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90527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全套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 )(教 案)二 0 一八年十一月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掌握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 +读(概念读解) +析(作品分析) +论(作品讨论) + 悟(融会贯通)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

2、作解释,因而 歪曲作品的愿意;而准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 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 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 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能够在此基 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二 、以意逆志如何操作?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举例】:( 1 )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凉州词唐- 王之

3、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 女”。你认为呢?参考: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准确的结论, 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

4、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能够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 质疑有道理吗?参考: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 拆来理解。(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 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 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 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

5、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能够在此基础 上,生发出新的旨趣。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 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 “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 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

6、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 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这首小诗不但仅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 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暂凭杯酒长精神。沉

7、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五、单元诗歌举例1:长恨歌【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的文学创作主张,和元稹共同发起 了“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 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

8、原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 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注重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所以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 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注重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2)补充资料: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 806)冬天,距离马嵬兵变、玉环缢死正好五十年,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 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 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 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

9、节只用 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 念之情。其中有很多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 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2】、赏析长恨歌1、诵读全诗。2、阅读并划分层次,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 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使用

10、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马嵬兵变,贵妃被杀, 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

11、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 昔,对景伤情。“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民愤)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协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 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12、枝。(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 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 以为戒,免蹈覆辙。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 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讽刺不是主旨,这个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即使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 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 一

13、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且更偏重于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 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 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

14、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 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个悲剧的承受者。 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个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 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个悲 剧的是非评判。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但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 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即使诗歌在客观上有此理解 作用)。诗歌前半

15、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 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 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2、拟行路难【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 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 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2】诗歌鉴赏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使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个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仅仅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