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拔罐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34101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技术拔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技术拔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技术拔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技术拔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技术拔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技术拔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技术拔罐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技术-拔罐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皮肤,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产生广泛刺激的,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一、罐的种类 罐罐的的种种类很很多多,目目前前临床床常常用用的的有有竹竹罐罐、陶陶罐罐、玻玻璃璃罐罐和和抽抽气气罐等。罐等。1).竹罐竹罐 直直径径35cm坚固固的的竹竹子子截截成成610cm不不同同长度度

2、磨磨光光而而成成。这种种罐罐的的优点点是是取取材材容容易易制制作作简单,轻巧巧价价廉廉,且且不不易易损坏坏,适适于于药煮煮,临床床多多有有采采用用。缺缺点点是易爆裂漏气。是易爆裂漏气。 2).陶罐陶罐 用用陶陶土土烧制制而而成成,罐罐的的两两端端较小小,中中间略略向向外外凸凸出出,状状如如瓷瓷鼓鼓,底底平平,口口径径大大小小不不一一,口口径径小小者者较短短,口口径径大大者者略略长。这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但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地较重。容易摔碎重。容易摔碎损坏。坏。 3).玻璃罐玻璃罐 用用玻玻璃璃制制成成,形形如如球球状状,肚肚大大口口小小,口口边外外翻翻,有有大大、中中、小小3型型。其其

3、优点点是是质地地透透明明,使使用用时可可直直接接观察察局局部部皮皮肤肤的的变化化便便于于掌掌握握时间。临床床应用用较普普遍遍,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4).抽气罐抽气罐 用用青青、链霉霉素素药瓶瓶或或类似似的的小小药瓶瓶,将将瓶瓶底底切切去去磨磨平平、磨磨光光滑滑,瓶瓶口口的的橡橡胶胶塞塞须保保留留完完整整,以以便便于于抽抽气气时使使用用。现有有用用透透明明塑塑料料制制成成,上上面面加加置置活塞,便于抽气。活塞,便于抽气。这种罐亦易破碎。种罐亦易破碎。二、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其操作如下。法,其

4、操作如下。 1).火罐法火罐法 闪火法火法 用用镊子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种方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投火法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燃着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片,燃着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贴棉法棉法 用棉花一小方用棉花一小方块,略浸,略浸95乙醇,乙醇,压平平贴在罐内壁的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用火柴点燃后,将罐子迅速扣在中、下段或罐底,用火柴点燃后,将罐

5、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架火法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用一不易燃烧和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乙醇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这种方法吸附力也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滴酒法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乙醇l一一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拔的部位上。 2).煮罐法煮罐法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即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此法一般适用

6、于竹罐。即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液之中,煮沸12min,然后用然后用镊子挟住罐子挟住罐底,底,颠倒提出液面,甩去水液,乘倒提出液面,甩去水液,乘热按在皮肤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上,即能吸住。这种方法所用的种方法所用的药液,可根据液,可根据病情决定。病情决定。 3).抽气罐法抽气罐法 以以上上各各种种方方法法,一一般般留留罐罐10一一15min,待待施施术部部位位的的皮皮肤肤充充血血、瘀瘀血血时,将将罐罐取取下下。若若罐罐大大吸吸拔拔力力强时,可可适适当当缩短短留留罐罐的的时间,以以免免起起泡。泡。三、罐法的应用 1).留罐留罐 将将罐罐子子吸吸拔拔留留置置于于施施术部部位位1015m

7、in,然然后后将将罐罐起起下下。此此法法是是常常用用的的一一种种方方法法,一一般般疾疾病病均均可可应用用,而而且且单罐、多罐皆可罐、多罐皆可应用。用。2).走罐走罐 一一般般用用于于面面积较大大、肌肌肉肉丰丰厚厚的的部部位位。可可选用用口口径径较大大的的罐罐,最最好好用用玻玻璃璃罐罐,罐罐口口要要平平滑滑,先先在在罐罐口口或或欲欲拨罐罐部部位位涂涂一一些些凡凡士士林林油油膏膏等等润滑滑油油,再再将将罐罐拔拔住住,然然后后用用右右手手握握住住罐罐子子,上上下下往往返返推推移移。至至所所拔拔皮皮肤肤潮潮红、充血甚或瘀血、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将罐起下。3).闪罐罐 此此法法是是将将罐罐拔拔住

