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30860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长山地区--读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学号:班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目录第 1 章 引言 1 1.1 目的意义 1 1.2 要求 1 1.3 所识图幅情况 1 第 2 章 地层 22.1 地层分布 2 2.2 接触关系 3 整合接触 3 角度不整合接触 4 第 3 章 岩浆岩 4 3.1 岩浆岩岩性 4 3.2 岩浆岩产状关系 5 花岗岩侵入体酸性岩浆侵入体 5 玄武岩侵入体基性侵入体 5 侵入关系 5 侵入接触 5 沉积接触冷接触 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2 - 第 4 章 构造 6 4.1 褶皱构造 6 西北部向斜褶皱 6 羊山背斜褶皱 7 青岩顶向斜褶皱 8 花山背斜褶皱 9 石顶山向斜褶皱 9 4.2 断层构造 10 金山河逆推测断层 F1 10 花山石顶山直立平移断层F2 11 第 5 章 构造演化史 12 5.1 第一构造层 12 5.2 第二构造层 12 褶皱的形成 12 断层的形成 12 岩浆活动 13 第三构造层 13 第 6 章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3、-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 - 第 1 章引 言目的意义综合作业使同学们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画图技巧进行综合培养并快速应用提高的方式;使同学们的知识能够在综合学习过程中得到融会贯穿并能够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使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得到进步,为同学们在暑假的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2 要求在对选定的长山地质图进行全面分析、解读基础上,要求:(1)对长山地质图进行分层上色(2)描绘构造纲要图(3)任选剖面线画剖面图(4)文字说明该地图地质

4、构造和构造发展史1.3 所识图幅情况该地形地质图的名称为长山地区地形地质图,其比例尺大小 1:25000,所反映的面积大小为 )=21.09 km2。通过对该地形地质图的观察能够看出长山地区主要由羊山海拔高度约为425m 、花山海拔高度约为325m 、青岩顶海拔高度约为435m 、石顶山海拔高度约为350m 以及金沙河组成。金沙河起于青岩顶和羊山之间的沟壑,河流在青岩顶北西一侧的流向是南西向,然后绕过青岩顶南西一侧向东流动,此外该区的山地、沟谷等地貌均发育较好。地质构造以向斜和背斜为主,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 NE-SW 走向。期间还有断层、河流、不整合和河流侵入及岩浆侵入等地质现象。该地区最高处

5、位于青岩顶,海拔高度为435m ,最低处低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2 - 175m,主要分布在金沙河中下游以及该区北部。另外在金沙河中下游流域两岸还分布着金枣园村落。这一次综合作业共完成对长山地质图进行分层上色、描绘构造纲要图、任选剖面线画剖面图、 文字说明该地图地质构造和构造发明史等四项作业,极大地锻炼并稳固了自己的知识及实践能力。第 2 章地 层地层分布根据图例可以清楚的看出该地区岩层多以古生代为主,具有少量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的地层。 所含岩层包括有第四系 Q 、下侏罗统J1

6、 、下三叠统T1 、上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上石炭统C3 、中石炭统 (C2 、下奥陶统 (O1 、上寒武统 ?3 、中寒武统 ?2 。1中寒武统?2): 该岩层分布面积较小, 主要集中于该地区南部岩浆岩体侵入区及金沙河两岸小部分区域,岩性以鲕状灰岩为主。2上寒武统 ?3): 该岩层主要分布于金沙河汇合口区域平均海拔175m左右,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NE-SW ,倾向为北北西 NNW , 倾角约为 700,岩性以泥质灰岩为主。3下奥陶统 (O1): 该岩层主要集中在上寒武统周围,根据岩层接触关系可以推测其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NE-SW , 倾向为北北西 NNW ,倾角约为570700,主要

