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566264705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

2、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畅销书呢?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

3、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

4、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

5、跟着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所谓Test case。在这种情形里自然不发生道德问题了。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注释:【 1】折狱:断案。【2】Sportsmanship:运动员风范,体育道德。【3】Test case:判决同类案件可援用的判例。1.下面是对作者认为乡土社会是“无讼”社会的理由的分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是用教化来维持礼治秩序,而不是法律。B. 在乡土社会里,断案主要是由地方长老进行裁定。C. 在乡土社会里,人们认为打官司是一件很丢人的事。D. 乡土社会里通行的“连坐”惩罚,使人们不敢诉讼。2.对上述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没有法律,也不需要律师,人们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生活。B.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人们从小学“礼”,注重修身和自我的约束。C.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用来明辨是非,也用来保护公民的利益。D. 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法律因时而变,律师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3.作者以“球赛”为喻,其意图是()A. 运用类比,说明乡民经过长期的教育

7、,将外在规则内化为习惯。B. 说明一旦有人违反规矩,破坏秩序,整个球赛就无法进行下去。C. 在乡土社会里,解决纠纷的方法是由维护秩序的长老来判罚。D. 人们发生纠纷后,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而是用传统礼俗来解决。4.作者举包公案施公案成为传统畅销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A. 包公、施公是传统中公正执法的化身。B. 包公、施公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C. 无讼观念,时至今日仍有一定影响力。D. 包公、施公都是无讼制度的维护者。5.作者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曰:“吾惛,不能进

8、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9、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取材于孟子 梁惠王上)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虽不敏敏:聪慧B.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制:规定C. 无失其时时:时机D.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告诫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明以教我树之以桑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罔民而可为也C. 则盍反其本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 百亩之田未之有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B.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一定使他们依靠父母

10、赡养,降低身份养活妻子C.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9.下列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是孟子“保民而王”主张的阐释:让百姓有自己的产业得以保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教育。B. 孟子用层层推理来阐述“要想使百姓服从国君,就要保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的观点,体现出其论辩严密的特点。C. 孟子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起到了既加强说服力,又增加感染力的表达效果。D. 孟子认为只要重视学校教育,用“仁义”

11、道理教化百姓,为政者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0.阅读选文的第二段,用文中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孟子告诫齐宣王推行“王道”的关键在于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他认为百姓“_,_”,是因为“无恒产”;只有让百姓拥有了“恒产”,解决了生计问题,再对他们“_,_”,才能实现衣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的理想社会。11.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1)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舍之则藏暴虎冯河(2) 在我

12、们学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记录了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面对“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的局面,子路坚信通过自己的治理,达到“比及三年,_,且知方也”的局面。(3) 根据以上语境,简要分析子路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是如何教育子路的。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村居【1】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2】,白发谁家翁媪【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4】,溪头卧剥莲蓬。注释:【 1】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时。【2】相媚好:相互亲切地交谈。【3】媪(o):古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13、4】亡赖:这里指“顽皮”。亡,通“无”。12.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开头两句,词人用茅屋、小溪、青草等意象,勾画出清新秀丽的环境。B. 上片三、四句,描写了吴国一对白发老者喝酒吟诗、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C. 词的下片,词人用叙事手法,描写了农家生活艰难,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D. 本词题为“村居”,词人通过描写农村和平安适的生活来表达归隐的决心。1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江南乡村的居住环境和一户人家的生活图景。B. 全词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三个“溪”字,围绕着“小溪”布局画面,展开人物活动。C. 词人没有发挥豪放词“化用

14、典故”的特点,使得这首词在思想表达方面有所减弱。D. 本词可谓是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从中足见词人喜爱农村宁静生活的审美情趣。14.这首词最后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其中“亡赖”“卧”两个词的使用被称为神来之笔,古今一绝。请你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15.五、语言文字运用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表现出烛之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及善于利用矛盾瓦解敌人的智慧。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蒙冤遭难的窦娥在临

15、刑前立下三桩誓愿,体现出当时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D. 哈姆莱特是法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揭示了剧中悲剧人物奥菲利娅的内心冲突。16.六、名篇名句默写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岳阳楼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恢宏壮阔景象的佳句是“_,_。”(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画图难足”诗句,从江山、社会两个方面总括金陵形胜之美,流露出赞叹之情。(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上片中写洞庭湖月下一片空明纯净的诗句“_”,与下片中表达襟怀磊落、玉洁冰清的诗句“_”,可谓景和情对应绝妙,令人称赞。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