8、住后后,又又立立即即取取下下再再迅迅速速拔拔住住,如如此此反反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度。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拔罐罐法法具具有有通通经活活络、行行气气活活血血、消消肿止止痛痛、祛祛风散寒等作用。散寒等作用。其其适适应范范围较为广广泛泛,如如风湿湿痹痹痛痛、各各种种神神经麻麻痹痹,以以及及一一些些急急慢慢性性疼疼痛痛,如如腹腹痛痛、背背腰腰痛痛、痛痛经、头痛痛等等均均可可应用用,还可可用用于于感感冒冒、咳咳嗽嗽、哮哮喘喘、消消化化不不良良、胃胃脘脘痛痛、眩眩晕等等脏腑腑功功能能紊紊乱乱方方面面的的病病证。此此外外,如如丹丹毒毒、

9、红丝疗、毒毒蛇蛇咬咬伤、疮疡初起未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拔罐禁忌症拔罐禁忌症心脏病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 全身浮肿 全身皮肤病或局部皮损(如皮肤过敏或溃疡破裂处) 极度衰弱、消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高热不退、抽搐、痉挛 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乳房处禁用不宜拔罐。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1).起罐方法 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

10、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强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轻缓为宜。2)、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或骨骼凸凹不平、手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3,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4,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 5,一般拔罐后3小时之内不宜洗澡。6,晕罐:拔罐过程中若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神昏仆倒、出冷汗和头晕

11、目眩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刻停止拔罐,让病人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 晕罐严重者,应针刺或点掐百会、涌泉、足三里、中冲、内关和人中等穴位,或艾灸百会、气海、涌泉、关元等穴位,必要时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急救7,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水泡与罐印 影响起泡的因素:疾病与部位、时间、季节(夏季) 如,颈椎病:大椎、肩胛岗易出现 泡液为单纯组织液或组织液+含量不等的血液 泡液的颜色:清水样(未见细胞) 浅黄(少量红细胞) 橙黄(

12、5-10个红细胞) 浅红(20-35个红细胞) 暗红(红细胞满视野) 软组织劳损一般出现软组织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变化、吸取组织液可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的状态水泡与罐印1,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出血点、瘀血、小水珠、瘙痒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2,一般阳证、热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3,阴证、寒证多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瘀斑;4,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5,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6,若局部没有瘀斑,或虽有潮红,但起罐后立刻消失,说明病邪尚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常常见疾病的拔罐疾病的拔罐疗法法1、感冒治法: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为主。走罐及留罐。操作:1,俯卧位,暴露背部,施术部位涂润滑剂;

13、2,吸罐于督脉上;3,一手握罐,一手拉紧皮肤,上下推罐3-5次,以皮肤潮红为度;4,分别移罐于两侧膀胱经,同法操作;5,最后留罐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6,起罐,擦净润滑剂。注:1,选罐大小适中; 2,吸力轻些,勿强刺激,潮红即可; 3,保暖。2、腰痛病治法:腰部督脉及膀胱经为主。走罐及留罐。操作: 1,俯卧位,暴露背部,施术部位涂润滑剂; 2,吸中号罐于督脉上; 3,一手握罐,一手拉紧皮肤,上下推罐10-15次,以皮肤深红或紫红为度; 4,分别移罐于两侧膀胱经,同法操作; 5,最后留罐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 6,起罐,擦净润滑剂; 7,1-2次/周,5次一疗程。3、带状疱疹治法:局部取穴。刺络拔罐法。操作:1,消毒;2,三棱针点刺;3,吸罐,留罐5-10分钟;4,每罐出血5-10ml,至疹色渐变为暗红色,起罐;5,消毒干棉球擦净患部;6,1次/2日,2-4次。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