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27985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3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物理说课稿示范范文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根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局部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了的电学根底,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2、,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 P=w/t 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的电子计时器,空调机的铭牌图片、灯泡。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稳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稳固

3、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 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 分钟)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

4、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启发:如何来比拟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 1 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类比于功率的定义)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答复,由学生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活动二:解决问题。板书: 消耗功率 100W 中的 100 就是电功率是 100W,它的意

5、义是此灯泡在 1s 内消耗的电能是 100J.学生答复 25W 的意义。谈话:正是因为 100W 的灯泡比 25W 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 的灯泡比 25W 的灯泡亮的原因。(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让学生看书本上 92 页的小资料,并观察教师带来的用电器上的铭牌,请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答复: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吗?谁的电功率最小?谁的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

6、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活动四:单位比拟,明确概念:(1)功率为 1 千瓦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1 小时,它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如果 P 用千瓦作单位,t 用小时作单位,那么 W 的单位是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所求的是 W 电能!)引导得出:千瓦时 的来历活动五: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P.95 的电功率的测量。教师归纳总结第三环节:典例剖析,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学大约 7 分钟)板书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剖析,教师分析讲解并总结。第四环节:布

7、置作业,稳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 分钟)在完成第四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任务根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之后老师发动学生收集家里的电冰箱、 电熨斗、 电视机、 电风扇、 微波炉、 洗衣机等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 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附:板书设计电功率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2.计算公式:P=UI P= 导出公式:P=U2/R,P=I2R.3.功率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的还有千瓦(KW),1KW=103W.4.电功率表示的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5.额定电压

8、与额定功率U 实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6.电功率的测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表达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根底,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

9、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局部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开展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和处理能

10、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开展的奉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开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开展做出奉献。(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开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平安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

11、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发动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发动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三、教学方法应用实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四、教学程序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第一环节:创设情景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平安,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平安带比拟好。结实的钢绳还是结实的弹性绳?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的比照演示实验(要挑选软度适宜的橡皮泥做实验)(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相同)实验现象:用弹性绳的

12、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非常整齐,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第二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认识,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讨论第二阶段过程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论: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长,力小推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这些说明动量和冲量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设一个物体以速度 v1 在

13、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 F 作用下,经过时间 t,速度变为 v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过程中小车受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分析数据发现:碰撞过程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几乎一样。所以,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也成立。第三环节:定性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 Ft=P 分情况进行讨论。 我们

14、经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方法让鸡蛋不碎吗?演示实验:瓦碎蛋全(也可以放录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如:图片(图 5)中的现象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第四环节:定量应用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 600N,系一条长为 L=5m 的平安带,假设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平安带的缓冲时间t=1s,那么平安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 取 10m/s2)【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图,如下图,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平安带时的速度为 v1,那么 v12=2gL,即 v1=经缓冲时间 t=1s 后速度变为 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

15、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 (mg-F)t=0-mv1,将数值代人得:F=(600 600)N=1200N所以,人给平安带的冲力 F 为 1200N,方向竖直向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到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

16、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那么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2、

17、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

18、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根底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根底。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四、说课堂教学设计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19、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讲授新课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拟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a、

20、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 10-3 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拟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拟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

21、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3、什么叫压强在以上结论根底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

22、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拟,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表达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 1 帕=1 牛/米 2,并说明 1 牛/米 2 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 10-4 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4

23、、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在上述根底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 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 10-6 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小结: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

24、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板书设计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外表上的力。2、方向:垂直于物体外表。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二、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3、单位:牛/米(帕)1 牛/米=1 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