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27791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五种病症康复按摩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v一、肩关节周围炎的概念:一、肩关节周围炎的概念:v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v本病是一种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疼痛沉重,因炎性粘连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多单侧发生。v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v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患病后,肩关节不能运动,好象被冻结或凝固一样,故又称冻结肩、肩凝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v日久,可严重影响肩关节活动,以至造成肩关节粘连。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v1、外感风寒湿邪:露卧当风,或久居湿地:使肩部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气

2、血凝滞,经脉不通所致。v2、气血不足:年老体弱或过度劳累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不伸所致。v3、外伤筋骨:摩擦挤压,跌扑闪挫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总之,风寒湿邪侵袭,劳损是其外因;v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是本病的内因。v筋脉痿而不用日久关节粘连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v从现在医学观点来分析:v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侵润,使关节周围炎性组织液渗出,逐渐增生所致。由于无菌炎症的刺激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使局部血循环受阻,加重炎性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v后期又称粘连期,本期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关节囊、滑液囊及周围软组织的纤维性粘连

3、,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v多为单侧肩部酸楚疼痛,伴有沉重感,夜间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且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臂放散。病程日久,关节粘连,一切活动逐渐丧失(外展、外旋、内旋、内收、后伸、上举的活动均受限以至丧失)。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洗脸、穿衣服、脱衣服等活动均感困难。病程日久,可出现肩胛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岗上肌为显著。诊断要点 1、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在肩前,肩后 和外侧。(肩三点) 2、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功能均 受障碍。 3、外展时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动作 不能完成。 四、按摩治疗方法四、按摩治疗方法

4、v应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可加速痊愈过程,同时可促使功能活动障碍恢复正常。但在治疗时对不同病期的病人,要给予不同的对待。v对急性期的手法要轻柔,以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使疼痛缓解或消失。v对后期的肩关节粘连,此期推拿的手法要重,强度适当加大,患者多感疼痛,推拿后宜用搓抖法以缓解疼痛。v治疗原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v取穴:中府、肩井、天宗、肩髃、肩贞、肩内兪、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v肩贞在腋后皱襞上一寸。v肩内陵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v手法:按、揉、拿、滚、摇、扳、搓、抖等手法。v操作方法及步骤:患者取坐位,肩部自然下垂,医者站在患侧。v

5、1、先按拿肩井,天宗,拨肩内陵、肩髃、肩贞、按揉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按揉肩关节周围,按拿肩部,使肩部解除痉挛。手法由轻到重,自浅入深反复操作5分钟。v2、滚肩部及肩关节周围与上肢的前、后侧、内、外侧、从肩部到腕部,往返各3-5遍。v3、用摇肩法摇动肩关节,摇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v4、运用扳肩法扳动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各扳2-3次。v5、搓肩部及上肢、抖上肢、理五指等。v6、最后擦肩关节周围。颈颈 椎椎 病病v一、颈椎病的概念:一、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臂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是因颈椎增生、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的病理改变

6、(简称退变),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以致压迫刺激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而引起颈、肩、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重者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者大小便失禁,瘫痪等。二、解剖特点二、解剖特点v(1)颈椎的构成:v颈椎有七个椎体,六个椎间盘。除第一个颈椎以外,每个颈椎都是由椎体和椎弓组成。在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分别是一个棘突、两个横突、两个上关节突、两个下关节突。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上下方向上构成椎管。v(2)颈椎椎间盘的结构:椎间盘也叫椎间纤维软骨盘,它是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部分组成。v椎间盘的作用为:椎间盘的作用为:缓冲震动、连接椎骨的作用。v椎间盘的各部结构

7、:v 纤维环: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排列成同心的环形纤维层。v 髓核:髓核:髓核被纤维环包绕,是为胶样物质。髓核中含水量高达80%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量逐渐减少。v 软骨板:软骨板:构成椎间盘的上下壁。v(3)椎间盘的退变:人到30岁时,椎间盘发育到最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出现不可逆的退变。表现为:软骨板的半渗透膜作用减低,髓核脱水,椎间盘的弹力减小,变薄,进而使椎骨不稳,出现骨质增生以起到代偿作用。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 v本病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的不同:v(1)内因:v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变性、萎缩、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椎体的先天性畸形(融合椎、椎管

8、狭窄等),则是本病的特殊病因。v(2)外因:v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是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v颈椎部的急性损伤多有外伤病史。如碰撞伤、扭伤等,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或造成颈椎脱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神经、血管,产生一系列的诊断要点。v颈椎部的慢性劳损最为常见。如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常为导致慢性劳损的重要原因。例如:长期坐办公室工作者、木工、会计、车工、教师、司机等工作人员均易患颈椎病。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是导致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v颈椎椎间盘的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表现为软骨板的半渗透膜作用减低,软骨板变薄,使纤维环因软骨板破坏失去附着,使椎间

9、结构的稳定性受损,同时使纤维环、髓核营养来源减少,从而加快了椎间盘的退变。v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前后纵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下降,椎体发生代偿性骨质增生,增生可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产生一系列的诊断要点。v总之,颈椎椎间盘的退变或损伤,均可导致颈椎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的松弛,项韧带肥厚以致钙化、颈椎小关节的增生,促使颈椎的内、外平衡失调。颈椎骨增生、骨赘形成、颈部周围的软组织劳损、痉挛、炎性水肿以致变性,粘连等,对颈部的神经根、血管、脊髓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v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一般以颈、肩、背部疼痛

