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9631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实验1——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操作系统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 院专 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_课程上机)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实验名称Windows环境下用线程的 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 问题实验地点实验时间1.实验目的:(1)掌握并灵活应用Windows环境下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2.实验内容:(1) 使用系统调用CreateThread()创建线程,线程运行一段时间后使用ExitThread(O)撤消之。(2) 使用信号量对象(Semaphore),完成两个线程的同步。(3) 使用临界区对象(CriticalSection)或互斥对象(Mutex)完成两个线程

2、的互斥。3.实验要求:步骤一:(1) 会使用CreateThread()、ExitThread(O)等系统调用创建和撤销线程;(2) 尝试向线程所在函数传递一个参数;(3) 尝试向线程所在函数传递多个参数。(4) 记录程序的运行结果,分析出现各种不同情况的原因,并记录。步骤二:(1) 使用CreateThread()创建两个线程p和q。(2) 学会使用CreateSemaphore()创建一个同步对象,返回一个对象句柄;Open Semaphore ()打 开并返回一个已存在的同步对象句柄(给信号量赋初值);Release Semaphore ()释放对同步对象的占用(V操作);WaitFor

3、SingleObject ()在指定时间内等待指定对象为可用。(P操作)(3) 使用Semaphore完成三个线程的同步p-T主线程;q-T主线程。步骤三:(1) 学会使用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 ()对临界区对象进行初始化;EnterCriticalSection ()等待占有 临界区的使用权。(P操作);LeaveCriticalSection ()释放对临界区的使用权。(V操作);DeleteCriticalSection ()删除与临界区有关的所有系统资源。(2) 学会使用CreateMutex ()创建一个互斥对象,返回一个对象句柄;OpenMutex ()

4、打开并返回一 个已存在的互斥对象句柄(给信号量赋初值);ReleaseMutex ()释放对互斥对象的占用(V操作); WaitForSingleObject ()在指定时间内等待指定对象为可用。(P操作)。(3)完成p和q两个线程的互斥假设p和q两线程共享变量COUNT (COUNT的初值为5), p和q分别包含以下程序段:P:R1=COUNT;R1=R1+1;COUNT=R1; q:R2=COUNT;R2=R2+1;COUNT=R2; )步骤四:自定题目:用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至少两个以上的线程,且线程之间具 有同步和互斥关系。4.实验准备:程序设计思想:主要程序段及说明

5、:(1) 说明线程的创建与撤消有关API的使用方法。(2) 说明线程的同步与互斥有关API的使用方法。2. 实验过程:3. 实验总结:(1)(2)(3)(4)说明通过该实验你的收获有哪些? 在该实验中你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通过该实验对理解操作系统理论有何帮助? 对于操作系统课程及实验的设置有你何建议?说明:1.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由教师确定,实验前由教师事先填好,然后作为实验报告模版供学生使用2. 实验准备由学生在实验或上机之前填写,教师应该在实验前检查;3. 实验过程由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4. 实验总结由学生在实验后填写,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体会和建议等;5. 源程序、代码、具体语句等,若表格空间不足时可作为附录另外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