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263700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7、大

2、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9、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0、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林嗣环 口技1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二)理解性默写第 10 课 木兰诗 P68 1、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准备情形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3、市买长鞭。”2、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诗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3、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诗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 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7、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

4、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诗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10、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诗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1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13、诗中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

5、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4、 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王翰的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相似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第 20 课 口技 P148 林嗣环1、文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的句子是“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文中描写

6、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句子是“夫齁声起,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第 25 课 短文两篇 P198 夸父逐日1、文中表现夸父无比英雄气概的句子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或“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或“弃其杖,化为邓林。”2、后人常用“夸父逐日”一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三)迁移性默写1、南亚海啸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灾区。用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一句来形容最为恰当。2、站在长城脚下,遥想秦汉以来的战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想到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

7、望,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征夫们期待的仅仅是“回家”二字!就像木兰诗中所写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 增长了知识。 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 “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6、富

8、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劝学篇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礼乐志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1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9、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2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2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庄子渔父2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诫子书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二)理解

10、性默写1、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其中最有趣的诗句是“云从窗里出”。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诗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向照”。 (四句任意两句皆可) ,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4、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诗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

11、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7、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诗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诗是“春潮带

12、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诗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1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

13、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诗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1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诗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色的两句诗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5、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16、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

14、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7、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8、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迁移性默写1、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频频鸣叫,把声音分送给野外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挑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2、上露台, 我就有眺望的舒适,一抹斜阳下, 几重青山外, 远

15、行的人渐行渐远,在暮色溟溟中消逝了。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请写出这首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5、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相互影响的的著名例子极多,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许多描写自己“辋w ng 川别业”的诗歌,都兼在文

16、学创作与园林艺术两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中一首名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 “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

17、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 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

18、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第二部分古诗、词、文阅读理解第 5 课伤仲永 P39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王安石一、词语解释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属于。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尝,曾经。3、父异焉。异:以为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之礼相待。7、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有利可图。其然,代词,这样。

19、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 ,读 p n ,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9、不使学。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前时之闻:以前听说得(名声)。11、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2、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材人,有才能得人。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没有到达(要求)。14、伤仲永。伤:哀伤、伤感。15、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16、从先人还家。从:跟从,跟随。1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18、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固:本来。二、句子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

20、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泯然众人矣。翻译: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5、余闻之也久。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让(他)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简答1、 伤仲永中介绍仲永

21、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句子哪些?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答: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 “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答: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22、- - -第 5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的教育。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答:原因是“父利其然” , “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堪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 10 课木兰诗 P68 乐府诗集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23、与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双璧”。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二、生字注音可汗( k)(h n)燕(y n)山胡骑( j ) 辔(p i )头鸣溅溅( ji n ji n)鸣啾啾( ji ji)朔(shu)气传金柝( tu )三、古今异义字理解1、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2、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3、但:古义为只;今常用作转折连词。4、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5、户:古义为门;今义为人家,住户。或是指门第。四、词语解释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2 、万里赴戎机(赴:奔赴)3、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4、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5、著我旧时裳(著:

24、穿) 6、关山度若飞(度:过)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意思是粘贴。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 ,意思是同伙。五、句子翻译。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翻译: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翻译: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六、简答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意近即可)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

25、计。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4、第二段第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答:排比。写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

26、有序的情景。5、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什么? 答: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6、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7、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

27、和机敏。10、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1、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1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13、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

28、,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1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第 15 课孙权劝学 P112 资治通鉴

29、一、词语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邪” ,读 y ,通“耶”,语气词。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当:应当。见:了解。4、孰若孤。孰:谁。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乃:于是。及:到了的时候。过:到。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二、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

30、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5、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三、简答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劝学。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4、文章中有哪些成语?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第 20 课口技

31、P148 林嗣环一、词语解释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 “坐”通“座” 。8、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曳:拉。“许许”读h h,拟声词。1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即使。指:指明。14、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2、:说出。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走:跑。16、群响毕绝。毕:全。绝:尽、消失。二、句子翻译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翻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三、简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 口技的主旨是什么?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

33、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答: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 “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 “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

34、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 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4、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四、文学 ( 文体 ) 常识背记口技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第 25 课短文两篇 P

35、198 夸父逐日山海经一、词语解释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竟跑,赛跑。2、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黄河。3、化为邓林。为:成为。邓林:即桃林。二、句子翻译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就是古代神话人物夸父追赶太阳(与太阳竟跑)。三、简答1、 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答: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途中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答: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你如

36、何看待夸父追日的失败行为?答:从表面看,其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而是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其作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其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一、词语解释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昔者:从前。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

37、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为:做。帝:部落首领。触,碰、撞。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绝:断。折:断。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倾:倾向。故:所以。焉:这里。满:够,达到潦:积水。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流。而:表修饰,不译。焉:兼词,“于之”。二、短文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 ,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三、简答1、毛泽东在自己的诗

38、中引用了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中的那一篇,诗中的句子是?答: 共工怒触不周山 : “唤起农民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2、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是共工怒触

39、不周山的最终结果-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四、文学 (文体 ) 常识背记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第 30 课狼 P229 蒲松龄一、词语解释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40、缀行甚远。止:通“只”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投以骨:以骨投之。并:一起。故:旧、原来。3、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4、苫蔽成丘。苫蔽:遮盖。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犬一样坐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6、一狼洞其中。洞:打洞。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8、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9、意暇甚。意:神情。暇:空闲、悠闲。10、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11、止增笑耳。 “止”:

41、通“只”。耳:罢了。二、句子翻译1、投以骨。翻译:把骨头投向(狼)。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翻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三、简答1、 狼的主旨是什么?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 狼结尾段写到“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黠”的地方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42、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狼一文的结尾是怎样议论的?起什么作用?故事给人哪些启示?答:课文结尾是这样议论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故事主题的作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勤勉清廉的人,做一个坦荡磊落的人,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这也是本文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第三部分名著

43、导读一、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的故事1、作者:高尔基(苏联)2、体裁:长篇小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4、人物形象:(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

44、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二、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1、作者:法布尔(法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3、卷数:十卷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中考真题链接】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

45、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把这本书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2、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3、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 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4、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5、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

46、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除了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6、 童年是原前苏联(国)作家高尔基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7、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8、 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因此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得严肃、低沉;但也因为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9、 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老三掉到井里,就纵身跳到院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