7、岩性为白云质灰岩。4中石炭统 (C2): 该岩层主要分布在羊山、 花山地区以及南北部与金沙河、下奥陶统的接触部分,大致呈现北东南西NE-SW 走向,其中从图中可清晰看中石炭统 C2岩层在羊山区域圈闭且倾角约为250550;在青岩顶和石顶山南东一侧的倾向为北西NW ,倾角为 3557左右;在花山区域的倾向为南东(SE), 倾角约为 30,岩性以页岩和煤层为主。5上石炭统C3): 该岩层与中石炭统 C2 相邻或者包围着中石炭统岩层,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NE-SW) ,岩层倾向在羊山南东侧是南东SE ,倾角约为 50;在青岩顶和石顶山南东一侧的倾向为北西NW ,倾角为 3540;精选学习资料 - -

8、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3 - 在花山的倾向与该区中石炭统C2 一致,为南东 SE , 倾角为 2530,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6下二叠统 P1): 该岩层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在青岩顶、石顶山、羊山和花山的周围,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NE-SW 走向,该时期的岩层在羊山和花山北西侧的倾向为北西NW ,倾角约为 4055;在青岩顶和石顶山北西侧的倾向为南东 SE ,倾角为 2545;在青岩顶和石顶山南东侧的倾向为北西 NW ,倾角为 3548,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煤层为主。7上二叠统 P2): 该岩层基本被下二

9、叠统岩层所包围,整体呈北东南西走向,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地区西北部及青岩顶和石顶山地带,该套岩层在西北部的倾向为北西 NW , 倾角为 40;在青岩顶以及石顶山区域的倾向、倾角均和下覆的下二叠统 P1岩层一致,整套岩层以砂岩和页岩为主。8下三叠统 T1): 该岩层分布面积较小, 主要集中在该地区西北部以及青岩顶山顶附近和石顶山、F2 断层附近,倾向和下覆的上二叠统P2一致,倾角在 2040左右,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9下侏罗统 J1): 该岩层只分布在该地区西北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和玄武岩。10第四系Q): 该岩层主要分布在金沙河流域,并覆盖金枣园村,此外在石顶山向斜的北东延伸向存在少许第四系

10、Q 岩层,该地质时期的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接触关系通过观察长山地形地质图分析其岩层连续性可以判断出长山地区各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结果如下:整合接触1 下三叠统 T1与上二叠统 (P2) 之间2 上二叠统 P2与下二叠统 P1之间3 下二叠统 P1与上石炭统 C3 之间4 上石炭统 C3 与中石炭统 (C2) 之间5 下奥陶统 O1 与上寒武统 ?3) 之间6 上寒武统 ?3) 与中寒武统 ?2) 之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4 - 上述地质时期的岩层在同一区域的产状一致或近似一

11、致,故其地层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2.2.2 角度不整合接触1 在该地区西北部岩层当中,下侏罗统J1与下三叠统 T1以及下侏罗统 J1与上二叠统 P2的接触当中,两者之间存在有年代不连续现象且它们彼此的岩层倾角与走向也不相同,所以为角度不整合接触。2 在该地区东南部岩层当中,中石炭统(C2与下奥陶统 (O1 、中石炭统(C2与上寒武统 ?3以及中石炭统 (C2与中寒武统 ?2之间同样存在着时代不连续且岩层走向与倾角不相同,所以同样为角度不整合接触。3 在该地区西南部岩层当中,中寒武统?2与中石炭统 (C2 、上石炭统(C3之间因为存在断层,且断层不连续所以为角度不整合接触。4该区金沙河的第四系

12、Q 与下三叠统 T1 、上二叠统 P2 、下二叠统P1 、上石炭统 C3 、中石炭统 C2 、下奥陶统 O1 、上寒武统 ?3)、中寒武统 ?2)以及后来的两次岩浆活动所形成的花岗岩与辉绿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均为角度不整合。第 3 章 岩浆岩岩浆岩岩性1花岗岩 : 地壳主要组成岩石之一,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岩石为浅色,一般为浅灰色、肉红色,主要矿物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石英含量一般高于25% 30%左右 ,暗色矿物常小于5% 。2辉绿岩: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层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13、。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5 - 岩株状产出。岩浆岩产状关系通过观察长山地形地质图, 在该地区南部分布有侵入性的岩浆岩岩体。该岩浆岩的岩性为花岗岩和辉绿岩 ,花岗岩侵入体酸性岩浆侵入体产出部位: 位于长山地区的南部,主要集中于金沙河的南岸;花岗岩( )是以不协调的岩株产出,2,面积较小;由于和围岩的接触关系不是很明确,只知道它是晚于

