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504366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及主要作物的起源地。意义:(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中国北部:黍、稗子、大豆、赤豆、桑、人参。中国云南、印度北部(包括东南亚):水稻、养麦、大麻、黄麻、胡椒、茶。中亚:蚕豆、鹰嘴豆、生菜、芥菜、亚麻、棉花。近东:小麦、大麦、黑麦、红花、小苜蓿、紫花苜蓿。地中海:蚕豆、油菜、芜菁、甜菜、啤酒花、白三叶。西非、埃塞俄比亚:台麸、高粱、珍珠粟、咖啡、芝麻、龙爪稷

2、。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棉花、可可。2、作物生产的意义。(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3、作物栽培学的研究领域与面临的问题。研究领域:构筑“高产-低环境负担”的作物生产技术,扩大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稳产性能等。面临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要求进一步扩大粮食等有用植物资源的生产。由于生产的扩大,势必会带来地域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的破坏,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S生长曲线在生产上的应用。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

3、产方向发展。决定调控时间: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5、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主要处理方法。胚的后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硬实: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植常易产生硬实。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

4、透性。抑制发芽的物质: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理,使休眠解除。6、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的一致性。水分: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温度: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异。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各

5、种作物种子萌发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豆、棉花等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要求更多的氧。(1)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如浸种,播种前用冷水或温水浸种2-24小时,可使坚硬的种皮软化,有利于催芽;对种子或果壳坚硬的不易发芽种子需将其剥除或挫伤后再播种;通过酸碱处理种子,使种皮软化提高发芽率;细小的植物种子,用细土拌种后播种有利播种均匀,提高发芽率。(2)低温清种,高温发芽7、叶片功能期及其主要作物的判断标准。叶的功能期:叶从开始输出光合产物到失去输出能力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禾谷类作物一般为叶片定长一一叶片1/2变黄所持续的天数;双子叶作物则为叶平展一一叶片1/2变黄所持续的天数。8、

6、作物的三性(温、光、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什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应用:在引种上的应用:不同地区的温光生态条件不同,在相互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在栽培上的应用:品种选用、播种期、密度、施肥。在育种上的应用:在制定作物育种目标时,要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提出明确的温

7、光反应特性。在杂交育种(或制种)时,为了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根据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期。为了缩短育种进程或加速种子繁殖,可根据育种材料的温光反应特性决定其是否进行冬繁或夏繁。9、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殖的关系,举例说明调节两个生长方法。(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作物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会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减少、花器官转化为营养器官;生殖生长过旺会抑制营养生长植株矮小,难以高产如番茄第一果枝着果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营养生长过旺,水稻小麦:叶片肥大株高增加,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影响幼穗

8、分化,造成穗多、粒少、空壳多,减产。棉花大豆:枝繁叶茂,蕾铃(花荚)大量脱落,导致减产。营养生长不良:生殖生长受到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导致减产。生殖生长期:虽然营养生长的量少,但是营养器官的生理过程还在进行,营养生长过旺贪青晚熟,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营养生长不足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10、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如何调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互促进与依存关系: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的相互交换,地上部:碳水化合物,氧,维生素,生长素,地下部:水,分裂素,赤霉素,矿质养分,脱落酸进入地表。根对叶的作用:“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根系生长不好,会影响地上

9、部的生长;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早衰会导致整个植株早衰,干物质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降低。叶对根的作用:叶的光合能力强,可以为提供根系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促进根系的生长;叶片早衰(特别是下部叶片),则向根提供的碳素减少,导致根系早衰。调控:根冠比:根系重/冠部重。在各自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的协同与竞争,对同化产物的需要与积累,在重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比例。可作为控制和协调根系与冠部生长的一种参数。一般作物的根冠比,前期大、后期小;块根块茎作物的根冠比,前期小、后期大。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一般而言,土壤三相、水、气、热、肥协调、充分:对地上部茎叶生长有利;反之:

10、则可促进根系生长;在极端情况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都有不利影响。11、在生产如何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并举例说明。(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2)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栽培上的应用。例:反馈:个体生长t群体结构变化t田间环境变化t个体生长,反馈作用t自动调节。例:密度t影响群体光合效率,密度t光、CO2环境,密度t病虫害、倒伏,合理密度t提高群体产量。例:栽培条件、水平t密度,品种t密度,生育期t密度,调控措施t密度。12、举例说明作物同伸关系在生产上的应用。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器官之间,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同伸器官:同时

