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42284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考试要点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考试要点考试要点第一节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定义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心理发展的广义与狭义概念广义包括心理种系发展、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定义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发展心理

2、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2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性和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纵横交叉研究。横向研究纵向研究3三、心理发展的动因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决定;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华生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施太伦、吴伟士二因素论(

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的主要观点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观察学习的定义: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4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因素论:维果斯基认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的定义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其发展是由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的。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最近发展区的定义在有指导的情境

4、下,儿童借助成年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学习最佳期限某些心理特征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5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即认知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顺应的定义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6

5、四、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进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人格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感知运动(02岁)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泛灵论的定义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7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又称心理社会发展)划分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

6、特定的心理危机。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8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二维的发展阶段说、动态过程、个体的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近发展进程,先前会影响以后的发展。9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

7、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由动物心理实验提出的。劳伦兹发现“印刻现象”。印刻现象是指将出生后看见的第一个对象的形象印入到头脑中,并对其产生追随反应。在儿童心理关键期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10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关键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一段时间的“窄窗口”。有研究发现,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

8、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七、发展心理学史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57年,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11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年龄范围03岁。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无条件反射。第一类反射(生存反射)是机会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包括: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第二类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这类反射没生物学意义,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

9、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觉醒状态是指新生儿每天有两到三个小时的觉醒状态,新生儿的学习和记忆就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的。12新生儿的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新生儿的心理发生的指标(三种观点):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二、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婴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心理发育的源泉;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13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婴儿的主要动作手的抓握、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重点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婴儿动作发展规律

10、性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从上到下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14三、婴儿的学习模仿学习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的学习能力,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出生两三天到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儿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出生数天后就可建立。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母亲抱起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由“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新方法所提示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15四、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和听觉技能的发展);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11、、模式知觉、深度知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约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的干预和训练的宝贵时期。16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婴儿的注意最早表现先天的定向反射。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注意的发展趋势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婴儿的记忆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按记忆内容,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在12个月之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

12、和动作记忆。 12个月之后,感知动作活动开始内化为表象,记忆发展的主要内容提升到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17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这种分类能力的出现,说明婴儿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8-11个月的婴儿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五、婴儿言语发展婴儿的发音: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婴儿发音的特点普遍的规律性、掌握母语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婴儿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发展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

13、词汇,数量50-60左右,3岁词汇量在1000个左右。掌握词汇的特点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它理解的词义和成人不尽相同。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简单句到复合句。18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利用手势。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说出知道的东西、表达其愿望及要求的内容。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运用技巧、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语法的获得1.5-2.5岁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六、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婴儿的气质:婴儿的气质类型:巴斯按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分为

14、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托马斯和切斯分为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和发展缓慢型。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了解)。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了解)。19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兴趣的发展(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的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的哭。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分离焦虑:最初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情绪是适应环境的首要承担者、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驱力、情绪的社会性

15、参照功能。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的定义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的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和互惠关系形成阶段。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的三种类型)安全、回避、反抗(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20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和客体我的自我意识。8个月前还没萌发自我意识,一周岁左右,显示出主体我的自我意识(能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能把自己与他人

16、分开);两周岁前后,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21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幼儿的游戏幼儿期年龄范围3到6岁。游戏是幼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导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和认知。游戏的发展(认知发展理论将之分为三个阶段)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童年游戏是规则性游戏。幼儿期象

17、征性游戏的特点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替代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富有创造性、动机重在活动过程。22游戏的社会性发展非社会性游戏、平行游戏、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记忆发展: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幼儿的记忆策略: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三个阶段)无记忆策略(5岁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经指

18、导能用、主动运用(10岁以后)。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和特征定位策略。23幼儿思维的发展:两大特点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可塑性、动态性。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自我中心现象皮亚杰“三山实验”。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逻辑思维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幼儿提问问题类型的变化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实物概念的发展、类概念的发展。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最初是转导推理、对熟悉事物的简

19、单推理。幼儿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通过教育和训练,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创造想象的特点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和未来指向。24三、幼儿言语的发展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有助于适应环境、超越具体环境、是心理发展的助推器。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为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和词义的深化。 幼儿期是词汇增长和丰富的快速期。词义的深化: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未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增长。儿童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理解词的指标和使用词的指标。句子的发展包括句子

