目标。制定南北洋荔林水系和生态绿心保护利用规划,加大城市绿心的规划保护力度,明确生态绿心规划保护范围和开发建设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开发和利用,逐步引导生态绿心规划保护区内人口外迁。完成木兰溪下游挡潮闸项目的优化和论证工作,适时启动木兰溪北洋人工湖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科学提高木兰溪城区段水位和防洪抗旱能力,打造亲水生态城市,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促进以木兰溪为中心的莆田主城区的加快形成。建设木兰溪滨江新城、盘龙山庄、 萩芦溪山庄、樟林水乡、泗华滨溪小区、白塘湖综合开

96、发、土海综合开发等宜居示范片区,提升城市居住品位。加快妈祖城核心区建设,统筹妈祖城与湄洲岛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做好道路、码头、电力、电讯、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融合衔接,引导湄洲岛人口逐步向忠门半岛转移,减轻湄洲岛人口与资源的承载压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理念,依托临港产业发展,适时拓展滨海新城规划建设范围,努力打造环平海湾高端生产型服务中心,发展商务、会展、教育、旅游、居住等区域功能,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促进临港产业更加协调发展。(二)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二)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高起点编制莆田中心城区产业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适当控制开发密度

97、、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按照“循序渐进、 承前启后、功能互补 ”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木兰溪南岸片区的规划,做好荔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规划选址工作并尽快启动前期相关工作,争取在2012年内完成建设。 以荔城行政办公区为中心,结合莆田铁路中心站的建设,整合提升工艺美术城、鞋服城等特色资源,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 ”、“金融商业区 ”和“文化休闲区 ”等功能分区,促进莆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结合荔城区行政机关搬迁木兰溪南岸片区,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的修缮建设, 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和文化品味。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

98、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扩大多层次住房消费;加大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继续实施市政整治工程,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和车辆停放管理,加快城市公园、街心绿地、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市供水、供气、公交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树立中心城区良好的城市形象。(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改善民生,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努力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最大限度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资源。加强水源与供水工程建设,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村村通户户用。结合液化天然

99、气接收站的布局,加快输气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民用燃气覆盖率,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完善城乡路网,扩大公交服务区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以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契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村镇规划,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整治,促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临港村镇控制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采取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湄洲岛、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范围内居民占地建房现象,鼓励和引导居民向居住环境较好的城镇集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预留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按照 “市域西北部中心城市 ”目标定位,积极推进仙游县城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大蜚山新

100、区、鲤南轻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县城规模,提升经济品质,带动市域西部城镇加快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在抓好江口镇、西天尾镇省定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质量,再确定10-15 个乡镇作为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六、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开放支撑体系六、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开放支撑体系(一)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一)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研究中央属大型企业、省属企业和在闽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推介,进行重点招商,争取引进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作用的大型项目。加

101、大对我市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等其它各类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依托现有产品,采用 “逆流而上 ”方式往中上游发展,努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侨联及其它涉侨单位和海外莆仙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与华侨 (华人) 、港澳同胞的沟通联系, 认真研究年轻一代华侨 (华人) 、港澳同胞的特点, 详细了解莆籍海外企业家情况,努力策划与其所从事行业相关联的项目,激发他们回乡投资兴业的积极性,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充分发挥莆田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继续实施 “民资回归工程 ”,抓住当前莆籍企业家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认真策划一批符合他们投资方向和特点的项目,依托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开发湄洲湾协会和莆

102、田商会,以亲情乡谊为纽带, 积极向莆籍企业家推介项目,做好投资引导和服务,鼓励和支持莆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努力实现个人成功创业与家乡经济发展的双赢。借助民资回归,同步实现民心回归和民智回归。不断巩固和发展民资回归的成效,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争创中国名牌、 驰名商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世界名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劲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依托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策划项目、 推介项目, 做好项目招商,促进品牌企业扩大再生产,充分放大品牌效应。(二)创新投融资体制(二)创新投融资体制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吸引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落户莆田,在

103、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加强对台金融合作, 积极争取两岸跨境贸易及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工作,推动“妈祖平安银行卡 ”在台联网通用和结算,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新台币兑换业务机构范围,推动新台币兑换业务发展,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 支持台资与国内外其它财团参股组建“莆田农村商业银行”。构建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银企合作, 引导金融部门在国家金融政策范围内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主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健全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制,积极探讨引进台资和其它外资组建贷款担保公司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较宽松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莆田市综合国有资产

104、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福建湄洲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九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等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融资平台,积极扶持优质企业到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和金融资本为主体,民间、台资和国外资本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出口,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经营方式多元化,在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美、日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增强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加

