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9343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庸读后感联系实际摘录90句 中庸的读后感 篇1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接触一些中庸的观点,高中的语文填空题也经常出现四书五经,工作后,也经常听到或看到很多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奉行中庸之道。今年学校下发了阅读小册子,我借此时机认真对?中庸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那么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到达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

2、“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涵养。在涵养办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到达“至诚的境界。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则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涵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涵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

3、命的本真之义:纯洁、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办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高兴,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高兴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标准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

4、,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涵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辨别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开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

5、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中庸的读后感 篇2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

6、,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中庸以“诚和“中为根本概念,表达“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到达中和,那么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别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

7、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涵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管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到达“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到达“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中庸的读后感 篇3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8、。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那么弥六合。卷之,那么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那么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是中庸中的第一句话,而其含义就是之道的理论根底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那么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无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到达“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那么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那么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那么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与

9、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涵养所到达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而其表现的就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感情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他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涵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到达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

10、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现在的我们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庸的读后感 篇4?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该书讲述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要求人们按照这些道德标准和原那么,调节个人的思想和言行,做到不偏不颇,无过无不及。“但凡豫那么立,不豫那么废。言前定那么不跲,事前定那么不困。行前定那么不疚,道前定那么不穷。的做事原那么对于指导我们的。言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育的开展已呈日新月异之势。教材在不断更新,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增加一些与科技开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科技创新的

11、新世纪要求培养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以前的“满堂灌为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化时代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成年人不会的事情他们能驾轻就熟。几千年前的古人尚且知道“准备的重要性,无论言行只要事前准备充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受国家培养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唯有“准备才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下一代。教师的“准备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的准备,二是行动的准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成绩的好坏通过一两次考试便能分出上下,但教育质量的优劣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融入社会后他她能否创新就是检验的规范。教师教出一个分

12、数较高的学生比拟容易,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相对困难。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办法。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行动的准备才有目标和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办法是教师首要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外部的教育动向,重视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探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怎样体现;更新知识储藏更是教师工作的重心。教师与学生是一桶水与一碗水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不仅要宽泛,而且要有深度。农村学校存在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知识面太窄,影响了学校的开展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谈到深度,我们的教师又常会遇到这样的为难事,如果学生询问下一个学段或者是科技前沿的相关知识,我们往往会以“我讲了你也听不懂加以搪塞,这样的答复对学生的伤害有多深我们思考过吗?为了学校的开展,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游刃有余,我们必须制定终身学习方案,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坚持学习;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研究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研究学生成长的.环境,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对一班学生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并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中庸的思想给了我启迪,同时也给了我力量。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进行知识储藏将成为我工作中的又一追求。中庸的读后感 篇5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

14、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高低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符合规范。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

15、长,有中才可以作为规范。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根本法那么。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安全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安全、幸福。中不是目的而是办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

16、?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到达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到达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中庸的读后感 篇6寒假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竭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