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31101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8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变异和进化误点分析”1对概念模糊不清(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成,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种群和物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种群基因库等);2对一些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不透彻,特别是对各种育种方法中具体的处理方法容易混淆错答(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等);3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区别和关系搞不清(容易混淆进化的单位: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进化单位是个体,强调个体的作用;但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单位是种群。 )。误点 1 混淆变异的实质样题1 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穗大、

2、粒多的性状,引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条件的改变D染色体变异错因分析 学生对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和特点不清楚,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标准答案 C。同一品种的小麦在性状表现上应该是类似的。如果部分个体因肥料充足出现穗大、粒多的特点,是属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当“肥料充足”这一条件丧失后,该变异 (穗大、粒多 )性状不能保持,即该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方法点拨 生物的变异主要是两种:即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生物的形状发生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均可导致产生可遗传

3、的变异。在解答试题时不仅要熟记各种可遗传变异;更要注意不遗漏环境因素的影响。误点 2 不理解基因突变的时期样题 2 基因突变发生在A、RNADNA 的过程中BDN ADNA 的过程中CDN A蛋白质的过程中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中错因分析 易错选 C。死记硬背了基因突变的定义,忽视了知识的前后衔接,不理解基因突变的时期,往往由“蛋白质是性状的体现者”而做出错误判断。标准答案 B。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DNA 解旋的过程中。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的间期。比较鉴别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 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但是 DNA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容易

4、发生基因突变,但在 DNA复制时,由于解旋就比较容易发生置换、增添或缺失,进而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前期和后期;染色体变异则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误点 3 混淆各种变异的意义样题 3 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比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环境的影响错因分析 对生物的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意义区别还不够清楚。未能理解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而错误认为基因突变才会产生新性状造成个体差异,造成错选A。标准答案 C。基因突变有低频性,所以一代仅有的几个个体不会出现多个突变基因,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影响作用不是很大,而染色体变异一般引起各种不正常的

5、症状,即综合征。生物个体的后代中性状差别比较多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误区警示 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以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基因重组只是基因的重新组合,有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组合,但是没有新的基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2 / 8不过由于生物都有多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很多成对基因存在,后代的组合就有很多种;染色体由于涉及很多基因,所以多引起“综合征”。误点 4 不理解基因重组的实质样题 4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A 一对

6、肤色正常的夫妇(都是白化病携带者),生出了一个白化病孩子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产人的干扰素的大肠杆菌C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与苹果之间实现基因重组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错因分析 错误的理解基因重组的实质,错选 A、C、D。基因重组是指不同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好多学生容易把精子和卵细胞的自由组合看作是基因重组错选A。标准答案 B。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都是白化病携带者),生出了一个白化病孩子属于可遗传变异, 但是是由于受精作用导致,并不是基因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的干扰素是通过转基因实现的,属于基因重组; 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和苹果的遗传物

7、质均没有改变;无子番茄的获得是由于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其遗传物质也没有发生改变。要点点击 注意基因重组是对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而言的,Aa 和 Aa 的后代出现aa,不是基因重组。能发生重组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 ),不同物种的基因(基因工程导入)。误点 5 混淆单倍体和多倍体样题 5 下列基因型所表示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的是AAaBb BAaa C AaaBBb DABCD 错因分析 易错选B、C,对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组概念分析不到位,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标准答案 D。一般说来, 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

8、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因此说, 相同或等位基因有几个,就说明细胞中有几个同源染色体,也就是有几个染色体组,所以 A、B、C 如果是来自受精卵发育,则三组生物体分别是二倍体、三倍体、三倍体,但是如果是来自配子发育而来的,则三组生物体都是单倍体。基因型ABCD 都是非等位基因,说明此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它一定是单倍本。名师纠错 单倍体是指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的生物体。单倍体的判断只是看来源,只要是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只要是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要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细胞内形态

9、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来判断。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 /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分为4 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 个。误点 6 混淆无子果实的产生原理样题 6 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多倍体育种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子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无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正常繁殖仍结无子果实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D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错因分析 易错选B、C,

10、主要就是由对无子西瓜和无籽番茄两者产生的不同原理理解错误造成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3 / 8标准答案 A。生长素引起了植物的性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其后代正常繁殖仍然是会长出种子的。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通过组织培养遗传给后代。误区警示 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就可以正常的遗传给后代,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可遗传变异才会在正常的情况下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物体其他部位的可遗传变异,虽然不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配子 )遗传给后代,但是也可

11、以通过其它方式遗传给后代,例如样题中的无子西瓜就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大量繁殖后代。综上所述, 只要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误点 7 混淆育种方法和育种过程样题 7下图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 AD 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法,ABC 的途径表示育种方法。这两种育种方法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2)B 常用的方法为。(3)E 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4)C、F 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5)由 G J 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和。错因分析 一是审题不细心,没有分析明白试题考查的目的。二是对各种育种方法及其育种过程中的处理方法理解不到位,故对此类

