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6741713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河流是美丽的,对我们的影响远超审美价值。自史前时期,我们就与河流的自然景观特征密不可分,其吸引力也正来源于此。人类依靠河流获取自然资本、交通渠道、领土疆界、健康躯体和权力,因而得以繁衍千年,这种依赖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那里有肥沃却时常被洪水侵袭的平原。早在公元前6000年,最初的水稻文明出现于长江沿岸的两个地点,在如今的上海和长沙附近。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稻田发掘于今日杭州附近的跨湖桥遗址,出现于公元前5700年左

2、右。最早的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依赖的是由淡水灌溉的食物,如野生大米、莲子、香蒲植物和鱼。在北边的黄河河谷,有一大群种植粟米的农民创造了仰韶文化,该文化兴盛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书写就出现在这一区域,先是在骨头上,之后依次出现在铜器、木头、竹子和纸张上。根据这些记录,中国的文明肇始于黄河流域,由三皇五帝开启,以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为开端。中国的口述记录显示,出现最早的夏朝起源于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070年之间,创立者是大禹。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据史记记载,一系列大洪水给生活在黄河河谷、以种植粟米为生的农民带来了接连不断的灾害。大禹的父

3、亲想用造坝建堤的方法堵住洪水,他努力了9年,以失败告终。但大禹成功了,他造沟挖渠,分流了洪水。在13年内,大禹坚持不懈地疏通河道,与工人们一同劳作,终于控制住了黄河,也赢得了民心。他借此巩固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创立了夏朝,也就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其后继者由世袭产生。这样的传统历史叙述在如今的中国仍然被广泛接受,但和考古学的结论有所矛盾。20世纪20年代,一群怀疑记录的历史学家组成了“疑古派”,质疑关于大禹和夏朝的记述的真实性。他们指出,通常认为的夏朝的开始,即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070年左右,与值得注意的那些黄河遗物的扩散和发明都不相关。他们所认为的、更有关联的二里头文化曾创造出了一系列的

4、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它出现得更晚一些,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比通常所知的夏朝的开端大约晚两个世纪。在“疑古派”提出疑问的100年后,绘制和追溯古代洪水遗迹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解答这一疑问。2016年,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公布了有关黄河上游破坏性大洪水的、有启发性的地理学证据。他们的研究表明,一场地震引发了积石峡上游的山体滑坡,上游的河水在青藏高原附近切断了一个极深的峡谷。这场山体滑坡导致近240米高的碎石掩埋了峡谷,形成了阻截河水的天然大坝。一个巨大的湖泊开始填充大坝的后方,最终水位超过了大坝,将其冲垮。湖水形成了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整个黄河河谷。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测算洪水遗迹

5、,可以发现这场洪水发生于公元前1922年前后的28年间。这一时间恰好和二里头文化的开端重合,这一文明的兴盛区域在积石峡下游约2400千米处,在这里,黄河从原本的河道中跃起,开辟了一个流向华北平原的新河段。随着流经新河床的河水经过多年才被完全控制,这一过程很可能与大禹和他父亲多年治水的传奇故事相对应,在河水改道附近的地点、临近的时间,也恰好有关于陶器、青铜器和玉器技术的发明集中出现。这一时间上的巧合,印证了中华文明出现于黄河流域大洪水之后的说法,二里头文化其实就是“遗落的”夏朝文明。我们可能无从考证大禹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神话人物,这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或辩论,但这一古代神话,的确将成功地黄河治

6、水、大规模的劳动力组织、由上而下的政治权力和朝代的起源清晰地结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社会从特大洪水中复苏,并由此在中华大地上衍生出持续了约4000年之久的朝代更迭。河水的自然资本提供灌溉水源和适宜耕种的、肥沃的河漫滩土壤都是通过巧妙的人类发明而得到有效开发和管理的。尽管存在像洪水、河流改道和干旱这样无处不在的威胁,农业还是能够成功地发展起来,也能实现粮食盈余-尤其是可以储存的谷物。而围绕着盈余的粮食展开的征税、贸易,又衍生出了新的职业、社会阶级和城市。人们从每日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以后,就发展出了新的职业,包括抄写员、会计.神职人员、商人、政客和军人,等等。他们居住在集中的定居

7、点,更便于互动往来,也能抵御伺机抢劫的团伙。随着居住区的发展,人们发现了更多新方式,以更有效地让河水为自己所用河水能为城市提供水源,供人们进行城市排污,也能协助当地和其他人口中心开展贸易往来。随着社会形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他们对农业产能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些伟大的文明的生存前途及政治稳定,往往依赖于对灌溉系统的良好维护。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所以能创造出早期的伟大文明,是因为成功地开发了河流的自然资本。同时也能充分适应洪水和河流改道的变化,或是能从破坏中自我修复。一旦满足这些条件,社会就能获得充足的粮食、税收,产生等级制度。对河流的利用与控制,催生了人口密集、系统复杂

