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26552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 形成性测评第四次作业个人解答如下:(1) 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货紧缩: 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其具体特征: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货膨胀: 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注意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价格持续上涨。也是一种货币现象 , 当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按形成原因分为三种类型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其具体特征: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通货膨胀的测量:价格总水平是用价格指数衡量的,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折算指数来衡量。如消费者价格指数可按下式计算: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10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1)联系: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3、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2)区别: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

4、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

5、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2 / 4 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一、财政政策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1)财政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

6、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指公共工程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和公债等。其中: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一定要选择准确。2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

7、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货币政策的选择就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达到政策目标。(3)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在经济萧条期, 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而此时货币政策采用买债券降两率。在经济过度繁荣期, 采用收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而此时货币政策采用卖债券升两率。备注: 两率为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支:政府支出税:税收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

8、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3)相机抉择的财政

9、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 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3 / 4 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

10、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

11、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4)2003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在1997-2002 年期间,因为通货紧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仅1998 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 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中央银行7 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工程的配套资金与

12、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着滞后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国家的过度干预,会使结果向相反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4 / 4 方向发展。因为市面上货币的大量增加,使得2003 年下半年来又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

13、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所以政府干预下的结果一开始是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是后来因为相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些局限性,限制了这些政策的效果。最后,采用一些专家的观点来阐述这个问题:“走出通缩后防通胀宏观调控难在哪里?笔者在经济日报的报道中看到了记者对一部分专家的访谈。被调查专家预测2003 年物价走出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1左右。 2004 年物价走向究竟是涨还是落?宏观调控切入点在哪里?专家们对此各有见地。袁守启: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眼下,物价总水平出现回调压力,生产资料价格自

14、 2003 年 3 月份达到 8的最高涨幅, 4 月以后开始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去年年初预计的1左右的范围之内;国际市场仍面临通缩压力,因此短期内我国商品价格不可能快速回升。此外2003 年下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仍达78.5 ,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远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尤其是农村消费品市场仍较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都是影响今年物价走势的因素。许光建: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目前可以认为,困扰我国多年的通货紧缩问题已基本解决,表现在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连续6 年扩大内需的改革在市场供求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反映。不

15、过,目前粮油价格的上涨固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工业原材料和电力价格的上涨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内在要求,将会影响2004 年零售价格的变动。戴园晨: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经过连续几年的物价下跌之后,出现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回升,是正常的,这不是通货膨胀。这种稳中有升的状况对于农民和工业企业都是有益的,对于消费者并未造成威胁。陈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目前并不具备产生通货膨胀的现实基础。物价不过是对过去六年负增长和零增长的恢复。茅于轼: (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 原材料上涨将波及到最终产品,世界经济复苏总需求上升,将抬高国内商

16、品价格。市场竞争会使价格压低到边际成本上,而经济效率提高则有助于稳定物价。李泊溪: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重视结构性价格构成的变化态势。目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消费品价格的基本产品如粮食、肉类,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涨较快;而新一轮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的价格则有升有降。王子先: (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从我国当前物价状况看,正逐步走出通缩,但压力并未完全消除。居民消费物价上涨主要是服务工程和食品价格上涨所致,工业消费品和零售价格指数仍处在低位。但需要关注的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后势值得注意。目前虽带有一定恢复性质,投资品、能源、原材料、电力、运输供给瓶颈约束却加紧,投资形势迅猛,未来上涨空间很大,调控不好会引发下游产品和消费品价格出现成本推进型上涨,存在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今年宏观调控的难题是,既要巩固管理通缩的成果,使国民经济顺利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同时又要防止很快出现过热,引发通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