14、中寒武统2 ,早于第四纪 Q 。玄武岩侵入体基性侵入体产出部位:位于长山地区南部,主要集中于金沙河的南岸花岗岩的北东向;辉绿岩 ( ) 是以不协调的岩墙产出,出露的平面形态为单条状,该岩墙的长度约为 m 1km ,宽度 m 22,面积较小;根据花岗岩和辉绿岩( ) 的穿插关系可以知道,辉绿岩形成于花岗岩之后,形成于第四纪Q 之前。侵入关系通过对地质图分析可以看出, 长山地区南部的花岗岩 和辉绿岩为侵入岩,且花岗岩是被后来形成的辉绿岩所穿插。侵入接触1花岗岩和中寒武统2之间2辉绿岩和中寒武统 2之间3辉绿岩和花岗岩之间沉积接触冷接触1第四纪 Q 和花岗岩 ( ) 之间2第四纪 Q 和辉绿岩 (

15、) 之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6 - 第 4 章 构 造4.1 褶皱构造长山地区自古生代后期 Pz 约为 450Ma 以来就开始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地质作用, 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 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层的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 最终让地貌变得丰富且富有层次, 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本区共有较大型褶皱5 个,分别为西北部

16、向斜褶皱、羊山背斜褶皱、青岩顶向斜褶皱、 花山背斜褶皱以及石顶山向斜褶皱,同时个别褶皱还伴有小褶皱。五个较大型褶皱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近于一致,都是沿北东南西NE-SW 方向进行延伸。 对于褶皱来说, 形成时代应该在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总之,结合地质构造各个方面的规律标志等,综合分析主要褶皱特征如下。4 西北部向斜褶皱该褶皱位于图幅西北部方向,呈北东南西NE-SW 方向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 T1岩层,两翼为上二叠统 P2和下二叠统 P1岩层。核部长约 900m ,宽约 300m 。该褶皱的枢纽倾伏方向为北东NE ,两翼之中北西翼倾向为南东 SE ,

17、 倾角约为 30,南东翼倾向为北西 NW , 倾角为 4045,相比北西翼较陡。 根据其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大致推断该褶皱为斜歪褶皱;根据其翼间角的大小105左右可以推测为开阔褶皱;根据其轴面斜歪,枢纽倾伏角在 30左右可以推测该褶皱大致为斜歪倾伏褶皱。通过与下侏罗统J1岩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可知该褶皱形成于下三叠统T1之后下侏罗统 J1之前。西北部向斜褶皱4 羊山背斜褶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7 - 该褶皱位于图幅西北部长山方向一带,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核部为中石炭统 (C2岩

18、层。该褶皱核部宽约550m ,长约 2625m ,长宽比约 5:1 ,属于短轴褶皱。该褶皱两翼由上石炭统C3 和下二叠统 P1所组成,两翼之中南东翼倾向为南东 SE ,倾角为2550,北西翼倾向为北西NW , 倾角为4055,相比南东翼较陡。 根据其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大致推断该褶皱为斜歪褶皱;根据其翼间角的大小100左右可以推测大致为开阔褶皱;根据其轴面斜歪,枢纽倾伏角在30左右可以推测该褶皱大致为斜歪倾伏褶皱。通过先后形成关系可以推测该褶皱形成于二叠纪之后下侏罗统J1之前。羊山背斜褶皱此外在羊山背斜褶皱的南西方向有2 个小型褶皱,较北西方向的是一个背斜,核部有中石炭统 C2 构成,枢纽倾伏向

