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727178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8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文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一、原理和构造: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二、使用方法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

2、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 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 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

3、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最后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尽量使用用挂钩把物体向上拉的测量方法。因为它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使用其他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三、读数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注意读数时一定要由零刻线往数值增大的方向读)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四、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3N、5N等处,感受一下1N、3N、5N 的力有多大。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500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4、察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500g 的物体拉 木 块 水 平匀速前进拉木块沿倾斜木板匀速上升挂钩上拴一根头发,当头发被拉断时拉力 F/N 【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实验注意事项: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所测拉力与测

5、力计外壳不平行;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手拿挂钩,把物体挂在吊环上测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4.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难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

6、04 805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 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 m/kg 重力 G/N 2. 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m/kg O G/N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分析

7、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 t ,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3、质量是50 g 的鸡蛋,重是多少牛?4、根据自己的质量,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当堂巩固】第一部分:基础题1物体由于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通常也叫,这个力的施力物是。2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成比,关系式是G= ,其中 G表示,m表示。3重力的方向总是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非曲直,对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就在它的。4.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 ,则它的体重为_N,相当于 _个质量为 50kg的同学的体重。5重垂线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6计

8、算质量为10 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下列各等式中正确的是()AG=mg=10 9.8=98牛BG=mg=10 千克 9.8牛=98牛CG=mg=10 千克 9.8牛/千克 =98牛DG=mg=10 9.8牛 /千克 =98牛7在下列物体中,重力约是1 N的物体是 ( ) A一只小狗 B一个小学生 C一袋方便面 D一枝铅笔8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气中受到 ( ) A空气和手的推力 B手的推力 C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 D重力实验注意事项:测力计测的正确使用;实验结论的处理。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9、-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难点: 二力平衡的知识的应用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小车、钩码若干、单滑轮2 个、细线 2 根、光滑平面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课前预习(限时 10 分钟)【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20p22 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1平衡状态:物体受

10、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3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是6000N,此时小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若阻力不变,牵引力增大,则汽车速度将;若关闭发动机,汽车速度将。4当一个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要,而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保持或_直线运动。课内探究:一、 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6 什么时候物体所受的几个力互相平衡?什么是物体的

11、平衡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7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 1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 个钩码,右端挂 2 个钩码放手后木块将由开始向运动(2) 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 个钩码放手后,木块将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实验 2 把两根细绳的一端都挂在左边分别的挂钩1 上,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 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

12、是否就可以平衡呢? 实验 3 如图所示将小车转过一定的角度,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实验小结 : 由此可知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 , (2) ,(3) 。8、吊在空中重5 牛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牛。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1)(2)实验注意事项:小车、钩码若干、单滑轮在一条直线;平面的光滑。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

13、学目标:1. 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领会控制变量法与等效法的思想,加深对科学探究基本要素的认识。2.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 识别摩擦的利与弊,能提出有效的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难点:用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方木块、长木板、毛巾、砝码、细线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

14、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想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设计实验】1、取一方木块及长方形的长木板、毛巾,用弹簧称拉着方木块在两种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较摩擦力的大小。2、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加上砝码,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进行实

15、验】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2在木块上另上砝码后, 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次数压力大小接触面摩擦力大小( N)1 木块重木板2 木块重毛巾3 木块加砝码重木板【分析和论证】1分析比较实验 1、2 可得:。2分析比较实验 1、3 可得:。小结与归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评估与交流】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注意什么?当速度不一样时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变化?2、如何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小车要匀

16、速拉动;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四、学后反思实验五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2能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验教学重、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重点: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难点: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验课时:一

17、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实验器材:铅笔、小桌、钩码、海绵、砝码。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实验预习 1什么是压力?举例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 2什么叫做压强?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实验步骤】 1 按照右图进行实验,体验铅笔两端对手指的作用效果。 2 把长、宽、高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先后以同样大的接触面积放在同一块较大的泡沫塑料或海绵上。 3 按照右图进行实验,把同一个小桌按照右图的方式先后放在同一块较大的泡沫塑料或海绵上。【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显著。 2当压

18、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压强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是,用符号表示。压强( P)与压力( F)、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课堂检测 :1. 一个物体重为20N ,把它放在斜面上,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D 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的表面。3. 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钉鞋的压强为P1,鞋钉对跑道的压强为P2,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19、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A.P1P2 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4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端削尖,已用得很短的铅笔试一试,两指间的凹陷程度是_的(填“相同”或“不同” ) ,这表明 _ _ . 5. 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 , 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20Pa,其物理意义是 . 6. 如图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 400 kg ,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2则:(1) 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少?(2) 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少?(g10N kg, 写出运算过程)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小车要匀速拉动;注意控制变

