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905668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目次ISO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3 物质资源6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 不合格控制84 改进附录A (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 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2、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 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 75参加表决的 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 样的专利权问题。ISO1OO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ISO1OO12取消和代

3、替ISO1OO12 1: 1994和ISO1OO12 2: 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 修订。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 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 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 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 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

4、系的评定和审核。ISO9000:2000 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 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 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职能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 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 非经过认可,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

5、, GB/T19001-2000 的第 7.6 条款和 GB/T24001-1996 的第4.5.1 条款。图 1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注:数字对应于本标准的相应条款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 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 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IS09001、IS01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 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ISO/IEC 17025标准的要求。注:影响测量结

6、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 间比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VIM: 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0IML)。3. 术语本标准应用上述ISO9000: 2000和VIM: 1993中给出的以及下

7、述的术语和定义。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 的组合。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3.5 计量确认 metrolog

8、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 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注5. 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4. 总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9、指南 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 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图 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 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 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 7.1)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5. 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

10、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 指南 计量职能可能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3 质量目标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 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指南5.4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 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

11、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8 条款)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6. 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1.1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指南这些职责可用组织机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本标准不排除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6.1.2 能力和培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 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 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

12、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 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指南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能力,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6.2信息资源6.2.1程序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 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 供。指南技术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6.2.2软件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有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 软件及其任何修改

13、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 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指南软件可以有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成品供应的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 测试可能包括:病毒检查,用户算法程序检查,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 软件配置的控制可帮助保持使用软件的测量过程的完整和有效。通过复制件进行存档,非现 场保存或采取其他保护程序的手段,保证其可获得和必要的可追溯性。6.2.3记录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指南记录的例子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米购、操作

14、数据、不合格数据、顾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他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6.2.4 标识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63物资管理6.3.1测量设备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指南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测

15、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被确认用于其他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 导出。最大允许误差可通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负责计量确认的计量职能以外的组织进行。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可满足校准要求。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 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 处理程序。6.3.2环境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 指南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 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用其设备,通常提供设备规范,给出测量范围、最大 负载、环境条件限制等。&4外部供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