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24550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二 0 一六年九月目录第一部分:学院总体规划. 1第二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规划第三部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规划第四部分:车辆工程专业规划第五部分:机械电子工程(拟建)专业规划. 7. 15 . 25. 33第一部分:学院总体规划第一部分:学院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文件精神,针

2、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新乡市“三高五板块”发展战略、“4325”支柱产业,新乡学院“789”战略发展规划需求,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和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二、现有基础( (一一) )产业背景分析产业背景分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培养机械制造、起重机械、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 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

3、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二) )人才需求分析人才需求分析智能制造专业群和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新乡市周边企业的调研发现: 机械制造、模具设计和车辆检测与维修方面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三三) )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基础1 1、课程条件基础、课程条件基础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三个本科

4、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专科专业,拟于明年开始招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 目前已经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 电工电子课程群、模具课程群和车辆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2 2、师资队伍基础、师资队伍基础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 53 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占2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 70%,外聘专家学者多人。能基本满足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的需要。3 3、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基础学院设有工程训练中心、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等实验场所, 并与河南恒升起重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起重机械工程研究中心、 与新乡天丰机械制造有

5、限公司共建了轻型建筑冷弯结构研究中心,能满足专业教育的需要。已建立学生见习、实习基地8个。学院教学场地、设施完善,专业图书资料基本齐全。三、建设目标1. 1.建设思路:建设思路:完善“深度合作、对接岗位;提高质量、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成立学院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校企合作企业骨干代表组成的学科专业理事会,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团队、合建实训基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共同开展就业服务指导等合作内容,完善“深度合作、对接岗位;提高质量、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2. 2.建设方法:建设方法: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完善“岗位引导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继

6、续与河南恒升起重股份有限公司、 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蓝海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岗位引导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校企双赢的原则,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各种管理运行制度, 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3. 3.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 构建机械工程技术课程体系。通过对多家机械类企业走访与调研, 根据企业对各岗位需求确定与就业方向相一致的技术员、 工程师等企业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工作的分析整合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 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进行通用素养课程、 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的体系构建。通过课程的构

7、建与考核,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开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 门,双语课程 2 门;与此同时,相应的配套教材需跟进,编写应用型教材 56 本。4. 4.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式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打造适应产业、行业发展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理念新、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5. 5.环境建设:环境建设: 进行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

8、培养为主线, 以行业工程师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 按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设高质量的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场所2 个;建立反映真实工序过程的虚拟实训项目2 个;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到 8 个, 把实训基地真正变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地和社会服务平台。6. 6.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加强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 大力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依托校内外合作企业,把握新乡市“三高五板块”发展的契机,把握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素质的需求, 努力提高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筹建起重设备测试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 广泛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扩大产教结合范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好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以带动

9、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7. 7.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整合设备资源,打造功能多元、效益综合的机械类专业群。依托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和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充分发挥与河南恒升起重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起重机械工程研究中心、 与新乡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的轻型建筑冷弯结构研究中心的优势, 积极寻求与新航集团、 日升数控、 新机创新、 逐鹿、豫飞重工、威猛振动、科隆集团等企业的合作,打造特色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最终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10、有机统一、功能多元化的专业群。四、校级、市级重点专业建设规划经过 5 年的建设,争取成功申报一个到两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五、保障措施1 1、组织制度保障、组织制度保障学院为每个专业配备专业带头人和若干教学骨干,在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考核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投入专业建设工作。2 2、人才保障、人才保障积极引进学院发展急需的教授(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制定计划,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挂职、双师型培训、考取博(硕)士,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水平。3 3、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按照学校转型要求,结合学院

11、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资金,购置急需设备,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实验水平;认真谋划,科学决策,合法合规使用学院经费,保障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4 4、管理保障、管理保障以“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营运高效”为目标,深化学院管理改革,精兵简政,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关口前移;发挥教研室、 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机制,明确权利和责任,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第二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规划第二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一、专业现状分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

12、化专业自 2007 年升本以来,根据市场需求及地方产业优势,现开设有机械制造、起重机械两个专业方向。目前已培养毕业生 956 人,现在校本科生 716 人。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23 人,其中正高职称3 人,副高职称 10 人,具有博士学位2 人,硕士学位 16 人,兼职教学人员16 人,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科学合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下设有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及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零件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金相实验室、公差与测量实验室、液压传动、数控实验室、CAD/CAM 实验室等 24 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 4300m2,仪器设备值合