20、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演示实验(选做)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目标:1学习探究液体内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压强的方法。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所遵循的规律。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规律的总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难点: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实验预习】 1用怎样的方法能证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1、2观察微小压强计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微小压强计测量的是液体中哪一部分受到的压强? (2) 微小压强计是怎样显示液体压强大小的?【实验步骤】 1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人水中较浅处(如图),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 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重新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 3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重复以上实验。 4将烧杯里的水换成浓食盐水,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记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对于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可以得

22、出如下结论: 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都没有)压强。 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压强越实验注意事项:压强计的气密性;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六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实验

23、教学重、难点:重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难点: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烧杯、小桶、水和盐水。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一、情景创设:1、鸡蛋沉于清水中,加盐搅拌,鸡蛋最终浮起来,说明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变。2、游泳时,身体被淹没得越多,感到身体越轻,说明所受浮力变。那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3、浮力的

24、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4、设计并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石块在浅水中测力计的示数、石块在深水中测力计的示数、石块在盐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A B C D 石块在空气中重G/N 石块在浅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 浅/N 石块在深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 深/N 石块在盐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 盐/N 浮力的大小F/N - F 浅= F 深= F盐 = 1、比较 B、C 同一石块完全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时,浮力的大小。说明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14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2、比较 B、D 同一石块完全浸没于水和盐水中时,浮力的大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关系。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石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 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在空气中重力G/N 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的大小F/N 石块- 铁块铜块3、比较不同体积的石块和铁块完全浸没于水中时,浮力的大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关系。4、比较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完全浸没于水中时,浮力的大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自身的密度关系。 (填“有”“无”)5、 比较同一铁块从刚接触水面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

26、过程中,测力计示数变化以及浮力变化,并作出浮力随下表面到液面距离(h)的变化图像。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或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和物体的密度关系,和液体的密度关系。 (完全浸没时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关系)。实验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七 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教学目标: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实验教学重、难点:重

27、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难点: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烧杯、小桶、水。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提出问题】1、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投入水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哪个受到的浮力大?铁块投入水中会下沉,而铁做成船之后,却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的体积有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浸入的深度有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也就是与V排和液有关。【设计实验与进

28、行实验】合作探究:探究 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器材 :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烧杯、石块、细线、水。1.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浮力。步骤:物体的重力 G 物体浸没水中的示数为F 浮力大小 F浮。2. 用溢水杯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1) 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1(2) 把物体浸入液体 , 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3) 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2。次数物体重力 G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小桶重G1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 G2排开的水重 G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

29、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 2 3 发 现 规 律 : 浸 在 液 体 中 的 物 体 所 受 的 浮 力 , 大 小 等 于 _ _。 用公式表示为 F浮=_=_ 。其中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反馈评价1. 弹簧秤下吊着重为14.7N 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9.8N,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19.6N,则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N。2. 质量为 270 克的物体全部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溢出的水是100 厘米3,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_牛,物体的体积是_,物体的密度是 _千克 / 米3(g 取 10 牛/

30、千克)3. 一个重为2.5N 的物体 , 放入盛满水的杯中, 从杯中溢出0.5N 的水 , 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_N。4. 质量为 0.3kg 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 溢出的水是100g, 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_N。(g=10N/Kg) 5. 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所受重力为12 牛,木块受到的浮力()A. 大于 12 牛B.小于 12 牛C.等于 12 牛D.等于 10 牛6. 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浸没入水中,它们所受浮力()A. 铜块的大B.铁块的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 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 的过程

31、中 , 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 A. 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实验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八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的关教学目标: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难点: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

32、质量不同的小球实验原理: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木块移动的越远,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1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2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 (做三次)3 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主要现象数据记录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实验结果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3故:动能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运动的有关精选学习

33、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讨论与分析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2只要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无论质量大小,运动到底端的速度相同;3从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滚到底端的速度相同实验注意事项:小球滚到底端的速度相同;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九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1学会杠杠平衡条件规律的探究。2

34、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计算。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杠平衡条件规律的总结。难点: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计算。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尺、线。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提出问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使杠杆平衡,钩码的重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即为动力、阻力大小,挂钩码处到支点的杠杆长即为力臂的大小。然后计算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并比较两者乘积的大小,归纳得出结论。2、 (1)用弹簧秤作为动力作

