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34194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科学上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3.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1.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2、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

2、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

3、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运动吗 ?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

4、成的生物, 它们非常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

5、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第二课时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 年 10 月 24 日生, 1723 年 8 月 26 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 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

6、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 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 其放大率竟达 270 倍。(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 (4)学生自由发言。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

7、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四、拓展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板书设计:1 水滴里的生物水藻、蓝藻、团藻、金燥钟形虫、草履虫细菌等2做酸奶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2. 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1.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3. 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2.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8、;3.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3、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4、 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教学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

9、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 3540的时候, 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 8 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二、布置作业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课时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

10、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全班汇报并交流。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

11、然界的关系。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12、。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

13、。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板书设计: 2、做酸奶细菌病毒病菌3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2.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知识与技能1. 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2.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3.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2. 在科学实验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

14、在课外做对比实验。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

15、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3学生阅读教材第9 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四、探

16、究霉的生长条件1大胆进行假设。(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3设计实验方案。(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假设的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3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4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17、。第二课时一、汇报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的结果1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2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1. 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食物或物品会发霉?2启发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3看教材第 10 页上的四幅图,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三、拓展延伸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3、板书设计:3、馒头发霉了霉的生长条件:温度阳光湿度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8、- - - -第 5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2. 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3.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4. 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知识与技能1.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3. 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19、3.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4.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难点: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教学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20、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6学生汇报。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知道些什么?说说吧 ! 2学生交流。3教师谈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

21、段故事呢!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12 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2提问: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5学生回答。6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7学生认识不同形状、大小和功能的细胞。(如红血球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等)四、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1讲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

22、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2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 ,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 ,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3各组学生代表上讲台表演给全班同学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板书设计: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大小形状功能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 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地球的形状

23、和大小2.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相关图片、笔、纸、光盘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地球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3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

24、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4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5小组汇报。二.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谈话:同学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基本来自于书和电视,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补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类已经飞出地球通过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那么

25、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飞进太空,怎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提问题进行假设。3、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学生交流。4、看课本,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据此,人们猜测-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 “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绍麦哲伦环球航

26、行。7、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三. 认识地球的大小1、科学技术观察到的地球。苏联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神州五号宇宙飞船2、谈话: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谁来说说地球有多大?3、学生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些数据展示出来。4、谈话: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5、提问:我们知道中国的面积是960 万平方公里,那么你们能猜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中国面积吗?6、学生猜想7、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第二课时拓展活动 :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

27、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 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板书设计:1 地球的形状月食环球一周看远处的航船从太空看地球圆球体2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2.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3. 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特点。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2. 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2. 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

28、迎下载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难点:制作地表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泥、沙、石块、各种枝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网格纸、白纸、彩笔等,多媒体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很多风景图,让学生说说是哪里,老师简单介绍。这些美景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山水,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些什么呢?2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有关大气、水、岩石的图片,明确认识) 3、面有大气,大气是构成地球的气体;有岩石,岩石是构成地球的固体;还有水,水是构成地球的液体。还有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29、二、制作地表模型1谈话: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表面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地形。2提问: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了解地形可分为平原、山脉、河流等3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们做出来呢?4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5分组讨论设计图。(小组之间协调分工,尽可能地呈现多种多样的地表类型。)6讲述布置要求: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许各组去参观。(下面我们四个人一组,来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地方的模型,材料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实验桌里了,注意不要把东西弄到地上,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脏。)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8学生制作活动,教师

30、巡视指导。三、指导画模型1谈话:刚才我一直在各组“旅游”,你们设想的这些地方真的很漂亮,(举例表扬表现出色小组)。下面我想请大家把你们设计的这些地方描在我的这张明胶片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永久保存它们了,愿意吗?2讲解:这个明胶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道了。我们把光滑的一面朝下盖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比如小河可以用蓝色。描的时候要利用这上面的网格把图画的更准确些。3学生描图,上色。(教师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如俯视图和平时看到物体的角度不同)4谈话:现在,我们把画好的图后面放一张白纸,举起来向大家展示一

31、下,你们看我们画的是什么?(师生讨论)5谈话:没错,我们画的就是地图啊,当然真正的地图要画很大的地方,别说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还需要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我们把书翻开,你们看这里的方格图就比我们的明胶片小了很多,你能把我们的地图正确地画到这儿吗?该怎么画?6讨论交流。7在书上制作地图。8谈话: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地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20世纪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9出示几张航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手段各有哪些优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先进性。精选