13、计 1900 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特色装备的研发、高效切削加工、耐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截止目前已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0 余项、教改项目 18 项,在研科研项目 15 项、教改 16 项。2009 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河南省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 年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校级重点学科,2011 年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专业建设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 厚德强能, 开放创新

14、, 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 弘扬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始终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 制造、应用研究、 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

15、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三、专业建设目标三、专业建设目标1.具体目标立足我国工业的发展背景,依托“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及郑、 洛、 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依据新乡市 “4325”工程,特色装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背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适应我校“789”战略发展规划的需要,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力争三到五年,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此为基础,力争实现硕士点的申报通过专家的验收,使我校的整

16、体办学水平上升一个档次。2.近期规划(1)专业建设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基础, 以三个特色方向为导向,在现有已获得河南省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的基础上,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重点学科,并积极申报本专业的硕士点培育规划, 为将来申报学校首批硕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之真正成为我校的名牌专业,为我院学科体系的建设及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专业研究方向的凝练本专业主要服务于新乡市及周边地区的机械行业, 目前新乡市已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长垣县的起重机械集聚区、新乡县的振动机械集聚区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行业

17、地位,今后将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产业。 本专业研究方向密切和以上产业结合,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研发创新、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也会借助以上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达到共同发展、相互依托的效果。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 不同规格、 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 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的指导下, 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 ; 根据培养目标, 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

18、养途径并予以实施。本次新修订的 2016 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得到的客观社会需求制定的, 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并结合企业需求加大了实践比例, 缩短了学生毕业的过渡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五、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发展规模需求,在三年内,引进和培养博士6-8 人,逐步使专业队伍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引进和培养(含教授级高工转评)教授2-5 人。积极开展中外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研究生, 兼职博导达到 2-4 人, 兼职硕导达到 6-8人。每年邀请 5-8 名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选派 4-6 名教师赴国内知名合作院校访问交流

19、和合作科研,暑期选派不少于 20 名教师深入企业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2、建设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 完善制度以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研环境,提供一流的学术和实验研究条件, 力争培养一批在省内、 外具有较高水平和重大影响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及骨干。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加强与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及合作。采取各种手段并创造条件,使学术骨干能承担省、国家级的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建立与我院合作的德国等高校的正常联系机制与合作方式, 完善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等国内其它高校和研究

20、院(所)的合作及联系机制,促进并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 力争建立一支卓有成效的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六、课程与教材建设六、课程与教材建设1、20162020 年期间计划编写正式出版教材 5 部以上,自编教材讲义 2 部以上,争取 3 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2、提高教材质量,重点抓好主干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工作, 编写重点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课程上。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 具有

21、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工作,规范选用程序,选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等应用型本科教材;根据行业的新发展、 专业特点尽量选用近 3 年出版的新教材。七、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和我院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我院将进一步调整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搞好实验室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办学要求的规范化、现代化实验室,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实验室建设成为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

22、建设相配套的支撑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为:1、按统一规划逐年建设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实,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 新建起重运输先进检测实验室、完善金属切削实验室、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特种加工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各课程都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使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2、组建院级工程训练和实验中心,逐步充实、配备专职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又壮大, 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和的需要。3、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 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目标是在原有的

23、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 中信重工洛阳矿上设备厂、 洛阳轴承厂、河南恒升起重机有限公司、河南省金太阳铸造有限公司、河南太行振动等 10 家实习基地基础上,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校外实习基地再增加 6 家。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我院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学校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重点,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 新情况、 新要求, 以理论指导实践,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为提高我院高等

24、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已完成机械类专业多模块塔式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妙有组卷试题库管理及试卷生成系统等 8 项教改,在研教改项目 16 项基础上,争取完成省厅以上立项 5 项,完成成果规划 3 项。其建设措施是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方法第三部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规划第三部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十二五”发展回顾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高质量

25、实训项目有待加强。经过多年的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形成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陈旧,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有待更新。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须注重从实用出发, 不断挖掘出特色明显的实验、 实训项目,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 提高设计、 研发技术水平。这种能力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也是用人单位急需的。2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尚有待提高。目前,我们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 但仍缺乏专业水平高、 实践能力强的 “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26、、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按照现代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课程观念的要求,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4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加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 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新乡市把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第一要务,坚持产业强市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靠科技创新替代传统生产要素组织,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

27、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适应新形势,必须紧紧围绕新乡市企业行业人才培养与科技需求, 依据本院系发展现状和特色,准确客观地把握本专业“十三五”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挑战:随着我市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本专业只开设了模具方向,尽管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但由于专业方向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反映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专业方向单一,满足不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