12、试题无从下手。标准答案 (1)杂交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花药离体培养(3)基因突变(4)秋水仙素(5)基因工程 (DNA 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细胞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 ) AD 是通过子代多代自交选育新品种的,所以属于杂交育种。AB C 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优点就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过程首先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对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而可育。 E 产生新的基因需要通过基因突变,G 通过基因工程导入目的基因并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人工种子。方法指导 育种方法是对获取目的植株所采用的整体方法的全称

13、,主要就是五大类。育种的处理方法是每一种育种方法的具体处理措施,例如单倍体育种需要先杂交、然后花药离体培养、最后秋水仙素处理;杂交育种需要先杂交,然后筛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情景弄明白试题考查的目的是育种方法还是育种的处理方法(措施 ) 误点 8 不能正确的区分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样题 8 下列为人群中常见的患病类型,可以用盂德尔遗传定律预测后代患病几率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4 / 8A、肺结核B血友病C先天性疾病D猫叫综合征错因分析 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学习中不能做到梳理归类

14、,分散的知识点容易记错。标准答案 B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对或多对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如血友病、色盲。肺结核是传染病,和遗传基因没有关系,不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有可能是在胎儿时期,感染了病毒或者由于药物的作用导致的。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病不可以用孟德尔遗传定律预测。联想发散 遗传病不应与先天性疾病等同看待。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应该指出, 许多遗传病在出生后即可见到,因此大多数先天性疾病实际上是遗传病,但也有某些先天性疾病是在子宫中获得的,如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引起的畸形等。反之,有些出生时未表现出来的疾病,也可

15、以是遗传病。如原发性血色素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疾病,但铁要积存到15g 以上才发病, 80的病例发病年龄在40 岁以后。误点 9 不能正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进行有关概率的计算样题 9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是由法国神经学家Duchenne 在 19 世纪 60 年代发现的遗传病,多见于男孩,通常在20 岁左右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下图为某个家族此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3患病的原因 (用 A 和 a 表示相应的基因)。( 2)6现已结婚、怀孕,她的丈夫患有多指症(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其他性状正常, 丈夫的母亲正常。他们夫妇很想生育一个健康的

16、孩子,请问这个愿望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3)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Duchenne 肌营养不良上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部分区域缺失、 重复或突变, 导致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病变引起的,若已知抗肌萎缩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能否推知原编码此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请简要说明其中一个理由:。( 4)Duchenne 肌营养不良的根本治疗途径即基因治疗,是将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基因,通过质粒或病毒等导入患者的肌细胞。导入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肌细胞能否,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错因分析 没有掌握遗传系谱图判定的一般规律,不能对遗传病的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错答。计算遗传几率时不能按照分组分解的方式逐个进行,

17、而是两种遗传病混在一起计算造成错答。标准答案 (1)见右图 (2)716 (3)不能;某些氨基酸的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不止一个(4)合成抗肌萎缩蛋白(或使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5 / 8肌萎缩蛋白基因得以表达) 由遗传系谱可排除细胞质遗传和伴Y 遗传;患者的父母都表现正常的,所以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患者多见于男性,有性别差异,所以很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3患病,所以可推知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6的基因型是XAX-,是 XAXa的可能性是12,其丈夫的基因型是XAY,她的丈夫又患

18、有多指症(假设用基因B、b 表示 ),丈夫的母亲正常,所以一定是Bb,所以综合起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夫:BbXAY,妇:bbXAX-。其后代中患多指的可能性是I 2,后代中患Duchenne 肌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是:1214=18,同时患两种病的可能性是:1812=116,所以后代中正常的可能性是 1 1218+1812=716。方法链接 (1)首先判定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如果母亲患病,后代的子女都患病,父亲患病,后代不患病,则一般为细胞质遗传。(2) 其次判定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否是伴Y 遗传。伴 Y 染色体遗传:只有男性患病,患者没有女性,且男性患者呈上下代连续关系,最可

19、能是伴 Y 染色体遗传,也就是限雄遗传。(3)排除了以上两种遗传方式之后,需要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遗传系谱图中,只要有一双亲正常;生出有病孩子的,则该病必定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系谱图中,只要有一双亲都表现患病,生出的孩子有正常的,则该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4)在判断了显隐性之后,再判断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 遗传。常染色体遗传:若属隐性遗传病:A、父亲正常女儿有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母亲有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属显性遗传病:A、父亲有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母亲正常儿子有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 X 染色体遗传:父亲

20、正常女儿有病,一定不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图中出现父亲有病女儿正常,一定不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误点 10 错误理解基因频率的内涵样题 10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XbY= 44: 5: 1: 43: 7,则 X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 错因分析 不了解基因频率的实质是仅对该基因而言。由于Y 上没有色盲的基因,所以在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其算入基因总数内。标准答案 D。Xb的基因频率 =b 的基因数 /基因总数 =(5%+1% 2+7% )/(44% 2+5% 2+1% 2+43%+7% ) =9.3%