8、和等级严密的社会。由此,由精英们所主导的能容纳多样职业和多重阶级的城市,开启了属于它们的时代。(摘编自劳伦斯C.史密斯河流是部文明史,周炜乐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河流的依赖使人类得以繁衍数千年,并依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而这种影响远超河流之美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价值。B.为探讨河流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文章以出现于长江流域的水稻文明和黄河流域的粟米文明叙述了河流对于农业文明的影响。C.创造了一系列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二里头文化在黄河附近被发现,正印证了“疑古派”关于中华文明开始于二里头文化的观点。D.大禹治水的神话将黄河治水、大规模的劳动力组织、由上而下的政

9、治权力和朝代起源结合,表明曾有一个社会从特大洪水中复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及黄河河谷仰韶文化的创造和兴盛,有关的文字书写和口述记录显示中国的文明开始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个朝代是其开端。B.史记中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先民对控制河流的渴望;这段记述虽并不真实,但仍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叙述被广泛接受。C.河流改道和洪水等灾害威胁着农业的成功发展,对灌溉系统的建设和良好维护便往往成为伟大文明的生存前途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石。D.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早期四大河流域的伟大文明并建立和发展起区域城市,离不开人类社会对河流自然资本的开发和对河流的利用与控制。3下

10、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第九段关于人类有效开发和管理河水自然资本的阐述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淹没了百余处险滩,拓宽了航道,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使长江航运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B.海岸线、地形分界线、河流常常被作为政治版图的地理边界线,如我国东北地区部分领土与俄罗斯就以黑龙江为界。C.非洲大陆虽然干旱,但雨季来临时,尼罗河会定期泛滥;这不仅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也使土地变得异常平整。D.都江堰工程利用岷江地形修筑而成,实现了饮水与水量的节制,能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引发积石峡上游山体滑坡峡谷

11、被切断,形成天然大坝河水无法流出,水量不断蓄积水位超过大坝,形成特大洪水。B.农业的成功发展实现了粮食盈余人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产生新职业人们集中定居互动往来,抵御抢劫团伙。C.居住区的形成、发展人们以更多方式利用河水充当水源,供人们排污并协助贸易往来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复杂化。D.成功开发河流自然资本,且能从破坏中自我修复社会粮食盈余、获得税收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开启精英主导的时代。5为了证实二里头文化其实就是“遗落的”夏朝文明,作者使用了哪些证据?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额尔齐斯河畔刘斌立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

12、,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得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鄂尔德西静静地坐在河畔,对于一个生于额尔齐斯河畔的图瓦人来说,那不过是又一个残血落红的黄昏。一群游客惊呼着日落的美景跑过他的身旁,带起的风掠动了鄂尔德西老人的衣衫。老人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一刻的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一刻的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鄂尔德西深深地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作“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振颤的和声。这是图瓦人独有的乐器,用“芒达

13、勒西”草的茎秆制成。楚尔只有3个孔,但能吹出5个声、6个音。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远远的,那悠扬的乐符,穿过河畔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林,在鄂尔德西的木屋后面萦绕着,久久不舍得散去。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所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紧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他两年。10天以后,仍旧在一个日落额尔齐斯河的时分,我和5个图瓦少年围坐

14、在鄂尔德西的周围,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听额尔齐斯河倾诉着她的表肠。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地哼唱,弥漫四周的音符滋润着我们。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名肺癌晚期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独自住了20年的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3个月,我和那5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做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

15、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我终于决定离开阿尔泰,离开额尔齐斯河畔。我最终也没有真正学会楚尔的吹奏。我只不过是一个采风的流浪乐手。两年前,在额尔齐斯河畔听到了鄂尔德西老人天籁一般的旋律,我想留下跟随这最后一位会吹楚尔的图瓦老人学习。我整整等了两年,一直等到他即将离世的时候才给我打了电话。“我觉得现在的时间可以了。”鄂尔德西在电话接通后,讲了第一句话。“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传授我了。”我不知道我为何如此平静,其实我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整整等了他两年。“我想我的

16、时间不多了,我曾经答应过艾琳娜,我的楚尔今生只给她吹响,我做到了。”老人有点激动,又引起了一阵猛烈的深咳。“这两年我走遍了图瓦人的村子,几乎没有人会吹了,更别说吹得像您这样好的。”我在为这么好听的乐器而惋惜,楚尔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孤品了。“哦,哦。”老人想起了什么,在电话那头应答了两声又沉默了。“你帮我选5个图瓦少年吧,你会吹奏乐器,你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楚尔。”老人平静地告诉我越快越好。在挂断电话前,老人对我说,楚尔不仅是他和艾琳娜的,也是图瓦人的。我那时并不知道,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并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我背着行囊沿着额尔齐斯河离开的时候,听到了5位少年为我吹奏的曲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