32、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0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第二课时四、世界地形1出示地形地球仪,提问:在这个地球仪上最多的颜色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师生共同探讨地球仪上所表达的意义。认识各种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3 出示世界地形图,提问: 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哪些地方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南极应该在哪里?北极应该在哪里?4学生回答。5小结:我们的世界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到了大部分,陆地上又是高原多,平原少。我们的家乡地处长江下游,这里属于平原,

33、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河的下游一样,这里也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长大了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五、认识地图1提问:今天,很多同学都带来了地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地图?2出示几个图例,提问:你能看懂地图吗?这在地图上一般都表示什么?3讲解图例。(具体图例情况参见常见的地图)六、总结全课、拓展:有句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设计:2地球的表面水岩石大气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例:河流湖泊、沙漠、铁路、运河等3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构造2. 能够

34、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教学准备:煮熟的鸡蛋、各色橡皮泥、火山爆发和地震的有关录像。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桌上放了 3个盒子,里面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头。2谈话:你们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有什么?学生交流。3话: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猜物体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35、- - - - -第 10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的内部。二、指导学生讨论地球内部构造1 引导学生按书后的活动记录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2请学生朗读书上的资料(注意“壳、镍”的读音)。3补充提问: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个层?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学生说,教师板书。4请学生看图回答三者的厚度是多少,主要有什么构成。5请学生用熟鸡蛋作类比,帮助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6讨论书上的问题:将铁水注入炸开的大裂缝是否可行? 学生交流。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36、1谈话: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制作?2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及怎样确定各层厚度等问题展开讨论。如: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3) 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4分组制作。5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内容: 地球构造模型月日今天我得了颗评价项目下次努力1、外形美观2、内部比例与色彩3、组员的合作情况第二课时拓展1过渡谈话:人类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内部构造的?2小结:地壳、地幔、地

37、核的划分是根据地震波发生折射的不同推测出来的。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研究。3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4 火山和地震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2、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模拟地震的形成。3、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人为了生存可以战胜自然。2、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3、

38、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教学重点: 火山和地震的具体成因。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教学准备: 地震模拟器、水槽、火山喷发模拟器、气球、积木、录像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复习: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吗?(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过渡揭题: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地球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4、视频欣赏:通过片段你又

39、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2、学生交流:学生阅读提问,对答。3、过渡: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学生气球喷水实验(几名)教师模拟实验。(土豆泥实验) 4 、师生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5 、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录象我们已经略知一二。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师介绍

40、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 (毛巾实验)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学生活动一:水槽落子实验。P23学生活动二:纸箱地震模拟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学生活动三:画图(地震的中心与强弱)(交流)4、小结。第二课时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的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还有伟大的发明。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呢?3、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两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现象?4、安全教育:地震来临时我们怎

41、么办?印度洋海啸对你的启示?你在其它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五、总结,拓展:1、总结:2、投影拓展辩论赛:地球是运动的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繁地区?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何成果?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为什么地震前有征兆?板书设计:火山和地震形成原因预防措施5 地表的变迁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

42、影响。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 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教学难点: 风化和侵蚀的作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水搬运模拟器、火柴等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2、欣赏化石图片。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4、录象:世界风光欣赏。 5、揭

43、题:多美的世界,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试试来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变迁状况(板课题)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1、过渡:有人说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没有,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2、学生讨论,汇报。3、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4、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三、组织学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1、过渡: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对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推测,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谁,什么力量造就的呢?2、讨论交流:将你收集的材料,介绍给大家。请你

44、将你的观点告诉大家。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7P28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4、小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四、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1、过渡:太阳、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这么大的力量?2、学生交流:龙卷风、海啸、泥石流3、谈话:大家说得不错,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那我们怎么通过小实验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呢?4、研究风化的作用。出示:沙子和泥土,说他们都是大岩石变成的?交流推测:你的理

