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31505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兰亭集序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教学设想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

2、由于有了王羲之的“ 修禊” 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 “ 巳” 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 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 (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学生齐读。(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 “

3、 永和九年 修模事也 ” 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 乐” ,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2)朗读指导: 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 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 ,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

4、样的一篇文章。2、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3、 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明确: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第三部分:明作序要旨赏析课文1、 以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主,看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明确:时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气气清惠风和畅人物:群贤少长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信可乐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14 页写法:写景抒情叙议结合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信可乐也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2、 学生尝试背诵第一段。理清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 此地有崇山峻岭” 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

6、最后由“ 是日地 ” 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请学生摘录写景句。3、学习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变迁。明确: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 、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归隐山林, 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 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

7、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胜景不常,胜筵难再 ,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死生之大,岂不痛哉?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

8、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 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 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4、朗读并分析第三自然段。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 若合一契 ” 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 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 兰亭集的成因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总结全文。作者的 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看佛教、

9、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 ,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王羲之)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兴感之由 ” ,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作者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 悲不同于上一段的 痛,而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

10、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 千古同悲 ,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5、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6、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小结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 ,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

11、的最执着的努力。相关资料1.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出自唐代房玄龄编撰的晋书,而此前收录晋文最完备的文选竟未见此文,这与兰文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同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梁代刘孝标注引的王羲之临河序与兰亭集序文字上有出入。于是就此引发了一场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1)文章作者之真伪观点一:作者不是王羲之。清人李文田首先提出这一观点,并阐述了几点理由。郭沫若也赞同此说,并就“ 夫人之相与 ” 之增段补充论据,然后进一步考证说,兰亭序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所为。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引用证据反驳郭沫若的观点,章士钊也引用资料来证明兰亭集序的作者就是王羲之。(2)书法作者

12、之真伪观点一:作者不是王羲之。南宋姜夔率先质疑,李文田则从书体上否定定武本兰亭为王羲之笔迹 ,郭沫若更是斩钉截铁地断定是假的,并进一步推断,“ 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智永所写的稿本”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等人著文反驳,认为郭沫若以两块刚出土的石碑而断定东晋只有隶书一种字体,是“ 孤证不立,偏难概全 ” 。详情请看语文学习 2000 年第 8 期陆精康先生的 兰亭序疑案录。2. 晋书 王羲之传王羲之( 321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

13、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 ,便有终老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引自汉魏六朝散文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3.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 死生” 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

14、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 ,俯仰若有余痛 。但逸少旷达人 ,故虽苍凉感叹之中 ,自有无穷逸趣。4.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前人评点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谭元春: “ 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 ” 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

15、寓目理自陈 ” ,“ 适我无非新 ” ,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 ,其 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 ,翘视群儿小澥( 草堂杂论诗 (摘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年版) 前人张玉谷读了上面的兰亭诗(其三)后这样与兰亭集序作比较阅读:即序中 “ 仰观宇宙 ” 数句意。 “ 寓目理陈 ” ,贴视说, “ 群籁” 、“ 适我” 贴听说。只渌水滨,略带兰亭,绝不粘滞,诗境清越。【延伸阅读】将王素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寂阔无涯观,寓

16、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 “ 仰视碧天际 ” 对应序中 “ 仰现宇宙之大 ”“天朗气清 ” 。诗中 “ 俯瞰泳水滨” 对应 序中“ 俯察品类之盛 ”“清流激湍 ”。诗中“ 无涯观 ”“万殊”“群籁 ” 对应 序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设计二这里设计两种自读方案,供选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方案一:反复诵读

17、逐层领悟 当堂背诵。本设计以诵读为中心,通过诵读带动其他。时间为一节课。具体如下。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读准所有字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如“ 岁在癸丑 ” 中的“ 岁” 是平舌音,不读翘舌音;“ 畅叙幽情 ” 中的“ 情” 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陌生字词如:癸丑、会稽(古音异读)、禊、急湍、流觞、骋怀、晤言、趣舍、曾不知、嗟悼、彭殇。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会于 /会稽山阴 /之兰亭、此地 /有/崇山峻岭、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 /

18、品类之盛。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流畅的诵读可感知全文大意为:叙兰亭之会,抒人生感慨。第四次,细读,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开头叙兰亭游宴之事,以“ 乐” 字作结,并为下面的抒情议论张本;第二段由乐而生悲叹,感慨“ 死生之大” ;然后继续扩展,论 “ 一死生” 、“ 齐彭殇 ” 之虚妄,由哀转兴,并回到眼前的诗集上来。全文首尾圆合,一气呵成,无雕琢做作之嫌,有清新自然之趣。第五次,品味,涵咏。本文语言洗练,清新有致,需细细品味,对特别优美的景语、情语、叙事之语,更要用心品味。对景语、叙事之语,要边品味边展开想象和联想:崇山峻岭、茂

