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500403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模式(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塑商业银行长期开展形式二二、宏观分析:从顺周期经营到反周期管理一顺周期经营形式:规模扩张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绝不仅仅是微观层面某个机构的经营理念问题,与宏观经济也存在亲密关联。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固然具有一般企业的微观特征,但是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起着上承财政货币政策、下启资源配置的桥梁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银行规模片面扩张与宏观因素、产业走势具有高度相关性;甚至可以说,银行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先看国外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三次主要危机都表达了银行不适当规模扩张的恶性作用。一是美国8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协会SL危机。在80年代中

2、期经济繁荣期,此类金融机构向大量中产阶级提供中长期住房按揭贷款,而支撑该贷款的主要是处于繁荣期的高息存款;到里根政府后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失业上升,公众预期收入下降,利率下跌,住房按揭出现大量不良,导致此类机构全线崩溃。二是日本90年代中期银行业危机。90年代以前,日本作为高速增长和人口稠密的经济体,住房需求旺盛,地产价格长期居于世界前列。银行业基于对地价持续攀升的预期,给与建筑类企业巨额融资。同样,由于一个貌似与此不相关的因素:美国汽车业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导致日本相对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形成大量失业,住房需求迅速下降,地产价格泡沫破裂把银行拖人绝境。三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韩国的

3、教训。韩国一直存在特定的银行一财阀chabol结合体,银行以追逐现代、三星、大宇、浦项和起亚等看起来“太大以致于不可能倒闭too big to fail的企业贷款为要务,在国内资金缺乏时大量借人高息短期外债给与支撑。当市场逆转时,大宇和起亚的破产危机直接导致银行无法归还短期外债,以致我们今天都可以回忆起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流泪声称“韩国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可悲场面。再看国内的教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经济过热与治理整顿导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也与银行业支持重复建立有关。如:1995年,中银信托投资公司被接收; 1997年,中国农村开展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1998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海

4、南开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2002年,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鞍山证券公司被撤销,大连证券被要求进展停业整顿,等等。而这些机构都曾经历大规模扩张、高帐面盈利和之后的迅速风险积累过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有局部城市和地区如海南和广西北海一度被视为金融重灾区和风险高发地带,主要就是由于当地金融机构盲目扩张、恶性竞争所造成的。因此,商业银行的单纯规模扩张型开展本质是一种“顺周期式开展形式:它在宏观层面上加剧了经济波动,通过信贷资金注入进一步堆积泡沫;在微观层面上,商业银行在不断片面地为加速的经济列车添足“燃料的同时,也把自身置于流动性、违约和价格波动的三

5、重风险中;因此很难说银行是宏观经济周期的受害者,甚至把经济周期和中央紧缩政策作为银行业不良贷款过高的原因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遁词。所以可以说,恰恰是商业银行自身在顺周期操作中制造了系统性风险。二反周期管理:适度规模与风险躲避针对“顺周期经营,我们有必要引入“反周期的审慎开展理念。中国商人鼻祖陶朱公在“三致千金后曾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总结为:旱那么资舟,水那么资车,人取我予,人予我取。用现代管理学术语看,这包含套利、跨时风险管理、价格风险敞口控制等内容,而其中更直观表达的那么是我们的“反周期概念。一是在经济高涨期防止跟风行为导致的资产过度扩张。经济高涨期往往在宏观上意味着通货膨胀与较高利率程度的并存,此

6、时贷款利率固然相对较高,意味着银行收益较高;但是存款利率,即银行的融资本钱也居于高位。一旦出现经济衰退那么必然出现信贷违约风险;而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那么意味着银行既往吸收存款的融资本钱过高。此时,企业可以通过破产豁免银行贷款,而银行除非破产,否那么不能豁免因存款扩张带来的高本钱。因此,在经济高涨时的适度收缩是更优选择。二是在经济衰退期防止过度收缩。衰退意味着相对积极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因此必然出现市场低利率和政府财政性支出上升。低利率时的适当吸纳资金可以形成在经济高涨时期的低本钱储藏,而配套于财政支出上的适度信贷可以获得事实上附带政府担保的、稳定的信贷现金流。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新一轮

7、经济高涨期,对资产过度扩张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是不容无视的。试想,假如我们的商业银行在经济高涨期不一哄而上地堆积泡沫,那么在经济低迷期就不可能被个别企业或行业全面下滑而拖垮;反之,假如在经济低迷期可以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那么在高涨期的盘旋余地必然更为广阔。三、市场构造分析:从隐性价格风险敞口到有质量的开展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经营都离不开既定的市场构造,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扩张也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进展的。当前的银行业市场构造表达为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参与主体的行业垄断性,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使处于不断的资产与人员收缩期,但是其存款、贷款和总资产三项指标将在中期13年稳定在6065之间;二是市场价格

8、的管制性,即中央银行即使处于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但是最终的存款利率放开仍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从主体与价格这两大市场构造要素出发,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规模扩张的恶性现实后果,并由此推演出有质量的开展才是正确经营形式的根本结论。一隐性价格风险敞口:追求规模的必然后果在行业垄断与价格管制双重约束下,商业银行一旦追求规模扩张那么必然导致面临隐性价格风险敞口implicit interest rate risk exposure。其根本含义如下:第一,由于存在行业垄断,那么与行业竞争的高本钱是不言而喻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人员乃至大规模资产的形成具在历史继承性,尽管这些因素在目前是历

9、史包袱,但是太大以致于不会破产是存款人永远遵循的信条。如上文所述,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的出发点是贷款扩张,而为了支撑贷款扩张故必须实行存款扩张。这样,如何从网点众多的行业手中拉存款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必修课。各类手法暂且不管,吸储本钱上升是一种必然。而在存款利率管制下,吸储本钱进入银行的其他费用开支科目,这就表达为隐性利率上升。第二,根据当前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部署,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是 30,银行很少对所谓“优质客户用足浮动政策。同时,在票据融资、信誉证等准信贷业务上,不少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扩张市场份额,争取客户而给予更多优惠。这样,在缺乏准确有效的风险监控和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下,商业银

10、行的贷款利率低于最优利率的可能性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在规模扩张时,一是隐性融资本钱上升,二是预期收益下降,商业银行盈利空间收窄是一种必然,换言之,规模不带来效益。二有质量的开展:依托产品的市场竞争上述分析是建立在遵循传统扩张形式的行为根底上的,但是假如我们换一种思路,不是对既定市场的争夺,而是对新产品与效劳的开拓,那么竞争格局有可能发生根本变化。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所谓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即由于其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因此不完全是公众存在金融需求而银行提供金融供应,恰恰可能是先开发出特定的金融产品,由此创造出需求。近年不乏此类

11、金融创新个案:如 银行、网上银行以及各类银行卡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了新需求的诞生,因此在传统存贷市场外形成一个新兴的子市场,而这个新市场的出现与深化不是依靠不计本钱的客户争夺获得的,而是基于产品与效劳开发获得的。由此实现的扩张是有质量的开展,由此建立的盈利形式是可持续的经营方向。当然,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风险的准确评估与有效控制根底上。这就是我们说的准确科学的产品风险加价,而它又是建立在准确的风险计量根底上的。四、制度分析:从内部人控制到股东权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到底为谁经营的问题是一个影响长期开展形式的根本因素;而这一因素受制于两个根本制度安排:一是外部信誉制度,二是内部法人治理构造。当社会信誉体系薄弱时且法人治理构造不完善时,银行往往表达为经营上的内部人控制,而一线经营者追求有限任期内个人收益最大化是符合其行为理性的,这就与长期持续的所有者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