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500583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 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 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 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 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 巧。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

2、的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 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 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 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3、 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 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 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 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 程中反映出来的。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 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 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 态和体验、

4、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 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 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 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 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 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 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 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

5、,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 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 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能够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产生喜欢、亲近的情绪反应,人们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反之,就 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绪反应,心理距离就会加大。因此,需要的满足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心 理基础。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人际关系是人们借助于交往,努力消除陌生感、缩短心理距 离

6、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生疏、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或否 定体验的途径。不仅如此,交往的频率还是人际关系亲疏的调节器。一般说来,交往的频率 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交往频率越低,人际关系越趋于淡化;当交往完全不存在的时候, 原有的人际关系也会名存实亡。人际关系以感情为纽带。人际关系总是带有鲜明的情绪与情感色彩,是以情感为纽带 的。人们相处中呈现出来的喜欢、亲近或疏远、冷漠的情绪状态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基本评价 指标。人际关系所具有的这种情绪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可以直接观察的心理关 系。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人际关系是在人们逐渐自我暴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的。随着

7、我们对一个人接纳程度和信任感增强,自我暴露也会越来越多,同时也要求别人越 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通过了解别人自我暴露的程度,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和接纳的程度,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也可以通过自我的暴露程度来了解。因此, 交往双方的自我暴露程度实际上标志着他们人际关系的深度。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多个 种类。根据人际关系的媒介不同,可分为血缘人际关系、趣缘人际关系、业缘人际关系、地 缘人际关系等。根据人际关系的固定程度可以分成固定的和非固定的人际关系。根据人际关 系对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利害关系和非利害关系。根据人际关系的需求可以

8、分为包容型、控 制型和感情型3种。根据人际关系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和伪装型3 种。人际关 系的分类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按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近距离与远距离的人际关系;按复杂程度 可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按功能的多少可分为单功能关系、多功能关系和超功能关 系;按性质的相容性可分为相容的人际关系和不相容的人际关系等。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人际关系的一般共性,即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动态性等 一般属性,但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校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生理心理 日趋成熟、校园环境较单纯,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又具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人际关系不同的特

9、点。这些特点主要有:第一,讲求平等。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和自尊的要求日益增强,有强烈 的“成人感”,对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既对他人平等相等,又希望他人对自己 也一视同仁。所以大学生更多地选择与同辈交往而远离父母、长辈,经常回避居高临下的教 训,渴望平等交往。大学生的个人阅历、所处地位、社会经验、认知能力、思维观念都大致 相同,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意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渴望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相 处,而那些傲慢无礼,不尊敬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嫉妒、报复心强的人常常不受欢迎。第二,富于理想。大学生与与其他成员相比较是一群比较单纯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少 见社会上那些世俗的人

10、际交往陋习,对人际关系抱有较高的期望,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 浓厚的理想色彩,看重思想,期望纯洁真诚。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师长,都希望不掺任何 杂质,以理想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与其他人群相比,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感较强,致使大学生中出现渴求交往和自我封闭的双重性。第三,注重精神。大学生与中学时代相比,其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 阶,他们思维开阔、思想活跃,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比较讲义气,注重精神领域的交 流,而功利意识少,多为学习互助、交流信息、探讨人生、沟通感情等精神交往。他们对友 谊对象的选择要求较高。成为好朋友的,多是性格相投、兴趣相合、感

11、情融洽的同窗知己。第四,情感色彩浓。大学生普遍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友谊。对友谊的珍惜与渴求,以及 青年人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讲求情投意合和 心灵深处的共鸣。女同学往往更加注重感情,男同学则更重兴趣一致、价值观趋同。因此大 学期间结下的友谊也更为牢固长久。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时常会以感情代 替理智,而且他们的情感也不稳定,起伏比较大,表现为时而欢欣鼓舞,时而焦虑悲观。第五,独立性较强。由于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很大,每个人的交往都可能不同于他 人,从而使大学生的交往活动呈现出多彩的个性色彩。无论活泼爱动的大学生,还是孤僻好 静的大学生,在交往中都表

12、现出一种自主性。他们的交往是积极主动的,他们是互为主体、 互相影响的交往伙伴,在心理上存在着较强的独立感。他们的交往大多是兴趣所致、意愿所 使,与个人的兴奋点相吻合,表现出独特性。他们的交往外在约束力不强,绝大多数社会活 动甚至集体活动参与与否可由个人选择,强迫或被动的成分很少,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第六,交往的开放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很强,一般不拒绝交往,交往范围较 宽。在校内,无论班级、年纪,还是专业、性别等,都不会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障碍,而且, 大学生正努力地把自己的交往领域扩大到校外乃至社会。与大学生交往需求的多层次、多侧 面相对应的,是他们交往方式的丰富多彩,各种社团以及网络交往方

13、式的兴起也体现了当代 大学生交往的开放趋势。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大学生人际关系划分为多种类型。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 关系考察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分类。从人际关系的对象看,可以将大学生人际关系分为 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2 类;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看,可以分为融洽关系、冷淡关系、冲突 关系 3 类;从人际关系的效应看,可以分为有益的人际关系、有害的人际关系、中性的人际 关系 3 类;从人际关系的利益看,可以分为利益相关的人际关系、利益无关的人际关系 2 类;从人际关系的情感看,可以分为公事性人际关系、私人性人际关系2 类。为了把握当代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我们分别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同学关

14、系和师生关系。关于大学校园中的同学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 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友好的。表现在:一是家庭 化趋势。二是亲情化趋势。三是称呼世俗化。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根据各自兴趣、 爱好、性格等的不同,结成一个个或松散或紧密的交际圈。大学生的交际小圈子主要有以下 几种类型。一是学习圈。二是娱乐圈。三是社团圈。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虽然 和谐关系是主流,但仍有部分冷漠关系和少数冲突关系存在。有些大学生虽朝夕相处,同窗 数载,但彼此之间处于一种冷漠关系中,突出表现为缺少知心朋友,一人独往独来却深感孤 独等。这往往是因为

15、他们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求他人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却忽略 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所致。少数大学生个体之间处于排斥状态,彼此心存怨恨、情绪对立、 关系紧张。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为了小事、为自尊心受损或为恋爱纠葛而互相攻击、争吵, 个别的甚至动手伤人,很不应该地闹到难以收拾或触犯法律的地步。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冷 漠关系和冲突关系不但有害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关于大学校园中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是学生 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 生能不能健康地学习成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

16、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 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做到了尊敬老师,但不盲目顺从和崇拜。当今大学校园中的师生 关系不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师生关系的疏密,可以从学生遇到问题会不会去寻求老 师的帮助得到印证。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中还有一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即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网络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网络人际交往给大学生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表 明,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 21%,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 学生达90%。大学生们可以通过E-mail (电子邮件)、ICQ (网络寻呼)、IRC (网上聊天室)、 BBS (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博客(Blog)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 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人际交往的特点,即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 交往心理的隐秘性,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交往动机多样性等。这种交往方式使 大学生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