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93106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的生态环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 【论文关键词】 鄱阳湖,旅游开发,区位分析,生态经济,自然保护策略 【论文内容摘要】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02X年202X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02X年202X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前言】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

2、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22年1月19日,市旅游局举行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全系统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以“十八大”为契机,以推动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发展为抓手,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凝神聚力,不断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3、 (二)、微观环境分析sot法分析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2、生态优势。鄱阳湖区46月为雨季,前期为春雨,后期为梅雨。春雨一般持续时间长,降雨量较少,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而梅雨则持续

4、降水时间较短,降水量较大,恰如“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情景。鄱阳湖是我国著名的湿地,19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湿地,即鄱阳湖高低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包括水域、洲滩、岛屿等面积共有4070平方千米,共有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且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候鸟保护区,现在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3、资源优势。环鄱阳湖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利用。其中,能源储量居在中国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达0多种。环鄱阳湖经济圈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是中

5、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以上,牛羊养殖居中国之首。 4、政治优势。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劣势分析 1、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鄱阳湖区地处鄱阳湖平原中部,由于江西东、西、南群山环抱,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平原地势低洼,因此,构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其集雨面积达602万m。湖区属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加上汛期长江洪水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

6、作用,造成鄱阳湖区每年的79月份常常洪水泛滥,水涝频繁。据史料记载,119世纪,江西省共发生洪灾9次,平均13年一次,洪灾大多数发生在鄱阳湖区。进入0世纪初到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次,平均2.年一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率明显增加。尤其是近0年,湖区大小洪涝灾害几乎连年不断。湖口水位超过高水 位的年份,前25年共4次,平均6.3年一次;后25年1次,平均13年一次。从年最高水位看,1954年、1983年、199年、1998年湖口水位分别为21.68m、21.71m、2180m、22.58,逞逐渐上什趋势,湖区多年平均洪灾面积达5.万km2,有效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

7、大。鄱阳湖洲滩多、水淹时间不同、植物生长不一样、钉螺密度也有所差 别,年平均水淹8个月以上或年平均水淹不到2个月的洲滩一般无螺,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变化状况严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环境。钉螺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洲土上,低于常年最高水位3左右,因此,鄱阳湖区有钉螺洲面积的94.%分布在14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5966m。410月份,由于当地居民上洲滩捕鱼虾接触疫水,血吸虫病感染机会极高,占各种感染方式的43%49,加上人们上洲打湖草、放牧、种植、收割芦苇等农事活动,增加了人畜感染的机会,导致血吸虫病流行。另外,由于洪涝灾害频繁,洪涝期间,大量人畜挤在不卫生的避护处,洪水过后,泛区残渣粪便横野,状况恶化,

8、导致灾后瘟疫流行。血吸虫病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3、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鄱阳湖汇集五河来水,五条河流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入湖淤积, 使河床湖底不断抬高。据有关质料统计,因水土流失的影响,五条河流干流的泥沙量由解放初的1000万t,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240t/a,致使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湖泥沙达到6042万t,通过湖口出湖总量为7365万t,平均每年淤积877万t,全湖平均泥沙淤积速率约为2.6mma。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逐年抬高,田面高程相对下降,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洪水季节,堤外江湖水位均高于坪内地面,堤内久渍,易致涝渍。加上堤外湖水不断通过

9、堤基再向堤内渗透补给,使堤内农田地下水位抬高,形成潜渍,湖区受渍面积达27.5万hm2左右,按每公顷减产50kg计,则减产约27亿kg,给湖区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机会分析: 1、环鄱阳湖经济区雄踞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是连接沿海与内 陆沟通的枢纽,直接面向东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教育资源堪称中国最优,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南昌的高等教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全区拥有高等院

10、校76所。 2、科学制定规划,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 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威胁分析: 鄱阳湖由于泥沙淤积,人工围垦,使湖床淤高,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围垦造成鲤、纫鱼等喜草性的产卵鱼类产卵场面积从1961年的5.万hm2下降至198年的.6万hm2,减少近一半。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产品的年均捕捞量来看,2世纪5年代前期为1.91万,后期为2.1万t;世纪60年代前期为2.18万t,从20世纪6年代后期

11、开始下降到1.4万,0世纪70年代前期为1.43万,后期跌至.3万鱼量锐减。20世纪0年代以后,当地居民利用鄱阳湖水位变化幅度大特点,在鄱阳湖水位下降时采用“丝网捕鱼”和“斩秋湖”的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使捕捞量上升,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鱼获量达2.37万t,20世纪0年代达到445万。虽然捕捞量上升,但渔获物的群体结构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鲤鱼为例,在1963年的鱼获物中,0-1龄个体未予捕获,174年0-1龄个体占157%、194年0-1龄个体占2.9%,这标志着鄱阳湖渔业资源正在衰退。与此同时,鄱阳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植物种类也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在世纪0年代时有11

12、9种,2世纪0年代时只有101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8种,其物种消失的速度令人震惊,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灭绝。 【鄱阳湖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加强生态建设领导,落实生态修复理念 生态鄱阳湖建设是一项跨市县、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生态鄱阳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生态鄱阳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相关市县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生态鄱阳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生态示 范县市政府及水利、环保、林业、旅游、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要依据生态治理鄱阳湖建设需要制定本县市和本部门的具体实施计划,各

13、司其职、精心组织、精心安排、逐步实施。 2、建立健全环境机制,实现发展综合决策 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区域开发计划时,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建设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估。各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时,要相互协调配合,提倡在考虑全面信息基础上的综合政策。生态鄱阳湖的建设目标要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3、强化政府监督机能,完善社会监督网络 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执行生态、环境、资源的法律规章情况和监督监察力度,督促各有关部门在审批土地开发和建设项

14、目时,认真执行审批程序,严格把住入口关。禁止任何有损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项目进驻鄱阳湖区,保护好鄱阳湖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水面。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疏通投诉渠道,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和表彰生态鄱阳湖建设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实行全社会监督。 3、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切实控制点面污染 强化城镇污水处理措施,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及除磷、脱氮治理,推动治理设施管理“三化”进程,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促进产业结构调

15、整,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等措施防治工业污染;通过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措施治理和控制城镇生活污染。对于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调整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动沼气工程,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创办环保型旅游业,推荐通过氧化塘鱼塘技术控制村庄污水,通过潜流型人工湿地技术控制旅游业污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专业技术到位 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到鄱阳湖工作。利用鄱阳湖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鄱阳湖设立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库,组建生态鄱阳湖建设的专家咨询队伍。同时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为鄱阳湖的综合防治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水文学雒文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年12月第一版 工程水文学詹道江、叶守泽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X年10月第三版 3水资源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