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738191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 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 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第 1 课的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学情分析: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

2、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教学方法的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沉和浮、 冷和热单元学生有了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

3、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难点 :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激发兴趣。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一、激

4、情导课1、导入课题1)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精

5、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学会 “做”中学。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

6、自然就出来了。谈话: 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 弹拨、 敲击、 吹气等) (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2) 、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第_组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们的验证过程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发声时不发声时方法现象方

7、法现象尺子橡皮筋我们的结论2、自主学习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 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

8、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生小结: 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

9、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1)拿杯子倒水,

10、这是什么在振动?(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1)判断: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

11、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 (生跟着师做、说: “你好”、 “我们爱科学” )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讲述:2、结果反馈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3、反思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

12、声音也就停止了。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5)课件出示作业: 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补写完。声音的世界北风呼呼,是空气在振动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溪哗哗,是在振动;蜜蜂嗡嗡,是在振动;咚咚的鼓声,是在振动;滴答的闹钟,是在振动;砰砰的心跳,是在振动;啊,声音!正是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美妙。附:板书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3、 1、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声音的产生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松山四小崔宝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 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

14、、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袋、橡皮筋、钢尺、队鼓、“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研究记录单。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材料教师也有一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觉声音,提出问题1、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陈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咱们来个听力大比拼,一会儿老师会播放一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声音?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小河流水声、二胡声、鸟叫声、雷声、掌声等)2、师播放各种声音的课件,学生倾听。3学生自由发言。4、今

15、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5、能告诉大家听了这段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吗?6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声音无处不在,不管它们来自哪里,都能够为我们传递信息。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 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那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么多问题中,你觉得我们应该最先解决是哪一个?(应该先解决声音

16、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7、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1、师:要想研究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要制造声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前老师让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纸,拿出来好吗?(出示白纸)你有办法让这张白纸发出声音吗?试试看。2、学生活动。3、学生汇报。4、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使白纸发出声音。看来还真难不倒大家,这样下面咱们来个有点难度的,请大家仔细听清楚要求:不借助

17、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5、刚才同学们用了敲、拍、搓等方法,发现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物体发出声音到底与什么有关?6、这只是大家根据刚才观察后的猜测,那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归纳结论1、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放在材料盒中,我们先来看一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生检查材料盒中的材料:橡皮筋、直尺、小鼓)请小组长合理分配,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材料。请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在大家动手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实验操作的要求。(ppt 出示:操作要求)2、我们在

18、活动时要注意些什么?(电脑出示)点击出示要求(请学生读)(1)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小组分好工 (轮流做,一个同学做的时候,其它同学观察) ,依次开展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看谁发现多)。(再次强调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引导学生理解依次,可举例示范。)实验记录表物品名称发声方法发声时的现象不发声时的现象橡皮筋刻度尺队鼓3、老师还有两个友情提示:记录时语言尽量简洁一些,如发声方法可以写“敲”“弹”。既然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待会儿老师会击掌三次,代表我们的研究活动暂告一个段落,好吗?4、各组实验,师巡回指导5、汇报,师:刚

19、才陈老师观察发现同学们研究的非常投入,你们肯定已经有了很多发现,哪个小组愿意来把你们的实验经过和结果告诉大家?这样陈老师有要求,请汇报的小组边说边演示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好吗?(依次汇报:橡皮筋、刻度尺、队鼓)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能听到什么?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当抖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对比思考: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被弹起?它在什么情况下静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感谢这两个小组的精彩汇报, 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和他们一样吗?现在咱们一起来观察这张记录表,仔细回顾我们刚

20、才的实验,一起来思考一下:(1)刚才的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教师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 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 皮筋发声时会颤动, 队鼓发声时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队鼓发声时说到这里,你能告诉大家,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吗?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来说一说?(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齐读板书)四、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怎样知道音叉振动呢?用发

