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家廖文胜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502039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家廖文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家廖文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校长的价值就是“激活”师生重庆市巴蜀小学有一位年轻的当家人,他就是校长廖文胜。他个头不高,显得很精干, 说话直截了当。巴蜀小学的校园犹如一个大花园,有童话般的植物和书香的气息。办公楼是新的,大门 的装饰很特别,让人有轻松之感。进入办公楼,里面的一切也是新的,皆井然有序,像一家 管理规范的现代公司。廖文胜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水果和酸奶,他解释说:“这是学校每天发给教师的,上午水 果,下午酸奶,是学校关爱教师健康生活的一点心意。”廖文胜生于1966年12月,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是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他所带学生创作的135件儿童

2、美术作品参加了日本、 美国、英国等24个国家的国际儿童画展览。2004年获教育部“当代教育家”称号。23岁当校长尽管见面前已经有朋友作了简单的介绍,但这位“当代教育家”的年轻,还是让记者吃 了一惊。“很多朋友对我这么年轻就当上名校的校长也表示过怀疑,他们不知道,我其实23 岁就学习当校长了。”廖文胜说。廖文胜的家乡是重庆合川的一个小乡村。1982年,他考上了合川师范学校,选修绘画。1985年毕业时,合川师范附小的美术老师调走,空缺了一个美术教师的名额。当时,师范学 校推荐了包括廖文胜在内的3名毕业生去应聘,师范附小的校长看完3人的简历后,把廖文 胜留了下来,原因有些怪,“老师的娃当老师,再差都

3、有七分!”师范附小是合川的重点小学,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要想在重点学校站稳脚跟,很不容易。 更何况,前任美术老师的教学非常优秀,这给廖文胜“制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廖文胜随时都在思考怎样才能突破这座美术教育的高山,最后,他选择了版画。他将学校的一间杂物室清理出半边来做画室,并在学生中挑选了 10名510岁的儿童组 成兴趣班,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兴趣班的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培训费,学习的时间是每天下午 放学到晚上9点。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孩子都住在偏远的农村,因此,他每天晚 上都要挨个把学生送回家。由于儿童的手指力量小,使用传统的版画工具容易受伤,于是,廖文胜开创性地使用了 吹塑纸替代木板作为

4、版画材料,这样,“不但避免了儿童创作版画的劣势,而且,由于孩子们 在吹塑纸上创作以后老师就无法进一步加工,更多地保持了儿童画的童真。”这一创新,开创 了当时中国版画界的新路。1987年4月,廖文胜将只有6岁的学生陈轶的一幅版画作品共伞寄向“波兰彼尔纳国际 儿童版画大赛”组委会,就再也没有放在心上。谁知,一个多月后,校长突然通知廖文胜, 合川县教育局局长、县文化局局长已经来到学校,让他赶快去见面。见面后,他们向廖文胜 祝贺,廖文胜感到莫名其妙。经过解释,他才知道,寄出去的作品一举夺得波兰彼尔纳国际 儿童版画大赛惟一的大奖。1990年,廖文胜23岁,前任校长退休,他众望所归地走上了师范附小校长的位

5、置。推倒“心墙”1993年3月,廖文胜被调到巴蜀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从头开始,他又找来5 名9岁左右的小孩从头辅导。一年以后,这5个孩子在文化宫举行了 “5人学生义卖书画作 品展”,所获得的一万多元收入全部捐赠给希望工程。由于廖文胜的出色教学,1996年,他升任巴蜀小学副教导主任;1999年,升任副校长。2000年8月3日,市教委领导突然找廖文胜谈话,由于巴蜀小学的校长即将退休,准备 委以他重任。当天晚上,廖文胜一夜未眠。当时巴蜀小学的状况是:学校与开发商合作开发 的公寓房产出了问题,购房的业主迟迟接不到房子,频频找学校理论;学校教师的人心也因 此比较涣散。“当时,连新学期能否按时开学

