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泵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37699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流泵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轴流泵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轴流泵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轴流泵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轴流泵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流泵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流泵施工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潜水轴流泵(1)、概况本工程为满足输水工艺要求设置潜水轴流泵3台。 泵的技术性能见下表:设备名称主要技术规格单位数量潜水轴流泵泵Q=1280L/S 、 H=5.40m 配套电机N=110KW 套3 安装按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设备技术文件及GB50275-19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2)、安装程序设备出库验收设备基础验收垫板布置与研磨设备吊装就位设备找正找平找标高二次灌浆设备调试试运转准备单体试运转竣工交验。(3)、安装要点及要求A、设备开箱验收a、设备的出库验收工作在设备运抵安装现场后进行,设备验收前首先对设备的装箱进行验收,装箱是否完整,有

2、无破损,做出记录。b、设备开箱后按装箱清单进行核对清点,检查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参数、数量等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设备有无缺损、锈蚀、管口保护物和堵盖须完好、设备的备品备件随机工机具等是否与装箱清单相符,根据实际到货情况做出清点移交签字手续,对于暂时不安装的设备或备品等应适时办理有关移交手续,并妥善保管。B、设备基础验收C、安装垫板垫板布置,按每根地脚螺栓旁配两堆垫板为原则,核对设备底座的宽度后,确定垫板尺寸。垫板安装按下图的要求进行:c、泵的基础如采用减震措施,减震设备由泵生产厂配套供应,减震设备的安装依据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垫板安装图D、泵的吊装利用起重设备将泵整体吊装就位,吊装之前

3、对设备性能、吊索具进行确认和检查,确保吊装作业万无一失。E、泵的清洗和检查a、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下列要求:(a)拆下叶轮部件清洗洁净,叶轮无损伤;(b)冷却水管路清洗洁净,并保持畅通;b、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a)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它缺陷。清洗洁净后除去水分并将零件、部件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b)泵壳垂直中分面及弯管分段法兰平面间紧

4、固零件和导叶体主轴承的紧固零件不宜拆卸和清洗。F、泵的就位找正泵就位找正前符合下列要求:(a)、泵本体、传动装置、驱动机无损伤,泵轴和传动轴需无弯曲;(b)、检测泵轴和传动轴在轴颈处的径向跳动、各联轴器端面倾斜度偏差及联轴器径向跳动;(c)、 检测叶片外圆对转子轴线的径向跳动,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d)、叶轮外圆与叶轮外壳之间的间隙须均匀,其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e)、橡胶轴承不得沾染油脂;(f)、进水流道畅通,不得淤塞;(g)、以进水流道为准, 须检查驱动机基础和泵基础的标高和轴线,其允许偏差均为 2mm,并须按设计要求复核中间轴的长度;(h)、 叶轮安装基准线到最低水位的距离

5、L 须符合设计图的规定 (见下图)。L最低水位叶轮基准线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G、泵安装精度及要求a、整体安装且具有单层基础的泵、驱动机与泵调平时,在其底座及其它加工面上进行测量。其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0.20/1000; 具有单层基础的泵、驱动机和的泵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0.05/1000,且倾斜方向一致, 并在其法兰面上进行测量。泵座轴线与进水管道轴线的同轴度为?2mm。b、解体出厂的泵组装时符合下列要求:(a)、组装泵体部件时,导

6、叶体外壳、叶轮体外壳、套管各部件的轴线均须与泵座轴线重合,其同轴度为?0.30.5mm;泵座法兰面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 0.05/1000;各法兰连接面的接触须严密,无渗漏现象。(b)、泵体组装找正调平后,当地脚螺栓处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时,方可进行其转动部件的组装。(c)、驱动机轴与泵轴、中间轴组装时,其同轴度允许偏差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泵联轴器端面安装水平偏差、中间联轴器端面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大于 0.05/1000;联轴器端面之间无间隙,接触严密,螺栓均匀拧紧。(d)、驱动机轴与泵轴、中间轴连接后,须盘车检查泵轴在主轴承和填料函处的径向跳动, 不得大于 0.3mm;在电机的下导轴承