19、为南西 SW , 两翼由上石炭统 C3 和下二叠统 P1所组成,北西翼倾向为北西NW , 倾角为 45,南东翼倾向为南西 SE , 倾角为 30,相比于南西翼较缓,故轴面倾向为南东,可知其为斜歪倾伏褶皱;较南东方向的是一个向斜,核部由上石炭统C3构成,两翼由中石炭统 C2 和下二叠统 P1构成,枢纽倾伏方向为南西SW , 北西翼倾向为南东 SE , 倾角为 30,南东翼倾向北西 NW , 倾角为 45,相比北东翼较陡,故轴面倾向为南东,可知其为斜歪倾伏褶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20、- 8 - 4 青岩顶向斜褶皱该褶皱位于图幅中部地区,呈北东南西NE-SW 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T1岩层,两翼为上二叠统 P2和下二叠统 P1岩层。核部位于青岩顶,长约 m 、宽约 m ,该向斜核部长度与宽度之比为3:1 ,因此为短轴褶皱。该向斜北西翼倾向南东 SE ,倾角为 45,南东翼倾向北西 NW , 倾角为 35,相比北西翼较缓, 故轴面倾向为南东 SE , 可知其为斜歪褶皱; 翼间角为 100,可以推断为开阔褶皱。由于枢纽倾伏方向为北东,可判断为斜歪倾伏褶皱。由于该褶皱被第四系 (Q)穿切,可大致推断该向斜形成于下三叠统T1之后,第四系Q 之前。青岩顶向斜褶皱以及北东方向的小型背斜褶

21、皱此外,在青岩顶向斜的北东方向有一小型背斜,核部由中石炭统C2 组成,枢纽倾伏方向为北东NE ,两翼由上石炭统 C3 构成,北西翼倾向为北西NW , 倾角为 44,南东翼倾向为南东 SE , 倾角为 32,相比于北东翼较陡,故轴面倾向为南东SE ,可判断为斜歪倾伏褶皱。形成时期应该在下三叠统 T1之后,在第四系 Q 之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9 - 4 花山背斜褶皱该褶皱位于图幅北东部分, 长山北东方向延伸一带,呈北东南西NE-SW 延伸,核部为中石炭统 (C2岩层。该褶皱

22、核部被F2断层横向所截。,核部长度和宽度之比 =5.5,故为短轴褶皱;该褶皱两翼由上石炭统C3和下二叠统 P1所组成,两翼之中北西翼倾向为北西NW ,倾角为 55,南东翼倾向南东 SE , 倾角为 30,相比于北西翼较缓,故轴面倾向为南东SE 。根据其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大致推断该褶皱为斜歪褶皱;根据其翼间角的大小95左右可以推测大致为开阔褶皱。枢纽向南西SW 倾伏 , 因此为斜歪倾伏褶皱。通过先后形成关系可以推测该褶皱形成于上二叠统P2之后 , 下侏罗统 J1之前。花山背斜褶皱4 石顶山向斜褶皱该褶皱位于图幅中部地区的石顶山区域,呈北东南西NE-SW 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 T1岩层,枢纽倾伏方

23、向为北东NE ,两翼为上二叠统 P2和下二叠统 P1岩层。核部位于石顶山地带,长约925m 、宽约 175m 。该向斜核部长度与宽度之比为5.3:1 ,因此为短轴褶皱。该向斜被F2 断层所截,其西北翼倾向为南东 SE , 倾角为 2025,南东翼倾向为北西 NW , 倾角为4048,相比于北西翼较陡,则轴面向南东SE 方向,因此可推断其为斜歪褶皱;翼间角为120,可以推断为开阔褶皱。根据枢纽和轴面,可以得知其为斜歪倾伏褶皱。由于该褶皱被第四系Q 穿切,可大致推断该向斜形成于下三叠统 T1之后,第四系 Q 之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24、- -第 12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0 - 石顶山向斜褶皱4.2 断层构造在该区的南部金沙河区域存在一条被第四纪Q 覆盖的逆断层 F1,其走向为东西 E-W , 在本区的北东部分存在一平移断层F2,其走向为北北西南南东 NNW-SSE 。而断层的形成时代为: 一般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地层之后,未被错断地层的上覆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总之, 结合地质构造各个方面的规律标志等,综合分析主要断层特征如下。4 金沙河逆推测断层 F1在图幅挡住, 该断层处于地区南部, 其走向从西向东该开始大致为南西北东走向,穿过金枣园之后走向逐渐向西东水平过渡,和金沙河的流向一致。该断层北部