10、,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为基本临床表现。v根据病变部位,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与混合型等五种类型。(其中包括有颈型颈椎病)五、诊断要点五、诊断要点v(1)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v颈型颈椎病也称上颈椎综合征,它主要累及颈1至颈4神经根,有时难以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截然分开,有以下诊断要点和体征。v表现症状为颈部酸痛、颈肌痉挛、颈项僵硬。v可出现一侧偏头痛、头皮感应痛、有时疼痛可达前额和眼周;v常可累及交感神经而出现头昏、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还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v也可表现为反复落枕、环枢椎半脱位等。v(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v本型最为常见,

11、多为单侧,亦有双侧发病者,本型约占颈椎病的60%。有以下诊断要点和体征。v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其疼痛表现为钝痛、酸痛、胀痛、或隐隐做痛、或过电样串痛。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诊断要点加重。v亦可有头晕、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v颈项活动受限,头部歪斜;病变相应的棘突周围或相应区域,如耳后、肩、上肢等部位有压痛点;颈肌痉挛;日久亦可出现肌肉萎缩。v受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v病久者可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v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v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和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发冷、发热、皮肤潮红、发白、发绀或肿胀、指甲变形、无光泽

12、、亦可脆裂。v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后,向健侧侧屈。医生一手抵住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v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即压顶试验):患者取坐位,头部侧屈后伸或单纯后伸,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亦提示臂丛神经受压。v(3)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v本型占颈椎病的20%左右。其诊断要点如下。v位置性眩晕: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故称为位置性眩晕。眩晕呈间歇性,常伴有复视、眼睛震颤、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诊断要点。v猝倒:为本型颈椎病所特有体征,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可突然四

13、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v头痛:为血管性头痛,多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日,疼痛多位于枕部、顶枕部、颞部,多呈跳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顶枕部、甚至眼区放射。v眼部诊断要点:视物模糊、复视、幻视、失明等视力障碍。其特点为:开始时诊断要点与颈部诊断要点有关,在颈部运动时,眼部有不适感。v也可出现延髓麻痹及其他颅神经诊断要点,如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喝水反呛、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也可出现面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平衡障碍。(软腭:是软腭:是指口腔上壁后半部分指口腔上壁后半部分)v感觉异常:可有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针刺感、蚁走感,有的

14、可出现深感觉障碍。 v检查可发现颈肌痉挛、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偏歪。v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医生使其头屈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者为阳性。v(4)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v发病年龄多在40 60岁,发病慢,约20%患者有颈部外伤史,其诊断要点为:v先有下肢诊断要点:早期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困重、无力、随后行走困难,颤抖无力,走路不稳,伴有头痛、头晕、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或排便无力等。v后期可出现躯干部的诊断要点:出现第2 4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骨盆区发紧;重者可出现四肢瘫、三肢瘫、单肢瘫、交叉瘫、或偏瘫等症状。v最后出现上肢的诊断要点:表现为一侧或

15、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不能做精细的动作,甚至不能自己进食。v颈后伸或侧弯受限,棘突压痛,椎旁有压痛。v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震挛、踝震挛。v(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v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v交感神经兴奋型:出现偏头痛、或 颈枕痛、头晕、头沉、两目干涩、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同时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心前区闷痛、血压升高,肢体血管痉挛,肢体发凉,局部温度减低,多汗,耳鸣等。v迷走神经兴奋型:出现头痛、头晕、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v(6)混合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v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即可诊断

16、为混合型颈椎病。六、按摩治疗方法六、按摩治疗方法 v1、治疗原则:疏筋活血、理筋整复v2、取穴:缺盆、肩井、肩中俞(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二寸处)、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等穴。v3、手法:滚、按、揉、拿、拔伸(牵引)、拔伸旋转、拿搓、擦等手法。v4、操作技能方法:患者正坐,医者站立。v(1)按揉以上诸穴及颈项部。v(2)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滚法滚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部。v(3)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及肩部。v(4)推桥弓(桥弓:在耳后翳风穴到缺盆成一直线)并配合推肩臂部。v(5)用拔伸法拔伸颈项部,并配合拔伸旋转颈项部。v(6)搓揉肩部。v(7)擦肩、背、上臂部。落落 枕枕v(一)

17、概述(一)概述 :落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部伤筋(即筋出槽、骨错位),轻者3 5天不治自愈,重者可延续两周。如果成年人经常落枕,则多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本病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而转动不灵活的一种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用按摩手法治疗极为有效。v(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v1、睡眠姿势不良:这是主要原因。可导致颈部肌肉、关节、或韧带的损伤。睡眠时,绝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是侧卧,若因枕头过高或过低,均可造成一侧肌肉或韧带受到牵拉而损伤。v2、与寒凉有关 :这一点是次要因素、或是诱因。因寒凉刺激可使颈部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痉挛,产生疼痛,两侧肌肉张力不一致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18、。v本病至今无病理资料证实,从临床观察,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颈项部肌肉痉挛及颈椎关节的活动受限。由此推理,落枕病多为颈椎的关节突间小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所致。所以说:颈部扭伤多为软组织损伤;落枕多为小关节错位。v(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v本病的发生多在睡觉醒来之后,突然感觉颈部一侧或两侧疼痛,颈项强直、僵硬,头向一侧歪斜,活动明显受限,左右旋转活动时疼痛加剧,重者疼痛可放射到肩背部或上臂部。v(四)诊断要点:(四)诊断要点:v1、颈部疼痛:其疼痛的特点是:v(1)疼痛多为剧烈疼痛;v(2)疼痛多在睡眠后出现;v(3)疼痛多在一侧(亦可两侧痛);v(4)疼痛多在颈部活动时可明显加重;v(