20、的理解和句法结构的掌握。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25语用技能的发展:早期沟通的手势在1.5岁之前,手势的沟通主要是一种注意指向的手段。 听的语用技能。说的语用技能对影响有效沟通的情境因素十分敏感、对同伴的反馈易于作出积极的反应、能够有效地参与谈话。 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个性的初步形成气质、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特点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由与生理

21、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自尊、羞愧)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影响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的因素。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3-4岁。26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一、童年的学习童年期年龄范围6、711、12岁。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生儿童心理积极发展。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主要的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和巧妙加工策略。童年期主要的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27童年期思

22、维的发展: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2岁。思维形式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词语概念的发展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掌握守恒(数概念和长度守恒在6-8岁,液体和物质守恒在7-9岁、面积和质量守恒在8、9-10岁、容积守恒在11-12岁)、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三、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有认知和策略、榜样的作用、家庭教育的

23、影响。28道德发展:道德内涵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成三阶段前道德判断、他律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判断。前道德阶段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他律道德判断接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自律道德判断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道德行为的发展:主要研究的发展方面亲社会行为、功击行为。亲社会行为获得的条件道德动机的发展、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者着想的能力、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欺负行为分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 29小学儿童欺负行

24、为的特点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言语欺负的出现率最高、欺负的性别差异,男生以直接身体接触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人、它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 。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意义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促进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和受忽视的儿童。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情感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25、、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30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31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年龄范围11、12岁15、16岁(初中)。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成熟的一段时期。青春期发展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一、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生理发育加速:身体成长加速身高的快速增长和体重的迅速

26、增加。生理机能发育加速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功能成熟)。青春发育期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提早两年。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类主要矛盾)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32二、少年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思维的发展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思维形式摆脱了具

27、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发展趋势是高二后,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认识。三、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情绪的变化: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个人形象、集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孤独感、压抑感增强。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自我中心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来的。少年儿童的自我

28、中心表现在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33第二逆反期:少年期逆反的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观念上的碰撞。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反抗的形式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将反抗隐于内心。反抗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第一、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年龄:前者是在2-4岁之间,多在3岁左右;后者是10-11至15-16岁。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父母要认识和理解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父母要正确面对这一事实、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父母必须正视少年独立自主的需要。 34四、少年期面临

29、的心理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者的表现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一旦停止网游,会出现不良反应;网游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初期会有精神依赖,中期出现躯体依赖,最后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成因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青少年本身在特点及个体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与现实脱离联系等。先兆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等。原因遗传因素;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不平衡及困惑和危机感;青春发育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

30、和成熟。 35自杀倾向: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自杀已遂的男性青少年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多采用“刚性”方式,女性则多采用“柔性”方式;男性的自杀举动多造成死亡的后果,而女性的自杀方式比较容易被抢救过来。原因心理障碍、家庭环境、学校的强大压力、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先兆严重的抑郁症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犯罪率增加、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原因及预防家庭、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36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一、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年龄范围17、8岁35岁。青年期一般特征(4

31、个方面)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二、青年期的思维发展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发展趋势初三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属于重要转折期。影响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迅速发展;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已接近成人水平。37三、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抽象性增强、更具在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途径自我探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龄人的认同感。确认自我认同

32、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感建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自我分化把整体的我分成“主体我”和“客体我”。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知的整合统一。 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并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延续偿付期如大学学习。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期是两者形成和稳定的时期。影响因素个体成熟因素、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的遭遇。38道德认知: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法):前习俗水平外在标准控制,通过行为后果判断行为。

33、 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二:功利取向。习俗水平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规章制度为准则。阶段三:“好孩子”取向。阶段四:“好公民”取向。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遇到冲突时,可自我做出选择。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取向。39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一、中年期的更年期中年期年龄区间3560岁。更年期定义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与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又称“第二个青春期”,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早于男性。女性更年期多发生在45-55岁,延续8-12年。 我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中年期思维的特点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中年

34、期智力的发展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40四、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发展的四个水平遵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中年期人格特征稳定性、成熟性(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成熟、为人处世圆通)。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是“完美人格”。41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一、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二、两种老年心理变化观:老年丧失期观点丧失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三、老年期的认知变化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变化: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而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40-50岁期间出现明显的减退。特点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慢;再认能力老化;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老年期的智力衰退。四、老年期的人格特征老年期的人格特征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