45、由?赞成的有?实验:石子变小实验。 (分组提供器具、实验要求、填写报告、交流实验情况)推测:自然界的大岩石是怎样变成泥沙?(风吹、太阳的照射、雨水- 物体热胀冷缩)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是风化。5、研究侵蚀作用。过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滚滚河水夹着、裹着泥沙向东流去?请告诉大家流水有什么作用?演示实验。(水搬运 P27)思考: P28问题谈话:大自然的岩石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呢?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侵蚀总结: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第二课时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1、提问:人类的活动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那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吗?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

46、是不合理的?2、分组讨论。3、汇报交流。4、欣赏:人类的足迹六、拓展:1、古人常站在石头城上作诗吟文,感叹城下江水及水景的美妙,如今江水为什么没有呢?2、固城湖和石臼湖分属高淳和溧水两县,两湖相隔几百公里, 为什么说她们是姐妹关系?板书设计:5 地表的变迁风化侵蚀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识与技能: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2、体验实验获

47、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利用实验材料做蜡烛燃烧的实验。2、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加热和燃烧的现象,比较判断并描述出两类物质变化的不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48、3学生讨论,回答。二、研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7、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观察 30 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9汇报交流实验现象。10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

49、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11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 页都有哪些现象?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4、小组讨论汇报。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四、巩固练习1、看书 74 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

50、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板书设计:1、蜡烛的变化形态、状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铁钉生锈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知识与技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 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3.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51、2. 关心与防锈有关的科技知识,乐于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2、重点:制定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的实验方案。2、难点:设计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教学准备:无锈铁钉、试管、保鲜袋、干燥剂、细线、凉开水、油、砂纸、。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两种铁钉,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2谈话:这是些常见的铁钉,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3提问:铁制品生锈在生活中很常见,看看书上的这些物品哪里生锈了?4谈话: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生锈的物品?5学生讨论,回答。二、比较铁与铁锈的不同1谈话:你们也带了一些生了锈的铁制品,与没有生锈的比较比较铁锈是什么样的?它和铁有什么不同?2

5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的?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4学生交流并汇报。二、研究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1提问:这些铁制品是怎么会生锈的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猜猜看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锈?。2学生讨论交流3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们说的这些原因是正确的?4看看 34 页王刚这个小组是怎么考虑的。5教师指导学生仿照书上设计实验方案。 6请各组参照书上这个小组的研究方案也来设计一份实验方案?7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并记录。(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实验结果,证明学生的猜测结果)。8小结:铁制品容易生锈主要是应为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以及一些酸检盐。四、了解防锈的方法3、现在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

53、由于表面沾了水,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等原因造成的,而铁锈那么松软,容易酥松剥落,使铁不再兼顾,那我们该怎样防止生锈呢?4、交流讨论汇报防锈方法。5、在我们生活中,或是你家里的一些铁制品都是用哪些方法防治生锈的啊?4回家继续调查人们对家中铁制品的防锈措施。板书设计:2铁钉生锈了水空气酸、碱、盐3变色花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初步学会自制蔬菜 ( 或花或植物汁 )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科学知识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了解

54、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o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 ( 花朵用醋或柠檬汁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 、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 (贴上标签 )、烧杯、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学生准备:厚塑料袋、各种待检测物品、柠檬、梨、柚子

55、各一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变魔术探奥秘。1谈话:看过魔术表演吗?有什么感觉 ?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想表演给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吗 ? 2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3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问题 ? 4“花为什么变色了 ?”你们觉得是怎么回事?5引导同学猜想:如做花瓣和叶子的纸上是否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6谈话: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7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操作:在装有白

56、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包心菜汁,观察有什么现象 ?(紫包心菜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2)谈话:像白醋一样,使紫包心菜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包心菜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3)提问: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们能够解释花为什么变色吗?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 ?想想你们家里炒菜、做汤用的盐属于哪一类物质呢? (5)学生操作:将紫包心菜汁滴入盐水中五六滴,看看盐水是否变红或变绿。(6)谈话: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包心菜汁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类似紫包心菜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指示剂