21、声的音叉轻触水面。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出示音叉)认识吗?陈老师来介绍一下,这个叫音叉。(老师用力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吗?(听到)我根本没看到音叉在振动呀?是不是咱们刚才的研究出错了?怎样才能知道音叉在振动呢?一起来看(音叉接触水面)仔细观察,现在水面有变化吗?(没有)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敲击音叉接触水面)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溅起了水珠)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音叉在振动)我们再来看(演示发声的音叉把钥匙弹起。)(请同学帮忙)2、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知道音叉在振动呢?(用手摸一摸)说说手有什么感觉?(麻麻的)说明了什么?(音叉在振动)现在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振

22、动停止了)3、感受音钹的振动。大家看老师手上的音钹,(师敲后)注意观察音钹发出声音时的状态。谁能让它的声音马上停止呢?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让声音立即停止的?为什么这样做,声音就会立即停止呢?(因为这样物体就不振动了。)师:通过实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感受声带的振动。师: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师:来,告诉老师,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谈感觉)师: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

23、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声音的产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声音产生的秘密。六、拓展延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介绍超声波、次声波)讲到这儿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老师振动手臂)看,老师的手臂也在振动,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声音呢?其实在声音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关注声音,继续探究声

24、音里面的为什么 ,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咱们今天的研究吧!教学反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这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就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的物体,倾听身边的声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一课是声学的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一定的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材料。第一组是可以明显观察出声音的产生时物体振动了,尺子、皮筋、队鼓。第二组是物体发声但是振动不明显但是可以借助其它物体看到其振动,

25、音叉、钹。第三组是利用之前提供的材料反证。在第一组实验时,我让学生记录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发声时的现象、声音停止时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让它发声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发声时的现象都是振动,并且声音停止振动也跟着停止了。当这组实验做完时,适时总结做完这组实验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处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这组实验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通过对规律共性的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物体振动产生产生声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认识表层,而不会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点,以引发学生的认

26、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实验材料做完第一组实验后,学生虽然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心中还是有疑问的,有些物体发声时没有看到明显的振动。“是不是所有物体发声时都振动呢?”如果都振动,振动就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所有用第二组实验证明,队鼓,我们虽然可以用手感受声音的产生时的振动。但是手的感觉并不准确, 让学生想办法解决, 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轻小的物体,借助轻小物体观察物体的振动。小鼓用红豆,音叉用乒乓球。解决学生的疑问。第二组实验做完后进一步总结,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到此大部分学生都应该了解到振动,我最后利用音叉反证如果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其它方法停止声音不一定停

27、止。回到学生的第一个疑问。进一步巩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启而有发,活而不乱,效果良好,但还是有点遗憾,那就是所有实验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展开实验,从而验证发声原理,这样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松山四小崔宝芳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

28、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激发兴趣。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 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

29、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二、导学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

30、!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2) 、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 2 、自主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

31、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使用哪些方法实验, 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3、展示交流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 (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 。尺子发声时会振动, 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

32、起小结)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1)判断: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B、用

33、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 (生跟着师做、说:“你好” 、 “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讲述:2、结果反馈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3、反思总结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4、,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4)拓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 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5)课件出示作业 :

35、附:板书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松山四小崔宝芳声音的产生 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想办法制造声音;三是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并问学生原来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走入声音世界,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36、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我指导学生想办法制造声音的时候提问:“你能利用哪些方法发出声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发生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进行交流演示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观察要求,提出: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观察得更仔细。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充分感受,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

37、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感受振动、借助于其他物体将振动可视化,运用反证法进行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规律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在观察、 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研究问

38、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松山四小刘东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碾碎蛋壳、白醋反应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体验

39、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资源:】、火柴、蜡烛、干燥的烧杯、 、搅拌棒、白醋、白糖、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塑料管、橡皮泥、白纸、教学课件【过程设计 : 】( 一) 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露一手,请认真观察。(拿出纸花,用喷壶给纸花喷液体,一会,纸花开始变色,纸花变红色,纸叶变绿色)师:纸花怎样了?生:变色了。师: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云卷云舒、草木生长、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探