19、5)较重者可向上波及到头部,向下可波及到上肢。v 2、功能受限:颈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各方向功能均可受限,但以旋转受限为主。v3、颈部歪斜:颈部可因疼痛而出现颈部歪斜,也可出现“头向前倾”等现象。v4、颈肩部肌肉痉挛、压痛,压痛点多在颈椎一侧与肩胛骨内上角。v5、颈部可出现棘突偏歪、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反张等。v(五)治疗方法:(五)治疗方法:v落枕有自愈的趋势,但是推拿按摩治疗可缩短病程,轻者一般一次治愈,重者23次。v治则:舒筋活血、温通经络、止痛复位。v取穴:肩井、天宗、风池、列缺、合谷、落枕穴(在手背第2、3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v手法:拿、按、揉、摇、扳等手法。v操作技能:

20、患者端坐,医者站在后外侧。v1、按揉松筋:医者一手扶患者的头部,用另一手拇指、指腹拿、按、揉颈肩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使颈部肌肉放松,以缓解痉挛。拿揉时应先从健侧到患侧,力量从小到大,作用层次由浅到深,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痉挛、达到止痛的目的。v2、点穴止痛:先点按肩井、天宗、掐风池、边掐边揉,按揉列缺、合谷,点按落枕穴,用以缓解颈部的肌肉痉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v3、查找痛点:用拇指查找痛点,常可在痛点处查找到一个条索状硬结,此时应用拇指反复推、拨条索状硬结,将硬结散开,使硬结消散。v4、摇扳颈项:先摇颈项部,以增加颈部活动范围,待颈项肌肉放松时,然后扳颈部(使用侧扳法)。

21、先向患侧扳,此时即可听到咯噔的响声,然后再向健侧扳动一次。v5、端提治乱:如果扳法未能成功,此时则应使用端提治乱的手法治疗,即可纠正颈椎后关节的紊乱、又可缓解颈部的肌肉痉挛。v注意事项:使用摇扳法时,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宜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危险。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v概述:概述: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本病不仅有外上髁炎的表现,同时常有关节滑囊等其他软组织受累。v局部解剖:v肘部关节由肱骨下端,肱骨小头和尺骨近端诸骨分别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与上尺桡关节。肱骨的下端两侧有两个骨性隆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v病因病机:病因病机:v本病发病缓慢,一般无明显外伤史

22、,多发于木工、厨师、乒乓球运动员等经常做前臂旋转、伸腕用力的动作,使肘部各肌群肌腱受到牵拉,反复的旋转,造成肘关节部软组织劳损。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疼痛:肘部外侧疼痛,重者可牵扯整个前臂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v乏力:患者握力下降,严重时握物无力,甚至握在手中的东西被坠落在地。v压痛: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重者局部关节、韧带甚至沿伸腕肌方向均有压痛。v抗阻痛:被动做伸腕抗阻痛时痛剧。严重者做主动伸腕时也感疼痛。v密耳氏症(网球肘试验):患肢屈肘屈腕半握拳,医生将其前臂旋前,并被动的将肘伸直,如出现肘外侧疼痛则为阳性。 v治疗:治疗:v一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在自愈或治疗中,应停止或避免做旋

23、转动作,使患肢休息。本症力争在初期发作时治愈。如果反复发作的患者,对治疗不利,影响治疗效果,给治疗造成困难。v操作方法:操作方法:v松解(放松)手法:采用揉、搓、拿、滚等手法放松整个前臂肌肉,解除肌肉紧张与痉挛。手法要轻柔,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约3-5分钟。v解痉止痛:按揉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肱骨外上髁,患肢内、外侧。v松解粘连(拨肱骨外上髁):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握住肘部,拇指在肘内侧,按压在肱骨外上髁上,其余四肢在外侧。操作时一面使患肘屈伸,同时用拇指在外上髁上作来回拨动。在外上髁上作来回拨动。手法轻重及重复数次,视病情而定。v旋转拨筋: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作旋前、旋后活动,

24、另一手拇指在患肢桡骨小头处,作内外患肢桡骨小头处,作内外来回拨动,来回拨动,旋前时向外拨,旋后时向内推,反复数十次左右。v梳理筋肉:用掌根或拇指指腹按揉局部按揉局部,用双双手搓上肢手搓上肢,反复数次,以放松整个前臂肌肉而结束。v按摩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约需1-2个疗程。按摩后可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或用中药薰洗法以增强疗效。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v一、概述:一、概述:急性腰扭伤是指人们在生活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收缩不协调,或者腰部突然受到闪挫、跌仆等,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不同程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青壮年最多

