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24682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年级数学加法结合律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 ( 教科书 第 29 页的内容 ) 。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备课类型: 详备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 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即教材的第29 页。学生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学习这一课时的,在此之前对四则运算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 首先, 教材通过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题目,问学生“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列式计算, 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案,计算顺序也会有所不同。接着,教材出示两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去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最后得出运算

2、顺序不同,运算结果相同的结论。 然后,教材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最后,为了方便理解记忆,用几个抽象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学好加法结合律, 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将会很有帮助。同时,运算定律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学好这一知识,可以更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相较而言, 加法结合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充分利用学生

3、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规律,并通过自己的举例来应用规律,并学会用抽象符号来概括表达运算定律。教师发言:首先可以通过简算的认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2. 经历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分析不同的运算规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1. 理解并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

4、来表示加法结合律。2. 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字母表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理解加法结合律; 能正确区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特征。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步骤: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 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43+67=( )+( ) 35+( )=65+( ) 3下面各等式哪些

5、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20+50+80=20+80+50 0+400=400+O 140+60=60+140 (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与新知识作比较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对加法交换律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 出示课本上例 2 李叔叔骑车的图片,请学生读读图片上的信息,师生一起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 你们能够自己列式帮助李叔叔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学生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3. 学生回答,全班交流。请回答问题的

6、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板书: (88+104)+96=288( 千米) 88+(104+96)104+96+88 】4. 教师从中提出两个算式(88+104)+96 和 88+(104+96),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预设学生回答:参与运算的数一样,运算结果一样;但是运算顺序不同) 那么,想想看,能不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连接它们呢?【板书: (88+104)+96 = 88+(104+96)】5. 练一练: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54+237)+6354+(237+63) 162+(38+367)(162+38)+367 6. 全班交流发现,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三

7、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7.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一规律。【板书: (a+b)+c=a+(b+c)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研究数学问题, 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加法结合律的本质属性,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填一填。(47+52)+48=

8、47+( _ + _ ) 150+(50+66)=(150+ _)+ 66 (136+ _ )+98=_+ (64 +98)(a +b )+ c= a + (b +_)2. 判一判,在下面各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的括号里打。a+(50+7)(a+50)+7 ()123+(77+b)=(123+77)+b ()( b)() b ()3. 选一选。68+72+128=68+ (72+128)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2078+25=25+2078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254+436+464=254+ (436+464)A 加

9、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4. 想一想。填上一个合适的数使计算变得简便一些。 680+()+298 172+665+()设计意图: 在练习环节, 我设计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几个层次的练习,充分考虑到了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的不同水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总结,深化阶段。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收获。2.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你能不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呢?(任选一题)(1)13579+11+13+15 1719(2)246810+12+14+16 1820(3)86+87+88+89+9

10、0+91+92+93+94= 五、巩固练习1. 完成 P32第 5、6、7 题,小组校对。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88+104)+96 = 88+(104+96)=192+96 =88+200 =288 =288 (a+b)+c=a+(b+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29 页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在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计算, 发现规律, 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使

11、学生从探究尝试交流质疑到最后的灵活运用我抓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定律。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是通过直观借助具体情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加法的结合律(a+b)+c=a+(b+c)是加数和加数的位置都不变,改变的是运算的顺序。第二,适时运用定律。运用运算定律是为了运算更加简便,那种定律用着方便就用那种定律。 比如:37+56+23在运算时用加法的交换律就行了。而 56+37+23就可以直接使用加法的结合律了。第三,加法结合律的扩展运用。加法结合律不单是把定律直接使用还可以把加数拆开了使用。如: 138+56 拆成 138+2+54 就很快得出 140+54 得 194。特别是 在 做8+98+998+

12、9998+99998 一 题 时 把8 拆 成4 个2 算 式 就 变 成(2+98)+(2+998)+(2+9998)+(2+99998)=100+1000+10000+100000=111100 。这个算式计算就变得十分简便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年级数学 乘法分配律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教科书第 36页的内容 ) 。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备课类型: 详备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乘法结合律以后进行教学的。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

13、的方法类似,但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 还涉及到加法运算, 因此,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和前提。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必须切实学好。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 “乘法分配律” 应该不会觉得太难,但是要让学生深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发言: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 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 , 并能用字母表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 ,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14、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 ,并能用字母表示。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六、 教学方式与方法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2、观察法与讨论法七、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导入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 我们己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大家还记不记得怎么用字母表示?(生回答)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对运算定律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复习,让学生回忆起二、

15、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屏幕出示例 3 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1 列式解答。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看这两种列式, 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大胆猜想,部分同学会说出两种列式,结果相同)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要验证就要有行动,请同学们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3观察算式的特点。真有趣,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请大家观察下,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呢?(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

16、和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的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试一试。(学生举例,然后验证)5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7.揭示课题:通过验证,可以确定大家的猜想是普遍存在的,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请同桌再交流下。师:你们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吗?指着一个等式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练习 1:判断正误,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数学医院)2( 6 + 5 ) = 2 6 + 5 ()( 25 +

17、 7 )4 = 25 4 74 ()设计意图: 先通过用因数是一位数的等式初步感知乘法分配。通过多个例子, 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8.用字母表示。大家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练习 1:判断正误,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数学医院)2( 6 + 5 ) = 2 6 + 5 ()( 25 + 7 )4 = 25 4 7()359 + 35 = 35( 9 + 1 ) 练习 2: “填一填”15(40 + 8) = 15+ 15(107)6 6 6 8(1259)8 8练习 3“做一做”,103 32 99 43 练习 4:对比练

18、习。(40+4 )25 125(8+80)(404)25 125(88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增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涉及到加法的运算难点的理解。把练习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变化练习, 能够使学生真正明白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为学习简算打下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上到这,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大家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观察, 比较,提出了自已的猜想,并且亲

19、自验证了猜想,最后归纳,总结,表述出来。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自己在独立学习时的法宝。 有了这个法宝, 大家今后就可以用它来研究你想要研究的问题。八、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 =150 (ab) cacbc a(b+c)=ab+ac 九、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1、语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罗嗦,要简练。2、学生很可能会把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各自的特征,去加以判断。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

20、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一、主动探究 ,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 ,引出(4+2)25 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 接下来 ,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

21、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多向互动 ,注重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 ,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