28、现了以下问题:1)课程内实验设置不合理,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课程中反复做;2)现有实验项目过少,达不到专业培养要求;3)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实验需要。为此,本专业在 2013 版培养方案上做了大的修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实验、实训环节比例,增设了专业综合实验,提高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二是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扩大了材控专业的知识结构。 为满足每年 100 名左右材控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希望在未来 5 年内逐步完善实验平台条件。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

29、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业技术岗位群重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注重校内实训、 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分工、 衔接与融通。(二)总体目标(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目标。以材料成型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面向企业的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路线为重点, 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抓住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材料成型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

30、标。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总体框架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3)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充分挖掘现有实训基地的潜力,在此基础上, 争取学校财力和政策支持,新建1 个模具技术创业实习基地,1 个冷弯成型综合实习基地,1 个 3G 网络实训室,1 个注塑成型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更新完善通用实训室和硬件实训室设备,使校内实习基地、实训室总数达到5 个,做到重点实训任务每生一机。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保证机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注重校内生产性实习

31、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在现有2 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 个,并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4)“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大力加强专职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 所有专职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承担软件服务外包任务、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5)专业与课程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紧密合作制定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 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在完成工作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 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标准体系。

32、(6)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目标。针对教学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评价、考评、激励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四、主要任务与目标四、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一:(师资队伍建设)1.主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立足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紧紧抓住稳定、

33、培养、引进三个环节,通过超前规划、学科带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实现专业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2.建设指标依托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基地和重大项目 ,努力构建人才集聚平台、成长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 ,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衔接紧密的师资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到 2020 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 12 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 10 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 55%以上,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 70%以上。 在本学科方向享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1 名以上。(建

34、议:完成主要任务、实现院系发展目标需要实现的可测量、 可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预期取得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3.主要举措(1)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根据学校建立的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 发挥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在汇聚优秀人才、培育学术梯队、产生重大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吸引高水平人才来我专业工作。设置 2 个左右特聘教授岗位, 吸引学科领军人才。 通过公开招聘、合同管理,面向海内外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思维, 能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规划学科发展,主持和组织重大科学研究工作, 指导学科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每年设置 5 个左右讲座教授岗位, 吸引优秀学

35、术带头人。 积极采取“带项目引进” 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较高学术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指导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 整合学科梯队,培养学科带头人,指导、培养研究生,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转型三个渠道,建设一支 20 人左右的以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教师队伍, 着力解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引进。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以优惠待遇条件吸引 510名左右优秀博士研究生, 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3)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未来学科

36、领军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 通过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项目等措施,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通过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分批次进修学习,整体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学缘结构;通过给任务、压担子,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动提升的危机感、紧迫感。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培养 5 名左右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 为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每年选派 12 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引进12 名“985”、“211”学校和著名科研院所应届博士毕业生来我校工作, 使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 70%以上。(4)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

37、计划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旨在重新整合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引智、转型、校企校地合作等渠道,建立起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应用型专业知识结构、 学习或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直接引进。吸引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实践经验丰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人才补充到相关专业师资队伍中。 同时,从国内外科研院所选留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硕士 (尤其是具有相关专业资质、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应届毕业生来我专业工作。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面向社会聘任 10 名左右相关专业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学工作。推动转型。遴选 5 名左右相近专业方向的在职教师, 鼓励他们转换专业发展方向,通

38、过短期进修、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等途径转为应用型专业师资。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扶持应用研究创新,提高应用型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二)主要任务二:(学科专业建设)1.主要任务满足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规划与投入, 用 23 年时间将本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及专业综合实验进行整体规划, 调整内容并进行优化整合,以达到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场地资源、 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目的, 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本系全体教师的优势,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配备12 名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项目的准备、实验教材的编

39、写、仪器设备的保养及维修等工作。2.建设指标根据 2016 版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将所有课程所需开设实验进行汇总、讨论、分析、制定,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做到不重复开设实验,不因人开设实验,不因主观条件任意调整实验:1)对新开设的专业方向,分析行业形势,讨论所需开设实验及设备,逐年完善实验设备,通过人才引进或进修方式,培养新方向的实验老师,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2)对于模具方向,将所有实验重新整合、规划, 将现有设备能开设的实验纳入新开设实验, 不足的设备通过增加、补充等方式进行完善,保证模具方向的实验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3.主要举措2016 年 5 月2017