105、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延长加工链条,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促进加工贸易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 逐步实现由代加工到代设计、到自创品牌的转变,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健全进出口商品预警机制,对大宗、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 严格限制高耗能、 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引导和支持出口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走品牌竞争之路,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强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积极扩大对台进出口贸易。鼓励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

106、、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推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七、构建永续利用的生态文明支撑体系七、构建永续利用的生态文明支撑体系(一)加快城市生态屏障建设(一)加快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按照建设滨海宜居城市的目标,制定城市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恢复和提升莆田青山绿水风貌,构建自然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力构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商品用材林、丰产竹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种苗和

107、花卉基地,到2020年,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 600万立方米以上,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达 36.4%,努力打造湄洲湾港口城市的 “后花园”,使之成为新鲜空气生成区和清甜水源的发源地。建设木兰溪源头、老鹰尖自然保护区。大力实施沿海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红树林保护、湄洲生态岛、饮水源绿色阻拦带、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绿色通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灾害防治工程。扎实推进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和木兰溪防洪工程等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适时建设 萩芦溪流域乌溪中型水库及兴化湾南岸引水工程,探讨研究木兰溪水源科学合理利用的可行性,

108、积极配合推进闽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切实解决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水资源相对紧张影响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海堤强化加固,加大防汛科技投入,切实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国土资源集约、合理利用观念,努力实行土地利用由外延增量为主、粗放利用方式向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优先保障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坚持供给引导需求,统筹安排三次产业用地,确保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坚持开发

109、与保护并重,实行利用与治理并举。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名特优新园地和沿海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的保护。积极推进土地整理,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和有效利用面积。大力改造中低产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不断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益。抓紧水土流失防治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矿山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强木兰溪、萩芦溪等重点流域和金钟水库、东圳水库及外度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强制性保护和整治,加快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施流域源头及溪流两侧生态林保护工程和小流

110、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禁止在溪流沿岸和水库周围开山采石和圈养畜禽,控制水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水污染物排放容量控制,进一步改善木兰溪、萩芦溪流域和南北洋河道的生态环境, 确保“二溪”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争取在2015年二溪III类水质达标率达到 95%以上。 加快重点节能工程和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LNG 冷能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节能、节电、节水、节油、洁净煤等先进技

111、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整治城市 “脏、乱、差 ”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使用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加强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群和滨海旅游度假区以及海水养殖集中区等海洋生态敏感区的污染整治工作。八、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八、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一)加快教育科技发展(一)加快教育科技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立“定位准确、 布局合理、 结构优化、 机会公平、 发展均衡 ”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大众化的终

112、身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强县(区)建设,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发展,2020年全市新创建省级示范校 7 所,省一级达标校 6 所、省二级达标校10所、省三级达标校 20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 2020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示范校 1 所, 国家级重点校6 所, 省部级重点校3 所,市级重点校1 所,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比例保持大体相当。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到2020年全市高校力争达到 5 所,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全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构建学习型社会。继续实施三大科技发展工程

113、,创建六大科技示范基地,深入推行院地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科研机构、重点院校在我市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提升我市科研水平。以“6.18”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载体,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经济服务,组织、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中试基地、研发机构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生产和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引进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提高我市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二)建立和谐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二)建立和谐稳定的人力

114、资源市场围绕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宏伟目标集聚人才,促进人才与项目及资本高效对接,着力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着力引进、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和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构建“以港兴市、工业强市 ”人才支撑体系。制定台湾人才来莆创业优惠政策,设立莆台人力资源共享市场,做好在莆台湾人才服务工作,促进两岸人才对接、人才资源有效配置。重视发挥海内外人才在港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与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的沟通交流,深化拓展院地、校地、校企合作,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进一步加强与莆籍专家学者的联系,积极推介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远景和建设情况,激发他们为家乡加快建设献计献策的热

115、情。 拓展人才 “82111” 工程, 实施市管拔尖人才滚动管理,盘活本地各类人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发挥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区域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自由择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扶持和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构建市、县(区)、街道 (社区) 、中心乡镇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发展和规范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

116、定的劳动关系。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区域社会保障能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金保工程 ”建设,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继续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扩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推进福利社会化。(三)做好卫生计生和文化体育工作(三)做好卫生计生和文化体育工作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控制指挥体系,做好疫情监测报告、疾病医疗救治和疫区预防控制等各项相关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应急能力。建设 “食

117、品放心工程”,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加大卫生科普宣传,逐步改变不健康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努力降低地区性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区域人均预期寿命,切实改善全民健康水平。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群众提供安全、价廉、高效、方便的医疗卫生和疾病救助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积极应对

118、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莆仙大剧院和市博物馆、图书馆建设,建设一批达到国家颁布标准的公益型文化设施,实现县区有文化馆,每个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每个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村建有 “春风宣传文化中心 ”。加强广电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完善广电中心配套工程,建设影视制作中心大楼,增强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提高传输和播出质量。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构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继续做好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加快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办好第 14届省运会。加快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积极开展

