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292980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0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 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

2、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 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 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 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单元教学要求:知识技能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 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 千克 1000克。数学思考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根据具

3、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 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1 页2 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 101、102 页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4、千克=1000克。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袋装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米;

5、二分的硬币、1 克的药包、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克的肥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

6、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 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 1 千克(1)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 千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3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3)找一找:大家把 1 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

7、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 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 千克呢?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 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 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 掂一掂 ;2 找出大约重 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 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 千克?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 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 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 1 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

8、师想请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 1 就表示物品重?(重1 千克)那指针指向 2 就表示?(重 2 千克)(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 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 1 千克呢?看,像这样的 4 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这样的 3 个梨大约重 1 千克。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 千克。3认识感知 1 克(1)刚才我们知道了1 千克有多重,那 1 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 2分的硬币约重 1 克。(2)掂一掂: 1 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 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

9、始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 1 千克比呢?( 1 克非常轻, 1 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4)找一找:虽然 1 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 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 1 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5)感受 10 克、100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 克重的板蓝根冲剂, 100 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4 感

10、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 克)一袋盐 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 克)板书 1000 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 千克)板书 1 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 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千克和 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 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 1 千克。请大家跟我读: 1 千克 = 1000 克5. 小

11、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通过掂 2 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 克和 1 千克到底有多重;知道 1 千克=1000克6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 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巩固拓展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 105 页

12、练习二十第 1 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圈单位:书 105 页练习二十第 2 题(3)你知道他们有多重吗?书105 页练习二十第 3 题2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 克重。 2 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 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 千克。 100千克相当什么呢?( 100袋 1 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 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 500 克的盐)可真重呀。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

13、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105 页练习二十第 4 题。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5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 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排列组合的数学方法。学情分析:

14、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 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在设计本单元时, 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使学生在描述、 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单元教学要求:知识技能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

15、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在方位的数字是几。单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16、第 5 页,共 21 页6 数学广角推理(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109页例 1 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1“随意”猜。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

17、。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2“犹豫”猜。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3“确定”猜。继续提示:下面不是橡皮。(1)学生独自猜测。(2)同桌交流猜测结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1引导审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思考: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3在四人小组

18、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三)互动互议,精讲点拨1全班交流。预设 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1 页7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预设 2:连线法。引导学生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预设 3:表格法。(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数学语文品德与生活小红小丽小刚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总结方法,求同引思1思考: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让学生体会,由“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较简单

19、的推理,即“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因此由三个人拿三本书转化成两个人拿两本书。所以推理首先要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2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书,说说你的想法。3小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升(一)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 109页“做一做”的第1、2 题学生读题后在书上完成,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二)变式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3 题。完成后着重让学生思考“你先确定谁?为什

20、么?”(三)游戏拓展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拿出3 样文具,在组内设计“猜一猜”的游戏,先在组内玩,然后全班表演,请其他同学猜。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1 页8 数学广角推理(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110页例 2 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从而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2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

21、理,进一步体验推理的作用。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作好铺垫(一)接受挑战,练习引入1下面的方格中只能填14 四个数,你能很快猜出A是几吗?2哪一个表格中可以直接确定A是几?(二)教师小结,出示课题我们在推算第四个数的时候,哪行或哪列空格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我们就能确定第四个数是几,而空格越多的,我们越无法确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

22、新的问题。二、问题导思,领悟新知(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先呈现例2 的文字信息,再呈现表格。(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1 学生读题。 2 思考: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想提醒同学们在填写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交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1 页9 (三)互动互议,精讲点拨1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确定B是几呢?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3 2 A B 2 3 1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

23、个空格应填的数。(2)引导学生发现:哪一行或哪一列出现了哪三个不同的数?(A所在的行和列)(3)推理明确: A的竖列另两格分别是1 和 3,A可能是几?( 2 或 4)再看 A的横行另两格是 B和 2,A只能是几?( 4)(4)将数字填入表格。3 2 4 B 2 3 1 (5)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自主探索B是几,并将数字填入表格。全班交流说说怎样确定 B是几的?3 2 4 1 2 3 1 4根据刚才推算的方法,你能填出其他方格中的数吗?(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体会推理方法。(3)师生小结,明确思路:先找已知三个不同数的,确定第四个数,依次推出结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一)

24、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 110页“做一做”。提醒学生先找出已知三个不同数的行和列,再进行推理,再次明确推理的思路。(二)变式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 题。同桌两人可以先讨论再完成,汇报时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填法一一找出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1 页10 (三)拓展练习完成教材第 110页的思考题。提醒学生可以用上节课画表格的方法解决,集体交流时请学生说说排除的过程。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二)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教学反

25、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1 页11 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 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6、 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方法,通过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单元教学要求:知识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27、,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数学思考 :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问题解决 :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单元教学重点: 复习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28、-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1 页12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 不要求学生都掌握, 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总复习(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3、114 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

29、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教师选 12 个小朋友上台。1分组。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可以每组 2 人,分成 6 个组;可以每组 3 人,分 4 个组;可以每组 4人,分 3 个组,可以每组 6 人,分 2 个组。)2抢答。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课件依次演示:)七八()

