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500606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三项整治”工作的一些思考最近 , 各地银行广泛开展了抵质押贷款、假借冒名贷款风险专项排查整治、以及置换和核销不良贷款排查清理工作. “三项整治” 工作, 是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开展信贷案件风险排查整治,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业务发展的本质要求。结合这次”三项整治”的结果, 我写了一篇针对预防和处置借名、假冒名贷款的剖析材料, 全文如下 :一、借名、假冒名贷款的表现及危害借名、假冒名贷款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 . 其表现通常为 :1. 贷款人因本人不符合贷款条件或其他违规原因 ,而虚构借款人或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贷款.

2、2. 在他人知情或他人允许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3. 内部人员违规违法操作, 与用款人恶意串通, 套取信贷资金为自己使用.借名 假冒名贷款的危害 : 由于借名、 假冒名贷款具有欺骗性、 虚假性、 隐蔽性掩盖了信贷资金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等有效程序形同虚设. 造成超越权限、 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 使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 , 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引起贷款纠纷. 信贷发放单位也必须承担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 . 潜在损失极有可能转为实际损失, 给信贷资金造成极大风险隐患 , 造成恶劣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 . 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 定期对贷款进行回访,

3、并将回访结果如实上报, 从而有效预防借名 , 假冒名贷款的发生.2. 加强对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着重对影响公司稳定的借名 假冒名贷款进行分析研究 , 数额巨大的及时上报最高管理部门 .3. 确保整个工作场所的保密性和安全性.4. 定期对职员进行培训 , 结合其他金融行业处置类似事件的案例对职员进行培训 .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 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5. 进行思想建设. 加强对职员的思想文明建设.6. 对要害部门人员 , 至少保证有两名人员备用 , 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为人员缺岗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7. 大力排查 , 消除隐患1) 重点排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2) 重点排查风险隐患大

4、和近年来案件多发的机构和部门 ,3) 重点开展案件处理”回头看”深度排查, 清扫案件风险”死角”8. 定时预警 , 及时处置 . 加强对借名、假冒名贷款的监控, 一旦发现问题 , 及时向上级部门预警报告, 并果断采取可行措施, 严格保密 , 争取一查到底。9. 坚持“审贷分离, 分级审批”的信贷岗位制 , 严格执行”三查”制度.10. 运用“五法”预防借名、假冒名贷款的发生. 即档案审阅法、表格筛选法、走访座谈法、资金去向法、书面函证法。三、 发现借名、假冒名贷款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 成立核查小组, 对贷款进行核查, 确认信息的真实性2. 核查确认后 , 核查小组成员负责对直接责任人及相关

5、责任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踪进行关注.3. 发现借名、假冒名贷款后,应对事件的原因 , 全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 从重处罚 . 落实责任人及职工情绪稳定后方可解除警报.四、调查处理核查借名、 假冒名贷款主体人身份, 排查贷款程序是否合规, 贷款调查是否尽责 , 贷款审查是否严格、审批是否审慎, 贷款条件是否落实 . 具体内容为 :1. 有无内外勾结串通, 伪造资料或信贷人员是否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 , 导致借款人不具备贷款条件而非法取得贷款.2. 有无经办人员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受理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的客户贷款申请 , 导致不良贷款.3. 有无审查资料不严 , 调查形式化 , 导致借款人骗取信贷资金.4. 有无逆程序操作, 超权限或变相超权限操作.5. 有无不落实、不执行审批意见 , 或擅自更改审批条件发放贷款.四 . 后期处理1. 领导小组对现借名、 假冒名贷款的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汇总 , 将总结报告逐级向上汇报. 并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 . 落实问责 , 加大处罚1. 对新发和重大案件实行“双线问责” , “一案四问责”制度.2. 在处理案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 严肃追究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制约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