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6741728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生态的篇章虽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所涉及文士治生的描写,如描写处馆授徒和文人经商的情形,却非常细腻和深刻。在文言小说中,文士治生的描写多是依附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构建的需要,有的甚至附以神异色彩,并没有以之为小说描写的重点,在小说中仅起到铺垫作用,像聊斋志异这样描写文士治生的实不多见。我们不能忽视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描写,因为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下层文士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蒲松龄自身的治生生涯和感悟也为创作聊斋志异注入了

2、活力。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在处馆、经商两个方面,其次也对文士佣书、书画治生进行了描写,这四种途径也是明清文士从事治生所常采用的手段。聊斋志异对前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不吝笔墨,对后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也进行了简要描写,从而对文士治生生态予以展现。“治生”,即通过授徒、游幕、行医、问卜、业农、经商等手段谋生。古代士大夫一向注重治生,解经卷第七述而第七有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认为治生求富是很正当的需求,即使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无所谓;如果做不到治生求富,也可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士从事治生活动,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如子贡、范蠡等都是文士治生的典型代表。

3、到南宋时,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永嘉永康事功学派兴起,他们主张“农商并重”和“功利并举”,与朱熹等人所代表的传统理学观念发生了激烈碰撞和冲突,被朱熹等理学家视为“功利之学”而大加鞭伐,也进而引起众多文人对义、利何者为重的思考,即义利之辩。及至元代,理学家许衡明确提出了“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观点,他认为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治生是治学的物质基础,只有解决了治生这个问题,才不至于妨碍治学和自身的品行修为。这种观念奠定了文人的治生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明清学者,不少明清文人对许衡的这种治生思想进行继承和延伸,形成了很有学理性的明清文人治生思想。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日益完备,众多文人孜孜以

4、求于科试中第。虽然科举中试名额较之前代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文士数量,中试比例却日益下降。生计问题摆在了众多未仕士子面前,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寻求适合自己的谋生之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明清时期,文人治生的现象较之前代更为普遍,涉及的治生领域日益集中,记载文士治生的文献资料较之前代更加繁多,这显示出明清文士治生的普遍性。蒲松龄卷堂文中有云:“学以致圣为先,不可无谋食之计。”这从侧面体现出蒲松龄的治生观念与元代许衡“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治生观念一脉相承。蒲松龄的一生,与治生密切关联。家道中落后,蒲松龄面临着严重的生计问题,他不得不一边备考,一边治生,为家计奔波四方,劳碌一生。他不仅

5、在科场上屡遭败绩,而且在治生所得上也是捉襟见肘。科试无成和生计所迫如同两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令他愁苦异常。蒲松龄这种窘态使他难以做到像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中期以来的所谓“山人”那样能脱离世俗,率性而为,不以功名为念。这种贫窘之态令他对人生感悟甚深,故而蒲松龄在其作品中,经常抒发自己穷愁苦闷的情怀。数十年的离家外出治生生涯,使蒲松龄对文士治生的迫切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情形显得细致而深刻。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不少笔墨描写了文士治生。他所描摹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于处馆授徒、经商两个方面,另外也对佣书自给、文士书画治生予以描写。一方面,真实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文士治

6、生生态。明清文人治生现象较前代尤为普遍,有些文人为治生对薪酬不再遮遮掩掩,明码标价,这在江南一带尤为突出。正统文人开始理解和尊重文士治生,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了巨变。另一方面,揭示了下层文士面临的艰难处境。下层文人多因家贫不得不为生计而治生,面临的窘况令人心酸。一些文人开始以诗文词诉说这种艰辛,如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等,或作“贫士吟”类自嘲,或作反映科举制度下下层文人窘况的篇章,这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蒲松龄一生困顿科场,为生计辛苦治生数十年的经历和对此的深切感悟,为聊斋志异文士治生的摹写注入了活力。聊斋志异所描写的文士治生情形,有的着墨不多,有的进行细致摩画,反映了小说作者的取舍有别:对于自己很

7、有感悟的治生情形,如处馆授徒和文人经商进行细致描写,这恐怕与蒲松龄的治生经历不无关系。蒲松龄处馆授徒数十年,这些长时间的治生经历自然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研究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和蒲松龄的治生情形,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文人生活史,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蒲松龄的心路历程。(摘编自徐永斌论聊斋志异的文士治生生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的篇章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中有些文士治生情形的描写细腻而深刻。B.文士从事治生常采用的手段有在私塾中教书、经营商业、受人雇佣抄书、作书画售卖四种途径,前两种更为广泛。C.古代士大

8、夫注重治生,有些人认为治生求富是正当需求,可以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可以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D.蒲松龄一边备考,一边治生,这样的经历让蒲松龄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成为其创作的素材和作品内容。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作品中描写文士从事治生活动源远流长,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文人治生则更加普遍。B.蒲松龄继承了许衡“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观点,认为治学需要“致圣”,也需要考虑“谋食之计”。C.明清时有些文人为治生对薪酬不再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转变,正统文人开始理解、尊重文士治生。D.想要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展现的文人生活史及其作者

9、的心路历程,可以借助对聊斋志异中文士治生的研究。3下列对原文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主要以时间为序,分析了文士治生现象的发展与变化,思路清晰。B.“如同两座大山一样”运用比喻,生动展现“科试无成”“生计所迫”给蒲松龄带来的压力。C.文章第七段以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的创作为例,体现一些文人用诗文词诉说生活的艰辛。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地组织材料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生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士治生生态”内涵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B.主张“功利并举”。C.治生手段较多。D.明清时治生领域日益集中。5请根据文章有关观点,分析下面聊斋志异中文士

10、治生描写的作用。【相关材料】(1)河间府有个姓徐的书生,在恩村当私塾先生。进了腊月,徐生放寒假回家,路上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我叫施敬业,有个外甥,想找个好老师,先生若屈尊到我家来,报酬比恩村的多一倍。”徐生辞谢说与恩村有约,应守信用。(2)施家孩子不愿念书,徐生批评他,孩子母亲还常讲情。徐生生气地说:“你由着儿子懒,又要求我把孩子教好,我不干了!”徐生离开施家,觉得门很窄小,走了几步,射来了阳光,才发现自己是从一座塌陷的土疙瘩中出来。四下看看,荒凉得很,原来是座古墓。徐生非常害怕,又感激施家待他的仁义,便用施家赏给的金子雇人给坟墓培了土,在周围种上树才回家去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李小二)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什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的是。”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

12、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转背没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

13、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

14、:“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拾举得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只说林冲来到草料场,就草屋床上放了包裹被卧,与老军交割后,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推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

15、,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旦去!”三个人都惊得呆了,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