25、见,老年及少年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平素缺少体育锻炼者,也常有发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扭伤。二、解剖特点二、解剖特点v1、竖脊肌:竖脊肌是为背部肌肉中最长、最粗大者。它纵列于脊柱两侧,是强有力的伸肌。v2、腰背筋膜:腰背肌筋膜是周围的竖脊肌深筋膜在腰部增厚而成,分浅、深两层,分别位于骶棘肌的浅面和深面,并在肌肉的外缘处相合,构成竖脊肌的鞘。腰背筋膜可保护肌肉,加强对腰部的支持。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v本病致伤的方式较多 ,常见的有:v(1)腰部用力时姿势不当,如下肢伸直弯腰搬动重物;v(2)走路时不慎失足跌倒;v(3)使用单手用力提重物;v(4)抬、举、推、拉重物时用力

26、过猛致伤;v(5)两人抬重物时,配合不当,均可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v在软组织损伤中,常见竖脊肌起点部骨膜撕裂;筋膜等组织附着点撕裂。四、诊断要点四、诊断要点v1、有明显的外伤史。v2、腰痛:部分患者在损伤时感到腰部有一响声或有“撕裂感”,损伤后即感腰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多在局部,也可在两侧均感疼痛;疼痛多位于腰骶部,较重者可有臀部 及下肢牵扯痛,其部位及疼痛性质较模糊。患者为了减轻腰部疼痛,常用两手扶住髂前上棘以固定腰部。v3、腰部运动功能及负重功能受限: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起坐、站立、行走均很困难。v4、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脊柱可有侧弯。v5、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压痛

27、点一般多在腰椎第3、4、5、和第一骶椎旁或骶髂关节处,痛点固定。触诊时腰肌紧张,肌肉痉挛、肿胀。v6、腰骶扭转试验阳性:v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做两下肢的旋转活动,如腰骶部疼痛即为阳性。表明病变在腰骶部。按摩治疗方法按摩治疗方法v治则:活血消瘀、通络止痛。v取穴:肾俞、腰阳关、八髎、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v手法:推、拿、按、揉、 、摇、扳、抹等手法。操作技能:操作技能:v1、松筋止痛:患者俯卧位,两手放在两侧下垂,使腰部肌肉尽量放松。医者站在患侧,用掌揉法顺竖脊肌方向按揉,先健侧后患侧,以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或用滚法、揉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到疼痛处,然后使用法、

28、揉法在伤侧顺竖脊肌纤维方向治疗,往返3 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到重)。v2、点穴止痛:患者俯卧位,用两手拇指点、按、揉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以痠胀为度,连续 3 5 分钟。v3、疏通经络:患者俯卧位,在受伤一侧,沿竖脊肌纤维方向直擦或直推,以透热为度。v4、纠正错位:(腰部侧扳法)患者侧卧位,在腰部侧扳可使扭错的关节或滑膜嵌顿复位。v5、如果腰部后伸受限,可使用腰部直扳法(又称腰部后伸扳法):本法可纠正关节的错位和肌肉痉挛。v6、如果腰部侧屈受限,可使用腰部斜扳法,亦可纠正关节的错位。腰肌劳损腰肌劳损v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筋慢性损伤,主要是腰骶部的肌

29、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一、病因一、病因v(一)在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等。或由于习惯性的姿势不良,常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背酸痛。v(二)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损伤,局部出血渗液,产生纤维性变或疤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形成慢性腰痛。v(三)先天性畸形,如由于单侧性腰椎骶化或小关节两侧不对称等,使腰骶部两侧活动度不一致而诱发腰痛。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v有长期腰痛和反复发作史,腰骶部和腰椎两侧疼痛不适,时重时轻,缠

30、绵不愈,腰部发紧、沉重,病人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过量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部分患者腰部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腰部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腰部活动过多即感 腰部有牵制感,多数患者腰部喜热怕冷,甚至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加重,可出现腰肌痉挛、脊柱侧弯、患侧下肢有牵涉性疼痛等症状。三、按摩治疗方法三、按摩治疗方法v1、推、揉、 腰背部: 保健按摩师双手掌放于宾客脊柱及其两侧,做上下纵行分推,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自上而下揉背部及腰骶部,掌指关节两侧竖脊肌。v2、按压腰背部:保健按摩师用双手掌根按压宾客腰部肌筋。v3、推、按、分拨痛点: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分别自上而下左

31、右拨宾客两侧竖脊肌,拇指重点按揉、推理腰部痛点。v4、按摩腰骶:保健按摩师单掌摩擦宾客腰骶部,大鱼际或掌根擦肾俞、腰阳关,以有透热感为佳。v5、腰部后伸运动: 一手按腰部,一手托双膝进行腰部后伸、作环绕运动。v6、屈双腿、腰部屈曲运动。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v1、本病应坚持长期治疗,平时注意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睡觉宜用硬床板。v2、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着凉。v3、坚持腰背锻炼,增加腰肌弹性和固护能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v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v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也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为腰椎的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症状之一

32、。发病时多为一侧的腰腿痛,十分痛苦,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腰 4、5 和腰 5 骶1之间的椎间盘发病率最高,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见。v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占椎间盘突出的90%,而颈椎间盘突出仅占10%。v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产生腰腿痛。v腰椎间盘位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椎体上下各有一块软骨板,紧密的与椎体连接,周围有环状的纤维组织与上、下软骨板相连,称为纤维环。v纤维环与软骨板中间是一种灰白色的半透明胶体样物质,称为髓核。v腰椎间盘脱出症,主要是纤维环破裂,髓核从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v解剖图形:解剖图