11、生长(或伸长)的器官。应用:判断作物的生育进程,如水稻的幼穗分化合理调控作物:同时促(控),选择性促控,如水稻的穗分化与基部节间伸长。13、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与应用。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期依次而重叠进行的。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调节能力:分蘖分枝作物强,如:水稻、小麦,主茎型弱,如:玉米、木薯。14、作物群体干物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理想的作物群体结构。作物产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光合器官、吸收器官、产品器官的建成,这些离不开干物质的形成、运输、分配和积累。从物质生

12、产的角度分析,作物产量实质上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输、分配与积累。在适宜范围内,光合面积愈大,光合时间愈长,光合速率又较高;光合产物非生产性消耗少,运输畅,分配利用较合理,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干物质生产、运输、分配和积累,随生育时期、栽培条件以及作物(品种)而异。群体构造的主要因素有:LAI、叶面积密度、叶的倾斜角度、方位、叶的空间配置;单叶光合能力;光照、气温、风、空气湿度。优良的群体结构的特点:群体内植株地上部各个器官(主要指叶片)的数量及其空间配置有利于最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能,地下部根系的数量和分布有利于最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最终有利于同化

13、物的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15、源与库的关系与应用。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时可以相互代替;源是库形成、充实的物质基础;源和库通过筛管“网络”彼此连接,在同一植株体中一般同时存在多个源和库;库对源能有反馈作用;库源功能的相对性。应用:根据品种特性、气候、种植水平确定库容(大小),并将构成库容的各要素生产目标具体到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实时监控各要素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求源库协调。类型:源限制型:这种类型的品种其特点是源小而库大,源的供应能力是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应能力满足不了库的需要,结实率低,空壳率高。主攻:增源。库限制型:这类品种的特点是库小源大,库的接

14、纳能力小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应能力超过库的要求,结实率高且饱满,但由于粒数少或库容小,所以产量不高。主攻:增库。源库互作型:此类型的品种,产量由源库协同调节,可塑性大。只要栽培措施得当,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16、同化产物在作物体内转流的一般规律。(1)装载:指被转流物质从叶肉细胞转流进入筛管的过程。装载的过程:叶肉细胞t薄壁组织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扩散。薄壁组织细胞t筛管:有两种途径。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从薄壁组织细胞直接进入筛管分子。质外体途径:装载的主要途径。(2)卸出:是指被输送物质从筛管进入库的过程。和装载一样卸出也存在两种可能性,即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是被

15、输送物质通过胞间连丝从筛管分子直接进入库细胞;质外体途径是首先将被输送物质输送到细胞外层空间,然后被库细胞吸收。(3)集团流:随着蔗糖、氨基酸等物质高效率地从筛管源端的泵入和在筛管库端的卸出,使筛管两端间的溶液浓度形成很大的落差,由此产生的强大渗透压,推动溶液向低浓度方向快速流动。规律:局部的源一库之间存在优先输送关系,但并不是固定的;源一库间的转流速度决定于筛管两端溶质的浓度差;筛管对转流的阻力较小,一般不会影响转流速度;“装载”和“卸出”是限制转流速度的瓶颈。17、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作物产量及品质是在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产量与品质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人类的需

16、求看,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而且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高成分,特别是高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含量很难与丰产性相结合。禾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产量降低。水稻的产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也有二者呈正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18、育苗移栽的意义。集中管理培育壮苗;确保大田种植密度;减少种子及管理成本;缓和季节矛盾、拓展生育期。19、地膜覆盖的效应与覆盖技术。效应:提高覆盖保护地的膜下土壤温度;稳定覆盖保护地浅土层的土壤湿度;促进耕作层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性状,加速土壤可利用养分的转化;防止盐碱地土壤返盐碱;改善近地光照条件(地膜反光作用);除草膜覆盖杀死杂草。技术:覆盖地膜的农田要平整、施足基肥、土壤含水量适宜;覆盖地膜时应压严膜边;幼苗出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