57、。实验室里经常用指示剂检验酸和碱,工厂在检验产品质量时、医院在某些化验中也经常用到它,因为它使用非常方便。指示剂种类也很多,我们今天只认识了其中的一种,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制作出来的。二、自制指示剂。1教师介绍用紫包心菜压汁做指示剂的方法:第一步:将紫包心菜 (约 50 克) 撕碎,装入透明厚塑料袋中;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5060);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35 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为止;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个孔,将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烧杯中;第五步:将条形过滤纸全部浸没在紫包心菜汁中,过一会儿,用镊子夹出,搭晾在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58、-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杯壁上 ( 或其他物品上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四点:(1) 尽量选择紫包心菜的薄叶,少用梗;(2) 紫包心菜撕的块要小一点;(3) 用手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4) 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3学生制作指示剂三、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1学生操作:让学生把带来的各种液体装入洗净的果冻盒里或白色的瓶盖里,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剂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发水、自来水、小苏打水等各种各样的液体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填写实验记录。2谈话:我们用紫包心菜汁做指

59、示剂只能初步检验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要想准确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还要用其他的指示剂,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会学到。第二课时练习1课后作业:(1)用自制的紫包心菜汁或检测纸检测秦淮河水的酸碱性。(2)查阅资料,研究水中的酸或碱过多时,对动物、植物、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以此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水污染的关注。板书设计:3变色花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指示剂4洗衣服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能够通过请教教师或家长、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除污迹的常用方法。科学知识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物发生变化。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体验到利

60、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角勺、水、粉碎好的肥皂(或调制好的浓肥皂水 ) 、洗衣粉、草酸、植物油、旧报纸 ( 保持清洁,易于清理 )。学生准备:多块质地相同的布料( 浅色) 、筷子、自备“污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可以拿着一件衣领沾有污垢、衣襟沾有油迹、衣袖沾有墨汁、衣角沾有血迹的衣服,沮丧地说:今天,老师打扫卫生,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你们瞧,这衣领沾有污垢,这衣襟沾有油迹,这衣袖沾有墨汁,这衣角沾有血迹,哎( 大叹气) ,怎么办呢 ? 二、实验探索1提问:哪一种污迹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并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

61、表格中。肥皂粉洗衣粉草酸结晶猜测结果猜测结果猜测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布条上 ( 油污)的变化 布条上 ( )的变化 布条上 ( )的变化 2讨论: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选择布条上污迹的大小、浸泡布条的水量多少、倒入肥皂、洗衣粉、草酸的多少)3谈话:在这个实验中,其他条件都要一样,只有洗涤用品不一样。学生只有明白了控制条件,实验才能做得科学规范。4学生操作: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中,并将结果与猜测比较,从而认识一些科学事实。三、分组实验探索1小组选择不同的污物。 (如圆珠笔油

62、迹组、蓝墨水组、红墨水组、血迹组等等)2小组实验:按照上述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开展探究。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意见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污物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污物 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油污圆珠笔油 菜汁水彩颜料 果汁蓝黑墨水 板书设计:4洗衣服的学问肥皂粉洗衣粉草酸结晶猜测结果猜测结果猜测结果布条上 ( 油污) 的变化 布条上 ( )的变化 布条上 ( )的变化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2、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3、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知识与技能1、月球的基本情况;2、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3、环

63、形山的形成;4、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到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2、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3、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4、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难点: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教学准备 :关于月球的资料、沙、手电筒、大小石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

64、认识古人对月球的认识1出示月球图片并欣赏描写月球的诗句: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2谈话:这首听月诗表达了古人对月亮的想像和向往,你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吗?你还知道其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吗?3学生交流。4讲述: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想揭开月亮的秘密,古人通过对月亮的观察和想像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则利用望远镜对月亮的观察,发现了月球的表面形状,包括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科学家对月球上的环形山有过不同的解释,你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出

65、示月球环形山图片)2学生观察并讨论、交流。3谈话:让我们来做个实验。4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点。5学生实验并记录。6学生讨论并交流: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7谈话:什么时候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时机最好呢?8用手电筒照射沙盘里的坑并仔细观察。9学生讨论并交流。三、了解人类的登月工程及有关月球的知识1谈话:人类对月球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1969 年 7 月 16 号,人类迈出了让人振奋的一步。(出示登月图片)你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吗?2学生交流3谈话: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知道月球的其它知识吗?4学生交流。5阅读有关月球资料。6如果你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7学生讨论并交流。

66、四、本课总结谈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登月之旅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目标1、网络获取的有关太阳系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总结汇报;2、过模拟实验研究行星公转的速度和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3、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知识与技能1、太阳及太阳系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2、知道行星公转的速度和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