40、 年 5 月:完成所有教学设备的补充、 增加及新建实验室项目的申报;讨论、制定所有实验课程的内容,完成实验项目的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的编写;2017 年 5 月-2018 年 5 月:对实验内容进行分块负责, 每个老师需将自己负责的实验项目操作熟练, 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演示,直至教研室通过;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通过每年的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检验,对不合理的实验项目内容或实施方式进行调整;2020 年:检验实验室建设。第四部分:车辆工程专业规划第四部分:车辆工程专业规划车辆工程专业创建于 2008 年,2012 年升成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10 余名,已经毕业一届学生。为了更加服务

41、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特别制定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五年规划,从而使教学的发展更具科学性、计划性和连续性。一、现状分析一、现状分析“十三五”期间,新乡市产业政策:为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努力实现产业发展“4325”工程,优化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支柱产业,重点突破电池电动车、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到 “十三五” 末,七大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规模。要想顺利实现“4325”工程,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政产学研结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二、目标

42、定位和基本思路二、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培养高素质、具备学习、创新、实践和就业能力的优秀应用型新能源汽车人才为出发点,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推动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发展,在整体上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紧紧围绕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积极应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 力争形成以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为专业特色,在新能源汽车、食品冷冻专用车辆、矿山起重用专车辆等行业有影响、技术有特色的专业。三、具体目标及主要内容三、具体目标及主要内容1.建设目标车辆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整体上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紧紧围绕新乡市经济社会发

43、展总体目标, 形成以新能源汽车研发、 制造、检测、维修技术为主,汽车涂装、焊接、汽车调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调试等就业方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服务面广、适应性强的专业群体。努力打造体系结构合理,培养目标多元的汽车制造和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基地。2.主要内容专业建设规划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汽车类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促使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汽车基础知识、扎实的操作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汽车项目管理技巧。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 以人事制度创新改革

44、为动力,紧紧抓住师资队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师资整体队伍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适当引进有企业管理实际经验的教师,增加“双师”教师比例。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团队。在引进和招聘高质量教师的前提下,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合理提高或调整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大力提高教师项目能力,培养开放性和辐射性的教学梯队, 通过计划和目标来加强个人的成才过程管理。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做好校内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工作。继续选拔校内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做好校内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能在省内争优的人才

45、。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兼职队伍。可从企业有目的的选拔符合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 也可聘请退休资深教师和企业优秀科技人员作为客座教授对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等进行指导,改善专业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建设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按照“工学交替”的思路, 依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特色教材,制定评价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以汽车部件进行模块划分,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 体现基于车辆工程工作过程的

46、教学实践。 根据汽车行业技术的特点, 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大类, 循序渐进,使学生基础牢固,各有特长。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实验条件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室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评价体制的改革:在学生能力评价

47、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考核,不仅考察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成就,并以考核评价与能力展示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就业岗位(群),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与汽车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准备。核心课程建设: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建设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 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 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

48、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教材建设:为了更好地配合核心课程教学、便于学生实习、实训,拓展知识和能力,建设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车辆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分六大模块即: 汽车拆装实训模块、汽车检修实训模块、汽车电控实训模块、汽车营销实训模块、汽车信息实训模块、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模块,建设十三个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教学和培训考工同步进行。车辆工程实训室实行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建立实训条件现代化、实训教学职业化、实训技能模块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结合的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以班级为基础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转变为以技能实训模块

49、为基础的开放式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 实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实践技能培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四、五年规划建设简表四、五年规划建设简表表 1 教学项目目标建设教学教学课程课程网络网络改革改革建设建设课程课程教师引教师引进进高端高端人才人才特色特色教材教材校外校外河南特河南特实训实训色专业色专业中心中心校外校外实习实习实训实训基地基地中心中心2016 年1111 实验员(硕士)1112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11111111 实验员(硕士)1 实验员(硕士)1 实验员(硕士)1 实验员(硕士)1111 项1122备注:项目表数目是向学校申请。图 1 实验室建设图 2 规划

50、建设图 3 补充建设图 4汽车电器实验室补充建设图 5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补充建设表 2 实验室目标建设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表 3 科研目标建设省级横向、省级横向、 纵向科研纵向科研项目项目科研合作科研合作论文论文专利专利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电动汽车综合智能转配工厂电动汽车实验室汽车检测实验室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汽车实验室补充建设1500 万150 万元100 万元50 万元300 万元建设金额建设金额建设用途建设用途新建、机电工程学院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新建、电动汽车课程新建、汽车试验学课程新建、汽车服务课程实验室设备补充建设。2016 年2017 年2018

