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503446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州市白露中心校“新形势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 问题的提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我校学生中,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常常表现出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较低、自学能力相对薄弱和习得性低下等心理特征。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经常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他们会因此而对学习暂时失去了信心,也暂时失去了兴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动机上目的不明、得过且过,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并由此产生了焦虑、压抑、拖拉及其他消极情绪,在行为上逃避学习。这些学困生往往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自己智力低、能力差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感到渺

2、茫,甚至放弃了努力。我校进行的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学困生存在一定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条件因素。但是,对于我校学生来说,他们中的一部分(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0%左右),在学业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更多的是由于某种非智力原因,也就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的,因此,这是可控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实验,也是可以逐步改变的。二、 研究现状、研究领域和研究价值(一) 本课题研究现状学困生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对学困生的转化(或者说对学困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上世纪70年代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儿童互相辅导的计划,像美

3、国的利皮特(Lippitt and Lippitt)辅导计划。哈里森(Harison)的“结构辅导”和埃尔森(Ellson)的“程序辅导”利用多媒体形成形式固定的辅导。劳赫(Rauch)以及艾利和拉森(Ehiy and Larsen)对辅导技巧和组织同学相互辅导。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学困生出现,因此,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也从未间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更是强调提高全民素质,而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4、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教育的环境、资源、对象不同,以及学生发展的差异,现代教育的特点导致教育与发展的不均衡性,亦产生了一批在学校、教师、家长眼中的“落后学生”,即俗称的“学困生”。实质上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因素,但绝大部分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是可以实现转化的,关键是根据“学困生”的心里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二) 本课题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

5、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学困生潜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

6、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三、 关于课题相关概念“学困生”的界定与成因“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在新形势下,我们界定的学困生是指我校目前存在的出身于进程务工农民工家庭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以及并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存在一定学习障碍的学生。其构成要件如下:第一,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 学困生是个别的,

7、即集体(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 学困生的智力发展尚属于正常范畴,但由于某种智力与非智力原因存在一定学习困难;第四, 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一般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教师、学生自身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已成为新形势下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教育的真心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又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在柳北区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的“普九”和“两基”攻坚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成果的保持又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艰辛的任务。“帮扶学困生”,

8、使其成为合格生已成为基础教育中心工作的当务之急,它已成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专题研究项目。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奠基工程,是新世纪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开展“帮扶学困生”教育研究项目的目的在于认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我校旨在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困生潜力、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启动一个由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多方良性互动的“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网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四、 理论假说2005年11月,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第六届深圳读书月”重头戏之一“现代家庭

9、教育论坛”上,作了题为“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做起”的精彩演讲。他向近千名听众阐释了习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人格之基!”孙云晓认为,每个人70%以上的动作都是习惯动作,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今后的成败。孙云晓强调,最应培养的好习惯是“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而教育和培养的核心分别是“爱心”、“遵守规则”和“创新”。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学困生之所以落后于他人,并不在于他的智力因素,而在于他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缺乏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首先要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开始。只要他

10、们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那么,他们就能够建立起“爱心”、“遵守规则”和“创新”的综合素质,身上存在的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较低、自学能力相对薄弱和习得性低下等缺陷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转化。五、 本课题的实验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法和创新之处(一) 实验目标根据上述理论假设,本课题的实验目标是:1. 建立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长效机制。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运行机制。2. 建立学困生教育研究指导团队。通过指导团队的指导,加强学校对学困生培养力度。3. 转变学困生的社会教育观念。开展学困生各项研究,转变学校、社会、家庭对学困生的教

11、育观念,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4. 转变学困生的学校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推手,有效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力。5. 转变学困生的德育训练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困生的良好的人生态度。6. 转变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探索学困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策略。7. 转变学困生的心理定势,用良好进取的心理行为为体验,指导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探索学困生潜在能力的激发。8. 研究学困生的人格因素,研究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情绪稳定性,乃至耐心、同他人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的学习习惯在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

12、中得到培养和形成。(二) 课题研究分学段实施内容1、 第一学段实验要点: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包括:(1) 课堂上会听“讲”的习惯。课上会听讲,要做到“三到”即口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提出来。耳到: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老师讲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眼到: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2) 良好的学习(礼仪)姿势,包括:1, 坐着读书的正确姿势;2, 站立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姿势;3, 书写作业时的正确姿势;4, 向长辈、老师、同学问好、敬队礼的礼貌语言和礼仪姿势等。2、 第二学段实验要点:培养良好的合作学

13、习习惯。主要包括:(1) 学会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互动交流,要善于合作学习;(2) 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善于思考,并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不足;(3) 能在教师指导及小组合作下解决预习出现的疑难问题。(4) 会做课堂笔记,详略得当而不耽误听课,笔记书写规范认真,分清知识的重难点,为课下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做准备。(5) 课上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清楚,有礼貌;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注意倾听,不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3、 第三学段实验要点: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一) 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1) 要有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有当日目标、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相信自己

14、“我能行”。(2) 要有实现目标的得力措施,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小能手”。(3) 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随时对照计划,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识与做错的作业随时订正补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帐。(二)预习的习惯(1) 要做必要的预习,了解新知识环节的出现引发了哪些新的知识冲突,并能发现问题。(2) 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符合做适当的标记。(3) 想尽办法尽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弄明白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会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可借助外部条件,如查字典、查课外书籍、网上查询、咨询同伴及其他人等形式,自己先解决部分疑问。(5) 做好课前准备,如必需的课本、练习本、相关的文具等,充满信

15、心投入课堂学习。三、及时复习的习惯。(1)树立今日事今日清的思想,及时反思当天所学的知识,把熟练的、欠缺的知识加以整合和融会贯通,不留知识“死角”. (2)按计划进行阶段性的周总结、月总结,不断完善知识结构。(3)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建立精华及纠错本,并经常翻阅复习,做好知识的积累工作。(4)善于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由“活”到“悟”。 (5)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同学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1)养成先看课本后做作业的习惯(2)独立、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3)作业书写认真、美观、规范,步骤完整。(4)写作业姿势端正,注意保护视力及身体健康。(5)做作业专注,善于分析挖掘问题的条件,解题步骤规范。(6)作业下发后及时改错,分析原因,不放过任何小的问题。(三)研究方法课题实施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的确定(1)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由课题组胺“计划-实施-观察-调查-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的程序进行,实现螺旋形上升。(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对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综合目标和评估体系对学困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行为研究法:行为研究法主要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