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308334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4 新人教版必修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牛郎织女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农业的起源“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时,分地之利,制耒(li)(li)耜耜(s(s) ),教民农耕,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白虎通卷二卷二是是“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一,之一,在在“圣王圣王”中有显赫中有显赫的地位。的地位。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距今7000多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稻谷遗存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

2、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农业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石斧石犁周而复始迁徙思考: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逐步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原因是什么?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商周时期农业 耒耜锄耕(1)耕作工具)耕作工具木木制的制的耒耜耒耜和和石锄石锄、石犁石犁 青铜青铜农具农具 重要重要 很少很少 比较粗笨简单比较粗笨简单 (2)耕作技术)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农作物农作物粟

3、、稻、黍、稷、麦、桑、麻粟、稻、黍、稷、麦、桑、麻 (4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开始走向定居粟稻稻黍黍稷稷桑麻麦麦豆豆(菽菽) (四):农业生产的根本动力我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 耕作工具,耕作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由频繁迁徙到开始定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精耕细作的含义所谓精耕细作就是指在农业上认真细致的耕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

4、素。(二):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时期工具名称特点西汉隋唐铁犁耦犁犁壁耧车曲辕犁(完善)只能松土破土,构造简单二牛三人、二牛一人,有很大进步,但不够灵活可朝同个方向松土,比欧洲早了近千年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灵巧(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战国铁犁铧冠铁犁铧冠(1951195119511951年于河南辉年于河南辉年于河南辉年于河南辉县出土)县出土)县出土)县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形象图)(形象图)(形象图) 东汉东汉东汉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

5、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 ,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条播机耧车唐朝的曲辕犁唐朝的曲辕犁敦煌壁画农耕图犁壁犁壁 犁评犁评犁箭犁箭2: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特点时期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利于根系生长,排水防涝利于保持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湿抗旱的作用 西汉赵过推行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垄隔年代换隔年代换所以所以称作称作代田法代田法。BB1AA1耕地 疏松

6、土地耙地 碎土耱地 平整土地耕耙耱 土地前后对比3:耕作制度(1): 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2):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4:灌溉水平的提高工程或工具时期战国汉朝曹魏唐朝宋朝明清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改进翻车创制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航拍照片航拍照片, , “鱼嘴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史记人力和水力人力和水力马钧改进翻 先进的灌溉工具,是农业灌溉工具的一项重大改进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专门谈及“应作水车事”,说:“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地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说明筒车使用已成“唐国之风”,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创造,影响广泛不用人畜之力时期耕作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耧车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力风车(三)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粮食收获量与

8、播种量的比较简表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时期时期时期时期国别与出处国别与出处国别与出处国别与出处收获量与收获量与收获量与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播种量之比播种量之比播种量之比秦朝秦朝秦朝秦朝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农史稿中国农史稿中国农史稿中国农史稿10101010倍或倍或倍或倍或十几十几十几十几倍倍倍倍6 6 6 6世纪世纪世纪世纪中国中国中国中国齐民要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粟粟粟粟: : : :24-20024-20024-20024-200倍倍倍倍麦麦麦麦: : : :44-20044-20044-20044-200倍倍倍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27272727年年年年-476-476-

9、476-476年年年年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克洛米拉农书克洛米拉农书克洛米拉农书4-54-54-54-5倍倍倍倍13131313世纪世纪世纪世纪英国英国英国英国亨利农书亨利农书亨利农书亨利农书3 3 3 3倍倍倍倍我国古代农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小农经济的形成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1:原因:(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提高了社会成产力(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拥有一定的土地(二):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以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形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三):小

10、农经济的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四):小农经济的特点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村。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封闭性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自足性(五):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生产积极性提高2:土地有限,经营规模

11、小 精耕细作“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冬。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班固汉书 .食货志3: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要承担沉重的徭役,遭遇天灾时,甚至破产流亡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12、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刀耕火种刀耕火种耜耕耜耕 集体耕作集体耕作个体农耕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男耕女织)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小小农农经经济济小结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我国古代农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4: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而商业和手工业都是农业的补充。中国古代文明就是在长江、黄河等适合农业发展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