67、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太阳及太阳系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难点: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教学准备:1.5 米长的细绳、有孔的橡皮塞、塑料管、秒表、砝码、玻璃片、墨汁、毛笔、照相底片、墨镜、小孔成像仪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观察太阳1猜谜: “早晨东边出,傍晚西边落,永发光和热,万物离不了。”2组织观察太阳:你观察观察过太阳吗?你知道怎样

68、观察太阳吗?在学生发言后指导:太阳光是十分强烈的,一般来说,直接用肉眼来观察太阳是十分危险的,太阳光会灼伤我们的眼睛, 严重的还会引起失明。 所以观察太阳只能间接得观察。书上给我们介绍了几种观察太阳的方法,请小组商议选一种方法进行观察。3学生按需领取材料,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4汇报观察所得。5谈话:关于太阳,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汇报、交流。二、认识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相关知识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交流,了解了一些太阳的知识。但是这些对于神秘的太阳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太阳也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星球,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星体,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我们就生活在这

69、个大家族中。(板书课题)2讲述: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网站,让我们通过网络来了解一下这个大家族吧!4学生各自浏览教师提供的“太阳系”网站,并在留言板上发帖展示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5学生汇报,教师用监控软件展示学生的帖子,共享知识。6教师小结。三、研究行星公转的速度和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关系1谈话:请大家查看网站上关于九大行星公转速度的那页网页,看看有什么发现?2提问: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3学生猜测。4提出要求:老师这里有细绳、有孔的橡皮塞、塑料管、秒表、砝码等材料,。你能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吗?5学生讨论研究方案。6学生实验研究 ,

70、 获取证据。7汇报实验结果。8提问: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9小结: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和它与太阳之间距离有关系,行星离开太阳距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远,其运转速度慢,行星离开太阳距离近,其运转速度快。思考:在这个实验中你还发现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五、总结延伸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2课堂练习。(学生在网站上做练习,电脑会实时作出判断)3延伸作业:这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上网浏览太阳系网站,学到了很多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也许很多同学的心

71、中肯定还很不满意,因为他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还有很多疑团没有解开,是的,宇宙是浩瀚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利用一堂课上显然是学不完的。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还有的疑问写在留言板上。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在课后共同解决。 如果有谁有了答案, 请及时在后面跟帖, 以便大家共享答案。 另外,如果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或想法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杨老师联系,杨老师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板书设计 :2太阳系大家族3看星座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观测星空,能够建立“我的星座”;能够找到北斗星和北极星;能够制作“星座”放映器。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星座及划分星座的原因;能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等一些著名星座;知道

72、星等是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星座及划分星座的原因;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难点: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教学准备 :课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星空、星座卡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探索宇宙感兴趣吗?2讲述:在茫茫宇宙中,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

73、气体球,只是它们离我们太远,才会看上去成为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当你在晴朗的夜空举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你都会想到些什么呢?3谈话:同学们都想认识这美丽的星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与星座交朋友,认识它吧。(板书课题: 3看星座)二、探索星空(一)室外活动:让学生建立“我的星座”。1布置学生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星星组成一个特别的图像,建立一个“我的星座” 。2讨论:在观察星空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3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只指南针和一个量角器,要求学生在晚上9

74、点同时进行观察。学生回家观察星空,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二)室内活动 。1交流“我的星座”。(1)组织学生交流“我的星座” :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要求明确自己所建立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说出命名的理由。(2)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把学生所画的星座按方位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自的星座:大家有什么发现或者想法呢?(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交流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些规则: 当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对他人的回答不要做批评或不必要的评论。 尝试着把自己的内容和别人的内容联系起来。只要没有人发言,你就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2介绍

75、星座。(1)讲述: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想象也很丰富,建立了这么多的星座。其实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把星空分成了88 个区域,称为星座。在每个星座中有很多星, 人们根据星座中一些亮星构成的形状想象出各种图形,给星座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古代人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作为星座名。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著名的星座。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北斗星和北极星。(2)说明:星星也是有等级的,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我们一般晚上视野能见的都是 6 等星以下的。( 多媒体演示课本第61 页的“秋夜星图”)(3)说明:不同季节夜晚的星空是不一样的。一个地区所能观察到的星座,有一半只能在夏季看到,另一半只能在冬季看到。( 多