7、处径向跳动不得大于0.2mm。(e)、泵的橡胶水导轴承在常温下装配时,两导轴承或上、下导轴承的同轴度为 ?0.5mm;轴承与导叶体结合面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得大于0.05/1000;泵的油导轴承的装配间隙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总间隙按下式计算:s=0.2+2d/1000 式中 s-轴承总间隙 (mm);d-与轴承配合处直径 (mm);(f)、混流泵叶轮和泵体密封环间隙,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叶轮和泵体密封环间隙 (mm) 密封环公称直径180, 且200 200225 225 250 250 280 280315 315355 355400 直径间隙0.85 0.9 1.0 1.1 1.25

8、1.4 1.55 密封环公称直径400450 450500 500 630 630 800 8001000 1000,且 1250 直径间隙1.7 1.85 2.0 2.15 2.25 2.4 (g)、 填料函与出水弯管的连接面须严密, 填料与主轴之间的间隙须均匀。(a)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0.20/1000,并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大于0.05/1000,并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b)转子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c)

9、叶轮出口的中心线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d)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在 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e)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当无规定时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f)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下表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

10、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组装填料密封的要求序号组装件名称径向总间隙 (mm) 1 填料环与轴套1.00-1.50 2 填料环与填料箱0.15-0.20 3 填料压盖与轴套0.75-1.00 4 填料压盖与填料箱0.10-0.30 5 有底环时底环与轴套0.70-1.00 (g)机械密封、 浮动环密封、 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h)轴密封件组装后, 盘动转子转动须灵活; 转子的轴向窜动量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H、对管道安装的要求a、管道的安装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

11、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外,须符合下列要求:b、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干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连接面无损伤;c、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须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d、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须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对中,不得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e、所有水泵与管道之间均安装橡胶柔性接头。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与恒压变量供水设备成套供货,并在其指导下施工安装。f、管道与泵连接后,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须调整管道。g、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允许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当需焊接和气割时,须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防止焊渣进入泵内。h、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的配置符合设

12、计规定。H、试运转a、试运转前具备下列条件:(a)熟悉设备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文件,了解设备的构造和性能, 掌握其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安全原则。(b)试运转前的各道工序,包括装配、精平、清洗、试压等都全部完成,并经检验合格,灌浆部分达到设计要求强度。(c)设备各部分的装配件完整无缺(损) ,螺栓、销钉和附件等都拧紧并固定,各种安全装置如安全罩、栏杆围绳等安设妥当。(d)试运转前, 根据规定进行全面检查, 如发现不良情况可能影响试运转的进行时,不论它是投入安装前或后所造成的,都须设法消除,如试运转人员认为自己无法消除时,提交有关部门处理。(e)清除无关物体,周围环境打扫干净。b)试运转初期应做好的工

13、作(a)设备上的运动部分先用人力缓慢盘车数周,确认没有阻碍和运动方向错误等反常情况后,方可正式启动。(b)首次启动时,用随开随停的办法(点动)作数次试验,观察各部分动作,认为正确良好,没有方向上的错误等后,方可正式启动运转。(c)试运转前,在主机未起动前,先进行润滑,润滑油(脂)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c)试动转中须注意的问题(a)设备在运转时,首先注意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 如不正常须视其情况,杂音不太明显, 可继续观察查明部位后, 停车检查,如声音异常, 立即停车,查明原因,消除故障。(b)经常注意温度, 测量摩擦部位的油、冷却水等的温升是否正常,各部位的温升设备说明书中都有规定,如无规定可