119、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第五章第五章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是莆田振兴的一项宏伟事业,事关莆田的繁荣富强,民生安康。各县区(管委会)、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以本 规划纲要 为指导, 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加强规划引导, 充分体现本 规划纲要 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引领作用,解放思想,持续运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确保本规划纲要的贯彻和落实。一、解放思想,敢于争先一、解放思想,敢于争先解放思想, 既要精明, 又要开明。 莆田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始终不渝地把解放思想贯穿

120、于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全过程, 先行先试, 敢于突破, 勇于超越, 努力实现省委提出在新一轮发展中莆田要走前头的目标。一要在创新思路中体现思想解放。一要在创新思路中体现思想解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莆田发展的新起点,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 进一步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战略思维、 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 创新发展理念、 提升发展思路、 更新发展模式, 推动发展的视野要更宽一些,办法可以更多些, 胆子还要更大些, 步子迈得更快些。 二要在敢闯敢试中体现思想解放。二要在敢闯敢试中体现思想解放。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践锤炼中增强本领,

121、在攻坚克难中鼓舞斗志,在拼搏进取中加快发展,更加大胆主动地为全市的发展大局、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去面对风险、去承担责任,只要有利于莆田长远发展、符合莆田人民根本利益的事,就允许去闯去试, 大胆去干。 三要在精心谋划中体现思想解放。三要在精心谋划中体现思想解放。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职, 干事负责, 尽心尽责, 努力做到为官一方, 振兴一方, 稳定一方, 造福一方, 做出经得起实践、 人民、 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思想大解放中实现大作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 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环境,扎实推进反腐

122、倡廉建设, 努力形成 “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 干净干事 ”的良好氛围。二、项目带动,持续运作二、项目带动,持续运作项目是源, 项目是势, 项目是责。 莆田具备布局重大项目的突出后发优势。 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最终要落实在项目建设上。一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按照市委确定的“以港兴市、 工业强市 ”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按照 “三个重中之重 ”的要求, 始终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 持续提升的重要抓手,以项目调结构, 以项目促发展, 以项目增后劲, 以项目保民生, 把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目标细化为具体项目,用持续不断的项目建设支撑湄洲湾港口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123、二要不折不扣地强化项目落实。二要不折不扣地强化项目落实。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需要全市各级领导身体力行, 少说多做, 不等不靠, 持续运作项目, 一级做给一级看,而不能只是一级说给一级听,不搞形式主义, 不做表面文章, 不断增强项目责任意识, 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不断实现项目跨越,持续提升综合实力。 需要莆田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加注重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更加注重引进产业链延伸项目,更加注重引进新兴产业项目, 更加注重引进央属省属企业和跨国公司项目,用智慧去寻找项目,用智慧去生成项目,用智慧去落实项目,用智慧去服务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群的崛起,促进莆田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三要始终

124、不渝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始终不渝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 “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 的工作思路,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总量和质量的关系,下更大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在 “加快” 上下功夫, 在 “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临港工业项目。 通过重大临港工业项目的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依法行政,营造环境三、依法行政,营造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需要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

125、,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越、宽松的投资环境。一要加快建设法制型政府。一要加快建设法制型政府。 以依法行政为核心,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忠实履行职责,建立执法公示、执法评议考核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法制型政府。二要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二要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 以勤政、务实、高效、廉洁为目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项目审批机制, 推广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效能。 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政务建设,建

126、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方便、快捷、 高效的网上服务。 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提升招投标服务管理水平。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允许在国家禁止之外、 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投资项目,按照产业规划在莆田落地。 三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三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实行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和完善工业项目考核机制,把工业项目考核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各级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作用,全程为重点投资项目代办审批核准手续,强化投资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尽量缩短项目的前期运作过程,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形成投资效益。四、稳定和谐,平安莆田四、稳定和谐,平安莆田安定稳定是加快建

127、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前提。要深入推进 “平安莆田”建设, 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努力实现湄洲湾港口城市经济腾飞与社会稳定同步协调发展。一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一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分析机制。 加快构建政法、综治、维稳、信访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及时掌握深层次、动态性、预警性信息,畅通人民群众信访渠道,妥善处理群众来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按照调解优先原则,努力积极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二要建立高效运二要建立高效运转的应急处置机制。转的应急处置机制。 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健全城乡社会

128、治安防控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打击实效。加强社会治安预警、防范和管理,开展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特别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影响安定稳定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乡安全和谐。 三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三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完善公开听证制度,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确保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决策出台前或者重大工程项目审批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在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 为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加快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将湄洲湾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