76、媒体课件演示“大熊座在四季中的不同位置”)(5)介绍银河。3做“星座”放映器。 (具体制作过程和要求可以参考书第62 页的内容)第二课时三、延伸活动:关注“我的星座”谈话: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去找更多关于星座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星座的知识;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在夜里一起去看星星,比一比谁认的星座多,观察一下“我的星座”一年四季在星空中的变化。让我们的想象在漫天星星里无限扩张吧。板书设计 :3看星座4探索宇宙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搜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和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

7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了解人类历史上探索太空的主要英雄;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和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和拓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多媒体;2学生课前搜集各

78、种探索宇宙的资料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3制作多级火箭材料:长形气球、圆形气球、去底纸杯。(每组一份)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有许多奥秘正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飞向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材料,并有选择的展示有关图片。3讨论: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经历。那么,你认为探索太空有哪些困难呢?(学生发表意见)4小结:人类探索太空困难重重,但人们还是不畏艰辛和风险,无论什么困难都永远二、认识不断创新的观测技术1谈

79、话:太空离我们如此遥远,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后来,望远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观测太空的能力。那么,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是怎样不断发展的呢?2多媒体展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有关知识以及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有关情况。3小结:随着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创新,现在,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三、认识运载火箭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探个究竟。那么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无法脱离地球的束缚)对!只有当航天器的速度达到每秒7.9 千米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现在,冲出地球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

80、于实现了。那人们是怎样摆脱地球的束缚的呢?(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2介绍中国古代的火箭模型、美国的第一代火箭和中国的长征火箭,具体介绍逐级加速的火箭的发射原理。3谈话:你们想制作一个多级火箭的模型吗?应用桌上材料怎么制作?(1)小组讨论、交流。(2)介绍制作方法。(3)讨论:如果放开圆形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注意:要在操场无人处试验)四、认识各种航天器1讲述:刚才我们认识了运载火箭,如今,各种航天器已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人类的足迹正走向宇宙的深处。2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3提问:除此之外, 你们还知道哪些航天器呢?我们的航天事业又是怎样发展的呢?4组织学生介绍课前收

81、集的有关图片和资料。第二课时五、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谈话:如今,人类探索太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谁来介绍一下? 2 学生介绍。3多媒体补充:宇航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4讨论:探索宇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是否值得?(学生发表意见)5教师小结。六、课外活动布置学生搜集各种航天器的图片和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办个小小展览会。板书设计:4探索宇

82、宙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学目标能区分事实与猜测;能搜集星球的具体资料,并以此为证据来分析该星球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地球外有无生命存在的探究结果。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内各行星、卫星的基本状况;知道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关于地球外是否有生命的答案,现在人们对于外星人等天外来客的描述只是一种猜测与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有兴趣探讨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尊重证据,不迷信;愿意在探究地球外有无生生命。教学重难点能搜集星球的具体资料,并以此为证据来分析该星球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知道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关于地球外是否有生命的答案,现在人们对于外星人等天外来客的描述只是一

83、种猜测与想象。教学准备 :关于 UFO 的影片片断、太阳系行星、卫星的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播放一个UFO的片断,讲述:刚才我们观看的只是科幻片的一个镜头。不过,自从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那么,你相信地球以外有生命吗?2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甚至可以有争论)二、引导查阅资料,探讨生命存在可能性1教师讲述:地球处在太阳系里,这也是人类所知的最多的一个家族。我们就先从这个家族中去找找看,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2学生分组查阅太阳系内行星、卫星资料,并根据资料分析讨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形成小组研

84、究报告。我 们研 究 的 星球名称该星球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有或无生命存在的理由3小组交流研究情况。4师生点评小组汇报情况并小结。三、了解人们对地球以外有无生命的研究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教师讲述: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人们做出了种种猜测和描绘。2学生自由浏览一组资料。 (包括关于外星人的视频资料、当前人类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等)3汇报浏览的收获。4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美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所携带的人类的照片和地图的含义。(1)师:地球外究竟有没有生命?人类采

