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88161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科之间及产学研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学校决定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的管理,确保计划建设成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创新团队可以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也可以是围绕某一重大研究课题有效整合的

2、学术团队。该研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团队成员,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开展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第三条 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并承担国家或我省各类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争取国家级、省级奖项或有重大影响的发明专利,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 第四条 创新团队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积极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攻关和集成创新。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院系组建

3、科技创新团队,鼓励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第五条 创新团队建设的原则是: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围绕学科发展布局建设创新团队,形成合理的科研队伍体系;尊重创新团队成长规律,坚持组织引导和持续支持相结合;坚持人才、项目和团队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章 申报条件第六条 团队申报条件1以省部级、省高校、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重点学科为依托,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团队首席专家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2创新团队必须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

4、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学科前沿问题与多学科交叉的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3科技创新团队应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团结协作、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术水平在国内和省内本学科领域中应具有一定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4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应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我校在职工作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入选者、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杰出

5、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中青年专家。应承担或正在承担着国家及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或近5年内出版或发表过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高水平著作、论文并获得过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包括二等奖),且在校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与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5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人数一般为10人左右,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除首席专家外,一般应有23名学术骨干、若干名研究人员。首席专家年龄原则上在55岁以下,学术骨干应为50岁以下的教授(研究员),其它研究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相当于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

6、务。6创新团队应以二级学科为基础,创新团队应成为所在学科的学术高地,并对所在学科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应在突出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在原研究方向上有重大突破或选择新的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鼓励并支持选择新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方向。第三章 资助范围、申报和评审第七条 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资助范围为我校理、工科各学院,“十一五”期间拟资助5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的遴采取项目申报的形式,通过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每两年选拔一次,具体申报时间、批准数量及其他事项,以当年度发布的通知为准。已获省级以上的创新团队计划资助

7、的团队不再列入本计划支持范围。第八条 申报创新团队需填写并上报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由所在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上报学校。第九条 学校对申报的创新团队分领域组织校外专家,采取现场答辩与评议的方式确定初选名单。初选通过的创新团队负责人就组建条件、建设内容、建设目标等,向校学术委员会进行汇报。学术委员会以投票方式确定入选团队。确定入选创新团队需进行公示。(公示期一个月)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正式公布资助的创新团队名单。第四章 支持措施第十条 学校资助的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及与项目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第十一条 获得资助的各团队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专款专用。第十二条 优先

8、推荐优秀创新团队申报上级部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优先推荐创新团队主要成员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的各类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十三条 优先支持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出国从事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省教育厅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和海外学人科研资助计划等优先选择支持创新团队成员。第十四条 对创新团队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实行校际各学科交叉合作、校研企合作给予优先支持。第十五条 支持创新团队探索和建立运转灵活、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第五章 管理和考核第十六条 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和学校签订工作和目标责任合同。首席专家不能认真完成和履行合同约定的职责,学校有

9、权提前解除其聘任合同。第十七条 创新团队成员实行聘任制。由首席专家按任务要求组织团队,直接与受聘人签订团队成员聘任协议。对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目标的团队成员,首席专家有权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协议。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由团队首席专家提出书面报告,并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调整的书面报告,经审查后,由学校决定是否继续实施。第十八条 创新团队的研究项目应围绕某一研究方向提出几个子课题,各成员围绕相关子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并对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各成员的研究工作情况,及时掌握项目研究进度。团队承担的项目按省级课题对待,所设子课题享受厅级课题待遇。第十九

10、条 创新团队实行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创新团队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撰写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学校将每年要依据其任务目标和工作进度对创新团队进行考核评估。对能够按照计划实施、达到任务目标、成绩突出的创新团队,可继续给予支持。对措施不力、进展不大、问题突出、未能达到任务目标和工作进度要求的,要终止资助,甚至取消其创新团队的资格,追回资助经费。第二十条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完成下列任务之二可申请验收:(1)建成上一级的科技创新团队;(2)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以上,或者省部级一等奖1项,或者二等奖2项以上,或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150万元以上;(3)获得以我校为第一依托单位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1、5项以上(其中必须包括2项国家级项目),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不少于60万元,应用研究的创新团对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不少于100万元;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150万元以上;(4)所在学科建成国家高等学校以上重点学科。第二十一条 建设期完毕后,由团队负责人向学校提交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要全面阐述项目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建设资金使用与决算、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等。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创对创新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大、新创氛围好的创新团队继续给予新一轮的支持。 第二十二条 创新团队成员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专利等,均应标注“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字样。 第二十三条 创新团队所在基层单位,应根据本细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对创新团队的支持措施。在创新团队建设期内,要了解、掌握其工作状态,协助解决团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创新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批准之日起执行。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技术处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