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65102041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经典是经由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不同时代精神价值的艺术凝聚和智慧凝结。不同时期的文化经典之间,则存在着继承与创造的复杂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连接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应偏离,更不可抛弃、割断这个脉络,而要立足于这个脉络(文化基因)进行创新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经典和传统。媒介迭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传统经典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印刷术使得历史古籍得以广泛传播,也使文脉传承在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拓展实现

2、。但对于经典而言,纸质媒体除了有便利传播、扩大范围的作用,在文化经典的大众普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虽然各种注释、解读文化经典的图书层出不穷,但普及范围基本上依旧限于知识阶层,难以拓展至普通大众。影视传媒的普及一举改变了这种局面,经典的影像化和创意传播,极大地促进了经典的流传。当然,经典的丰富内涵与高雅审美要转化成直观通俗与浅显易懂的视觉文化,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手段和方式才可实现。这在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有成功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湛的语言韵律、独特的审美意境、深邃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神韵与精粹,也成为人类精神创造的重要典范

3、而辉耀寰宇、亘古流传。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古代诗词集注和阐释论著,不仅为传承文化经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影视媒介传播经典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说中华诗词大会是以电视屏幕为载体、诗词竞赛为手段而创造的一种现代视听传播,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以电视媒介为依托对传统经典进行再造的文艺作品。前者借助对经典诗词的竞赛式传播,带动更多普通大众重温经典、品赏佳作,达到推广、普及经典的传播目的;后者则不只停留于经典的传播与重温,更注重经典精神内涵的延伸与再造,进而实现创造性的继承发展。与中华诗词大会的竞赛方式不同,经典咏流传将“和诗以歌”作为核心创意点,摒弃既往类似节目的竞演元素,将古典诗词进行

4、创作改编,谱以新曲,将专家学者的专业解读与明星歌手的现场演唱相结合,实现了专业品味与大众传播、文本阅读与视听表演的完美结合,在立意与创意、形式与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视听体验效果。如有学者评论的那样,该节目将重塑经典、沉浸音乐与超越观赏的构建国人精神坐标相结合,“创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文艺作品”。(摘编自管宁术有专攻与天容万物:传统何以再生,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06期)材料二:我对声像文化并无偏见,相反,对于那些满怀诚意、脚踏实地对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影视精品,我是心存敬畏的。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再度掀起了一股“文化年俗”的热潮。

5、它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两相融合,创制了一种赋古典文学以时代属性的先锋文化样态。我认为,这是央视在过去一系列文化综艺创新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孕育的堪称典范的佳作。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种滋养不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记。经典咏流传将音乐和文学、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了文化自信,展现的是一种更加高远的格局、更趋饱满的融合、更具创新的重构。透过经典咏流传,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在闪光,我觉得这个节目的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

6、也曾想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想到的更多的是古筝,想到的曲调也依然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如此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除了浓郁的时代感,基于民族特色的国际风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捷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磅礴大气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交响。(摘编自梁晓声经典咏流传:“歌”与“诗”的时代交响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8年11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不同时代精神价值

7、的艺术凝聚和智慧凝结。B.不同时期的文化经典存在着继承与创造的复杂关系,华夏民族的文化脉络就是靠这种关系联结的。C.各媒介对传统经典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现代印刷术、纸质媒体、影视传媒等。D.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纸质媒体与影视传媒在文化经典的大众普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是一档志向高远的节目,不仅“将古人的态度唱给你听”,而且“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意义非凡。B.传统文化要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C.经典的丰富内涵与高雅审美要转化成直观通俗与浅显易懂的视觉文化

8、,并非易事,但这在我国与其他国家都有探索经验。D.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某电视台为了传承文化和获得收视率而不断推出影视佳作,但这些佳作都不是经典咏流传那样的典范佳作。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其二)被创作改编为由明星歌手演唱的将军引,使先人的英雄情怀活脱再现。B.王昌龄的出塞(其一)被演绎为具有现代流行歌曲意味的缘分一道桥,该歌曲荣登音乐排行榜之首。C.如今的年轻一代,生活在声像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伴随他们成长的是“文化快餐”、网咖、凤凰传奇游戏等。D.随着数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将文字经典改造为视觉文本,甚至将古典绘画文本改造成

9、数码动画4社会上兴起一种“工作室”,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以电视媒介为依托,对传统经典进行局部改编。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中华诗词大会与经典咏流传有何区别?你如何评价经典咏流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日三秋刘震云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

10、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不错,是块好木头。”“当得起门头?”“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到底想雕啥?”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

11、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

12、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

13、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这是要干吗?”“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4、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15、吗?”“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