19、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语言能在脑海中幻化成美景;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些叙事之语能幻化成众多文人墨客雅集游宴的欢乐情景。对情语 “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 等则能深入领悟,打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方案二:翻译 诵读背诵。该设计以翻译为中心,通过翻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熟悉速度,最后达到当堂成诵。具体如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20、 - - - -第 9 页,共 14 页先根据课文的注释,把全文连起来翻译一遍。“ 连译” 时要顺畅,因此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词语间组合的协调 ,并且有时要另加一些字词上去。 比如原句是: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译句可译为: “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晚春三月之初, (名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河边做消灾求福的)修禊之事。” 再比如原句: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可翻译为:“ 抬头仰望,天空(是这样)的广阔无边,低头细看,地上万物(是如此)的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穷尽

21、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然后进行对照阅读。先读一句原文,再说一句译文;一遍结束后又倒过来,先说一句译文,再读一句原文。以此加深对原文的印象,也借以训练文言文与现代文两者的语感。然后略去译文,只读原文。要读得连贯流畅,有韵味。最后试着背诵,直至当堂背熟。附:扩展阅读 1. 前人张玉谷读了上面的兰亭诗(其三)后这样与兰亭集序作比较阅读:即序中 “ 仰观宇宙 ” 数句意。“ 寓目理陈 ” ,贴视说,“ 群籁” 、“ 适我” 贴听说。只渌水滨,略带兰亭,绝不粘滞,诗境清越。对照课文,请你把他的意思具体阐述一下。然后,如果你有自己新的理解,不妨继续说说。参考解说 本诗的诗意就是兰亭集序中的“ 仰观宇

22、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具体点说, “ 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相应,“ 寓目理陈 ” 、“ 群籁” 、“ 适我” ,分别是 “ 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视听之娱 ” 的“ 视” 与“ 听” 。 另外, “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 与兰亭集序中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引以为曲水流觞,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等句分别照应。全篇诗意清新,简洁有味。(个人的

23、新理解因人而异,比如,从情感流露来说,此诗通篇洋溢着欢乐和喜悦,而兰亭集序除了喜悦,还有感慨和悲叹,交织着多种情感。再比如,本诗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虽无法像散文兰亭集序那样具体阐述,却也能让人回味出来。) 2. 下面是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注旅舍。古人(白天

24、还玩不够) ,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原由的。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大块,大地。季:弟。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弟,很有才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康乐即谢灵运。此句言外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的酒杯,醉于月下。阅读提示 (1)从标题看,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属于什么文体?(2)本文所叙之事及一些细节与兰亭集序颇有相似之处,请一一罗列出来(引用两文中的原句)。(3) 两文在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参考解说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25、页,共 14 页1.序文,且都是诗序。 2.兰文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本文则 “ 会桃花之芳园” ;兰文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本文则 “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 ;兰文“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本文则 “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3.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兰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兰文笔调清新和媚,本文用笔恣肆犷达。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志趣相投者在一起传杯喝酒吟诗的快乐;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本文的感情基调基本上以一 “ 乐” 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

26、兰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3.阅读东晋庐山诸道人 * 的游石门诗序,回答文后问题。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绝迹,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

27、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辟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欢,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邪!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

28、;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庐山诸道人,指东晋安帝时居住在庐山的一些僧人,具体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阅读提示 本游记是东晋佛教徒(一说道教徒)聚会作诗的序文,它从石门所在、名称由来、出游年月、同游人数,写到石门的奇观

29、胜迹,游者的兴会标举,最后以佛理点题结束。现在请你当当小研究家,结合兰亭集序,并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到的关于东晋时代的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知识,写一篇200400 字的文章,说说你可从本文和课文两篇文章看出东晋时代有哪些共同的社会特点、思想倾向及作文喜好。两文又有什么不同的风格。参考解说 东晋时代,政治动荡,社会黑暗,那些受压抑的文人名士便避开现实,追崇佛教,向往自然,于是避世隐居、依恋山水渐成风气,游宴空谈也成习俗。反映在文章里,兰亭集序 和游石门诗序两文都有一些游宴欢情之语,兰文是: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足以极视听之乐也。 ” 游文为:“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虽乐不期

30、欢,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两文又都有悲叹之言: “ 修短随化,终归于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 乃喟然叹宇宙虽遐 ,古今一契 ” 。他们作文都注重对山水风光的细致描摹,且讲究辞采,注重骈对。比如兰文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 ,游文则有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 等等。两文相比,内容上,兰文更实一些,它虽也有感叹,但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生活,不逃避,少空谈。而游文则终归于虚,充满了玄风与佛理,如“ 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 ” 。形式上,游文最能体现晋朝文风,通篇都是丽辞骈句,雕章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字。而兰文则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虽也有骈句,但不是主体,主要的还是灵活自由的散句,且语言纯朴清新,无雕琢之痕,接近口语,流丽畅达。可以这样说:它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东晋这个骈体文时代的两枝清秀的山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