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35266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九册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

2、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教学理念: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 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 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课前预习: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简要的记录: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3、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 “京口”的大略位置 .)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if- 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

4、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整体感知 .直奔重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 结合课文注释, 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 .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

5、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 5.指数名学生说 .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

6、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 )的柳树,远处 (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 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

7、事 .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 品评诗句 .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 4.学生上台指明 .(

8、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 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又” “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 .深化体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

9、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 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1.读一读秋

10、思和长相思 ,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 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 2.指名答 .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

11、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家乡亲人的挂念 .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

12、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 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六课梅花魂教学目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教学难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梅花图) ,教师指导观察并提

14、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指名读课文。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新词:训斥:训诫和斥责。玷污:弄脏

1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郑重:严肃认真。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2)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本文共分三部分, 要指导学生把 “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

16、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第一段( 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 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第三段( 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复习检查。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17、,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 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 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反复朗读并思考: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

18、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 15 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

19、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20、。 )(5) “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 首尾连贯,

21、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第 2 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 13 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六、布置作业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冷艳的(梅花)(崇高)的品格冰凉的(泪珠)(高尚)的灵魂慈祥的(外公)(梅花)的骨气隆冬的(天气)(梅花)的秉性2阅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

22、精神的象征。)(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本案的设计,字里行间莫不渗透和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风韵。乡关、乡愁、乡思、乡情,这一亘古弥新的文化主题

23、、文化意象,成了本案设计的逻辑原点,并内在地做为主线贯穿全程。体悟“见”之萧瑟、想象“意”之万重、品味“开”之内涵,可谓深得诗词学习之三味。诗意语文将诗词学习提炼为“举像”“造境”“悟情”这三大招数,由三招方能证得诗之三味。其实,这三招并非在时间逻辑序列上展开的三个环节, 而是在空间逻辑序列上呈现的三个侧面。即:在举像的同时造境、在举像的同时悟情,举像、造境、悟情实乃一招之三面。这一招,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即为一个“见”字。本案的设计,正是在“见”招上用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看“秋风”之像、入萧瑟之境、移思乡之情,此一例也;忆“故园”之像、造温馨之境、悟心碎之情,此二例也;举“开封”之像,见“

24、匆匆”之境、融游子之情, 此三例也。这样的例证, 在本案中可谓俯拾皆是。 在“举像” “造境”的同时,本案总是高度自觉的将“移情”“悟情” “激情” “化情”融入其中。说到底,文化之要义还在把握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才是亘古弥新、千秋不移的文化之魂。刚才,周老师对我的课堂评价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评价语主要可以分为激励性评价语和提炼性评价语两种。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师傅就在指点我的教案时指出,要将课堂评价语也作为备课内容之一,作好充分的预设,学生说的好改怎样评价,学生没说好又该怎样说,所以本堂课,我就力图通过适时的评价,使学生乐于说,乐于读。比如当我问学生外祖父心里当时会怎样想时,刚开始

25、比较冷场,但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我就适时的鼓励:你真的是说出了外祖父的心声!下面举手的同学顿时多了,甚至有了“外祖父此时已经把图当成了是自己的祖国”这样精妙的回答,我就及时点出他真是外祖父的知音。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朗读指导时,学生刚开始比较羞涩,举手的孩子不多,所以我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从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傲雪而放的梅花”、 “我似乎闻到了寒意中傲人的芳香”于是,学生赛读的激情高涨,朗读指导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有时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