85、用了很多先进的办法。美国人就利用太空探测器将人类的信息发射出去,希望如果有“外星人”的话,能被他们所接受到,彼此能建立起一种联系。那么,他们究竟携带了关于人类的哪些信息呢?(2)提供一组资料,指导阅读。思考讨论:你能破解其中包含了地球的哪些信息吗?人们为什么将这些信息携带出去? 如果你是科学家 , 你认为应该将哪些地球人类的信息告诉外星人呢? (3)交流。四、拓展:给外星人写信教师讲述:你相信人类能找到外星人吗?假如科学家找到了,请你写封信给外星人介绍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别忘了,他们可不懂人类的文字哦!板书设计 :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第五单元假设于实验 1 假设教学目标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

86、方法有依据地提出假设教学重点 :学会有依据地提出假设,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纸、小球课时安排: 1 课时一、学过程:导入:认识到活动不一样,探究的方法就不一样。1谈话: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比如说这些:出示问题:(课本 52 页)2提问:参照这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适当使用“描述” 、 “关联” 、 “因果”等关键词提示并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3谈话:虽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探究就能获得答案。二、探究:(一)在“找凶手”的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1讲解:有些问题,人们根

87、据已有的经验先对答案做出了猜测:是什么原因或条件产生这样的结果和变化呢?这种类型的猜测就叫做假设。假设是需要通过收集证据来验证的。2谈话:同学们都看过福尔摩斯的故事吧,找证据的过程就象侦探破案,你们想做一回侦探吗?3 出示图片(53页) :校园周围种了一些树, 有一棵死了, 那么杀死树的凶手是谁呢?引导学生找出假设的依据,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重视证据和寻找证据的方法。学生讨论,提出假设以及假设的依据,并设计寻找证据的办法和途径。(二)学习给假设找依据;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1谈话: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2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三)假象,假设要经

88、得住质疑。1谈话: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2出示问题:(5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3学生讨论、实验,将自己的假设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4引导学生将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实验相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性。5谈话:恐龙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比如:忽然灭绝假设、缓慢灭绝假设等等,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假设。三、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些假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另人信服的,科学家们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四、延伸、拓展:课后查

89、找资料,收集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设及证据。2、实验教学目标: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假设能够总结雷迪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方法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科学知识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实验类型知道蒸汽产生动力知道“如果 -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假设是给问题穿上一件如果-那么-的外衣”的比喻,并积极尝。教学重难点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乐于合作进行实验教学准备:带

90、盖的瓶子、水、装水的玻璃杯、光滑的纸、图片、资料。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了解有些实验是模拟的,有些实验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1谈话: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它是通过我们自己“制造”的条件,收集事物如何变化的证据。有些实验是对事物如何运动变化的模拟,人们通过实验就知道“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2出示图片:这是蒸汽机,你知道用什么可以模仿蒸汽机吗?(会叫的水壶)3提问:水壶的壶体、火、壶嘴各模拟的是蒸汽机的哪个部分。学生交流。4出示米虫图片,提问:米虫喜欢待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一)学习如何假设,了解假设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被多次验证。

91、1讲解: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常常假设什么条件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2出示问题( 57 页) ,给这些问题穿上“如果 -那么-”的外衣。也可以用“如果 -就-” 、 “假如 -” 、 “只要 -”等句式表达。3提问:蚂蚁是凭自己留下的气味回家的吗?学生讨论、交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2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二)动手体会模拟和对比的乐趣。1、播放一段龙卷风片段。讲解:龙卷风是地球上是所有风中最猛烈的一种,它能将树木拔起, 将车辆甚至房屋掀翻。龙卷风是巨大的热气流与冷气流快速碰撞

92、后,从云层一直伸展到地面的猛烈旋转的气体圆柱。2、用制造水的旋流来模拟龙卷风的形成。3、联想生活中的水旋流,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4、抽纸实验:比较一下,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下压一张纸,慢慢地抽动和迅猛地抽动有什么不同?(三)了解雷迪的实验,并懂得控制实验条件。1、介绍雷迪实验。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实验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点,即:确定不变化的条件、确定变化的因素、确定观测的项目。3、引导学生讨论雷迪在实验中控制的相关条件,即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师生总结出实验结果的双向验证性,即肯定假设或否定假设。第二课时(四)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1、提问:哪些条件影响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判断( 60 页) ,说出理由。(五)探究乒乓球落地反弹高度的影响条件,经历对比实验的完整步骤。提出问题:乒乓球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实验并记录实验报告。拓展:思考:为什么要连续做几次实验?换一种假设应该怎么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