14、按: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0,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0。各摩擦部位在未摩合前, 在运转初期发热的温度可能超过规定,如果超过不多,而且温度稳定,可继续运转,如温度继续上升就要停车检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c)运转中各系统的工作介质供给不得间断或泄漏,并保持在规定的数量、压力和温度。(d)在运转中,检查各运动机构的状况,轴(包括联轴器)的振动和窜动不得超过规定。往复运动部件,在整个行程上(特别在改变方向时)不得有异常振动、阻滞和走偏等不正常现象。(e)在运转中,密封装置良好,并且不产生高热,每个安全或防护装置能起到规定的作用,并且不妨碍工作。(f)在运转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立即停车,并进行检查和修理,机件

15、内部有压力或其他危险因素时,予消除后方得进行检查和修理。(g)参加试车的人员, 将身上容易卷入的部分扎紧, 对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操作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中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并报告联系,开车时,一定要观察联系妥当后才能开车。b、泵试运转前需做下列检查:(a)、管路系统形成,进、出液管路设有支、吊架,其重量不得加于泵体上。(b)、电气配线结束,电动机转向与泵体标记转向相符。(c)、盘动泵轴,检查有无摩擦声,有无杂物,检查泵轴的同心度,两联轴器,外园偏差不大于0.1mm,端面偏差不大于0.1mm。(d)、检查各连接部位螺栓有无松动。(e)、检查联轴器转子应轻松

16、、均匀。c、泵试运转前符合下列要求:(a)、进水中叶轮的淹没深度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b)、驱动机的转向须与泵的转向相符。(c)、电器和仪表灵敏、正确、可靠。(d)、辅助设备和各管路连接后,按系统进行单独试验合格,连接处不得有泄漏。(e)、叶片的安装角度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d、泵启动前符合下列要求:(a)、须打开出口管路阀门。(b)、须向填函上的接管引注清水,直至泵正常出水为止。(c)、全调节的泵宜减小叶片角度,待出水正常后方可调至允许范围。e、泵试运转时符合下列要求:(a)、各连接部位牢固、无松动,并无泄漏。(b)、电器、仪表工作正常;油路、气路、水路各系统管道不得有渗漏;压力、

17、液位正常。(c)、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大于35,其温度不大于75;混流泵滚动温升不大于 60,其温度不大于90;采用橡胶或塑料水导轴承时,其注水压力、注水量和使用温度均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d)、齿轮箱内油的温升正常。 油池的油位保持在规定的刻度范围内,并不得有漏油现象。(e)、填函处的温升正常;泄漏量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f)、 泵在无汽蚀工况下运转时, 在规定点测得的均方根振动速度有效值,不大于 4.5mm/s。(g)、整体出厂安装的泵在规定的扬程和流量下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小于2h;解体出厂组装的泵连续试运转时间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f、停止试运转时,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关闭的阀门

18、。流道内的防水倒流装置工作正常、可靠。g、泵的进水位降低到规定的最低水位以下时,泵须停止运转。(f)泵类设备试运转不允许无载负启动运行,同时避免在运转中途停车后,再启动时所造成的空运转。e)启动(a)关闭出口管路阀门及压力表,开启密封冷却液。(b)启动电动机、开压力表,缓慢开启出口阀门,待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再将出口阀门调整到所需开度。f)试运转(a)设备进入正常运转后,注意检查,轴承温升不得超过70。(b)注意检查液面变化,防止出现空运转现象出现。(c)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 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d)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

19、仪表均灵敏、正确、可靠;(e)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则不大于下表的规定,且温升正常;填料密封的泄漏量(f)注意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有无异常、有无振动、有无异常声响,如发现异常及时停车。g)停车(a)缓慢关闭出口阀门,停止电动机、关闭压力表、关闭进口阀门。(b)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接触和冻裂。(c)试运转时间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h)试运转结束后的工作(a)断开电源和其他动力来源。(b)消除压力和负荷(包括放水、放气等) 。(c)检查和复紧各紧固部分。(d)已装好试运转前预留未装的部件, 以及试运转中临时拆下的部件和附属装置。(e)清理现场。(f)整理试运转的各项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