35、用的物体,在挂钩码的同侧提起杠杆, 使杠杆平衡,读出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然后比较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2)用弹簧秤拉着杠杆加速转动,读出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计算并比较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实验】1、把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首先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2、照图 25-1 那样,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根据钩码

36、的质量计算出重力大小即为动力和阻力大小,再读出力臂的长,把数据记入下表。次数动力( N)动力臂(cm )动 力 动力臂阻力( N)阻力臂(cm )阻 力 阻力臂1 2 3 4 【分析和论证】 1、通过测量数据分析 : 动力( F1) 、动力臂( L1) 、阻力( F2) 、阻力臂( 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你得出的结论是文字表述:字母表示:实验注意事项:杠杆水平;注意多次实验。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十研究

37、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目标:1学习探究液体内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压强的方法。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所遵循的规律。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规律的总结。难点: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实现目的】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提出问题】(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距离?(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能改变力的方向?【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分别使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动力

38、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到结论。【实验器材】钩码、滑轮两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实验过程】1、按甲图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2、按乙图所示安装好定滑轮, 让钩码匀速上升 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的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按丙图所示安装好定滑轮, 让钩码匀速上升 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的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要匀速拉动,(2)动力的方向要与并排的绳子平行。【实验记录】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钩码个数拉力的大小(N)钩码上升 10CM 时绳端移动的距离( CM)不使用机械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39、 - - - - - -第 22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甲乙图 7 图 8 6 8 使用定滑轮4 6 8 使用动滑轮4 6 8 【交流论证】(1)对比甲乙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定滑轮的特点:(2)对比甲丙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结论】(1)使用定滑轮,。(2)使用定滑轮,课堂小结:1、使用定滑轮可以_,但不能 _2、使用动滑轮可以_,但不能 _3、定滑轮的实质是_,动滑轮的实质是_ 达标练习1. 如图 3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 牛,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 B时, FA为牛, FB为牛。2. 如图 4 所示,小森用同

40、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则重力G甲 G乙( “” 、 “=” 、 “”)。3右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 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 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 使用时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 使用时不能省力4.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7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重力为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800N,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其中比较省力的是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5、如图 8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41、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A.拉力 F1最小B.拉力 F2最小C.拉力 F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巩固提高如图,利用定滑轮、 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都是60N, 则: (1) 、不计动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甲、F乙分别是多少?(2)、如果物体被提升了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 S乙分别是多少?实验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

42、学后反思实验十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学习探究液体内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压强的方法。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所遵循的规律。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规律的总结。难点: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实验课时:一课时实验班级:802 803 804 80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实验时间:2016、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重量已知)、铁架台、滑轮组、长约2 米的细线【进行实验】1、照

43、图 28-1 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离桌面或地面的高度)。2、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中。3、算出有用功 W有用、总功 W总、机械效率 ,填入记录表中。4、照图 28-2 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记录】实验装置钩码总重力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有用功 W有用/J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

44、殆拉力 F/N 拉力移动距离 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评估与交流】1、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费功,要想提高机械效率,关键是减少额外功。2、当滑轮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小时,如果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增加,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提高,这是因为有用功增大,但额外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3、测某机器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如下的四个结果。其中肯定错误的是()A、100% B、120% C、60% D、80% 4、在探究 “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马刚同学用图 10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1)请在图 13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绳子绕法。(2)将实验序号 2、3所对应的机械效率填

45、入相应表格中的空白处:(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 4N,重物上升了 0.1m,弹簧秤示数为 2N,请计算该滑轮组的动滑轮 G 。(不计摩擦)( 4 ) 你 能 分 析 一 下 效 率 不 是 100%的 原 因 吗 ? 请 你 试 着 写 出 两条:、。5、小雅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运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如下图 14所示) ,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第 3 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J ,总功为 _J ,机械效率为 _。 (3 分)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

46、面序号速度(m/s)钩 码总 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 距 离s(m) 机 械 效率(%) 1 2 0.8 83.3 2 0.2 3 0.1 1.1 0.3 3 0.4 2 0.2 0.8 0.6 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的距离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1 较缓5.0 0.1 1.6 0.5 0.5 0.8 672 较陡5.0 0.15 2.2 0.5 0.75 1.1 683 最陡5.0 0.25 3.1 0.5 A F S h 图1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越陡,越 _ 。 (1 分)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实验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报告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按记录表完成)四、学后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