30、 ()三十( ) 八十一四八()549=()35()=7 ()8=9 ()2=5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1课件出示:(1)16 枝铅笔,装在 4 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2)16 枝铅笔,每 8 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1 页13 (3)16 枝铅笔,装在 7 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3学生汇报(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2)计算时用什么乘

31、法口诀?(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例如:每 3 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6练一练:(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 角,小英带了 6 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3)比较: 60 8=6(枝) 12(角) 60 8=7(枝) 4 (角)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 角,(因为12 角里面还有 1 个 8 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二)复习混合运算。1课

32、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 86 8(36-29) 64-40 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如:第一类: 128-64+36 48 86 第二类: 64-40 8 6+183 第三类: 8 (36-29)(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2练一练:(1)课件出示:18-63 (18-6)3 18 63 18-6 3 (2)学生计算。(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一)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 题。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

33、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 题。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 题。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二)实践应用。140 个图形如下排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1 页14 第 34 个图形是(),40 个图形中有()个。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 7 天)看完一本 60 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 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

34、哪些疑问?教学反思:总复习(第 2 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3119 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的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求近似数的方法及整百、 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中间有

35、0 的数的读写。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 、回顾中形成知识(一)猜数引入。1由 3、0、0、9 组成的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9,读数时且读一个零,猜一猜这个数可能是多少?(9003、903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1 页15 2你知道这是哪个单元学的知识吗?(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你能说出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哪几方面的知识吗?(二)形成知识体系。1学生交流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的主要知识点。2学生汇报主要的知识点,遗忘的部分加以点拨。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整百(整千)数

36、加减法。二、整理中掌握知识(一)情境一:课件出示商场里 6 款液晶电视机,价格(单位:元)分别是:4986、6800、5008、7060、10000、5086 1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1)写一写:教师报价格,学生在纸上记录,然后课件逐个出示价格,学生校对。(2)说一说:指生说说写数的方法,写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强调:写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数时要注意数的中间或末尾写几个零。2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1)读一读:指生读出课件上液晶电视价格的数,边读边纠正读法。(2)说一说:指生说说写数的诀窍。强调:不管中间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3)比一比:读数和写数有什么共同点?(读数和写

37、数时都从高位起。)3复习数的组成。(1)贴一贴:根据教师的问题,指生依次在黑板上贴出数位顺序表。右起的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第五位是什么位?(2)说一说:指生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3)想一想:数位顺序表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4)拨一拨:指生利用数的组成介绍6 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其他的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并说出价格。4复习数的大小比较。(1)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两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进行比较大小,同桌交流比较的方法。(2)指生汇报,交流大小比较的方法。板书有代表的几组: 680010000、49866800、5086500

38、8 (3)归纳总结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大的数大,最高位相同,依次往下比(4)把 6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近似数的方法。(1)猜一猜:老师选定了一款,这款的价格比6800 元多一些,比 10000元少得多,你知道老师选的是哪一款吗?(2)说一说: 4986、5008、7060、5086的近似数分别是多少?(二)情境二(复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课件出示商场里其他电器的价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1 页16 电吹风: 260 元电

39、风扇: 180 元空调: 3000 元洗衣机: 2800元冰箱: 3600元1根据上面电器的价格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学生汇报,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并指生说出算法。(1)260+180=440 (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26 个十加 18 个十等于 44 个十,也就是 440)。(2)260-180=8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26 个十减 18 个十等于 8 个十,也就是 80)。(3)3000+2800=5800 (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30 个百加 28 个百等于 58 个百,也就是 5800)。(4)3000-2800=20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30 个百减 28

40、 个百等于 2 个百,也就是 200)。三、练习中深化知识(一)基础性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 题。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模型独立读写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然后全班交流读写数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数的组成。3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求近似数的方法。4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方法。(二)综合性练习。1按规律填数。(1)_、2996、2997、2998、_、_。(2)_、_、3910、3920、_、3940。(3)_、5800、5900

41、、_、_、_。2按要求填上合适的数。3按要求组数。用 3、7、0、0 组成不同的四位数。(1)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有();(2)不读零的数有();(3)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四、梳理中内化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1 页17 今天我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总复习(第 3 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3115 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2在操作中,

42、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图形的运动(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

43、转运动,体会区别。(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1猜一猜、想一想(1)出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1 页18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2剪一剪、做一做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3说一说,描一描(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

44、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4找一找,比一比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1 出示: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1 页19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

45、一项调查。(一)收集整理数据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二)记录分析数据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现象对称平移旋转人数2分析数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 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2教材第 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3教材第 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巩固数据收集整理。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小小设计师(机动)。要求: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根据你画的

46、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1 页20 总复习(第 4 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3119 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

47、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1)看到 1 克和 1 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 克或者 1 千克?(3)实物展示: 1 片口香糖约重 1 克,2 袋 500克的盐重 1 千克。3进率关系。(1)已经明确了

48、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 袋 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5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 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 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1 页21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二)复习推理1复习推理(一)。(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

49、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2复习推理(二)。(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