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93206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端康成的哀美艺术摘要:川端文学的哀美风格,是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川端康成数十年艺术心血的 凝结,构筑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作家,他继承了日本的传统美, 以特有的纤细和敏锐的感受捕捉了“清淡而纯真之美,向世界展示了东方之美”一哀哀美。雪国、古都、千只鹤在意象、境界、意识、情感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哀美风格。 此文试通过其孤独哀凉的人生、深刻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传统美三方面的影响来阐述川端康 成作品中的独特之美。关键词:川端康成哀美物哀 美学风格日本民族创造了一种具有浓郁审美情愫的民族。川端康成的小说就充分展示 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

2、捉摸地结 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 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这些使川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 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并使其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川端康成的小说之所以形成既美且哀的独特风格,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一. 孤独哀凉的人生川端康成一两岁时,父母双亡,少年时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继作古,从此与 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使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哀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灵 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因此,幼年的川端康成更多体会到的是孤独与哀伤:1岁丧父,两岁丧母,8 岁失去祖母,11岁失去胞姐,16岁与祖父死别,其命运如同被抛到庙

3、里的小和尚 一样。这对人生是不幸的,但对作品却有着特殊的力量。久而久之,他的内心不 断涌现出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孤独和痛苦的心情不免流露在 作品之中,反映了他的个人隐私和想象力想混合而构成的人事情景,一部分来自 夹杂着他童年孤寂的诗意,另一部分则有纯粹实体与神秘感情相间的意蕴。川端 康成的幼年时代,死为寻常事,因而他能够凝视生之界限一死,在死中了解生的 本质,在他看来,死与所爱之人无关,也无法替代,也无法跨越,它只是个人的 死,人只是一种走向这种死亡的存在。即生追求美,美是虚无,虚无即死,死就 是美。二. 深刻的历史背景川端康成的小说大多完成于二战结束后的四五十年代,有其深刻的

4、历史背 景。“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原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岛国,与中国一样,日本 的近代史也是以丧权辱国为其开端的,在西方工业文化的冲击之下,日本传统的 封建文化已显然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东方文化共有的在价值取舍上的 落后与陈腐,连同这种文化下生产力的落后与陈腐已彻底无遗地暴露出来。这正 是在近代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所共同面临的尴尬困境。“明治维新”使日本在东方世界脱颖而出,但是随着二战的失败,日本军国 主义美梦的破灭,西方文化汹涌而来,日本传统文化遭到巨大的打击。此时的日 本正经历着殖民心态下的痛苦变革和迅速发展经济的动荡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伦理道德等多方面都在

5、发生着痛苦的脱胎换骨的嬗变。正是在这种气氛笼罩下,川端康成完成了他这三部小说的创作。面对着传统 文化的失落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川端康成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 伤感与绝望。他甚至怀着决心弃绝尘世的心情说道:“我业已死去,此后除日本 哀哀的美之外,连一行字也不想写了。”正是这样的愤郁与感慨,激化了他对人 生的颓废与绝望之感,并使他的小说充满了文化的失落,人生的喟叹,这三部小 说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曲哀艳的挽歌。三. 日本传统美的影响1. 纤细之美日本人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 如上所述,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处在温和地自然环境的包围之

6、中,由此养 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他们乐于追求小巧玲珑的东西,而不像大 陆国家的人们那样强调宏大。以建筑为例,日本皇宫规模不大,简单朴素,强调 独特的非对称性。在生活各方面的细微处也显示出日本人这种纤细之美的特点。日本人虽然与 中国人同样使用筷子,但日本筷子却比中国筷子短小得多。日本的产品从汽车到 儿童玩具、餐具都很精巧。一位美国学者访问日本后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日 本什么都小。他觉得日本的马小、狗小,连汽车也小。所以他称日本文化是“岛 国文化”、“矮小文化”。有的人还认为日本人气量小,只关心身边的事,缺乏远 大的理想。一位日本学者也承认,日本人崇尚纤细的美意识。2. 简约淡泊之

7、美日本淡雅的自然环境,以及禅宗的简素精神,对于日本人的简约淡泊性格的 形成,影响至大。日本艺术从整体上说,以柔和简约作为其外表,内里却蕴含着 深刻的精神性的东西。日本艺术美中的“物哀”、“空寂”、“闲寂”、“风雅”、“幽 玄”等审美理念,都是源于日本人这一性格特征。日本绘画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 和浓艳的色彩,多是结构简雅,追求中间色,注重线条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淡泊性, 以幽婉清丽的情趣为主,富于恬淡的韵味。日本音乐的旋律单调,却蕴含着无穷 的妙味,让人心中回荡着余韵。日本舞蹈的动作柔和缓慢,却在其中显露出一种 内在的张力。日本人的简约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衣食住方面。日本和服包括妇女和服不仅色 彩素雅,

8、而且从衣领到下摆都是一直线,非常简洁,不像西方服饰多样多褶皱, 且非常繁杂。日本糖不太甜。日本香烟不太浓烈。日本的肥皂、牙膏也是淡淡的 香。日本建筑多是非对称性的不匀整的造型,连格子窗、栏杆都用简单的直线, 而不爱用几何式的整齐、对称的造型,不爱用复杂的曲线。3. 物哀幽玄之美物哀是心与形,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生的契合,表现一种优美而典雅的情 趣,又具有哀哀的意蕴。幽玄,重视“心”的表现,即精神的表现,以从中寻求 空寂的内省,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川端所描写的人物的哀哀,是非常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这种美, 有时表面上装饰得十分风雅甚或风流,但内面却蕴藏

9、着更大的哀伤,带着深沉而 纤细的哀哀,交织着女性对自己哀惨境遇的哀怨。作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暧 昧地描写对象和自己的距离,将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在对象的哀哀、哀叹的朦 胧意识之中,呈现出一种似是哀怜的感伤状态。可以说,这种同情的哀感,是从 作家对下层少女的爱悯之心产生的,是人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及其生长环境中的传统 文化对他日后文学创作中的哀美风格奠定了基础。川端康成的作品尽管有种种不 同,无论是传统美还是物哀美,亦或是变态美都贯穿着同一主题:即抛弃约束和 禁忌,让生命毫无掩饰地显露,让“纯真之美”得以实现,从中追寻到生命的本 质,恢复对哀剧的感觉力,特别强调美是属于心灵的力量。参考文献:1、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陶德臻主编外国文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0年3、叶渭渠、唐月梅主编川端康成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张良村等编世界文学历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5、李德纯著爱美死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6、陈春生、彭未名者荆棘与花冠武汉出版社20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