25、地形高南部低,通过“V”字形法则对该断层与地形等高线之间关系的观察可以判断该断层与地面坡向一致,倾向均是南S且断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角。观察该断层的南北盘地质年代,北盘主要为中石炭统(C2与上寒武统?3的地层,南盘主要为中寒武统 ?2的地层,利用同一高度地层等高线的地层年代判断,南盘为上升盘,北盘为下降盘,因此该推测断层为逆断层。在该断层上部,部分地区被第四系Q 的岩层所覆盖,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该推测断层形成时期在中石炭统(C2之后,第四系 Q 之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1

26、 - 金沙河逆推测断层(F1) 4 花山石顶山直立平移断层F2该断层走向呈北西南东NW-SE 方向,在南东方向停止于石顶山向斜褶皱,在北方向延伸出图幅之外,该断层长度至少为1925m 。该断层为直立直线产状,并没有随地形产状而有倾向状态。南西盘和北东盘的地层组成一致,均是中石炭统C2 、上石炭统 C3 、下二叠统 P1 、上二叠统 P2以及下三叠统 T1 。由经过对图幅分析, 该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状态都是向右行, 因此可以判断该断层为右行右阶直立平移断层。 花山石顶山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正交, 且切穿花山背斜以及石顶山向斜,可知其为横断层, 并被第四系所截。因此该断层形成于下三叠统T1之后,第四系

27、 Q 之前。花山石顶山直立平移断层F2第5章 构造演化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2 - 长山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根据地层间的侵入关系、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侵入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构造演化时期5.1 第一构造层该时期主要集中于下奥陶统(O1 、上寒武统 ?3 、中寒武统 ?2这三个时代。该时期地壳持续缓慢下降,接受沉积,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是沉积作用却从未间断, 或者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沉积物逐层增加,所以岩层之间没有出现时代

28、缺失或者褶皱等现象,呈现出整合接触关系。 之后随着沉积的继续堆积然后风化岩层消失或者时代不沉积,一直到中石炭统(C2才继续有新岩层的出现。5.2 第二构造层褶皱的形成该时期主要是在下三叠统T1 、上二叠统 P2 、下二叠统 P1 、上石炭统C3 、中石炭统 (C2等古生代晚期以及中生代早期。该时期岩层继续接受沉积,逐渐形成下三叠统 T1 、上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上石炭统C3 、中石炭统 (C2等各个地层。但在沉积到下三叠统T1时期之后,由于岩层受到内、外动力引发的地质运动的影响,岩层开始发生弯曲变形而表现出相对的抬升和下降趋势并最终形成了“西北部向斜、羊山背斜、青岩顶向斜、花山背斜、

29、石顶山向斜”等五个较大型的褶皱构造以及部分小褶皱。随后地质运动趋于稳定,但由于风化作用和不沉积现象或风化作用大于沉积作用等,直到下侏罗统J1时代才有新的岩层出现。断层的形成该地区主要有一条金沙河逆推测断层以及一条花山石顶山断层。根据金沙河逆推测断层两盘的新老关系可以得知其为逆断层,且切过的最新地层为上石炭统 C3 ,又被第四系 Q 所覆盖,故形成时期应该在上石炭统C3 之后,在第四系 Q之前。南盘为上升盘,导致下覆的中寒武统?2上升而出露在地表;花山石顶山断层切过的最新地层为下三叠统T1, 且被第四纪 Q 覆盖,故形成时期为下三叠统 T1时期之后,第四系 (Q)之前。随着下三叠统T1时期之后地

30、质运动趋于稳定, 这时斜切花山石顶山的断层开始出现,并穿过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3 - 山背斜和石顶山向斜的核部,并横向运动引起岩层错动。根据上面所描述, 可以猜测金沙江逆断层 (F1) 的形成应该早于花山石顶山平移断层 F2的形成。岩浆活动随着造山运动等地质运动活动强烈,此时火山活动也越发强烈。 这时岩浆通过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最先冷凝形成花岗岩以岩株形态的侵入体,在之后的火山活动中又以岩墙的形式侵入形成辉绿岩侵入体。5.3 第三构造层该时期下覆岩层是上一个时期岩层遭受到

