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33675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我们向往公平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第一课时一、我们向往公平内容标准三 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二)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判断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公平的合作。(三)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了解公平的基本内涵,理解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知道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从而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本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合作的各个领域,其核

2、心是正确处理利益与负担的关系。公平问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逐渐增多,接触社会生活的层面也逐渐扩大,关于“公平”的话题也必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向往。他们一方面向往未来的美好社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 对公平的内涵的不甚了解, 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感到困惑,往往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行。 什么是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这种生活上的追求和思想上的困惑, 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内在动力。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相关知识是公平的基本含义,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涉及到心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

3、公平意识, 首先应帮助他们理解公平的基本内涵,以及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然后才能激发学生自觉树立公平意识,明确自己为维护社会公平应尽的那份责任。 因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在逻辑结构上分为“良好的合作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要公平”和 “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支撑。其中,弄清公平的基本内涵,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它与我们以往谈到的公平不尽相同,我们以往所理解的公平,主要是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

4、或者“办事公允,不偏不倚,不偏袒哪一方。”而教材上的公平概念主要是从合作关系的角度来谈的,即公平是在社会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责任,换句话说, 公平就是得到自己该得的, 分担自己该做的。 由此看出, 这种公平概念的表述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平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理解的角度存在着差别。帮助学生增强公平合作意识, 自觉维护社会公平,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基础。 只有学生理解了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由此理解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公平意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而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既享受合作的利益又承担

5、合作的责任,实现利益与责任、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因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则是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目的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 还需要引导学生理智地对待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面对社会上不公平现象,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智地对待某些“不公平”现象,学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来解决。教学准备学习了解有关公平的基本理论, 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公平问题以及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便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众说

6、纷纭话公平”学生阅读或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李明与同学一起组成科技制作小组,参加学校的科技制作竞赛, 在图纸设计完毕、材料准备齐全, 模型制作即将开始时, 李明却因母亲住院没有参加后面的制作活动。后来,科技小组在学校里获奖,但表彰名单上却没有李明的名字。在学生阅读案例情境后,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这样对李明公平吗?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然后,根据班内的情况, 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 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观点做到心中

7、有数。经过小组内部的充分讨论之后,由小组推荐出发言人表达本组的讨论意见。在各小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时,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及时给以评价,并进行归纳、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获得,与别人的付出和获得相比较, 与自己以前的付出和获得相比较, 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受。如果一个人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 或者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就会认为是不公平。 在上述案例中,李明参加了图纸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可以说为小组的科技制作并最后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学校的表彰应该有他的名字; 但李明只是参与了前期准备工作, 后期制作过程中的艰辛、

8、 受到挫折后的沮丧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他没有体验,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他没有承担,所以, 学校对科技小组的表彰,没有李明的名字也是应该的。可见,公平是参与合作的人们通过比较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即付出与获得、利益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在学生初步感悟公平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两个课堂小活动, 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平内涵的理解。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和纠正。1. 想一想(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观点正确吗?1. 公平像天平上

9、的平衡,两端是等量的。2. 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3. 公平是办事公允,不偏不倚,不偏袒哪一方。4. 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的。5. 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2. 填一填(多媒体课件展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二)共同探讨:“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教师引领:公平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天,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公平就是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多媒体课件投出下列热点背景材料:2005 年 2 月 19 日,胡

10、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10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答记者问时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那么,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要讲公平?公平对社会稳定有什么作用?要弄清这一问题就让我们先从一个具体案例入手:学生阅读或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王某和刘某是好朋友, 看到别人做服装生意很赚钱, 便商量决定合作开一家服装店。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人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王某出资4万元,刘某出资 2万元,利润按出资比例分成,如若出现赔本也按出资

11、比例分担;王某负责进货,刘某负责销售。当年8月,“天香服装店”挂牌开业。开业后,两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生意日益红火起来。 一年下来,按协议王某分得利润 1万多元,刘某分得 5千多元。第二年,王某又让自己的妻子在附近开了一家相同的服装店, 他把所进的服装中大部分紧俏货放到该店销售,致使“天香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冷清,利润下降。而在利润分配时,王某仍按原定协议分成。在学生阅读案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和看法, 也可参与某一小组的讨论。 待学生讨论完毕后,

12、 由小组推举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 整个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情境,先引导学生思考两人的合作为什么第一年是成功的?然后围绕利益和责任、公平与合作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关系来进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 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必要的点评和归纳。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 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合作,游离于社会合作之外就无法生存。 公平则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人们在社会合作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13、,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 更不可能成功。 由此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可见,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教师板书或多媒体投放: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务院办公厅 2010 年 3 月 5 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普遍检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建设领域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 教师围绕社会公平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

14、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农民工付出了辛勤劳动而拿不到工钱,这公平吗?欠薪者侵犯了农民工的什么权利?这种权利对农民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国务院紧急通知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表明了什么?这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思考 2-3 分钟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由于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 公平问题更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有了公平, 我们才能获取个人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由此, 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社会才能持续稳步发展。 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 表明

15、了我国政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学生阅读或多媒体投放相关链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相关链接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 人民当家作主, 按劳动贡献获取经济利益, 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 但在现阶段, 由于个人的文化素质、家庭条件、单位、行业和地区的种种差别,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一些人来说, 无论是在参与机会上还是在分配结果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考试制度、实施下岗工人再就

16、业工程、 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分配制度,来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平等参与和公平分配,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三)走进生活:自觉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教师引导: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 人们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为了实现公平的理想, 无数先人在迷惘中求索着公平的真义,无数志士在行动中展现出崇尚公平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是否公平、 如何做到公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情境:情境一:初二学生小红的父亲早逝, 母亲因操劳过度卧床不起, 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弟弟上学读书,小红15岁时放弃了升入初二学习的机会,到一家个体餐馆当了服务员。情境二:某选区举行人

17、民代表的选举,投票结果是一位年轻的李女士当选。主持选举的人很不高兴, 宣布这次选举不算, 要求选民必须选出一名男性公民为人民代表。情境三:大学生小刘听说某银行招收职工,便高兴地前来应聘, 但因达不到用人单位身高的规定而落聘。在学生阅读上述案例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 你觉得这样对他(她)们是否公平?为什么?2. 他 (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 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思考讨论。 然后鼓励学生发言, 共同交

18、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当遇到社会不公平时,应学会理智地对待,善于运用合法的手段去解决。同时,教师简要总结归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公平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去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说一说:面对下列不公平现象时,你应当怎样做?1. 当有同学考试作弊时:2. 当班干部处事不公时:3. 当有人持强凌弱时:4. 当无故受到老师批评时:学生在阅读上述情境后, 然后分组讨论,提出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法。通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维护公平的行动。活动结束,教师小结,并表达希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 如何理解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的话题。公平意味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对社会的神圣责任。 尽管由于各种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但是,只要我们增强公平意识, 为实现社会公平尽到自己的职责,我们相信,社会必将迈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和谐境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