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31666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1-5课知识点默写复习-图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中 红色字体标注表示有很大的几率成为简答题知识点1. 世界观的概念2. 哲学与世界观3.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5. 哲学的基本问题6.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哪两方面7. 唯物主义的三大类别及其突出特点8. 唯心主义的两大类别及其特点9. 哲学的“两个对子”10. 哲学的基本阵营11. 物质的概念12. 物质的唯一特性13. 创造人和人类社会的条件14.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15. 运动的概念16.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6 页17. 运动与静止的相

2、对概念18.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的结果19. 只承认运动而否定静止的结果20. 规律的概念21.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及其方法论22.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 ( 本质23. 意识的能动反作用的体现24.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25.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1 记忆 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 : “世界 70 亿人口日” (2010/10/31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36 页4、 20 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 理解记忆 过去 100 多年,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 ,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 理解记忆 6 措施:7、人口增长模式由、 ( 记忆公式: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6 页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 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

4、向传统型, 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 , 中国为现代型 , 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6 页口诀: 欧 ( 北 美摩登全“ 现代 ” , 亚非拉发展忙“ 过渡 ” ,发展中国家占多数 ,世界只好先“ 过渡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 :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

5、的判断 : 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 ; 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 时间的改变 (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 ( 按是否跨越国界 : 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6 页5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 : 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 : 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

6、响有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记忆 (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 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理解记忆 古代: 主要是战乱 (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 , 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6 页近几十年 : 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1.3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

7、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 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 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 : 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 (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 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

8、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6 页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 :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 , 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6 页6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9、结 - - - - - - -第 9 页,共 36 页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 建筑物高大稠密 ;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分区明显 ; 3、功能区比较 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 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6 页5 交通的便捷程度 ,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6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 ,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 种族或宗教团体 ( 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

10、用方式影响 8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明显 , 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 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工厂企业向外搬迁,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6 页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 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

11、城市我国的划分 :特大城市 (100 万以上 、大城市 (50100 万中等城市 (2050 万 、小城市 (20 万以下 、依据: 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理解 城市等级低 ,数目多 , 服务种类少 , 服务范围比较小 ; 城市等级高 ,数目少 , 服务种类多 , 服务范围比较大。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理解记忆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 , 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 ,地形平坦开阔。4、城市等级体系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6 页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在同一个区域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 , 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 德国南部为例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1 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服务人口 门槛人口 ( 赢利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 保本 服务人口 门槛人口 ( 亏本(2 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根据门槛人口的小 , 可划

13、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价格 低 , 门槛人口小 , 为 低级 商品; 价格相对较高 , 门槛人口相对较 大 , 为 高级 商品2.3 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 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6 页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 就业机会多 ,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 文化设施全 , 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 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14、、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4、城市化的意义 : (1 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理解记忆 7 8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6 页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 发展快; 水平低 ; 发展不合理 (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 : 起步早; 水平高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处于后期阶段 7 8(1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建立

15、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 建立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 , 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减少环境污染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6 页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 :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 、农业区位的含义 : (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 记忆 自然因素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后期阶段 : 一慢一高 ( 城市化速度慢 , 城

16、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市化水平变化大郊区城市化初期阶段 : 两低( 城市化水平低 , 城市化速度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9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 、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 , 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 ( 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 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 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 水源因素 6

17、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6 页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 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 ( 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 ( 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 地域化 7 、农业地域的含义 : 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记忆 (1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2 自然条件 (3 社会经济条件

18、9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位置: 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 ( 墨累 - 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 : 气候温和 , 降水适中 ; 土壤肥沃 ;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 (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 劳动力丰富 ;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记忆 生产结构 :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小麦牧羊经营方式 : 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 :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 : 东水西调优点: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灵活的生产选择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19、及作物 记忆 分布: 亚洲的季风区 ( 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 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 : 好暖喜湿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6 页(1 气候以季风为主 ,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3 人口稠密 , 劳动力丰富 (4 种植历史悠久 , 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记忆 (1 小农经营 ( 生产规模小 (2 单产高 , 商品率低 (3 机 械 化 和 科学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口诀: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4、

20、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 东亚东南亚南亚10 分布: 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6 页(1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4 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 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 ,地处中央大平

21、原地势平坦, 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6 页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记忆 分布: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对象 :牛、羊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记忆 (1 气候温暖 , 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 , 地价低 (3 距离海港近 , 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 生产规模大 , 商品率高 , 专业化程度高 4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记忆 精选学习资料 -

22、-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6 页(1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如修建铁路 (2 合理利用草场 (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3 种植饲料 (4 开辟水源 (如打机井 (5 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 、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记忆 分布: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 : 牛奶及乳制品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 ,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 温带海洋性气候(2 城市化水平高 , 生活习惯影响 ,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11 商品率高 ; 机械化程度高 ; 集约化程度高 ; 多

23、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36 页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 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 概念: 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 , 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 分类: 按生产对象 : 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 : 重工业 (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 (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 :充足的原料、动力 ; 质高价廉的劳

24、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 便利的交通。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1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36 页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1 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 :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 鞍钢接近原料 , 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 :近煤型 ( 动力导向型 -近铁型 (原料导向型- 临海型 (市场导向型(2 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5、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36 页1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36 页(3 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36 页4. 2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36 页1. 工业联系(1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 投入产出的联系

26、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 ,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2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 , 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 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 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 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 ,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分类: 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27、36 页工业的集聚的优点 , 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 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 等, 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利润 , 获得规模效益。3. 工业地域(1 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 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 可分为两类 :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 , 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 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3 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 分为两类 :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

28、工业 , 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36 页(如钢铁工业区 , 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 “石油城” “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 , 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 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 , 降低成本 , 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4. 3 传统工业区

29、和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1、主要分布 :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 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 以大型企业为轴心 ,逐渐发展起来的 ;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36 页14 15 1. 发展的区位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36 页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 ( 如法国洛林铁矿

30、充沛的水源(如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 衰落的主要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经济开始衰落 ,其原因是 : 生产结构单一 (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 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 综合整治措施20 世纪 60 年代 , 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 、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提示: 德国鲁尔优化环境的措施:A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B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

31、系统 C、植树造林4. 辽中南工业区的特征(1 区位优势 :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 交通便利 , 接近市场。(2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 , 不同之处在于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 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问题( 衰落原因 :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 运输量大 , 环境污染严重等。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1. 概念: 新兴工业区是指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 , 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 地区, 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2. 主要分布 : 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德国南部地区 , 以及美国“硅谷”等 , 日本的“硅岛” ( 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

32、亚、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等。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36 页1.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 20 世纪 70 年代 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 发达的信贷体系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发展特点口诀: “小、轻、散、低、散” 3. 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1 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 (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 根国内条件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

33、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4. 对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启示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五、美国“硅谷” 1 特点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36 页2崛起原因位置优越,环境优

34、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世界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稳定的市场(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我国中关村科技园发展(1)与美国硅谷的相同之处: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捷。不同之处: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完善和健全。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 1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 优点 量大,快速,连续性好。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快,效率高。缺点 造价

35、高,占地广。适合运输的货物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贵。短程、量小的货物。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连续性差。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 投资大,灵活性差。交通方式的选择: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 16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发展 趋 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符拉迪沃斯托克 -莫斯科 连云港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

36、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 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 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稳定的客货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36 页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 港口

37、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 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5.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

38、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

39、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环境问题产生: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2)环境问题的表现: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36 页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

40、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2 、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 、(1)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2)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17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18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3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