6、都无法确定。”廖文胜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8月17日深夜,刚接任校长不久的廖文胜突然接到电话,是办公室打来的:后勤主任被 业主软禁在小会议室里,非要等校长出来说清楚才放人。听到这个消息,廖文胜头都大了,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连夜向教委领导汇报情况后,他决定冒险去向业主作解释。凌晨3点,他赶到小会议室。这一去,就是5天5夜,不管怎么解释,对学校已经失去 信任的业主就是不放人,除非马上交房或退款。三天之后,廖文胜感到“里里外外的声音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能支撑自己的身体”他 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劳累、饥饿、疲惫和无助,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小会议室旁边的多功能厅,手臂上

7、打着点滴,周围有一堵 人墙一一学校的男老师用他们的身躯守护着他们的校长。这次事件发生后,廖文胜感觉到的是一种责任。“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以时间换经费、 以时间换发展,否则,巴蜀小学要被拖垮。”他果断地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通过 诉诸法律,了结与开发商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倾其所有,筹集800余万元退还了业 主的购房款。同时,他以向开发商分期付款的方式,将老师的房子也置换到花园小区。“剩下 的,就是自身发展的问题。”“营销”风波由于公寓事件一拖就是几年,社会上产生了很多对巴蜀小学不利的舆论影响,廖文胜接 下来要做的,就是重塑学校的形象。他想到了手提袋,“将巴蜀小学学生灿烂的笑容印在

8、袋子上,让孩子和家长提着,一定是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这道风景线推出后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招来教育界同仁 的一片骂声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卖方市场,被称为“市场经济改革最后一块堡垒”而巴蜀 小学却打破常规,最先用营销的手段宣传学校。对于教育同行的指责,廖文胜不以为然,“学校是文化单位,我们营销文化,营销教育产 品,有什么不对。”廖文胜在巴蜀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有违学校常规的改革,最先聘请专业的保安公司,最先 聘请专业的保洁公司,最先聘请法律顾问“把不同的职能交给社会成熟单位,而学校只 专心于教育,将更有利于教育的专业化。”他解释说。经过一系列的营销,巴蜀小学名声大噪。说起“营销”的初衷,廖

9、文胜谈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家长问他:“说巴蜀小学好,好在 什么地方? ”这句话把廖文胜问住了。后来,他意识到,“营销”就是“告知”就是推销自己的品牌。这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 都说巴蜀小学会做宣传,会做广告。好酒虽然不怕巷子深,但好酒也应该让大家知道,宣传也是好东西,应该是比较现代的 思想。通过这样的宣传,让人们知道这个学校眼里有孩子。后来,别的学校也跟着学,这让廖文胜心里很踏实,因为只有好东西才会有人去学。随后,他们又成为重庆第一家在报纸上做公益性广告的小学。那是在2001年,他们在报 纸做的不是关于招生方面的内容,而是宣传“为幸福家庭而受教育”的讲座。而说起开办这次讲座的原因,廖文胜意味深长

10、地讲起了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家夫妇都是博士的家庭,因为孩子总上游戏厅,夫妇拿孩子没有办法,就找到学校求 学校救救孩子。这给了廖文胜很大的刺激。廖文胜感到,家长即使有知识,其实也很少有懂 教育的,为了对孩子负责,他们也应该学些教育常识。看了报纸上登的广告之后,许多家长纷纷赶来,甚至有八十多岁的老人领着孙子来听, 一些机关领导也来了。有一位家长甚至晚上上船,半夜就赶到学校等着听讲座。本来准备四 百多人参加的讲座,竟来了一千一百多位家长,这使廖文胜和学校老师们感到,家长确实需 要教育。后来,干脆让家长们也来听听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课。至今,讲座已经开办7届(每年两届)。廖文胜说,什么是广告?就是“广而告之