33、形: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v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v1、内因:首先要清楚腰椎的生理弧度:生理弧度是为椎体前突、而向后弯曲。v腰椎间盘的纤维环为:前位厚、而后位薄,后面靠近椎管部比较薄弱,为结构上的薄弱点。v腰椎间盘是由两个软骨板、一个坚硬的纤维环和一个髓核组成。具有稳定脊柱、缓冲压力和震荡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的挤压、牵拉或扭转等外力的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化,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从而造成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使髓核突出,这就是造成本病的内在因素。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化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 2、外因:外因主要是有外伤史v在椎间盘的退行性

34、病变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次较重的损伤,是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损伤有多种:如长期的弯腰工作者、弯腰提取重物、或突然扭伤、撞伤,或反复多次的扭伤、或腰部劳损,着凉等,使腰椎间盘的后部压力增高,或引起肌肉的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的内压升高,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成年的椎间盘在20岁以后退变,表现为软骨板变薄、变脆;椎间盘的弹性减低,萎缩;纤维环变性从而发生裂隙,椎间盘周围的软组织相对松弛,髓核便从裂隙中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本病。v总之,椎间盘的退变或发育不良、生理缺陷,再加上外力的挤压,造成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所以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v祖

35、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有关,肾精亏损,经脉空虚,腰部无力,腰椎关节部的韧带松弛,椎间盘变性,复因腰部经常的扭伤,所以肾虚是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关键。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v典型的症状为腰腿痛,患者往往为先腰痛、后腿痛,多数是在腰部扭闪后发生。v腿痛多沿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向下放射,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到足跟部、足底部以及足背外侧。麻木感多在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v弯腰时疼痛加剧,或咳嗽打喷嚏时均可使疼痛加重,腰椎棘突旁有明显的压痛,压痛点多在4、5腰椎旁或腰5骶1旁。腰部僵硬、功能障碍、行走困难,(走路稍多后患腿疼痛剧烈难忍,必须下蹲休息一会才能好转)。病程较长者可出

36、现患肢肌肉萎缩,尤以股四头肌最为明显。部分患者下肢麻木、发凉(患肢温度下降)或麻胀感。v四、诊断要点:四、诊断要点:v1、椎旁压痛并有放射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v2、脊柱侧突(即脊柱侧弯)、(向患侧突,亦有向健侧突的,以患侧最为多见)。v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肢小于60,健侧正常。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直腿足背伸加强试验均为阳性。v4、腰部有扭伤史、或着凉史。v5、X线检查可见:腰椎侧突,两侧间隙不等,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v6、脊髓或硬膜外造影有助于确诊和定位。v7、腰椎C T 检查:可明确诊断。腰突症治疗手法腰突症治疗手法v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v降低椎间盘

37、内的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v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v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v2、取穴:、取穴:肾俞、环跳、秩边、承扶、委中、 承山、悬钟(绝骨) 秩边: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v3、手法:、手法: 、按、揉、推、擦、拔伸、扳等。4、治疗方法操作步骤、治疗方法操作步骤v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 、按揉等手法治疗。、按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

38、条件。v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患者仰卧。用用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使突出物还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v增加椎间盘外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按压腰部,使腰部震动。然后在固定腰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本法可促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v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

39、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用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的作用。v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 、按、点、揉、拿等、按、点、揉、拿等法,法,促使气血循行加强,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骨性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v 骨性膝关节炎是指劳损、损伤所引起的膝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病因、病因v本病与年龄、性别、职业、损伤等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v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应首先考虑膝关节的机械因素,机械性积

40、累损伤是主要的,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是老年人软骨的弹性减低而容易产生退行性改变。v中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一是慢性劳损、受寒或外伤所致;二是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所致。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疼痛经常出现在活动之后,上下楼梯或由坐位突然站起疼痛加剧,休息后感觉关节僵硬,不活动时无自发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时在行走时有膝关节滑脱感。v(2)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v(3)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v(4)膝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在行走时可突然出现绞锁现象,稍一活动又可突然消失。3、按摩方法、按摩方法v(1)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

41、摩师站在宾客的侧方,双手抱揉或用掌根揉膝关节周围及内外膝眼,以膝部有热感为佳。然后用双手拇指将髌骨向内推,同时垂直按压髌骨边缘的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再用单手掌根推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用双手掌对揉膝部,并点按膝眼、梁丘、足三里、昆仑、鹤顶穴。v梁丘:梁丘:在髌骨外上缘上2寸,与血海相对。v鹤顶穴:鹤顶穴: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v(2)宾客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保健按摩师站在后方,推按或肘压患肢胆经路线(胆经行于下肢外侧中线,从环跳以下到膝旁),重点推按风市穴、压痛点,点按膝阳关和阳陵泉。(膝阳关膝阳关:在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v(3)宾客侧卧,患侧在下,保健按摩师用掌根揉按血海区并点按血海、

42、箕门穴(jimen:在血海穴直上6寸)。然后在膝部内侧用揉法,重点在膝关节内侧间隙处按揉点压。然后,保健按摩师一手按压血海区疼痛点,另一手握在患肢踝部,做小腿屈伸活动,最后点按阴陵泉、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等穴。v(4)腘窝疼痛和小腿后侧疼痛者,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揉拿或按揉患部,点按委中或弹拨腘肌,点按承筋(委中下5寸)、承山等穴。v(5)凡有膝关节增生而引起内翻、外翻或膝关节屈伸不利、疼痛者,保健按摩师可采用牵引的方法。v(6)膝关节屈伸运动,(见图47)。失失 眠眠v1、失眠的概念:、失眠的概念:v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得再寐,