21、 方法链接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其分母是指该生物种群中该类基因的总数,对于常染色体而言,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对于性染色体而言,由于 XY 染色体上具有不同源的区段,所以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注意具体分析。例如对色盲遗传来讲, Y 上没有色盲基因,所以不可以算入总数。误点 11 不清楚新物种生成的必要条件样题11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分化错因分析 易错选 A、B。不清楚新的物种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和必要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22、-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6 / 8标准答案 C。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和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真正的界线。误点点拨 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物种大多是经

23、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但不是有地理隔离就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也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新物种的产生也不一定是长时间地理隔离的结果(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闯关试题库1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B前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2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

24、裂中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BCD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 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B细胞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4图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BC、D5下列生命活动可能会使DNA 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互换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A、B、C、D、6、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基因

25、型为AaBb。请根据下图完成问题:(1)图中 A 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2)产生的花粉粒基因型有种,有花粉粒发育成的单倍体有哪几种基因型?。(3)若 c 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条,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 。(4)若该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在形成的以个体组成的群体中可能有种基因型。(5)若 A 表示水稻的高秆,a 表示水稻的矮秆;B 表示水稻的抗病基因,b 表示水稻的不抗病基因, 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那么该水稻自花传粉的后代中,矮秆抗病的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7 /

26、8体所占比例是, 若要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应让矮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在自交的后代中纯种的矮秆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6)若要尽快获得纯种的矮秆抗病水稻,则应采用上图中(用字母表示)过程进行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7、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 )和矮秆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 组由 F1获得 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I 、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3)A 、B、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组,原因是。(

27、4)通过矮秆抗病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5)在一块高秆 (纯合体 )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答案:1B 由于对各种变异发生的时间和条件理解不到位,容易错选。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 属于无性繁殖,此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但由于有有丝分裂,所以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而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属于有性生殖, 在此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过程中,环境因素都可能引

28、起生物发生变异。2 c 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错误、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质理解不到位,容易错选。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每一极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所以整个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中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3D 对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优点没有从根本上掌握,容易只是死记硬背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而错选。人工诱变, 后代产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因为这里是选育 aabb 隐性纯合体,所以杂交育种是获得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如果选育的是含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杂交育种需要连续自交进行筛选,需要的时间比较长。4C 对遗传系谱图的判断规律掌握不好,容易

29、错选。遗传系谱的判断规律除了要掌握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伴x 遗传病 )一般规律,还特别要注意细胞质遗传、限雄遗传等特殊遗传方式的判断。伴x 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为“子患母必患”,由图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 显性遗传病。如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母亲患病所有孩子均患病,母亲正常所有孩子均正常。5B 对各种变异的实质理解不到位,容易错选。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基因重组只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不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结构,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改变基因结构。基因突变能改变DNA 分子中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DNA

30、分子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因此可能会使DNA 分子结构发生改变。6 答案:(1)减数分裂(2)4 AB、 Ab、 aB、 ab (3)24 纯合子(4)9 (5)3 16 1 2 (6) ABC 单倍体育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8 / 8解析: 如果对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中各种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的理解不透彻,容易错答。植物产生花粉或卵细胞也要经过减数分裂,由于基因型为AaBb ,所以能产生 4 种花粉, 将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单倍体也应该有4 种基因型: AB、Ab、aB、ab。花粉中染色

31、体是母体细胞的一半,即12 条,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纯合子染色体应该为24。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 后代应该有9 种基因型。 矮秆抗病的个体基因型有两种:aaBB和 aaBb,在后代中所占比例是1 16(aaBB)十 216(aaBb)=316。当矮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纯合子 (aaBB) 是 13,自交后代占13,而杂合子 (aaBb)是 23,自交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23 14=16,所以矮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后代中矮秆抗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16=12。7答案: (1)自交23 (2)(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秋水仙素 (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00(5)将矮秆

32、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 =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 不能正确理解题干所问的是育种方法还是育种的处理方法,容易错答。(1)将 Fl高秆抗病类型自交,在F2中可获得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和矮秆易感病四种类型,从四种类型中选择矮秆抗病I。该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组成为ttRR 和 ttR,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 (ttR)在矮抗植株中占23。(2)B 组中矮秆抗病类型是由F1高秆抗

33、病类型的花药离体培养直接获得,其基因组成为tR,属单倍体,高度不育。(3)由题干信息可知,A 为杂交育种, B 为单倍体育种, C 为诱变育种, 因诱变育种具有突变率低且不定向等特点,所以 C 组最不易获得矮秆抗病品种。(4)矮秆抗病是单倍体,要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 )诱导染色体加倍 才能得到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基因型为 ttRR , 全部为纯合体。 (5)一块高秆 (纯合体 )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属于变异。导致变异的原因有两种: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可能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通过判断该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获得结论,如该变异性状能遗传,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如该变异性状不能遗传,则是环境引起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其一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二代高秆:矮秆=3: 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 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其二,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