31、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 直到下侏罗统 J1才开始继续沉积下来,但由于之前的地质运动形成了褶皱构造,而沉积的下侏罗统 J1的产出状态与之前的不同,所以呈现角度不整合的现象。但由于下侏罗统 (J1) 沉积作用时间较短、 或遭受的风化侵蚀作用较强烈、或该区图幅编制并未涉及二而导致沉积面积不大,仅在图幅西北部分有表达。后来随着第四系 Q 作用后,并逐渐以河流的形式对岩体进行着侵入作用, 从青岩顶以及石顶山等高处发源地逐渐通过侵蚀接触和切割接触的方式切入下三叠统T1 、上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上石炭统C3 、中石炭统 (C2 、下奥陶统 (O1 、上寒武统 ?3 、中寒武统 ?2等岩层当中,同时

32、还通过掩盖接触的形式覆盖住了由于断层作用而抬升、出露的上寒武统?3 、中寒武统 ?2以及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 、辉绿岩最终发育为金沙河。由于金沙河形成而引发的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地形也极大力促进了村落的形成,比方在金沙河凸岸的金枣园居民点的形成。总之,本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大地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现在复杂的地质构造。第 6 章 结束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4 - 长山地区地层出露情况较全,虽然从古生代地层开始,除了缺失志留统S 、泥盆

33、统 D 、白垩统 K 、古近系 E 、新近统 N以外,其他地层的出露较为完好,地层唯一出露不太好的是中寒武统?2 ,平面面积太小而且第四系 Q 还覆盖了岩层;在构造方面,长山地区有五个较为大型的褶皱,分别为西北部向斜褶皱、羊山背斜褶皱、青岩顶向斜褶皱、 花山背斜褶皱以及石顶山向斜褶皱,伴随一些小型褶皱。本区有2 条断层,断层 F1为逆断层,断层 F2为平移断层,地质构造发育较好;在区域地质方面,本区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 3 个构造层; 此外还伴随岩浆的侵入和熔岩的溢流现象,从总体上看,本地区构造运动较强,以此形成了长山地区地形。这次综合实习作业几乎包含了之前我们所学的实践知识,可以说是之前

34、实习作业的内容综合训练 ( 读地质地形图,对单斜岩层、褶皱构造、断层的剖面图绘制, “V”字形法则的运用,分析各构造的形成时期等) 。通过这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使我对构造地质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完善的应用理解,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做图的方法与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我思考运用的能力。通过这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也使之前没有完全能够运用的知识得以融会贯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在完成综合报告的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真正到达举一而反三的目的。本次综合报告近则为暑假的江油填图实习奠定基础,明晓自己在实习后应该如何整理

35、数据以及其他资料;远则感性地明白以后应该如何处理工作。最后非常感谢刘岁海老师细心的指导,感谢刘老师在过去的一学期里面为我们讲述的实验要点,回想起来,自己当初连地质地形图都不会读,到现在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图切地质剖面图等一系列关于构造地质简单图件的绘制和制作。当然,我们应该时刻怀着一颗谦虚的心不断的学习,因为我们现在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还是太少。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对于基础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时机。参考文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8

36、 页构造地质学课程综合作业- 15 - 1 李忠权、刘顺主编 .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9. 2 肖渊甫、郑荣才、邓江红主编. 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9. 3 陈扬杰、周淑文、刘国钧、王微枢,1989. 4昆明地质学校主编 . 古生物学 . 北京市:地质出版社 , 1979 5邱家骧主编 . 岩浆岩岩石学 . 北京市:地质出版社 , 1985. 6 康继武等编 . 地质填图实习指南 . 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 7 周瑞著 . 断层新知与地质数表 . 昆明市: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9. 8 吴泰然编著 . 普通地质学 .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03. 9 舒良树主编 . 普通地质学彩色版 . 北京市:地质出版社 , 2010.09.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