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50280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村稳定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 的稳定。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好2010年政法综治维稳工作 调研活动的通知(盐综治维稳委201011号)文件精神, 近日,县农业局组成专门课题小组围绕农村稳定问题,从全 县10个乡镇中选择了 30多个村社,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 调研,收获很大。现结合本部门工作实践,就当前影响农村稳 定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调研报告。一、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因素分析当前,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因素纷繁复杂,而且是多 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失地农民前景不容乐观一是征地

2、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不高,失地农民生存困难。 根据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 标准为:征用菜地、水田按照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 值的8-10倍补偿,旱地按照6-8倍补偿,轮歇地按照6 倍补偿;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被征地单位人均耕 地在666. 7平方米以上的,安置补助费总额为被征用耕地 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下同)的4倍;人均耕地在666. 7平 方米以下的,每减少50平方米,增加年产值的1倍;被征 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总额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 年产值的15倍。目前全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在1.2亩左右, 按照以上标准,现实生活中被征地农民得到的补偿为:水田 一般不超过被

3、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14倍,耕地一般不超 过12倍。以平均亩产800公斤计算,被征地农民实际到手 的各项补偿资金也就2万余元/亩。而2009年云南省农村居 民人均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为2925元,照这样计算,一个农 民承包的赖以生存的土地赔款也最多只够他生活7年左右的 时间,何况,对于有的不懂理财的农民来说,这笔钱可能很 快就会被他们挥霍贻尽。由于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不统一和不连贯性,加之缺乏宣传力度,造成农民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他们有利的条款就大肆利用,不利的 只字不提,容易由此产生矛盾。二是实施拆迁政策操作不规范,诱发不稳定因素。征地 拆迁安置本身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法律性。近

4、几年,一些基 础建设、特殊的引资项目的需要,在没有完备国土手续情况 下,忽视先征后占的程序,工程匆忙上马,各项补偿资金无 法正常到位,农民怨声载道。三是一些农民对国家征地安置补偿存在过高心理预期, 土地争议难以正常解决。由于征地涉及到众多被征地村民的 重大切身利益调整,群众对相关利益难免有较高期望值,但 也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国家征地,有部份农户在征迁过程 中,总是把自己利益寄托于政府的补偿之中。在征地拆迁中, 有的农户提出对树木、树苗、花草、庄稼等补偿的过高要求。(二)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多年来,由于没有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 难以统一规范程序,客观上造成农村土地流转中只图眼前利

5、益,忽略长远利益。一是在签订租占土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转让时,条约不明,概念不清,利益不明确,有的甚至 是口头协议,没有到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存档备案,致使双方 利益无法得到法律保障;二是签订协议者往往更多考虑的是 眼前利益,等几年后矛盾显现出来或者加剧时有的签约人早 已“消失”由于时间跨度大,相关人员变动大,原始资料 不齐或已遗失,解决起来困难很大;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时价已今非昔比,农 民因此感觉到“亏了”再通过一些渠道反映而未获满足后, 继而采取过激方式主张权利,引发了诸多群体性事件。(三)群众非法上访现象增逐步增多近几年的“五五”普法活动,对一些地方

6、的农村来说, 走过场者居多,没有达到确实提高广大农民法制观念的目 的。有些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无法正确引导农民依法行 氧很多农民遇到纠纷后只习惯于找“官”不找法,本来应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也要上访,而他们对逐级上访的程 序、要求不掌握,“怯讼”思想包袱较重,总是希望可以通 过大规模的集体上访、静坐、封门和堵路来解决问题,有时 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参 与群体性事件群众受“法不责众”、“民意难违”等错误思想 的影响,抱着“人越多越有理,问题越容易解决”的想法, 容易形成参与人数众多、影响面大、局面难以控制的群体性 事件。再加上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有了问题不按正常

