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25132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背景:课改背景下的课题研究课题: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校:景泰中学姓名:汤玉梅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二氧化碳对于动植

2、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熟悉CO2的重要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回归生活,知道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由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实验去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2)、学会科学研究和

3、科学实验的方法,锻炼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的技能。( 3)、让学生课后上互联网,查阅有关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新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浓厚的探究欲望;通过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教案重难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教案过程: (包括师生对话等课堂教案中发生的所有事件)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情景,激情引入)用在西游记等电视节目里,经

4、常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神仙幻境,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云雾是人工用什么物质制造出来的呢?生:干冰。师:大家预习得不错!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师:为什么干冰能制造云雾呢?它有什么特性?生: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师:利用干冰这种特性,它有哪些用途呢?生:可以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师:其中,大型的舞台烟雾效果也是利用干冰制造出来。生:(学生互相低声交流,学习的兴趣较高)师:从前关于二氧化碳有“

5、屠狗妖 ” 之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 死狗洞 ” ,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 屠狗妖 ” 。播放动画“死狗洞”(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满脸笑容)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有一天,科学家波曼尔专程来到这个洞,他在洞里到处寻觅,始终未见 “ 屠狗妖 ” ,却见洞内倒悬着很多钟乳石,地下丛生着石笋,湿漉漉的泥土里冒着气泡。这一切使波曼尔恍然大悟。接着他在洞内做了两个简单实验,发现了“ 屠狗妖 ” 的秘密,你想知道吗?生:想!师: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课前准备好倾倒二

6、氧化碳这个实验的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演示一下这个实验。注意:大家都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仔细地找出讲台上的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并要大胆质疑有错的地方。如果实验成功,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其中的失败的原因。(说明:课前我让学生以竞选的方式确定有兴趣参加课堂实验演示的学生,将课本的【实验6-4】倾倒二氧化碳、【实验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实验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三个实验分别分配给他们,他们通过预习后,清楚实验目的、步骤,我再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实验,教他们如何调动与台下的学生的互动。目的是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在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规

7、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学会观察现象,大胆发现和分析的问题。)生(讲台上)1:请观察烧杯中的蜡烛,为什么要设计为一高一低?生(讲台下 ):要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生(讲台上)2:(做实验)点燃两根蜡烛,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下面的蜡烛燃烧的火焰变暗了一会,但是上下的蜡烛都没有熄灭)师:(微笑)大家刚才也看到下面的蜡烛燃烧的火焰变暗了一会,但是上下的蜡烛都没有熄灭,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一下,各抒己见。生 1:可能那瓶子的二氧化碳的用量不足。生 2:可能蜡烛燃烧太久了,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上升,倾倒的二氧化碳不能到达烧杯的底部。师:大家都非常爱动脑筋,说得很有道理,那么请这位同

8、学(讲台上生2)取出一瓶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当一点燃蜡烛就倾倒二氧化碳。生(讲台上)2:(按老师的提示去做实验,实验成功),顿时台下响起的雷鸣的掌声,大家都露出欣喜的笑容。生(讲台上)1:大家刚才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有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生(讲台下 ):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生(讲台上)1:通过这个实验,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可以有什么用途?生(讲台下 ):灭火。师:大家都表现不错,一起来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说明原因。生(讲台下 ): 实验操作规范,第一次实验

9、失败,由于蜡烛燃烧太久了,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上升,倾倒的二氧化碳不能到达烧杯的底部。总结经验之后,实验成功,实验现象明显。(热烈的掌声响起,两位学生回到座位)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师:说得很好。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能猜测到当时波曼尔在洞内做了哪两个实验,发现了“ 屠狗妖 ”的秘密吗?提示一下:其中一个实验是要检验“ 屠狗洞 ” 的气体生 1:收集 “ 屠狗洞 ” 底部的气体,模仿【实验6-4】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探究。生 2:但是,我们学过,氮气也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

10、着的蜡烛熄灭?生 3:哦,第二个实验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屠狗洞 ” 底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师:大家回答正确,那么“ 屠狗洞 ” 的故事,说明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生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生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师:(肯定学生的说法正确,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导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未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半个小时之后未见孩子回家。父母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人生还。谁是罪魁?生:菜窖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师:从而联想到: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人们能不能贸然进入?生:不能。

11、师:进入前要做一项工作:灯火实验。播放 :灯火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要灯火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师: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打开汽水瓶盖的时候,经常会有气泡冒出,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为了解开这个谜,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下一位同学,准备【实验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她会给我们带来神奇的魔术,将舞台交给她。生(讲台上):这是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先请一位“肌肉男”用力按一下,(接着让一位学生按一下塑料瓶,塑料瓶没有明显变化),现在我向瓶子加入约1/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样子,表演得像魔术师刘谦)。

12、见证奇迹的时候到啦!生(讲台下 ):哇,塑料瓶变扁了!用力都不能将它按扁,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的气压下降,塑料瓶就很轻易变扁了(呵呵)。多神奇!生(讲台上):这个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生(讲台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应用于制汽水。师: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可以用集气瓶来代替塑料瓶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 , 这样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即使二氧化碳都溶入水中,集气瓶也不会变扁。师:好,大家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做的实验。(请讲台上的学生回座位)生:好评!师:学到这里,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干冰特性二氧化碳无

13、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升华吸热师:【实验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中,说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有俊男美女两位同学为我们演示一下【实验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个实验。男生:在实验前先介绍一下紫色石蕊,它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用试管取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男生说实验步骤,女生做实验,下同),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紫色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男生:用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紫色的花变成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14、男生:向第二朵小花喷上水;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紫色的花无明显变化,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男生:将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紫色的花无明显变化,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男生:第四朵小花喷上水,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紫色的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这种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男生: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那位女生把变红色的花放在酒精

15、灯的火焰上方烘的时候,由于放得过低,红花变成紫花的同时,有一小部分烧焦了,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师:(请两位学生回座位)大家表现很好!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做的实验。生:前面做得很好,实验现象很明显,都后面由于控制的高度不对,把紫花烧了一小部分,因此做实验时要注意花与火焰的高度。师:说得有道理,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下一次我期待着同学们有很好的表现。现在,我取出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放到刚才【实验6-5】的那瓶水中,注意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生:紫色的花变成红色,同样说明了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水而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16、师: (指导学生做好现象记录与分析,展示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注意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生:将呼出的气体童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指导学生写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这个反应很重要,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石灰水粉墙,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的缘故,从而达到保护墙壁的目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课后上互联网,查阅有关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新闻,看看同学们是否能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

17、策略。通过关心时事热点,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结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能 溶于水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不: 既 不能燃烧, 也 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CO2+ H2O H2CO3H2CO3H2O + CO2两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通过练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教案反思:对本节课所涉及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教案功能的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网络教案采用多

18、元化教案形式,通过多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案能很好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利于突破教案重难点,在课堂教案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案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案效率,可以将原本固定、呆板、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逼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很好的教案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