43、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古代文献称为“不得寐”或“不寐”v本症常兼见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等症。凡以失眠为主症者,属本节讨论范围。失眠多见于现在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2、病因病机、病因病机v(1)心脾两虚:长期思虑劳损,伤及心脾,血液耗损,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成失眠。v(2)阴虚火旺: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肾阴耗损,心肾不交,水不制火,则心火独亢而神志不宁,因而失眠。v(3)痰热内扰: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卧不得安。(胃不和则不安)v(4)肝郁化火:恼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神不得

44、安,则失眠。v综上所述,失眠的原因虽多,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阴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升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安志宁。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病因与病症相互影响,每多形成顽固的失眠。可见失眠之证,虚者尤多。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本病临床要辨其虚实。虚症多由阴血不足而引起;实症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壅遏胃府而引起。v(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v(2)阴亏火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五心

45、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心悸,腰痠等症。v(3)痰热内扰:失眠,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v(4)肝郁化火: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4、治疗、治疗v总的治疗是健脾安神。虚症辅以滋阴养血,实症则佐以疏肝清热化痰。v保健按摩方法:保健按摩方法:v1、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一侧,揉拿颈项部,在背腰部、督脉及膀胱经路线用掌揉法往返按摩数次后,再用拇指点揉膈兪膈兪、心兪、脾心兪、脾兪、胃兪、肾兪、命门、腰阳关等穴。兪、胃兪、肾兪、命门、腰阳关等穴。手法宜轻不宜重,使宾客舒适为佳。v腧穴定位:腧穴定

46、位:v膈兪:膈兪: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心兪:心兪: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脾兪:脾兪: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胃兪:胃兪: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肾兪:肾兪: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2、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一侧,用双手掌分别按揉按揉胸腹部及胃经路线(即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以腹部为重点,自上而下,用顺时针方向按揉数遍。然后再用拇指点揉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等穴。v3、宾客取坐位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一侧或身后,用拇食指、鱼际,沿督脉及少阳经路线,在印堂至百会,前额中部

47、至颞颅部、后项部、肩部,反复用推、揉、拿法数遍。最后点印堂、百会、太阳、风池、肩井等穴。注意事项v(1)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锻炼身体。v(2)防止脑力劳动过度,注意不饮浓茶、咖啡等。v(3)应注重病因治疗。v(4)失眠常见于神经衰弱,但某些器质性病变也可出现本症,需注意鉴v别,如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应注重病因治疗。头头 痛痛v1、头痛的概念:、头痛的概念:v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临床上最为常见,可以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患之中,本篇仅讨论以头痛为主症的一些疾病。v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科疾病中,综合引起头痛的疾病可分为四类;颅内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官能症。v推拿除了对颅内疾病中的

48、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疾病、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不宜治疗外;对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一般均能缓解症状,其中尤其对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感冒头痛及高血压头痛疗效更为显著。2、病因病机、病因病机v头为诸阳之会,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是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使髓海得以滋养。由于下述原因,引起生理活动失常,则可发生不同原因的头痛。v(1)外感风寒之邪及头部外伤引起的头痛:外感风寒,则寒凝血瘀,经络阻滞而致头痛。外伤跌仆,气血瘀滞,脉络阻,不通则痛,每易致头痛。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基本机理均为经络不畅,气血瘀滞。v(2)外感风热之邪及情志内伤,肝郁阴亢而作头痛:外感风热,

49、则风热上扰,气血逆乱而致头痛。情志内伤,肝阳上亢,则肝失调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出现头痛。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其基本机理为气血逆乱。v(3)外感暑湿之邪及中焦阻塞而引起的头痛:外感暑湿,则湿邪弥漫,蒙蔽清阳,使清窍阻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头痛。中焦阻塞,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遏清阳,清不升,浊不降而出现头痛。这两种原因引起头痛,其基本机理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司之故。v(4)血虚及肾亏而致头痛:血虚可因失血或饮食失调,劳伤过度,脾胃薄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引起,气虚血少不能滋养脑髓而头痛;同时因为血虚又可发生血不养肝,肝阳上亢的变化;因于肾者,由于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

50、头痛;也可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v从上述头痛的病因病机可以看到,引起头痛的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中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暑湿头痛;内伤中有肝阳头痛、痰浊头痛、血虚头痛、肾亏头痛和淤血头痛。v临床上外感头痛以风寒为多见;内伤头痛以肝阳为多见。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外感头痛:v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引起头痛,有时痛连项背,恶风寒,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v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尿黄或便秘,苔薄黄或舌尖红,脉浮紧。v暑湿头痛:头痛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倦怠,身热汗出,心烦口渴,苔腻脉濡数。v(2)内伤头痛:v

51、肝阳头痛: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干,舌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或弦细数。v痰浊头痛:头痛头胀,胸膈支满,纳呆倦怠,口吐涎沫,恶心,苔白腻,脉滑。v血虚头痛:头痛头晕,神疲乏力,面色少滑,心悸气短、舌淡、脉细无力或涩。v肾亏头痛:头脑空痛,耳鸣目眩,腰痠腿软,遗精带下。阳虚者四肢作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阴虚者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v瘀血头痛:头痛时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加椎刺,舌有瘀斑,脉涩。4、治疗、治疗v按摩方法:按摩方法:v(1)宾客取仰卧和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头顶前,先推、拿风池、风府、天柱等穴,约5分钟。v天柱:天柱:在哑门穴旁开1.3寸处。v(2)推印堂到前发