11、”把教育“广而告之”给家长,这有什么不对 的?教育就应该引领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并达成共识,教育 才会更好。作为校长,廖文胜说,他认可这样的理念:基于团队的个人成长,认同团队智慧大于个 人,在团队中才能感受快乐。“我们倡导团队的工作方式,才能感受个人的幸福。”在他的学校里,实行团队项目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就连负责管理的也有一个团队,这样 可减少管理后的信息消减。比如,办新的分校,他们有项目组来办理,学校品牌推广也有一 个项目组。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就自行解散。廖文胜认为,中国的教育管理要有新的管理思想进来,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激活师生但是,第二阶段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

12、就是强化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2002年暑假,廖文胜又出了一个奇招。当时,正值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有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老师,特别是年 龄越大、越优秀的老师,可能越不适应这一场颠覆性的改革。廖文胜提出,“教师能走多远, 学生才能走多远。”他决定将全校141名老师带到中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一北京师范大学 接受培训。这次培训活动总共花费50多万元,当时在北京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巴蜀小学的教师把这次特殊的培训,称为“到北师大听讲座”。为让大家真正学有所得, 廖文胜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做了内容丰富的安排。白天,教师们聆听 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北京市的特级教

13、师面对面交流,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晚上,他们 兴致盎然地前往北京音乐厅,欣赏艺术大师演奏的音乐。“要使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教师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 业化的培训必不可少。”廖文胜说。这之后,巴蜀小学形成了持续的培训机制,每年都要派老师外出学习。他还带全校教师 去过香港、澳门等地,甚至还到国外去学习和考察教育。说起这样做的目的,廖文胜告诉记者,这样做既增强了教师们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同时 又让老师们开了眼界,能学到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廖文胜认为,人的进步不能靠说教。他说,老师们往往凭经验教学。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就是学习书本,缺乏现场的专业 化培训。有的优秀教师,特别

14、是老教师不适应新课改,是因为他们缺乏改变自己的能力,是 因为他们太依赖自己的经验。于是,在教学研讨方面,他开设了教师教学“互动论坛”老师头一天上完课后,由特级 教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去指导。第二天,这位老师还要上这节课,而学生换了另一个班。 这样几轮下来,老师们感到受益很大。教师课后反思的时候,有的老师甚至会流泪,因为他 确实看到自己上课的不足。廖文胜说,为什么我们素质高、语言表达也很好的老师,课上得就无法和学生融到一起, 就是老师自己在课堂上放不下自己。“老师的价值是关照学生,激活学生,而不是仅仅激活自己,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展 现生活。激活老师和学生,这是我们校长应该做到的。激活学生的梦想

15、,这才是教育的价值。 廖文胜进而说:“社会要和谐,根子还在教育,教育的根要去激活。”如今,廖文胜还在为他的和谐学校建设而规划着,他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去激活更多的心 灵。“没有审美,教育是不完整的”记者:您是位比较少见的美术教师出身的校长,请您谈谈我们今天学校艺术教育的困境。 廖文胜:从美术教育上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教育有两大区别,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 艺术的敬仰的程度不同。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没有上去。这是因为素质 不全面。中国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削弱艺术。学美术不是为了当画家,而应是对自己精神生 活的提升。教育是为了生活,艺术是许多学科不可替代的。中小学,特别是

16、农村学校艺术课却空缺,即使有也多是点缀门面。犹太民族产生许多大 人物,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神话和想象中,这对人的艺术生命是很重要的。艺术的观 察是培养思维和想像力的,聪明和人大脑的脑回沟有关,而这要靠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多县城和农村,街上往往很脏,连马路边都有垃圾,虽然官员们每天都从路上过, 可为什么不管,视而不见,那是因为从小就没有注意培养观察能力,没有接受审美的教育, 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要“全人的教育”,那就不能忽视艺术教育。记者:您对师德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请您谈谈我们的师德建设应该注意什么? 廖文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避免道德教育不讲道理,要用真实的情境来进 行教育;二是要研究人,人在做事中才能在道德中成长;三是要重视对人成长过程中的专业 培训,对人的道德成长的培训。师德建设要靠教师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