7、渠道 反映,而是采取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跨地区 跨行业上访甚至采取围堵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 堵塞交通等过激行为,给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严重影响了 社会公共秩序。(四)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让超生农民由富返贫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转变,但个别育龄群众 受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仍未根除,超政策外生育现象时有发 生。而按照社会扶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农业人口 夫妻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双方分别按照地州市统计部 门公布的上年度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至8倍计征,这 样的话,每个农业户超生家庭超生一孩至少也得缴纳2万多 元的社会扶养费,这对目前本身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

8、雪上加霜。(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091.5平方公里,现有常用耕地40.2 万亩,其中:高稳产农田22.36万亩,占55.6%,中低产田 地17.84万亩,占44. 4%,现有常用耕地40.2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的16%,其中水田9.07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23% 旱地31. 13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7%。按坡度统计:全 县2以下的耕地0. 5099万亩,占总耕地的0. 9%; 2-6的 有0. 5723万亩,占总耕地的11%; 6-15。的有9. 8935万亩, 占总耕地的19%; 15-25的有34.6545万亩,占总耕地的 66%;大于25的有6. 5098

9、亩,占总耕地的13%。从以上数 据可以看出,我县的农业基础还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远的不说,就拿 冬今春全县遭遇的百年不遇的干旱和夏季以来的低温冷涝 气候对全县粮食作物的影响来看,已可见一斑。(六)自然灾害频发,灾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 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去冬今春,我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天气,降水较往 年普遍减少,全县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严重不足,很多水源点 干涸,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森林火灾频发等情 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县受灾10乡镇,83个村(居 委会)

10、,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21.5万亩,成灾面积14.6万 亩,绝收面积达5.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439万元。进入5 月份,全县气候又转为持续的低温冷涝,粮食作物没有充足 的阳光照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扬花、抽穗、灌浆受到严 重影响,灾害使玉米和水稻滑杆率、空批率增多,秃尖率增 大,霉烂严重。玉米病虫害(主要有一代玉米螟、玉米纹枯 病、玉米弯刺黑蝽)和水稻病虫害(稻秆潜蝇、稻付泥虫、 稻飞虱、稻螟虫)相继发生。到6月中旬:稻秆潜蝇累计发 生3.45万亩次,危害程度中等偏重,较2009年偏重发生; 稻付泥虫累计发生1.55万亩次,危害程度为中等,较2009 年偏重发生;稻飞虱发生0.45万亩次;稻螟

11、虫危害处于始 发期,发生面积0.65万亩次,田间平均螟害株率为3%,最 高密度为6%,发生程度为轻发生。一代玉米螟累计发生面积 2.55万亩次,田间平均螟害株率为4. 5%,最高密度为9%, 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比2009年同期偏重;玉米纹枯病为 始发期,发生面积1.10万亩次,田间平均病株率为4%,最 高密度为10%,发生程度为轻发生,比2009年发生时间推迟、 同期危害程度偏轻;玉米弯刺黑蝽,当前主要在高二半山区 迟玉米上发生,全县累计发生4.10万亩次,发生程度为中 等偏轻。由于受以上种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县今年的粮食 生产稳定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从而带来的社会治安形势十分 严峻。(七)村

12、务公开力度不够个别地方村级干部政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虽制 定了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但执行不力,致使村(组) 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帐目不全面、真实性差、缺乏可信 度,而且村组干部自以为只要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对公开的 内容、程度等是否达到群众满意,则不闻不问,引起群众无 端的猜疑、推测和议论,引发干群矛盾激化。二、对策措施农村稳定工作是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出来 的矛盾和问题涉及面广,时间和空间跨越大,成因比较复杂, 一些问题甚至触及深层次的政策和体制因素。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对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以历史、创新和发展的观点,坚持

13、现实 与长远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实践中理顺相互关系, 解决那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化解和消除各种涉农不稳定隐 患。(一)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 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 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 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 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 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严格按照 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 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 土

14、地整理的规定。(二)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 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 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 建设,把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 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 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 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 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三)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 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 体系建设。培养

15、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 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 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 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 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 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 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 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 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

16、基本农田,实行永 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 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 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 纳入财政预算。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 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 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 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五)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 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 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 村法制教育,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 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深入开展 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 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 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健全 农村应急反应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