52、际,然后到头维、太阳穴,往返34遍,并配合按印堂、太阳、百会穴。v(3)用抹法从印堂到前发际至太阳,往返34遍。v(4)拿捏颈、胸椎两侧肌肉4遍。再捏揉肺兪、风门、肩井穴30秒钟。v风门:风门: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v(5)外感头痛,重点揉擦肩背部膀胱经路线。风寒头痛风寒头痛取肺兪、风门、尺泽;风热头痛风热头痛取风池、大椎、曲池。肝阳上亢头痛肝阳上亢头痛取肝兪、太冲、神门、照海等穴(在内踝下凹陷处)。血虚肾亏头痛,血虚肾亏头痛,点揉脾兪、胃兪、肾兪、腰阳关、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眩眩 晕晕v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其特点为病人自觉眼前

53、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昏倒、汗出等症状。一、病因一、病因v1、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肝阳上扰、肾精不足、气血虚弱、痰浊中阻所致。v2、现代医学认为:眩晕可作为伴随疾病的一个症状散见于多种疾病之中?v耳原性疾病:耳原性疾病:如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症、迷路外伤、内耳动脉阻塞晕动症;v神经原性疾病:神经原性疾病:小脑桥脑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肿瘤、癫痫等;v眼原性疾病:眼原性疾病:屈光不正、眼肌瘫痪;v颈原性疾病:颈原性疾病:颈肌不平衡、肥大性经椎骨关节炎;v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病、血液病、代谢性疾病、过敏反映等

54、。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v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v1、肝阳上扰:、肝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毎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眩。v2、肾精不足:、肾精不足:眩晕伴见耳鸣耳聋,精神萎靡,健忘,腰膝痠软,遗精。v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眩细数;v 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怕冷,腰膝冷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v3、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动则眩晕加重,劳累则发,面色苍白无华,唇甲色淡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v4、痰浊中阻:、痰浊中阻:眩晕而见头重如裹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三、按摩手法三、按摩手法

55、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在一侧,用双手拇指从印堂交替上推推至前发际,在向左右抹抹至太阳穴,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按揉两侧太阳穴;改用小鱼际向后平推平推至耳上,过耳后,经风池、走颈侧,止于肩井穴,用双手多指分别拿揉拿揉肩部两侧,然后拿肩井穴1分钟;再用两手空掌轻轻拍击两肩部。v1、肝阳上扰:用一手扶后枕部,另一手拇指按压印堂缓缓揉动,以顺时针为宜,揉压交替进行;用拇指掌侧从鼻尖素髎穴起,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至哑门穴止,反复操作23分钟,然后用双手拇指揉按揉按太冲穴约2分钟。v 2、肾精不足:用手掌置于腰部一侧的肾兪、气海兪和大肠兪处,先摩动至一侧带脉穴处,然后摩动至对侧带脉穴

56、,反复按摩35分钟。v 3、气血亏虚:以一手扶定额部,另一手四指自左侧或右侧枕后率谷穴处开始,斜向外下方经风池、哑门至对侧肩井穴处,斜摩35分钟。然后用拇指点按足三里穴1分钟。v4、痰浊中阻: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脐下阴交穴处,其余四指分置腹部两侧,自上向下逐步推动,经石门、关元、中极至曲骨穴止,反复操作23分钟。胃脘痛胃脘痛v胃脘痛的概念:胃脘痛的概念:v胃脘痛即胃痛。俗称“心口痛”。v胃脘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及老年人。古人称之为“心痛”、“心下痛”。v胃为受纳之府,所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饥饱无度(过饥或过饱),均可损伤胃府,引起胃脘痛,若肝气淤滞,横逆犯胃,也

57、可引起胃脘痛;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也是产生胃脘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v(一)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则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致使气机阻滞,因而发生胃脘痛。v(二)脾胃阳虚: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元气亏损,肾阳不足,脾阳不振,寒自内生,致使脾胃阳虚,脾失键运,胃失和降,中焦虚寒而痛,或过食寒凉饮食及寒凉药物,也可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胃痛。v(三)饮食不节:饮食失调,过食肥甘,脾胃受阻,内生湿热,或饥饱无度(过饥过饱),损伤胃府,运化失职,饮食停滞引起胃脘痛。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v(一)肝气犯胃:情志不舒,胸胁胀满,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连

58、及两肋,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引起,苔多薄白,脉沉弦。(若肝胃郁热则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苔黄舌红脉弦数)v(二)脾胃阳虚: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得暖则舒,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面部恍白,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v(三)饮食不节: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前痛剧,吐后痛减,大便不畅,舌苔腻,脉滑。三、治疗三、治疗v治则:治则:理气止痛 肝气犯胃者:肝气犯胃者:舒肝解郁;v脾胃阳虚者脾胃阳虚者:温中散寒; 饮食不节者饮食不节者:消食导滞。v取穴:取穴:上脘、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肩井穴。v天枢:天枢:脐旁2寸。 大肠俞大肠俞