51、年2019 年2020 年111111115555511111第五部分:机械电子工程(拟建)专业规划第五部分:机械电子工程(拟建)专业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一、专业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自 1995 年建立以来,根据市场需求及地方产业优势,依托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预期于 2017 年开始设立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 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 33 人,其中正高职称 2 人,副高职称 8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15 人,兼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科学合理。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河南

52、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3 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设有机械原理实验室、 机械设计实验室、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可拆式液压教学实验室、 金相实验室、 电池研究实验室、 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 、工程训练中心、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机加工实践教学中心和绘图教室; 同时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8 家。我院对实验室及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能满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需要。2016 年获批建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无人化装配生产线”,可为本

53、专业学生对机器人的认知、生产、实践、设计等工作环节提供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和设备,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可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院相关专业教师发表学术及教学改革论文300 余篇;已完成科研项目 19 项,教改项目 8 项;在研科研项目 15 项;在研教改项目 16 项;质量工程 9 项;国家专利 10 项。相关类专业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机械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50 余项。相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2007 年首批本科专业,2009 年被评为省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 年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54、,2013 年被 确立为校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教学团队于2011 年评为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4 门,双语示范课程1 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科) 2003年被确立为省教改试点专业。专业建设基础深厚。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专业建设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 厚德强能, 开放创新, 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 弘扬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始终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55、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能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尤其是机器人领域的设计制造、 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三、专业建设目标三、专业建设目标1. 具体目标立足我国工业的发展背景,依托“一带一路”、中原城

56、市群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及郑、 洛、 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依据新乡市 “4325”工程,特色装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背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适应我校“789”战略发展规划的需要,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力争三到五年,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2.近期规划(1)专业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建设为基础,争取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申报成功,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 使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成为新乡学院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使之成为我校的名牌专业, 为我院学

57、科体系的建设及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专业研究方向的凝练本专业主要服务于河南省的机械电子行业,2015 年,全省机器人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达 30 余家,2016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生产 190 套,全省已经有近 100 家公司开展了机器人的示范应用。目前在郑州、洛阳、 安阳、新乡、许昌、 焦作、信阳等地, 一场新进、多元化发展方式投资机器人产业的热潮已经形成。2016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五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前不久, 我省发布了 高端装备制造业 2016年度行

58、动计划及河南省机器人产业“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 2016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本专业以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为研究方向, 将在今后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研发创新、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会借助以上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达到共同发展、相互依托的效果。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 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 ;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

59、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本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得到的客观社会需求制定的, 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并结合企业需求加大了实践比例, 缩短了学生毕业的过渡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五、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发展规模需求,在三年内,引进和培养博士46 人,逐步使专业队伍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引进和培养(含教授级高工转评)教授 25 人。每年邀请 58 名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选派 46 名教师赴国内知名合作院校访问交流和合作科研,暑期选派不少于 20 名教师深

60、入企业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2、建设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 完善制度以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研环境,提供一流的学术和实验研究条件, 力争培养一批在省内、 外具有较高水平和重大影响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及骨干。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加强与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及合作。采取各种手段并创造条件,使学术骨干能承担省、国家级的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建立与我院合作的德国等高校的正常联系机制与合作方式, 完善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等国内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合作及联系机制,促进并提升教师的

61、学术研究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 力争建立一支卓有成效的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六、课程与教材建设六、课程与教材建设1、20162020 年期间计划编写正式出版教材 5 部以上,自编教材讲义 2 部以上,争取 3 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2、提高教材质量,重点抓好主干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工作, 编写重点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课程上。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 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62、。4.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工作,规范选用程序,选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等应用型本科教材;根据行业的新发展、 专业特点尽量选用近 3 年出版的新教材。七、实践性教学环节七、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和我院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我院将进一步调整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搞好实验室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办学要求的规范化、现代化实验室,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实验室建设成为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支撑体系。具

63、体的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为:1、按统一规划逐年建设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实,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确保各课程都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使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2、组建院级工程训练和实验中心,逐步充实、配备专职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又壮大, 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和的需要。3、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我院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学校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工作实际

64、,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重点,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 新情况、 新要求, 以理论指导实践,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为提高我院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已完成机械类专业多模块塔式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妙有组卷试题库管理及试卷生成系统等 8 项教改,在研教改项目 16 项基础上,争取完成省厅以上立项 5 项,完成成果规划 3 项。其建设措施是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方法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