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733694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文学常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3、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4、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富贵不能淫一、通假字往之女家 ( 女: 同“汝” , 你) 二、一词多义戒:往送之门 , 戒之( 告诚 ) 往之女家 ,

2、 必敬必戒 , 无违夫子 1( 谨慎 ) 居:居天下之广居 ( 居住 ) 居天下之广 居( 住所) 之:母命 之( 代词 , 她, 代指女儿 ) 住送 之门( 动词, 去、到 ) 三、古今异义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 : 真正、确实今义 : 诚实、真诚2.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 正直 , 正义四、词类活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富贵不能淫 ( “淫”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惑乱、使迷惑) 2. 贫贱不能移 ( “移”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改

3、变、使动摇) 3. 威武不能屈 ( “屈”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屈服 ) 五、翻译(加粗划横线的部分重点掌握)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 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

4、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六、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 :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 , 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 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 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 , 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

5、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无论得志与否, 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 贫贱、 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3、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观点。景春认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人就是男子汉大丈夫。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胸怀天下,不畏强暴,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5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困

7、于心,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 拂士:“拂”同“弼”,辅佐二、古今异义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比方2、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所以 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4、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国外今义:出去6、管夷吾举于 士古义 : 狱官今义 : 士兵、士官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 : 代词 , 这今义 : 判断动词三、一词多义1、于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

8、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舜发 于畎亩之中:从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在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3、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发于声:显露、流露4、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四、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必先 苦其心志: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饥饿4、空乏 其身:使穷困缺乏5、行拂 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6、所以 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7、然后知 生于忧患:使生存8、而 死于安乐也:使死亡(二)

9、名词作动词人恒 过: 过:犯过失,犯错误(三)动词作名词1、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五、文言句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也是 被动句 )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六、翻译(加粗划横线的部分重点掌握)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

10、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就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们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身受贫穷困苦,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

11、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七、根据要求填空默写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2、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的句子是,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外部条件)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12、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七、 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 终于担任重大任务的名人的事例 , 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 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 得出“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这篇短文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指出“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2、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3、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都出身卑微,都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

14、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6、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10、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

15、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引出“故天将”的结论。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11、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