40、究物质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2、揭示目标师:同学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搜集证据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变化的物证; 2、通过实验找出物质变化的证据; 3、可以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3、激发情趣师:同学们,蜡烛对大家来说是太熟悉了, 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 民主导学一、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精选学习资料 -

41、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具盒 1,拿出其中的蜡烛,认真观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生:组长领材料,分组观察,讨论交流。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回答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生发言:切断、加热、点燃4、谈话:下面我们就先来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法来试一试。在实验前大家先猜测一下: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生:发言猜测师:这几位同学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

42、实验来验证。如何来设计这个加热的实验呢?生:讨论探究的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师:交流,汇总,提出实验要求。(1、请同学们注意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2、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实验器材的放置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分工,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活动记录5、实验结论交流。蜡烛在加热的过程中,固体变成了什么?加热过的蜡烛冷却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蜡烛的加热,发现蜡烛加热前是圆柱形的固体,加热后已经变成了液体,这说明加热蜡烛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探究蜡烛的化学变化1、老师 : 下面我们把蜡烛点燃 ,( 学生点燃蜡烛 )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

43、看见了光感觉热有烟 . 2、如果让蜡烛一直燃烧下去会怎样呢?学生:会烧没了最后会消失3、老师:为什么没了 ?它变成什么了 ? 学生思考回答略4、老师 : 那么这个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5、师生交流6、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有水珠、冒黑烟等现象,就顺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如果学生不能够观察到,提出猜想,教师直接让学生阅读书本P30,根据课本提示进行实验。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安全(加热烧杯的时候,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用抹布包住烧杯)、认真填写活动记录。7、学生实验,观察,记录。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蜡烛点燃后越来越少,而点燃的蜡烛又会产生小水珠

44、、二氧化碳、黑碳粉,这说明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结:通过刚才点燃蜡烛的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黑烟、气体等,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在发生变化了,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三、教师演示其他物质的变化师:蜡烛的变化是这样,其他物质的变化又怎样呢?刚才都是你们在做实验的,老师也有点手痒了,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做几个实验, 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 并填写活动记录。师:演示实验操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白纸:撕碎(形态变化) ;点燃(发光发热,生成

45、新物质)2、易拉罐压扁3、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5、把碘酒加入含有淀粉的溶液里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四、对实验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前面所做的实验,运用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从众多的证据中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找出各小组分类的共同点,从共同点中找出统一的分类标准,最后达成共识。生:根据学具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 , 我们把物质的变化分为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 如蜡烛受热熔化 ;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 , 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 , 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 如蜡烛燃烧

46、 . (课件演示)师:科学家们是如何认识物质的变化的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认识一下(播放视频)(三)检测导结1、检测学生对变化特征的判断和描述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变化的特征,现在我们通过观察大屏幕所展示的情境,一起来辨别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属于什么变化?(播放课件: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水的三态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观察大屏幕,填写知识卡片师:组织学生交流,重在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属于哪一种变化,如此判断的证据是什么?生:交流汇报2、检测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做课本31页第 5、6 个活动,完成实验记录。生:实验

47、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3、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蜡 烛的变化操作现象特 征加热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生成新的物质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松山四小刘东升在本节课的核心过程推进中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是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 自己去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效果相当不错,学生在有向任务的驱动下不会乱做,而且观察地有针对性,因此也就能发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能够准确地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对

48、教材中有些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加以改进。课前我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仪器准备、课件制作等。也把本节课学生实验亲自操作一遍,发现教材中燃烧蜡烛的第二活动: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来检验燃烧蜡烛产生的二氧化碳,我觉得实验效果不明显。通过改进后,用点燃的蜡烛伸入盛有少许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用盖玻片盖灭后,摇晃广口瓶,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发现了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体验成功的 快乐。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都能动手实验,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表现出发现新问题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技能;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