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知识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89968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免疫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免疫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抗体的基本结构 单体结构:所有种类Ig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即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 同的轻链四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1)重链与轻链重链由420-4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0-75kDa,根据重链的不同可将免疫球蛋白 分为5类, IgG、 IgM、 IgA、 IgD、 IgE。轻链:又称L链,由210-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25kDa,轻链分为k、入两 种。每个单体 Ig 分子只具有一种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 Ig轻链氨基末端(N端)的1/2,重链N端的1/4 (入、a、5)或1/5 (卩、& )肽段,其氨

2、基酸种类及排列顺序多变,故将此区称为可变区(V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轻链羧基末端(C端)1/2及重链C端3/4或4/5肽段, 氨基酸组成和排列较恒定,称为恒定区。(3)超变区和骨架区超变区(HV区):在V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更加变化多端,因抗体特异性不 同呈现极大的变异性,故称这些部位为超变区。它是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超 变区也叫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骨架区:CDR以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VH和 VL 各有 4 个 FR。( 4)铰链区

3、铰链区:位于CH1、CH2之间有10-60个氨基酸,富含大量脯氨酸和二硫键,不易形成a 螺旋,对蛋白酶处理很敏感。张合自如,可展开至180 度。适与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 抗原决定簇结合。使补体结合点暴露,为活化补体创造条件。( 5)水解片段和生物学活性基本结构:1)四肽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组成H2L2重链:450aa, Mr.5X104,五类(a、g、m、d、e)轻链:214aa, Mr.2.5X104 两型(k、l)2)分三个功能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H/VL, Fv):结合抗原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H/CL):次级反应、抗原性绞链区(Hing

4、e region)CH1-CH2 间,30aa,2-5 链间二硫键3)蛋白酶可酶解木瓜蛋白酶(papain): Fab、Fc胃蛋白酶(pepsin): F(ab )2 f2XFab、pFc2、抗体的主要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Fv2)激活补体:3)细胞亲嗜性:结合FcR,促吞噬(opsonization),调理作用;介导过敏,介导细胞毒(ADCC)4)穿过胎盘和粘膜5)调节免疫功能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IgG:(单体)(1)分 4 个亚类: IgG1、 IgG2、 IgG3、 IgG4(2) 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3) 出生后3 月开始合成,半衰期长21天左

5、右(4) 唯一通过胎盘的 Ig(5) 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6) 抗感染抗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 IgM:(五聚体或单体)五聚体IgM:( 1 )分子量最大,存在于血流中,抗败血症( 2 )合成最早、半衰期短,用于早期诊断、产前诊断( 3)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作用(4)血型抗体主要为 IgM( 5 )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单体IgM: SmIgM为B细胞最早出现的重要表面标志 IgA:血清型IgA: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免疫作用弱分泌型IgA:双体、三体及多体( 1)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2) 局部免疫、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ADCC IgD:(1) 血清含量低(1%);

6、绞链区长不稳定(2) SmlgD为BCR成分,B细胞成熟标志( 3)与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有关 IgE:(1) 正常时含量极低(0.002%);寿命断;热敏感;进化最晚(2) 两类Fc受体一高亲和力受体: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 3 )抗寄生虫感染有关4、白细胞介素-1 家族的细胞因子促进炎症信号发生:4.1. IL-1 家族的细胞因子: IL-1、 IL-18、 IL-33主要生物学功能:局部低浓度一一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和T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受体包括IL-1R、IL-18R和IL-33R

7、。4.2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主要生物学功能:(1) 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2) 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3) 促进 B 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4)激活巨噬细胞。4.3 IL-4 细胞来源:主要由 Th2 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主要功能:(1) 促B细胞增殖、分化;(2) 诱导 IgG1 和 IgE 产生;(3) 促进ThO细胞向Th2细胞分化;(4) 抑制 Th1 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5) 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4.4 IL-6: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

8、噬细胞、Th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某 些肿瘤细胞产生。主要功能:(1) 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2) 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3) 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 4)促进血细胞发育。5、干扰素(interferon, IFN):主要生物学活性:(1)抗病毒和抗肿瘤:a.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b. 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c. 促进 MHC-I 类分子表达,增强 CTL 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的杀伤。( 2)免疫调节:a. 活化巨噬细胞;b. 促进APC(s)表达MHC-II类分子,提高抗原递呈能