59、: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v手法: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抹法、按法、揉法、拿法等。v操作技能:v(一)胃脘部: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在一侧或站在一侧。v1、先抹腹部从剑突下到脐下。v2、摩腹(在胃脘部摩510分钟)。v3、用一指禅推法推任脉(剑突下到小腹)。v4、摩全腹,最后按揉足三里。v(二)背部: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一侧。v先按揉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诸穴(也可用滚法),重点在脾俞、胃俞、大肠俞穴按揉;最后拿肩井并加按法。v加减法:加减法:肝气犯胃型去气海,加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胆俞;v脾胃阳虚型,加推关元,再用按揉法,按揉肾俞、命门、擦督脉;v饮食不节型,加按揉三焦俞、公孙穴。胃脘痛

60、的保健按摩方法胃脘痛的保健按摩方法v1、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选适当体位,按揉第6第12胸椎处脊柱两侧“背俞穴”重点在脾俞、胃俞、压痛点施术35min。v2、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双手交叉以中脘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作摩法,按揉腹部作推法,1020次,点按足三里穴约30s。v3、肝气犯胃:加按揉章门、肝俞。v4、脾胃虚弱:推关元,揉擦命门穴。v5、饮食不节:按揉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v一、基本概述:一、基本概述:v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本病不仅有外上髁炎的表现,同时常伴有关节滑囊等其他软组织受累。v局部解剖:v肘部关

61、节由肱骨下端,肱骨小头和尺骨近端诸骨分别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与上尺桡关节。肱骨的下端两侧有两个骨性隆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v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v本病发病缓慢,一般无明显外伤史,多发于木工、厨师、网球、排球、乒乓球运动员等经常做前臂旋转、伸腕用力的动作,使肘部各肌群肌腱受到牵拉,反复的旋转,造成肘关节部软组织劳损。v其主要病理变化如下:v伸肌腱在骨膜的附着点上,引起骨膜下出血,形成小血肿,血肿逐渐机化,导致骨膜炎。v伸肌腱附着点发生撕裂。v环状韧带的创伤性炎症或纤维组织炎。v肱骨关节外的滑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被肱骨与桡骨小头嵌挤引起的炎症。v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v疼痛疼痛

62、:肘部外侧疼痛,重者可牵扯整个前臂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v乏力:乏力:患者握力下降,严重时握物无力,甚至握在手中的东西被坠落在地。v压痛:压痛: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重者局部关节、韧带甚至沿伸腕肌方向均有压痛。v抗阻痛:抗阻痛:被动做伸腕抗阻痛时痛剧。严重者做主动伸腕时也感疼痛。v密耳氏征(网球肘试验):密耳氏征(网球肘试验):患肢屈肘屈腕半握拳,医生将其前臂旋前,并被动的将肘伸直,如出现肘外侧疼痛则为阳性。四、治疗四、治疗v一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在自愈或治疗中,应停止或避免做旋转动作,使患肢休息。本症力争在初期发作时治愈。如果反复发作的患者,对治疗不利,影响治疗效果,给治疗造成困难。五、

63、治疗方法五、治疗方法v 松解(放松)手法:采用揉、搓、拿、 等手法放松整个前臂肌肉,解除肌肉紧张与痉挛。手法要轻柔,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约3-5分钟。v 解痉止痛:按揉曲池、肘髎(曲池穴上1寸)、手三里、合谷、肱骨外上髁处、患肢内、外侧。v 松解粘连(拨肱骨外上髁):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握住肘部,拇指放在肘上侧,按压在肱骨外上髁上,其余四指在外侧。操作时一面使患肘屈伸,同时用拇指在在外上髁上作来回拨动。手法轻重及重复次数,视病情而定。v 旋转拨筋: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作旋前、旋后活动,另一手拇指在患肢桡骨小头处,作内外来回拨动,患肢桡骨小头处,作内外来回拨动,旋前时向外拨,旋后时向内推

64、,反复操作58分钟。v 疏理筋肉:用掌根或拇指指腹按揉局部,用双手搓上肢,反复数次,以放松整个前臂肌肉而结束。v按摩治疗时间:按摩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大约1-2个疗程痊愈。按摩后可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或用中药薰洗法以增强疗效。小儿疳积小儿疳积v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滞是指婴幼儿伤于乳食,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积滞在中焦所致。积滞日久不愈,进一步发展,则引起消化不良,从而造成体虚瘦弱,气阴不足,面容枯槁,精神不振等症状,即为疳症。即所谓“无积不成疳”,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症。按摩治疗本病效果显著。v(一)病因:(一

65、)病因:引起小儿疳积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伤脾;喂养过多或不足,导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形成疳积。v(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v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儿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毛发稀疏,头大颈长,形体消瘦,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等症状。(三)按摩方法(三)按摩方法v 1、患儿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一旁,用手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按揉35遍,重点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大椎至长强穴。v 2、患儿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揉胁肋,拿揉腹部,按揉中脘、天枢、神阙、丹田等穴,然后再揉按下肢脾、胃经路线。重点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v若积滞伤脾,重点按揉中脘、足三里、四缝穴。v若积滞日久化热,点按肾俞、涌泉。脾胃虚寒搓命门。揉神阙、丹田(脐下23寸)。v(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v1、经常带小儿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v2、喂养要得当,定时、定量喂奶和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v3、少食甘甜厚腻之品,注意饮食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