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9847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 艺术两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 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 的历史着作;一、史传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看,史传文学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 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 历史着作;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但还不是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

2、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由口头的方式流传的,具体的形式表 现为神话、传说和史诗;这些口头传播的历史文学,是原始先民面对不能支配又不甚理解的外界, 经过不自觉的幻想式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认识,充满了虚妄色彩,但透过虚妄的表层可以看 到其反映客观的本质,虚妄的背后有历史的影子;自从产生了文字,社会跨入了文明的门槛,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 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神话、传说、史诗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 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不仅史籍丰富,而且起源很早;左传中所说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

3、失 传的百国春秋且不论,仅我们传习的孔子修订的春秋,就比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 还要产生的早;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那些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自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我们把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能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突破了先秦 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即将历史各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分门别 类地加以归纳,其

4、中主体部分是对历史人物分类排比的人物传记,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展示历史 的演变,这种新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也标志着我国史传文学的诞生;史记以更生动的笔法 描写历史事件;自觉地将历史人物塑造为典型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深厚、丰富的感 情;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其文学性更在先秦史传之上;史记以成熟的史传文学开辟了我国 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继史记之后,另一部史传文学名着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 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 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

5、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划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 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从汉书开始,就出现了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这不仅因为班固的艺术才思不及司 马迁,而且还因为奉旨修史束缚了班固艺术才能的充分发挥;东汉后来又出现的东观汉记,其文学 性就越难与史记相比了;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而不是辞采 的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着作发展的必然结果;能重视并继承史传文学 传统的,首先是那些杂史杂传,其作者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修史,而是借史传的形式,向读者炫鬻 奇闻异事,比起史传来

6、,它淡化了纪实性而增强了虚构夸饰;在史记之前,已有穆天子传晏子春秋等杂史杂传;史记问世后,为杂史杂传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段,于是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大批 富有文学色彩的杂史杂传,如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列女传、佚名的汉 武故事蜀王本纪等,其艺术特征已近乎小说;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领袖韩愈、柳宗元的散传 圬者王乘福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和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等,以清新的文笔 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为史传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他文学名家如白居易、刘禹锡、李 翱、李商隐等亦有佳作;这影响了宋代各体史传文学的普遍发展;如苏轼撰述的司马温公行状、 朱熹的张魏公行状

7、等,开了个人史传文学长篇之先河;明代市民传记兴起,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等, 描写更为细腻真切,更贴近生活;宋濂七十余篇小传性质的单篇传记,在展现多种人格模式上有新 突破;清代传记以切中时弊,现实感强而独具特色,如顾炎武的吴同初行状书吴、潘二生事是宣扬 民族情绪的反抗性传记文;邵长蘅的阎典史传是反映民族情绪的传统性传记文;清代桐城派史传 文学呈现出精致,但史传文学总的处于停滞状态,清中叶后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方苞左忠毅公 逸事等,均为流传后世的人物传记的名作;史传文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史传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 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 有史学价值,决不

8、能凭空虚构;当然,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 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 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2、艺术性;史传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描摹物态;史传文学主要是写人的, 所以它要求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3、概括性;在史传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 记;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 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 因而传记

9、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 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特点的事迹;而 不是面面俱到:4、通俗性;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多 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 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等富于文学色彩;二、古代史传文学的鉴赏方法1、凸显史传文学作品人物形象1 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史传文学对史的整合是非凡的,它不匆匆一隅,而是截取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精当刻画, 细腻描写,以此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首

10、开记传体文学先河,救赵存魏是信陵君一生中的 重大事件,司马迁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却没有过多地写他这一事件中的政治军事活动,而把 重点放在敬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游”几个故事,突出他仁而下士、勇于改过、守信 重义、急人之难的性格特点;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 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 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教材所选的历史散文含人物传记,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 简详略,因情而定;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的创作

11、规律,对于指导学生写 作实践,避免杂乱,抓住中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典型,反映共性,逐步写出文从字顺,“纲 领通畅”的优秀作品来,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 在生动的叙述语言中理解人物性格史传文学作品在运用语言、驱遣文字上,多有其独到的地方;注重叙述性语言和人物个性化 语言的分析,有益于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正确理解文本主旨;文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实用语言;实用语言着眼于实用性、交际性,强调言简意赅;文学语言 则具有形象性,甚至情绪性、情感性的特点;即使一句半言,有时也能呈现出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 来;例如:项羽见秦始皇后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坦率,表现他强悍直爽的特点,而刘邦见秦 始皇后却说

12、“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说得委婉曲折,表现了他沉着蕴藉的特点;在荆轲刺秦王一 文中,荆轲刺秦王未成,反被秦王刺伤,这时司马迁描写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八个字活画 出一个侠义之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悲壮形象;鸿门宴写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披帷西向 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描绘,更是把樊哙这个赳赳武夫的一腔怒火的形象尽 呈于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好的人物传记,总是避免陷于一般地梗概地叙述事件,而是力求对于历史事件做具体细致地 描写,并写出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使之具有激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苏武 传中苏武听到张胜报告他私下与虞常的谈话泄漏后,立即说:“事如此,

13、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 负国;”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实则体现出苏武的爱国意识;苏武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得 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 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重负国”实则是严于 责己之意;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 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轼岿然不动;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 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2、分析作品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

14、材料的精心安排;分 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 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 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着眼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 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

15、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 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 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 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传记,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3、关注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史传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的物质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 不少老师在学习了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了主章主旨要点之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作品 中所寄寓的作

16、者的思想情感,这是对教授史传文学作品的一大误解;史传文学作品是“客观历史 事件的文学再现”,它能够广泛地表现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能够表现作者和 其所记载人物的唯物思想,也能够表现作者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史传文学由于多采取以人物 为中心,从历史人物的客观活动中陈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失败的原因,因 而它又有作者“主观情感的诉诸”体现;以司马迁史记为例,他为人列传,并非有事必录,而是对 历史题材加以严格地筛选、提炼,突出历史上那些非常之事;在故事情节和安排上,也多选“倜傥 非常”的奇人,多论不同寻常的“轶事”,从而使人物传记带有传奇色彩;他对所写的那些人物有 深刻的了解与鲜明的爱憎,对于正面人物,他怀着崇敬赞扬的热情;对于反面人物,则投以厌憎愤 恨的怒斥;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需选读项羽本纪和酷吏列传便不难体会到融入作品中作者那截然相 反的思想感情了;再如信陵君列传,与其说司马迁是在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 为知己者死”这种行为表现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