9、力;C.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d. 促进 B 细胞分化、增殖;e. 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6、与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6.1. CD2: 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LFA-2)功能:与配体结合,增强T细胞与 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激活。6.2 CD3 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关键 作用。6.3 CD4作为细胞间的粘附分子:与MHCII结合;传导信号:激活T细胞。6.4 CD8分子分布于部分T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或

10、Tc的标 志。与MHC I结合,是TCR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6.5 CD58是CD2的配体,表达CD58的APC或靶细胞可与表达CD2分子T细胞相互黏附, 有利于 TCR 识别抗原并参与信号转导。6.6 CD40L又称CD154,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传递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6.7 CD28其配体是B7-1(CD80)和B7-2(CD86),参与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传递。6.8 CTLA-4 为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又称CD152。可与B7-1和B7-2结合,下调T 细胞活化。6.9 CD28家族其它成员 如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7、与 B 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Iga/lg

11、B 又称CD79a/CD79b。CD79a/CD79b异二聚体与mIg构成BCR。是B细胞的特征 标志。CD19 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 B 细胞谱系各个阶段,参与其激活。CD21仅表达于成熟B细胞、FDC。称补体受体2,是补体C3d的受体。也是EB病毒受体。与 B 细胞激活、增殖有关。CD81分布广泛,是B细胞信号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也是HCV的受体。CD40与CD40L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也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和APC功能的发挥。 CD22 是 B 细胞活化中的抑制性受体。B7-1/B7-2与CD28结合,参与B细胞激活和T细胞激活。B7-2与抑制性的CTLA-4结合8、补体的一般特性(1

12、)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角质细胞、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 等也可合成;(2) 含量稳定,多数组分为糖蛋白,一般不因免疫而增加;(3)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 C3 含量最多, D 因子最少;(4)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性质不稳定:对热、酸、紫外敏感。加热56C, 30min失活。(6) 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如应激产生的细胞因子。(7) 代谢率极快,血浆补体每天约更新一半;(8) 以非活性的蛋白前体存在于血浆中,激活后发挥酶的活性;(9) 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9、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旁路途径(a

13、lternative pathway)MBL 途径(MBL pathway)一、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激活剂: Ag-Ab 复合物( IgG、 IgM )参与成分: C1-C9激活过程(三个阶段):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10、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溶解细胞1、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经典途径激活C1、C4、C2等,引起连锁反应,形成C5-9膜攻击单位,细胞溶解。2、某些微生物可激活旁路途径和MBL途径二、调理吞噬作用C3b、C4b和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活性。三、参与炎症反应(1)C2a能使血管扩张,引起炎性渗出和水肿。(2)C3a

14、等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 3) C3a 和 C5a 有趋化作用,增强炎症反应。四、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C3b/C4b 与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再与红细胞或血小板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 物易被吞噬清除。五、调节免疫应答3b可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可增强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11、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1、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阶段:C3参与网罗固定抗原,C3活化片段可与BCR共受体结合,促使B细胞活化;2、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增殖分化阶段:补体成分与多种免疫细胞互作,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如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 才能使 B

15、细胞分化为浆细胞。3、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清除作用4、补体参与免疫记忆: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 CR1 和 CR2 可将免疫复合物固定于生发中心,从而诱导和维持 记忆B细胞。12、MHC分子的共性(1)MHC分子均具有胞外肽结合凹槽、免疫球蛋白样单位和跨膜单位(2)在MHC分子结合肽的沟槽内部和附近均表现出氨基酸残基的多态性(3)MHC分子的免疫球蛋白样区域非常保守,可以被T细胞表面上CD4和CD8分子识别 并结合13、MHC与多肽结合的结构基础1. MHC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每个MHC丨类分子和II类分子仅有一个结合多肽的凹槽,但每个MHC分子都能结合多种 肽链 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都具有促进二者相互结合的结构 MHC分子的生物合成和组装过程中需要多肽MHC I类分子可以捕获胞质内蛋白质的多肽,而MHC II类分子捕获胞内囊泡的蛋白质多肽。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能达到饱和状态,解离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