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作共赢的资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500327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合作共赢的资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个合作共赢的资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合作共赢的资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合作共赢的资方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上下合作共赢的分配方案沧州公共关系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特约研究员 高秉剑分配不公,是影响劳动者现实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没有“长期利益链”,是员工没有长期打算、忠诚度不高的根源所在。根据本人多年的管理实践,总结出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员工工资方案。列表简要说明如下:序工资项目说 明备注1岗位工资以岗定薪。岗位不同(如办公室与技术部)、级别不同(如班组长与部门经理),待遇不同,体现“职责不同,待遇有别”。2效益工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3工龄津贴每年提升本人岗位工资的5%,连续累计20年,以留住职工,培养忠诚,体现“干长干短不一样”。4技能津贴专业技术、技能等,享受相应的津贴

2、。5学历津贴如本科以上享受学历津贴,体现“尊重知识与人才”。6特岗工资特岗特聘。如:法律顾问、社会监督员等。7临时工资绿化、卫生等临时聘用的工人工资和新入厂的见习职工8奖励月内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人员奖金9处罚月内没有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有失,给集体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罚款10年终红利企业年终效益分成,体现“企业是员工的大家园”。附计算公式11其他本设计方案有以下主要特色:第一,相对全面、公正的分配方案。全面,是其包含了劳动者诸多“正效益”因素和个体差异;公正,是其对劳动结果“正效益”与“负效益”的区分对待(相应的奖罚)。每位员工可根据个体差异享受其中的几个工资项。如:不足一年的生产

3、一线工人,一般每月只有岗位工资(也说保底工资)和效益工资(计件工资);而一位技能超群、贡献突出的老员工,则每月至少享有“1岗位工资+2工龄津贴+4技能津贴”。第二,如何留住老员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凝聚力?“工龄津贴”将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如:一个员工25岁进厂,到45岁后就可以拿到新来员工两倍的岗位工资这样的待遇、这样的年龄(一般招工都限制在45岁以下),还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吗?有这样一批人将一生交给了企业、将未来寄托于企业的人,还愁员工不把企业当成“家“吗?而这样的待遇设计,既兼顾了企业的承受力,又兼顾了员工的接受度,即对企业不是太重的负担,对员工有一定的吸引力。其实,一个企业的兴

4、衰,取决于员工“正效益”与“负效益”的累加。该项待遇是随企业之兴而行,随企业之衰而止的。因此,这也是激励员工产生“正效益”的共赢之道。第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也是领袖襟怀的竞争)。如何体现尊重人才而又留住人才?“技能津贴”有别于“学历津贴”,是根据企业需要,对技术、研发等拔尖人才的特殊津贴,可根据个体之间的技术差异、贡献大小给予相对公正公平的奉献补偿。这既是尊重人才的有利措施,也是“多能多得”的体现。第四,简单的“雇佣关系”必然导致“交易对立”关系。即:老板要想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一就是以最低廉的成本“买”到能创造最大利润的员工。既然是交易关系,员工也像到市场卖菜一样,努力使

5、自己的付出“卖”个高价钱。这就形成了“交易对立”关系。在这种关系下,老板是尽可能的压低劳务支出,员工则想方设法的降低工作效率(也就是消极怠工,不然就“吃亏”了)。这就是企业上下的“貌合神离”或“同床异梦”。这样的企业会形成“团队”吗?能经得起严酷的竞争吗?当然不会。那么,如何改变企业老板与员工的“交易对立”关系而变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让全员(至少是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固定员工)参与“年终分红”,已是许多企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有些企业认为,全员参与年终分红计算太难。其实,一个企业最难的是年年盈利。只要年年盈利,并真想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例如:年利润按4:3:2:1(40%技术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30%全员分红,20%股东分红,10%社会公益)分配,假设全员分红金额为X,全员年新总额为Y,某员工全年工资额为Z,则:某员工年终分红额XYZ。文字表述为“某员工年分红额=公司年度分红总额全体员工年度工资总额某员工年工资总额。这样,员工与老板就不是简单的“劳务买卖关系”,而是“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关系。这也是员工“忠于企业、爱厂如家”的必要条件。合作,就得共赢。没有共赢,就不会有真实的合作。2012-7-27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